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站樁「松」最接地氣的詮釋!(深度好文)

2021-02-11 導引術

松是站樁獨特的練功手段和方法,松的目的是聚集真氣,使整個人體在意念的導引下做到隨心所欲地發放人體能量,換句話說,松又是使身體進入松狀態的唯一途徑。

從身體生理的角度講,松是指站樁習練過程中,使全身處於骨骼關節、器官及肌肉、韌帶等鬆弛、舒展,繼而神經中樞松靜、高度敏感,心情輕鬆愉快,無任何精神壓力或者緊張情緒的一種狀態。所以,站樁習練者不能簡單地認為松就是肌肉不用力,松可將身體各部位練得骨節打開、身體柔軟,將身法練出來,隨之手法、眼法、腿法和腳法也能練成。松有著不同層次和境界,相應地松也有著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

很多人都知道放鬆,其實,放鬆是松在放(佛家所講放下)方面的體現,也可以叫作松放,在練習松的過程中,松尚有在沉、圓、活、展、靜、柔、發、空和靈等其他諸多方面上的體現,分別叫作松沉、松活、松圓、松展、松靜、鬆柔、松發、松空和松靈,分別闡述如下:

松沉,松的練習可以將肌肉骨骼變得柔軟,完全失去肌肉纖維具有的僵硬之力,在練習站樁的過程中,習練者的肌肉骨骼可以有很清晰的下沉感,同時,濁氣也能順暢下沉至腳底。

松活,松的狀態中,人體各個關節已被內勁衝開,處於站樁陰陽轉換所需要的靈活度;同時松的練習可以使各個關節鬆軟靈活,隨著內氣的強勁,逐步達到站樁陰陽轉換所需要的靈活度。

松圓,長時間松的練習後,習練者可以很容易方角走圓,四正四隅方位的轉換全部通過圓弧動作實現,站樁姿勢外方內圓,非行家裡手難以看出動作轉換的奧妙,其奧妙就在於動作圓弧的轉換上,內在動作的圓弧轉換不為外人所知,尤其走動(走樁)小圈,更是可以順暢轉換內勁,如果內勁可以就地轉換,即站樁的陰陽轉換由小圈達到無圈境界,與人推手較技總能得機得勢,其本質是松圓使然。

松展,隨著各個關節的逐步松活和松圓在站樁姿勢轉換中發揮的作用份量越來越重,站樁姿勢會舒展大方,隨著功夫的積累,站樁姿勢在外形上不再舒展大方,但各個關節及其筋絡在動作轉換過程中表現的非常柔軟舒展,松展是松在形體上的一種表現。

松靜,松的練習可以使習練者進入一種靜的狀態,這個靜一是指身體內精、氣、神和意的中和運動,二是屏蔽外界幹擾的一種意識屏障。在靜中沒有外界幹擾、妄想雜念,神清意靜,氣血和順。所以,松靜是衡量站樁功夫層次的標準之一。

松放,首先體現在精神層面,通過松的練習,可將心中的一切俗務、心事等等都放下,進入忘物的境界,專心於站樁的玩味中。春風只一事,開出萬重花,松放是站樁功夫達到一定程度的標誌,在練習站樁時,有時會進入一種時間縮短的狀態,練站樁實際時間是60分鐘左右,但感覺就像2分鐘那麼短暫。

鬆柔,是站樁的一種高級階段,身體柔軟地像沒有骨骼一樣,身體內部充滿的都是內氣、內勁,意識指揮著內氣和內勁在身體內部的運動。站樁最大的特點是練習大柔,練至大柔,自然會產生大剛,柔力和剛力同時並存,同時發揮作用。

松發,是通過松的練習,到達鬆柔階段後,內勁可以隨意發放出來,松發實則是指通過身體的松可以發放內勁。

松空,是通過松的練習達到的一種空的狀態,空存在三個境界層次,分別為身空、心空和站樁空。身空是指將站樁練到了身體沒有重量的境界,走起路來一點都不費力,身體已經不再受重力場的作用;心空是指練到了在有意無意之間的狀態中練習站樁,純由意念練拳,行拳盤架再也看不到外形動作;站樁空是指將陰陽和合到了無極狀態,不再有陰陽之分,隨處隨時可發站樁勁,繼而進入道的境界。

松靈,是松練習達到較高程度時產生的一種智慧境界,這個靈既充分體現了人作為三才之一的萬物之靈,又充分體現了在與人較計推手時的感知應變能力,身體應變的靈活和內心智慧的通靈同時表現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松沉、松活、松圓、松展、松靜、松放、鬆柔、松發、松空和松靈既是松的一種狀態,也是松的一個具體過程,所練程度不同,其程度也不同。

學習站樁之松,有一個漸進過程,不能一就而就,先學習局部之松,再學習全身之松,由外在之松再慢慢學習內在之松。所謂局部之松就是身體的具體部位之松,諸如肩膀、胯部、胸部、頭部等部位及其關節;全身之松,就是自頭至腳,完全做到松,沒有一點僵硬之力;外在之松就是肉體之松;內在之松就是精神層面之松,神經中樞松靜、思想集中,真氣流暢無阻,陰勁和陽勁隨心所至,練習和生活中可以心平氣和、遇事不慌、忙中不亂、危中不驚。

心情之松是練習站樁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層次,醉酒狀態、心慌意亂、心事重重或者心理壓力大的情況下練習效果很差,調整心態對練習站樁十分必要,兩者相輔相成,站樁的松功夫一旦有所積累,心態自然得以調整。

腿上功夫是松的基礎,尤其對於初學者,腿上沒功夫,下盤不穩,不但上半身不能松,精神上難以松,雙腿更是難以松。因此,下盤穩固有利於周身松,心靜氣緩,呼吸自然均勻,氣血流通舒暢。松與下盤穩固互為支撐,周身緊張下盤難以穩定,但雙腿不穩周身難以做到松,二者不可或缺。

所以,初學者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腿上有了功夫後,下盤漸漸穩固,上半身容易松,精神狀態也慢慢有所緩解,練到一定程度後,雙腿也可以做到松,這時濁氣下沉,重心下移,周身輕靈而不失穩定。局部之松其實就是關節之松,關節之松是站樁松的關鍵,可以說,站樁練習松就是練習關節之松。關節就好像肢體中真氣運行的開關,關節鬆開後,給真氣運行打開了開關,鬆開多少,開關就開了多少,真氣運行就有多通暢,因此,關節松的層次就是真氣運行通暢的層次。

關節鬆開後,真氣運行通暢是一個層次的松,經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強勁的真氣凝聚後形成了內勁,內勁在肢體的關節處運行通暢是更高層次的松,內勁在螺旋纏繞的運動中形成纏絲勁是再高一層次的松,每個關節局部能夠形成局部纏絲勁,纏絲勁纏繞的運動圓圈化為極小的圈甚至無圈是最高層次的松。

此外,局部的松即每個具體的關節的松也有著自身的層次。好多人經過多年練習後,覺得肩部已經完全鬆開了,其實並沒有鬆開,首先是歸因於沒有明白松的層次,心說已開,究竟未開就是指這種現象。

關節松首先在上半身入手,上半身松的關鍵部位是雙肩,肩部鬆了,肘部自然容易松,繼而手腕、手指開始松,氣貫雙臂,如此節節鬆開、節節貫串。

肩部松的關鍵是手指這一梢節的松,手指不用力,肩部自然用不上力,長時間的堅持後,雙臂就如風擺楊柳,如楊柳般輕飄飄毫無力氣,手臂的運動完全靠真氣運行作為源動力,手臂肌肉的自身力量等後天拙力完全消失。

肩部和手臂鬆開後,進一步松的是腰部,腰部本身較為柔軟,許多人誤認為腰部自身的柔軟就是松,其實腰部松的本質在於腰隙的形成,腰隙是人身的上半身下半身的分界嶺,是全身站樁的中點和圓心,沒有腰隙就不能形成全身的站樁。

腰部松是為了墜腰、辭腰和塌腰,能夠正確的做到墜腰、辭腰和塌腰,就可以形成腰隙。腰隙形成後,腹部容易松靜,真氣容易在腹部形成陰陽二氣,除了氣沉丹田外,還可以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腹內松靜氣騰然就是指的這個現象。

雙臂和腰部做到松後,胸部松是進一步的松,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胸部松形成後,以羶中穴為中心和圓心形成了站樁,左右胸部能夠圍繞羶中穴做微微的站樁纏繞運動,胸部化勁自然手到擒來,胸部松比較難以做到,但初學者應當有一個初步的正確認識。

胯關節的松是站樁的不傳之秘,雙胯關節能夠松,周身上下自然能夠松。胯關節與腰部連接,腰部之松即腰隙的形成可以使兩個胯關節以會陰穴為中心行走,經過長時間的要領練習,可以使襠部鬆開,即會陰穴鬆開,襠部的松是胯關節鬆開的標誌,胯關節松其實就是襠部放鬆,刻意松胯關節本身就是一大認識誤區。

膝關節松比胸部松又高了一個難度,因為膝關節承受體重,膝關節的松讓外行和初學者難以接受和理解,只有練到較高的松層次後,才能明白和體會膝關節的松。膝關節的松不能靠肌肉和精神狀態進行松,腿部的纏絲勁是松膝關節的關鍵,腿部纏絲勁尤其膝關節的局部纏絲勁可以在膝關節形成上下對拔的兩股螺旋運動力量,膝關節正處於上下對拔的中間部位,這樣情況下,膝關節不僅不再承受體重重力,還能夠更加靈活有力。

腳部之松是最高層次的局部松,難度最大,因為雙腳除了承受體重外,還與大地時刻接觸,負責轉換步法、步型,也是纏絲內勁反彈發出的根點。其實,腳部的松和膝關節的松比較類似,也是通過纏絲勁來完成,有了腳部的局部纏絲勁,使雙腳與大地成為一個整體。腳與大地成為整體後,不但可以將體重重力直接導入大地,腳部不再承重,還可以使步法、腿法和周身靈活多變。

有時,練習站樁也叫耍拳,孩子在玩耍時總是在心情放鬆、身體放鬆的情況下進行的,即同時具備了內在放鬆和外在放鬆。所以,練習站樁要時刻想著孩子玩耍時的狀態,孩子在玩耍時,總是不急不躁,慢慢進行,練習站樁也應從慢入手,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就很容易找著松的入門鑰匙。

從全身來看,練習松的先後順序應是先局部之松,後練習全身之松,局部之松是指關節之松,全身之松是指全身各個關節、骨骼、肌肉、器官以及精神狀態的松,內氣和內勁能夠在身體內完整一氣,因此,局部之松完全做到後,自然就可以做到全身之松。

所以,關節之松是站樁之松的關鍵,從大關節入手練習,大關節放鬆到一定程度後,小關節也自然能隨之鬆開,按照難易程度和練習順序將大關節之松的具體練習方法介紹如下:

第一,頂頭懸,也叫頭部松。頭頂似有繩懸,頭部有微微的懸空感,找到讓頭坐到脖子架上,舍掉脖子肌肉的感覺。在脖子僵硬時,松頸部肌肉,擺正頭顱,把頭放在頸椎架子上。

有這個位置,可讓頭顱不偏不倚,仿佛懸空,輕盈靈活。站樁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臉部真正做到鬆了,精神就能真正的松。關鍵做法是頭顱要放正,眼睛平視,下巴處分開兩股力量沿著兩臉頰骨下側緊貼兩耳後根上行至兩耳正上方,再由雙耳正上方上行至百會穴,練習時找到這兩股力量並在百會穴匯集。如此,就能很容易做到頂頭懸,此時,不但能反觀內聽,且能耳聽後方。

第二,松肩,也叫沉肩。要松肩,先體會胳膊的松感覺,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記住這種感覺,在站樁中始終保持這種感覺。

檢查肩關節,想像著這兩條胳膊不屬於自己,而像兩件身外物掛在肩上,手指就會慢慢有腫脹的感覺,如果微微把手指張開,感覺更強,如此長時間練習,就可以將胳膊松透。在練習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節的松,手指千萬不要用力,尋找或者保持松透的感覺,即漲、熱、麻的感覺,仿佛有細繩拴在手腕處,來牽動兩臂上移,長期如此練習,胳膊松透指日可待。

經過上述方法練習,肩關節好鬆開,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關節由著肘尖的動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會鬆開。肩胛骨鬆開後,兩手臂才能內勁貫通,含胸後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勁由脊發就是這個道理。但如果肩胛骨沒鬆開、內勁沒貫通,而是僅僅用意念執著妄想,往往會引起後背、脖子僵硬,身體不能中正,練到肩胛骨鬆開後,自然一點即通、一說就明,這是初學者必須注意的一點。

第三,松胯,即鬆開胯關節。在關節之松中十分難練,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難以成功。松胯的關鍵是開襠,襠開則雙胯開,如此則下肢運轉靈活,進退不僵滯,腰轉自如。有些人的站樁動作來回晃蕩,根本原因是襠沒有鬆開、胯沒松好。

站樁練習有三難,即堅持難、松難和開襠難,開襠的秘訣是塌腰、泛臀,塌腰、泛臀後,丹田下行的真氣就在會陰穴邊界纏繞分為陰勁和陽勁,兩股陰勁和陽勁纏繞後,會陰穴張開,襠部容易打開,繼而雙胯鬆開。僅僅明白這個道理還不能開襠,還必須在明師的指點下刻苦練習,正所謂:千言萬語難以形容,親身一點易如反掌。四個字道出了松的關鍵部位,四塊即兩肩、兩胯四個大關節,學會了松四大塊就等於學會了站樁。

第四,松胸部,本質是松兩儀。要特別注意胸部的松,只有胸部能松,才有胸中運化,胸部太僵,就會氣貫滿胸,如此就不能調整上下關係,胸部不能運化,就要挨打。

這裡的兩儀是指兩肋,胸部的松是指拔腰束肋後的松,拔腰束肋使人體胸腔成為一個渾元內勁的整體,這樣兩肋容易圍繞著羶中穴行走站樁陰陽勁,然而,這種拔腰束肋後的松不到一定的功夫程度難體會得到。

在站樁練習過程中,胸部和四大塊能松,周身全部就能松下來、沉下來,從根節到梢節,松到手指肚和腳趾頭,做到了百分之百地松。松是評價站樁演練水平的重要方面,松水平越高,相應的精氣神也會更加到位。

很多愛好者在站樁練習中不停地談松、做松,但不幸的是,練了一輩子,還是不能體會甚至不能理解什麼是松。松是站樁最基本的基礎,也是衡量站樁功夫的重要指標,也是最大的難點。站樁之松的方法很簡單,正確領悟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將站樁理和動作融入日常生活中。

相關焦點

  • 站樁中的松腰,你松對了嗎?
    這樣往上一提整個人就拉起來了,就象兜子兜起來似的,人懸起來了,站樁時就會覺得輕鬆一點。百會往上提要配合尾間下垂,上下兩頭拉。身體微下蹲,尾閭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樣,支撐著身體,意念要使尾閭和地連結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這時,頭往上一拉,加上會陰上縮,胯往上擠,腰就松過來了。2、身體下蹲後容易犯的毛病是兩膝蓋死往裡扣,往裡擠,把襠夾住了。
  • 人到中年須養生之站樁,快速長養精氣神的法寶!站樁給女性帶來的好處是!【建議收藏】
    站樁——是我們的祖先從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修行築基之法,涵蓋佛道諸法門,只是秘而不宣而已,也可以稱之為秘法,所以在以往的典籍之中鮮有少見,而修行秘籍中也少有闡述,僅僅口口相傳。站樁也是道醫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站樁所引發的的每一個症狀,都是在實踐、實證國醫的偉大,站樁所引發的的症狀只有中醫才能給予最合理、最信服的詮釋。
  • 為何練不好站樁?站樁最難過的一關(經驗分享)
    筋骨關第一處為肩頸拙力,由於普通人的用力習慣都是端著肩膀讓肩頸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頸為站樁入手第一步。記得我剛開始站樁的時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會發抖,但我還可以堅持,畢竟腿的力氣要大,而肩膀累了卻酸痛難當,忍不下去了。此關如何過?無他,放鬆。
  • 站樁衝關,關關有驚喜,深度沉迷
    站樁不想吃飯了,但精神很好,這時不要懷疑動搖。站樁過程中腸胃要經過洗涮,生理上要發生變化。人們平時從水中、食物中攝取營養成份,辟穀期直接從空間地球上攝取營養成份。如果不接觸外界,在深山老林是完全可以不吃的。辟穀期或長或短都很正常,不要有意封高,要自然。第十四關,跑氣關。
  • 站樁,最全的資料都在這裡了
    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 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在練習站樁前,應排空大小便,並把衣扣腰帶鬆開,而且飯前、飯後一小時不宜練習。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著,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關注微信公眾號打坐站樁,原因就是肩肘沒放鬆,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鬆地前後轉一轉。 5.膝: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狀態。
  • 站樁那麼好,卻堅持不下來!怎麼解?
    站樁,就這樣養身和養心完美地結合起來。多年的站樁經驗使我體會到,站樁是靜中有大動,看似靜靜站著,只有輕微晃動,實則全身的奇穴都在動,這是真正的動,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動,站樁又是不靜而真靜,雖則不能全無雜念,但卻能心生歡喜,精神愉悅。我們普通的人,對於練功充其量也只有皮毛的功夫,在沒有掌握內在的技術和要領之前,形和意都是必須的。
  • 站樁修煉十大特點及功效
    充沛之熱以關元、氣海最明顯。二、周身發汗:體溫增高,熱能可通達全身,暢及四肢,周身皮膚毛孔開,透出微汗,出汗不宜過多,以汗透毛皮為度,初步可治療傷風感冒,經常練功者能遍燒全身,汗流如雨,溼透衣褲,可永絕感冒。
  • 站樁是疫情下最易見效的鍛鍊方式:養生站樁的功效和作用
    年底來到,國外疫情兇猛,國內疫情也開始作祟,在疫情下儘量少出門,少往人多、雜的地方走動,但是生命在於運動,長期不出門或不運動,身體素質難免會下降,這時最好是在家裡進行身體鍛鍊,但由於家裡條件有限,這時最好的鍛鍊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練習站樁養生功,只要有立足之地便可以練習。
  • 腿好身體好,站樁少不了!
    那些走路慢吞吞的人,雖然現在還沒得病,其實很多慢性病正在體內醞釀,通過走路速度不難發現身體的機能是好是壞。所以想要健康,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培本,就是鍛鍊雙腿。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著,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原因就是肩肘沒放鬆,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鬆地前後轉一轉。
  • 站樁精華(1)
    崔瑞彬前輩站樁的姿勢最根本的一條:頭頂百會上提,好象一根繩子把人從天空吊著,尾閭往下垂,一個脊柱兩頭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雖然人們脊柱的生理彎曲是為保持人體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體很弱的人脊柱的彎曲度較大
  • 站樁姿勢細節詳解(一)
    為了便於人們掌握和記憶,總結了一套簡單有效的站樁口訣:頭豎目正,頂項收顎,肩撐肘橫,胸空腹實,空胸圓背,松腰斂臀,
  • 傳統武術站樁的秘密,核心的東西
    第一步體會肩頸肌肉鬆、第二步體會腰背松、第三步體會丹田(腹部肌肉)松;第四步體會胯松。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我知道要求鬆了,但是我怎麼松不下來呢?如何才能松下來呢?這裡我結合我當初練功的體會給大家講講如何放鬆。松和緊是對立統一的,所以松可以從緊中去求,緊中可以生出松,緊中松為真松,松中緊為真緊,只有真松真緊才能用於實戰格鬥。
  • 站樁姿勢細節詳解(二)
    任何時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空胸、含胸,也是為了胸部更好的放鬆。這是因為對胯的要求比較難體驗,站樁最難就是胯,也因此在練功過程中太過注意胯的話反而會引起緊張,特別是初練者,所以對胯的具體要求,不放在這裡闡述,在需要的時候另行講解。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忘記呼吸是最好的呼吸方法,不要人為的去加強、改變呼吸的狀態,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鍛鍊方法中,才會有特殊的呼吸鍛鍊方法。
  • 太極跑松筋大法之九站樁(視頻)
    如果要讓「氣」進入自己的身體,其中第一步就是,跑步之前,通過整套松筋操,打通身體所有的關節。我們稱之為「放鬆」而不是「拉伸」,是因為這些動作的目的在於,讓關節放鬆而不是拉伸肌肉。它們實際上是太極拳的熱身動作,但如果你將它們用於跑前熱身,那麼對增強步幅的流暢性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在太極跑中,我們在跑步之前使用一系列的松筋大法,以便使「氣」像水流過管道一樣在身體流轉。
  • 站樁要領詳解
    站樁的姿勢最根本的一條:頭頂百會上提,尾閭往下垂,一個脊柱兩頭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雖然人們脊柱的生理彎曲是為保持人體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體很弱的人脊柱的彎曲度較大,脖子往前彎。胸向後凸,腰往前塌;而體魄健壯的人腰板卻挺得很直。因為身體好體內氣足,前面有丹田氣充著,能把上身撐起來,腰可以不往前塌,丹田氣不足,身體撐不起來。
  • 最全站樁資料!站樁有法又無定法,法無定法是真法.
    站樁,正是通過「固本培元」的方式調動人體自身的潛能。只需簡簡單單的一站,身體內部微循環就會產生剛柔幷濟、虛實相生、動靜相宜、鬆緊有度、錯綜為用的作用。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北方冬季取暖用的暖氣管道,用的時間久了,管道轉彎處最容易堵塞。這時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給管道注水打壓,衝刷淤堵垃圾。假如壓力不足,淤堵就很難衝開;壓力加到足夠大,管道淤積自然會疏通。
  • 站樁,最簡單有效的生血補氣法!
    以下給大家分享一個耳熟能詳最簡單的生血補氣方法:站樁。「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是一種姿勢,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 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說的站樁不就是蹲馬步嘛,誰不會啊,哪有這麼神奇啊。蹲馬步是站樁的一種,站樁還有很多種類。
  • 【怎樣站樁才能快速出功夫】
    因為我們站樁不僅是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簡單地理解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們就不如去扛著槓鈴做下蹲訓練了。有一種說法,認為站樁站到腿已經很累時仍要盡力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他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認為「吃力時維持心靜、形松、面目安詳,是練通此樁之關鍵」。
  • 站樁,最簡單有效的生血補氣法
    以下給大家分享一個耳熟能詳最簡單的生血補氣方法:站樁。「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是一種姿勢,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說的站樁不就是蹲馬步嘛,誰不會啊,哪有這麼神奇啊。蹲馬步是站樁的一種,站樁還有很多種類。
  • 打太極拳好還是站樁好?終於有答案了!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打太極拳好還是站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