2020-10-23 0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日常飲食中,食用油是我們天天都要用到的食品,無論是炒菜,涼拌還是燉煮,正是有了食用油的存在,才能烹飪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但是現在食用油五花八門,到底怎麼選擇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挑選食用油以及如何健康食用的小技巧。
食用油是不是等級越高越好?
在超市和糧油店購買的食用油,包裝上通常標有等級,分別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這些等級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等級越高的油品質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
食用油的等級是根據精煉程度來制訂的,也就是說食用油的精煉程度越高等級就越高。經過充分精煉後的食用油,一二級食用油中的有害物質有所降低,不過它們的營養成分也有些損失,比如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等,這種級別的食用油純度高,雜質少,具有無味、色淺、炒菜油煙少等特點,一般適用於較高溫度的烹飪,比如爆炒,煎炸等。
與一二級食用油相比,三四級食用油精煉程度低,營養物質保留得比較好,同時還保留了原料原本的風味。但由於其精煉程度低,所以油質色澤偏深,油煙大,雜質比較多,所以比較適合中低溫度的烹飪。
怎麼分辨一款食用油的優劣呢?
既然看等級無法看出一款食用油的好壞,那麼到底怎麼分辨食用油的優劣呢?小編教給大家一些從包裝辨別的辦法:
1、看配料表原材料的標註。食用油配料表主要看其是否使用了轉基因原料。根據相關規定,轉基因食品應在標籤,說明書上進行明顯、醒目的標示。因為轉基因食品尚未證實對人體沒有危害,所以在選購食用油的時候我們儘量選擇非轉基因的食用油。
2、看加工工藝的標註。食用油的加工工藝一般分為兩種:壓榨和浸出。其中壓榨工藝的成本更高,它使原料中的營養物質保留得更充分,有害物質產生的更少;浸出工藝的成本低,它在製作過程中高溫處理很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所以選購時建議選擇壓榨工藝的食用油,一般情況下,市面上壓榨工藝的食用油要比浸出工藝食用油價格高。
3、看營養成分表。營養成分表會標識每100克食用油中所含有多少的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等數據,我們重點看兩組數據即可:一組是脂肪和維生素E含量,這兩個含量越高,說明有的營養成分好,品質越高;另一組是看膽固醇和鈉含量,這兩個含量一定要為零,如果不是,則品質不好,更不建議年紀大的人食用。
如果配料表中原料為非轉基因+加工工藝為壓榨+營養成分表中維生素和脂肪含量越高越好,反之,出現原料為轉基因,加工為浸出工藝和膽固醇及鈉含量高的3種食用油就不建議購買。
另外,建議大家每次買油只買小瓶裝的,不買5升、6升的大瓶裝。食用油保質期較短,如果存放時間過長,或者不注意避光保存等,都容易引起食用油氧化酸敗,尤其是那些特種油(橄欖油、山茶油)。因此,在選擇油的包裝時,也可儘可能買深色的,避光的效果相對透明包裝更好一些。
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烹飪方法
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特點和烹飪方法,比如大豆油營養均衡,適合燉菜;花生油耐高溫,適合煎炸;橄欖油味道香,適合涼拌和炒菜;茶籽油脂肪含量接近母乳,適合小朋友;菜籽油好消化,適合病號。
日常炒菜適合的食用油:花生油,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玉米油;日常涼拌適合的食用油:橄欖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日常油炸、烘焙適合的食用油:黃油,牛油,豬油,棕櫚油,椰子油。無論用什麼油,儘量降低烹飪的溫度,減少烹飪時間。
食用油建議經常換著吃,各種食用油都含有三種脂肪酸,比例不等,和維生素E等。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建議,三種脂肪酸應保持1∶1∶1的合理比例,三種脂肪酸的比例中,飽和脂肪酸可以相對少一些。
但是,目前市場上沒有1∶1∶1的合理比例的食用油(某魚的調和油並不比常見的大豆油更健康),因此要經常換種類。對於患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人群,則可適當選擇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如山茶油、橄欖油。
來包輕益健,吃油更健康
輕益健膳食纖維,提取天然圓苞車前子殼,膳食纖維含量達80%以上,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控油控糖,餐前來一包,從根本上減少油糖攝入,幫助包裹體內油脂排除體外,讓每餐飲食更健康。
原標題:《每天都要吃的食用油,到底怎麼吃是健康的?》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