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諮詢:以退為進 限度
第六次諮詢前發生了很多事情,真的驗證了那句話:內心開始有力量,想要打破情結的強迫性重複的時候,情結也會像一個越戰越勇的戰士,來表現自己的意志。
首先是,威爾自己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身懷著天賦,仿佛一張千萬美元的支票,卻不敢兌現。他寧願和一幫「小混混」在工地上搬磚,因為他們的義氣,如果讓他們去打誰,他們絕不會有絲毫猶豫,更是因為,他們絕不會拋棄自己。他因為自己被拋棄,形成了自己不夠好的信念,害怕被拒絕,所以他寧願選擇「不好」來保證自己的安全。但是,自己的天賦和心願卻在陰影處發著光,否則他不會選擇,到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學當一個清潔工,既然哪裡都能找到這種工作的話。
在愛情上同樣不順利。雖然內心極其愛著女朋友,卻又害怕女朋友拋棄自己,看不上自己。在聽到女朋友將要去到另一個州的消息的時候,自己的情結瞬間被激發。他說女朋友一定會到時候發現自己不是她想要的樣子,會對他失望。
他害怕著,於是潛意識的保護讓他形成了一個模式「對方放棄我之前,我先放棄對方」。他開始說著狠話:「你只不過想跟貧民窟的人搞一下,將來你嫁給一個有錢的公子哥,在集會上,你就可以在集會上跟他們炫耀,你在貧民窟也搞過。」
威爾的女朋友是個勇敢又有智慧的人,她告訴威爾,你別把害怕扔到我身上,我也害怕你不愛我,但是我願意去嘗試。然而,極度害怕的威爾,還是選擇丟下狠話,我其實不愛你,走了。現實中,也有很多的人,一邊愛著對方,一邊因為害怕對方遺棄自己。所以說著狠話先放棄了對方,這樣就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好」,卻不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心在滴血……
這次諮詢歷來也是充滿爭議的。尚恩並不像焦慮的數學教授一樣強迫威爾去做什麼,他在這個威爾快要突破的關鍵時刻,一點一點啟發威爾找到自己真的想要什麼。
但是威爾糾結的內心,最終選擇,我要當一個牧羊人,自暴自棄的態度。尚恩很失望,推開門,讓威爾出去,並覺得威爾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爭議點在於,諮詢師這樣做是否恰當?是否這是一種切斷和來訪者的關係?筆者認為,不是。為什麼呢?這個在諮詢中,在有足夠的信任下,其實來訪者差臨門一腳的時候,有的時候是要給來訪者一定的限度的。否則來訪者可能把能量都耗在糾結上了。
尚恩給了威爾一個限度,你再想不明白,我就不管你了。這就如同有的時候來訪者沉溺於一個狀態,我們要給他一個時間,你在這段時間可以沉在裡邊,但是如果過了這個時間,你必須出來,否則我就不管你了。(當然不是真的不管)這樣的限度可以給來訪者一定的緩衝時間,但同時也給了一個出來的動力。
正如,因為有了死亡和有限的生命,人們才能夠在緊迫感和有限感的推動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如果一切是永恆的呢?
第七次諮詢:療愈
第七次諮詢,尚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同身受的深度共情了威爾。自己小時候,父親喝醉了酒就會打人,尚恩選擇,激怒父親保護母親和弟弟。威爾也是在寄養家庭被虐待過的孩子。他感受到了深深地被理解和被支持。這個時候,尚恩堅定地一遍遍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威爾最後終於把壓抑在心底的淚水哭了出來。眼淚是療傷的聖藥,尤其是一個男人的眼淚,在自己暴力的行為底下,是壓抑了不知道多久的淚水。等待被理解、被宣洩,受傷需要被看到,不是自己的錯也需要被理解…………
這次諮詢後,威爾的行為才有了真正的轉變。他找了一份工作,不再浪費自己的天賦。他也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即使會有受傷的可能性…………
第八次諮詢:告別
威爾已經把尚恩的一些品質內化進了自己的心中,看清楚了自己的模式和情節。這個時候就要和諮詢師告別了。然而,這樣心靈深處的交互,升起的感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夠深深體會。威爾出於自己的感激和感動,深情擁抱了尚恩。
一個好的諮詢師,也懂得,只有自己真的活出自己的生命狀態,才能夠真的療愈來訪者,所以,他選擇去旅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我將帶著你對我的支持和信任,好好地生活下去……
最後的進程可能快了點,就是說,八次諮詢不太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其實,真的療愈需要的諮詢次數,諮詢者的付出,來訪者的勇氣,遠遠不止這些。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熱愛諮詢的人還是願意繼續。因為,聆聽者一個個生命的故事,對自己也是一種療愈。
如果說尚恩治癒了威爾的同時,我們也未嘗不可以說,威爾的出現,也讓尚恩覺察到了自己內心的固著於過去情感的一部分。所以他選擇放下心理學,去旅遊一段時間。一生,能有機會,進行這樣深刻的人與人之間內心深處的心靈交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