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最後次諮詢:告別

2020-12-17 東瓊講生活

第六次諮詢:以退為進 限度

第六次諮詢前發生了很多事情,真的驗證了那句話:內心開始有力量,想要打破情結的強迫性重複的時候,情結也會像一個越戰越勇的戰士,來表現自己的意志。

首先是,威爾自己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身懷著天賦,仿佛一張千萬美元的支票,卻不敢兌現。他寧願和一幫「小混混」在工地上搬磚,因為他們的義氣,如果讓他們去打誰,他們絕不會有絲毫猶豫,更是因為,他們絕不會拋棄自己他因為自己被拋棄,形成了自己不夠好的信念,害怕被拒絕,所以他寧願選擇「不好」來保證自己的安全。但是,自己的天賦和心願卻在陰影處發著光,否則他不會選擇,到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學當一個清潔工,既然哪裡都能找到這種工作的話。

在愛情上同樣不順利。雖然內心極其愛著女朋友,卻又害怕女朋友拋棄自己,看不上自己。在聽到女朋友將要去到另一個州的消息的時候,自己的情結瞬間被激發。他說女朋友一定會到時候發現自己不是她想要的樣子,會對他失望。

他害怕著,於是潛意識的保護讓他形成了一個模式「對方放棄我之前,我先放棄對方」。他開始說著狠話:「你只不過想跟貧民窟的人搞一下,將來你嫁給一個有錢的公子哥,在集會上,你就可以在集會上跟他們炫耀,你在貧民窟也搞過。」

威爾的女朋友是個勇敢又有智慧的人,她告訴威爾,你別把害怕扔到我身上,我也害怕你不愛我,但是我願意去嘗試。然而,極度害怕的威爾,還是選擇丟下狠話,我其實不愛你,走了。現實中,也有很多的人,一邊愛著對方,一邊因為害怕對方遺棄自己。所以說著狠話先放棄了對方,這樣就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好」,卻不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心在滴血……

這次諮詢歷來也是充滿爭議的。尚恩並不像焦慮的數學教授一樣強迫威爾去做什麼,他在這個威爾快要突破的關鍵時刻,一點一點啟發威爾找到自己真的想要什麼。

但是威爾糾結的內心,最終選擇,我要當一個牧羊人,自暴自棄的態度。尚恩很失望,推開門,讓威爾出去,並覺得威爾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爭議點在於,諮詢師這樣做是否恰當?是否這是一種切斷和來訪者的關係?筆者認為,不是。為什麼呢?這個在諮詢中,在有足夠的信任下,其實來訪者差臨門一腳的時候,有的時候是要給來訪者一定的限度的。否則來訪者可能把能量都耗在糾結上了。

尚恩給了威爾一個限度,你再想不明白,我就不管你了。這就如同有的時候來訪者沉溺於一個狀態,我們要給他一個時間,你在這段時間可以沉在裡邊,但是如果過了這個時間,你必須出來,否則我就不管你了。(當然不是真的不管)這樣的限度可以給來訪者一定的緩衝時間,但同時也給了一個出來的動力。

正如,因為有了死亡和有限的生命,人們才能夠在緊迫感和有限感的推動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如果一切是永恆的呢?

第七次諮詢:療愈

第七次諮詢,尚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同身受的深度共情了威爾。自己小時候,父親喝醉了酒就會打人,尚恩選擇,激怒父親保護母親和弟弟。威爾也是在寄養家庭被虐待過的孩子。他感受到了深深地被理解和被支持。這個時候,尚恩堅定地一遍遍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威爾最後終於把壓抑在心底的淚水哭了出來。眼淚是療傷的聖藥,尤其是一個男人的眼淚,在自己暴力的行為底下,是壓抑了不知道多久的淚水。等待被理解、被宣洩,受傷需要被看到,不是自己的錯也需要被理解…………

這次諮詢後,威爾的行為才有了真正的轉變。他找了一份工作,不再浪費自己的天賦。他也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即使會有受傷的可能性…………

第八次諮詢:告別

威爾已經把尚恩的一些品質內化進了自己的心中,看清楚了自己的模式和情節。這個時候就要和諮詢師告別了。然而,這樣心靈深處的交互,升起的感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夠深深體會。威爾出於自己的感激和感動,深情擁抱了尚恩。

一個好的諮詢師,也懂得,只有自己真的活出自己的生命狀態,才能夠真的療愈來訪者,所以,他選擇去旅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我將帶著你對我的支持和信任,好好地生活下去……

最後的進程可能快了點,就是說,八次諮詢不太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其實,真的療愈需要的諮詢次數,諮詢者的付出,來訪者的勇氣,遠遠不止這些。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熱愛諮詢的人還是願意繼續。因為,聆聽者一個個生命的故事,對自己也是一種療愈。

如果說尚恩治癒了威爾的同時,我們也未嘗不可以說,威爾的出現,也讓尚恩覺察到了自己內心的固著於過去情感的一部分。所以他選擇放下心理學,去旅遊一段時間。一生,能有機會,進行這樣深刻的人與人之間內心深處的心靈交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師道|電影」《心靈捕手》「那麼,我們現在開始了解心理諮詢」
    文丨魷魚不會夢見墨魚@bigfun社區前言今天是2020/12/4,放假回家,閒來無事,正好推送了《心靈捕手》,也便點了進去。最初看時,並沒有多大感觸,無非是高智商少年的裝逼之路罷了,也可以看進去,正好打發時間。
  • 《心靈捕手》:心靈伴侶,你值得擁有
    上一篇文章中,我也提出了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面對學生的天賦與才能,是操縱還是讓他自己發掘?面對成功的誘惑,是拋棄一切孤獨前行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爆裂鼓手》給出了一個方向,而《心靈捕手》則正好相反。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矛盾,也是一個值得品味的對比。很多時候,人和事物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也往往處在矛盾的境地。
  • 阿蘇:《心靈捕手》深度賞析
    -榮格 《心靈捕手》是阿蘇最喜歡的心理諮詢電影之一,還有兩部是《危險關係》和《瑪麗公主》,《捫心問診》屬於最喜歡的心理諮詢電視劇。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時,我被深深的震撼,那種靈魂層面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懷,也是對我心理學學習之路上影響最早的影視作品。
  • 做一個用心的心靈捕手
    為進一步加強柯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諧發展,2021年1月8日,由柯城區教育局教育科、柯城區教研室舉辦的《做一個用心的心靈捕手》主題培訓在興華中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進行,這也是柯城區心理健康教研組在本學期系列培訓的最後一個主題。本次活動由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員阮建中主持。
  •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再看《心靈捕手》,內心依舊充滿震撼。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絕對是當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狂攬2億2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9項提名。人們驚訝於電影帶給自己的感動,卻很少有人知道《心靈捕手》是馬特·達蒙操刀的原創劇本,而靈感來源於他在哈佛念書時的一次英文課作業。
  • 心靈捕手:認識自己的人
    沒有誰能做你的心靈捕手,必須有一個機會直面自己。
  • 《心靈捕手》:如果沒有西恩·馬奎爾,天才威爾將會怎樣?
    一、馬特·達蒙與《心靈捕手》1970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達蒙家,一個嬰兒出生了,取名馬特,他是家裡的第二個兒子。或許是因為父親工作變動的關係,一家人搬到康乃狄克州的紐頓鎮,馬特在這裡長到八歲,父親母親離婚,馬特就跟著哥哥、母親,搬回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生活。
  • 做自己的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是一部經典的老片子,也有人將之譯作《驕陽似我》《善意狩獵》。
  • 不是你的錯——《心靈捕手》影評
    他戲弄了好幾位心理醫生,讓藍勃教授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求助於曾經的大學同窗心理醫生尚恩。直到影片的後四分之一,我才隨著尚恩的開導慢慢了解威爾,了解他童年被虐待和拋棄的受傷心靈。好像,這個世界就剩下他一個人。他將自己藏在了一個角落。
  • 《心靈捕手》:清潔工數學天才驚現,跟隨內心選擇,打破命運枷鎖
    今天小覽給大家推薦的是馬特·達蒙的《心靈捕手》,馬特·達蒙和小李子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顏值也比較高了,下面來看一下吧。電影《心靈捕手》講述的是一個青年清潔工威爾,誤打誤撞解開了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蘭博出的難題,之後蘭博教授千方百計找到威爾讓他參與數學研究,並且為威爾找來心理醫生,本以為威爾從清潔工一躍為數學研究學員,馬上就要達到人生巔峰,可是他卻離開了。
  • 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個人成長題材向來為電影市場青睞,佳作頻出同時也深陷套路既定化的泥沼,可在這種情況下,《心靈捕手》依舊能脫穎而出,備受喜愛,自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繼續重回經典,將視角聚焦於《心靈捕手》淺嘗輒止的暗線——原生家庭暴力,一同分析當面對家庭暴力時,作為孩子該如何自救。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無獨有偶,《心靈捕手》的主人公威爾同樣也是一名問題少年。他從小就輾轉寄養在幾個家庭裡,因受虐而從其中三個家庭搬出。童年的陰影一路伴著威爾,成年後的他開始變得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所幸,威爾在尚恩教授的引導之下,逐漸叩開心扉,重新找回人生目標。
  • 大本+馬達自《心靈捕手》後,終於再次聯手創作劇本了
    不過,真正證明兩人之間友誼及實力的,還在他們在出道之初,在遙遠的1998年,本·阿弗萊克與馬特·達蒙作為編劇,創作了劇本《心靈捕手》,並且兩人還擔當主演。最終,本片在當年橫掃頒獎季,拿到一堆編劇獎,直至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這也是大本與馬達正式的成名之作。
  • 【文旅資訊】風從金山來丨漫畫普及培訓:做心靈的捕手
    【文旅資訊】風從金山來丨漫畫普及培訓:做心靈的捕手 2020-07-1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電影推薦:《心靈捕手》
    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推薦理由:一.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有過多少女朋友,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你年輕彪悍,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大可以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背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裡,看著他吸著最後一口氣,凝望著你,向你求助,我問你何為愛情,你可能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
  • 《心靈捕手》帶你了解宅女
    近期,馬思純錄製了由「電影界主持一姐」經緯主持的全新「說話綜藝」——《心靈捕手》。7月14日播出的特別節目是電影《阿修羅》劇組,請來了劉嘉玲、明道和吳磊。幾乎不怎么喝酒的馬思純,這次錄節目竟然是她第三次喝啤酒。連她自己都忍不住調侃了「最近我開始接觸一些年輕人的生活了,我以前是特別宅的那種,什麼都不知道。」
  • 《心靈捕手》:從威爾的療愈成長,淺析「社會支持系統」的意義
    之所以想起這個話題,是今天重溫了一部電影《心靈捕手》。這是一部經典的心理學題材電影,上映於1997年,劇情溫暖療愈,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心靈捕手》——推薦1997年馬特·達蒙主演勵志劇情影片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勵志劇情電影。影片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竟然不是犯罪懸疑片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警察或者是有著特殊心靈能力的故事,看完才發現這是一部自我和解救贖的劇情片,看完會有溫暖的感受,隨著故事開心和難過,當然看到故事結尾我也沒能明白為何翻譯叫《心靈捕手》。影片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講述少年will的咆哮、逃避,僅僅在影片最後十幾分鐘做了一個自我和解,有點突然卻又合乎劇情發展。
  • 影視《心靈捕手》: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錯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五月天《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周末無事,無聊的刷著豆瓣的口碑電影排行榜,映入眼帘的是一個老電影,單看名字是很容易就讓人記住的:《心靈捕手》,一番觀影下來,跌宕起伏的劇情讓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