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是一種姿勢,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
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說的站樁不就是蹲馬步嘛,誰不會啊,哪有這麼神奇啊。蹲馬步是站樁的一種,站樁還有很多種類。大家可別小瞧了這個站樁,「萬動不如一靜,萬練不如一站」。
人在年輕之時,一般下焦比較實,上焦比較虛,上焦是指心與肺,下焦是指肝與腎。上虛下實,元陽充足,頭目清醒,人就充滿了活力。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樣,天上風輕雲淡,地面綠樹成蔭。然而,到了老年,人會漸漸地變為下焦虛,上焦實。上虛下實,頭輕腳重,人就會神清氣爽;下虛上實,頭重腳輕,人就會昏昏沉沉。所以,中醫認為上虛下實是身體健康的標誌,上實下虛則是病態的表現。這是因為氣的流動不通暢了,氣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當然實了,下面當然虛了。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人體的法則遵循天地的法則。天地之間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體之內也應該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人體之內上虛下實,天地之間也應該上虛下實。如果下面的地虛了,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流失,那麼,上面的天就變實了,沙塵暴會籠罩天空。那麼如何來改善這一狀況呢?國家的政策是植樹造林,讓下面先實起來,下面實了,上面自然就虛了。中醫養生的道理也一樣,要讓上焦的心肺之氣降下來,先要讓下面的肝腎之氣充實起來。方法之一就是站樁。
站樁,關鍵是一個樁字,樁就是要讓身體的下半部分穩定下來,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頭頂天,腳踏地,身體先有了根,體內的氣才會自動地慢慢回歸原位,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時間一長,身體就恢復到上虛下實的狀態。這就好比一杯渾濁的水,你越攪動,它越渾濁,你讓它靜止不動,輕的東西就會往上浮,重的東西就會往下沉,不一會兒,你就能看見一杯清澈見底的水。站樁時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讓身體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實,下面充實了,腎精就會充實,腎精充實了,宗氣運行通暢,心肺之氣下降,肝腎之氣上升,這樣一來,人就進入了上虛下實的狀態,就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對站樁有具體的論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站樁是補充元氣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氣充滿以後,人就會身強力壯,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許多身體健康的人長期站樁,他們都享有高壽。而一些體弱多病之人,通過站樁,一樣從中獲益。站樁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加速新陳代謝,還可以加強各臟器、器官以至細胞的功能,對許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等。
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
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在練習站樁前,應排空大小便,並把衣扣腰帶鬆開,而且飯前、飯後一小時不宜練習。
1.腳:兩腳呈內「八字」形站立,兩手抬至胸前,兩腳站得不能太寬,腳跟比肩稍寬一些,腳尖和肩寬度差不多。
2.頭:頭要正,百會上領,下頦微收。口微微閉,舌抵上顎,神情平靜。目光平視,自然呼吸,全身放鬆。使周身上下氣機平衡、和暢。
3.手:手指自然舒張,中間仿佛有一個氣球,兩手要小心翼翼地捧著它、抱著它,兩臂圓撐,和身體環抱成半圓形,手的位置開始時可以放低一點,以後再慢慢上升,但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
4.肩:肩部放鬆,不能繃緊,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著,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關注微信公眾號打坐站樁,原因就是肩肘沒放鬆,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鬆地前後轉一轉。
5.膝: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狀態。
6.身體: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翹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鬆微回收。會陰上提,尾閭下垂指向地面。會陰往上提,氣就能往上升,配合著百會上領,這樣上下氣機連成了整體,氣機平衡,內蘊充足,才能顯現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內氣渾厚的姿態。
體內氣機充足、通暢了,身形自己會往下矮。下矮時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樁既出功夫又長力氣。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閭下垂,否則體內的氣只上不下,氣機上湧,失去平衡會導致血壓升高。
保持這個姿勢,儘量放鬆全身,什麼都不要想,讓氣血自然流動。一般至少站30分鐘。開始練習站樁時,會覺得很費力氣,膝蓋、大腿酸痛。有的人還會哆嗦,這是正常的反應,沒有關係,哆嗦勁兒過去慢慢就好了。
腿酸痛時一定要堅持,忍耐一會兒,酸痛是因為你的身體裡氣不足,無力支撐身體重量。這時你可以用意念去體會哪個部位酸,怎麼個酸法,氣隨著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氣就會注入這個部位。
等到這個部位的氣慢慢充足之後,酸痛也就消失了,這時你的身體就會蹲得更低更穩了。大家一定要牢記,站樁站直了雖然省勁,但越直越沒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點儘量蹲低。當然,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上面是「站樁大王」王薌齋先生所做。若能領悟,樁功必可一日千裡。喜歡的可以先收藏起來,日後慢慢品味也不為遲。過去的人說,「百鍊不如一站」。站樁確實是既簡便又見效快的一種提升人體免疫力的養生保健法。站樁一道,起於何時,雖已無從查考,但在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篇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的記載。說明早在古代,作為養生健身術之一的「站樁」已經出現。拳術界有句諺語,叫「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也就是說,要想把「一招一式」的拳家精髓表達出來,身體中必須要有一股「內勁」,這股「內勁」靠什麼練就出來呢?只有通過站樁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才能修煉出來。可見站樁作為充實身體「內勁」的重要基本功,早已被融入到各家拳術當中。道家養生認為,決定人的壽命長短和生命質量的核心是元氣。氣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從母體中帶來的先天之氣就是元炁,後天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氣是營氣、衛氣。古人把先天之炁稱之為「炁」,後天呼吸之氣才是「氣」。
人生初始,元炁是豐滿充足的。老子形容先天之炁充足的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外在環境中風、寒、溼、邪的侵襲以及不良情志的侵害,先天元炁也會隨之逐漸耗損。
人體免疫力就像作戰部隊兵力受損一樣,抗打擊能力也逐漸下降,病來如山倒。同樣患上感冒的小夥子和老婆婆,前者不吃藥也很快就能恢復,而後者卻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痊癒。為什麼?這正是各自身體內的「兵力」不同而顯出的差別。
汽車有動力才能行駛,輪船有動力才能航行,飛機有動力才能在天空翱翔。人體的生命運轉,也同樣需要一種動力,這種動力就是「氣」。人體若是沒有了這個動力,「氣滯」就會「血淤」,血凝固不動,生命就會終結。所以說,人死了叫「斷氣」,呼吸困難叫「上氣不接下氣」。
可見,「氣行則血行」「氣為血之帥」,氣是生命之本。如果將人比做一棵樹,氣就是樹根,身體就是樹幹和樹葉,根扎的深才能枝繁葉茂,養氣就是養根,氣足則壽長。我們將氣養足了,病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才會「不怕邪」,才能百病不侵;如果根基不牢,樹幹和樹葉就會枯黃。這就是《黃帝八十一難經》中說的「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人能不能做到少得病,不得病,或者得了病也能很快恢復呢?答案是肯定的,能做到。
道家養生將滋養生命的系統分為補元、通經、排毒三大動力系統。「補元」就是通過一定的形式給身體補充營養,培補身體耗損的元炁。「通經」是通過導引術、針灸、艾灸等形式,疏通身體中已經瘀滯堵塞的氣血經絡;「排毒」是利用辟穀、七日閉食排毒法、過午不食、拉筋拍打等方式,清理體內垃圾和毒素。
在這三大動力系統中,「補元」是「扶正祛邪」的最好辦法,是給樹根輸氧。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傳統的「補元」方法有三種:睡眠法,飲食法,養生功法。什麼樣的養生功法可以擔負起「補元」的重任呢?中國武術界有句行話「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裡所說的練功,就是指「站樁功」。
站樁,正是一個「從不動中求速動,從笨拙裡求靈巧,從無力中求有力」的「固本培元」養生法。
站樁為什麼能治病呢?有句話說「求醫不如求己」。因為「人體自有大藥」。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了一生病就看醫生,打針,吃藥。特別是城裡人,尤其如此。人體真的這麼脆弱嗎?假如你不小心手劃破一個口子,你能做什麼呢?即使看醫生也只是塗上消毒液再用紗布包紮好而已,其餘的什麼也沒做。
接下來傷口的癒合乃至於恢復到完美的狀態,就是身體自己的事了。小到皮膚劃傷,大到手術創口,無一不是如此。人體蘊藏有巨大的自愈潛能,正是這種不依靠任何外力的人體自愈能力,人類才能在惡劣環境下得以進化生存。漫長的生命進化過程中,人類自己戰勝過多少疾病?不計其數。即使是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百姓過著缺醫少藥的生活,這些貧苦百姓有病主要還是靠身體的自愈而生存。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神奇的「人體自愈能力」。
身體靠什麼自愈呢?古有「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的說法,人體自愈靠的就是「精、氣、神」。
從中醫的非藥物療法上看,針灸、按摩、導引、氣功、拔罐、放血、刮痧等等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藉助一種方法疏通人體經絡,使氣血在人體內循環暢通。
從生命角度看,生命可以分為「形」與「神」兩個部分。精、氣、血、津液等人體基本精微物質組成了人的「形」,而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生命的主宰則稱之為「神」。故有「無形則神無以附,無神則形無以活」、「形為神之宅,神為形之主」、「形與神俱,則壽蔽天年」之說。生命物質起源於「精」,生命能量有賴於「氣」,生命活力表現為「神」。
生命能量賴以存在的「氣」,主要是指人體的元氣。元氣是維持人體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力狀態的綜合反應。元氣充足的人,對外界氣候冷熱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即使受到風、寒、溼、邪的侵襲,也有充沛的自我修復能力。
而元氣不足的人,身體缺少了「戰鬥力」,對外界不良侵襲會特別敏感,也很難把「不良分子」趕出去。加上很多不良情緒、不良習性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久而久之的積澱就會出現失眠多夢,醒來無力,經常感冒,面色無華,頭暈頭痛、四肢倦怠等症狀,這就是很多人忽視的「亞健康」狀態。
此時的身體雖然沒有「器質性病變」反應,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人們總是很精心地為自己的愛車定時保養,但卻忽略了為自己的身體這部「生命之車」保養。長期透支生命的結果,就是「半百而衰」。
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調動自身的潛能治病。站樁,正是通過「固本培元」的方式調動人體自身的潛能。只需簡簡單單的一站,身體內部微循環就會產生剛柔幷濟、虛實相生、動靜相宜、鬆緊有度、錯綜為用的作用。
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北方冬季取暖用的暖氣管道,用的時間久了,管道轉彎處最容易堵塞。這時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給管道注水打壓,衝刷淤堵垃圾。假如壓力不足,淤堵就很難衝開;壓力加到足夠大,管道淤積自然會疏通。
假如把人體的經絡血脈比喻成暖氣管道,人體的雙胯、膝蓋、腳踝、臂肘等大關節就像管道轉彎處一樣容易受風、寒、溼、邪等侵害而形成淤堵。氣血運行不暢,人體就會有腫、脹、痛、麻、涼、酸、板七種感覺,這就是為什麼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道理。
站樁,就是通過培補「元氣」給人體「打壓」,使其形成內向的一種「衝擊力」。壓力充足,人體就會氣血暢通,自愈潛能就會增強,所有不適症狀也會自然消失。
簡單的道理告訴我們,站樁是一種既能治「已病」又能治「未病」的不花錢的養生法,更是現代人擺脫亞健康狀態的最簡單的養生法。
或許你會認為,站樁就是蹲馬步,有這麼神奇嗎?其實站樁有很多門派種類,蹲馬步只是站樁的一種。無論哪種站樁,看似簡簡單單的一站,身體在一定時間內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就可以調動全身的氣機,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加速新陳代謝,增強細胞功能,祛病延年。所有這一切,需要堅定的信念、恆久的耐力和不懈的堅持精神。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放鬆,全身放鬆,骨骼放鬆,骨髓放鬆。 放鬆的意思,大家千萬不要理解成軟骨病。 因為放鬆就是自然而然的站立,站到一定時候,一定程度。身體的體質自然而然的開始加強。骨骼越來越堅實,越來越堅固,骨力越來越強勁。
許多人總是希望自己煉成一身不可思議的功夫。 卻又一個一個的希望自己不需要付出什麼努力就一下子能成功。 事實上,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強大不可思議的功夫往往都是從一點一滴中積累出來的結果。 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最偉大的成功卻是從一點一滴中產生的。
站樁是練習內功的好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人體潛在的生命原動力,增強內勁。內功是外功的基礎和源泉,內功過人,外功即可如虎添翼。因此,掌握站樁要訣、提高站樁質量,十分重要。
站樁的地點隨處都行,不過最好選擇有山有水有樹有花草的地方,選擇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地方,選擇一個比較清淨的地方,選擇一個你願意去的地方。
站樁面向哪裡由自己選擇。面向太陽出來的方向,或者面向自己喜歡站的方向都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看的目標,面向這個目標站樁。如果在樹林裡站樁,可以面向你所喜歡的綠色,綠色養眼,可收一舉兩得之功效。
站樁時,要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臂向內微微彎曲,慢慢上舉,與胸同高。兩手自然伸開,掌心相對,或與中丹田相對。全身自然放鬆,心靜如水。要注意松不是軟,松不是散。松是舒展,是舒松筋骨,是向外延伸而使氣血暢行無阻。
如果丟掉舒展,松只能成為鬆軟無力、乾癟軟縮。少許,兩掌心就會感到微微發熱,這是毛細血管擴張了,時間長了你就會覺得雙手握不住拳頭。站一會兒,兩掌心可以慢慢向下少許,慢{曼下按,就像按著大氣球一樣。再過一會兒,兩手可以繼續慢慢向下,掌心相對或與下丹田相對,眼帘下垂,意守丹田,松靜自然。全身放鬆,順其自然,逐漸達到忘我的境界。
站樁要由意念來導引。意就是氣,守意就是守氣,守氣就是守神,守神就是養生。站樁要求松靜,松是輕鬆其體,靜是清虛其心。站在那裡,雙臂微微彎曲,掌心在胸前相對,好似頂天立地懷抱大樹。雙臂向內用力,就能把大樹抱細;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樹拉粗。
有時意念下沉丹田,或通過雙腿一直沉到腳跟,向下深入無限遠;然後,腳踩,腿蹬,腰挺,頭頂,力量通過中樞神經一節一節一直達到大椎,通過雙肩、雙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後再從指尖一點一點慢回到腳跟,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這時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達到不看而見、不聽而聞的境界,身前身後有了什麼動靜,不用睜眼就清楚明白。時間久了,你會感到雙臂微微發涼,那是渾身的火氣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氣,一身就有了精氣神,就會身強力壯。
站樁還要配上呼吸。吸,細而勻長,吸天地之靈氣,一直吸人丹田滋潤全身。兩手微微分開,覺得全身膨脹、頂天立地,雙目眺望遠方山頭,感到自身高大無比,甚至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
有時可以採取體吸法、胎吸法、龜吸法,或用五心百孔去吸,仿佛吸入天地萬物能量,全身覺得融和通暢。有時候,太陽出來了,仿佛一縷陽光注入體內,這就是採日之精華。呼,兩手微微相合,身體縮小,氣往下行,通過湧泉、勞宮向外發放或向五心充足。
就這樣,隨著呼吸松靜開合,全身變大、縮小,變大、縮小,有著一種松綿軟麻、舒適輕盈的感覺,守我自然之軀,養我浩然之氣,從而達到協調全身、統一機能之目的。
站樁的最高境界是陶醉,是忘我,是達到天地人極度的和諧與統一。松靜自然,舒眉垂腮,似靜非靜,似動非動,似想非想,似看非看,似站非站,似練非練,不聚不散,不持不懈,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去享受自然,去調身、行氣、養神。陶醉於幽靜美境之中,陶醉於清爽空氣之中。
仿佛自己已經同四周的空氣融為一體,已經同高山大河融為一體,已經同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已經同整個宇宙融為一體,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輝
站樁時間的長短沒有硬性的規定。想站就多站一會兒,不想站就少站一會兒,一般不少於五分鐘就好。
站完了,雙手可從前胸往下推拿幾次,按揉丹田,順時針揉幾圈,逆時針揉幾圈。然後雙手叉腰,按揉命門,從腰部向後向下推拿幾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後,十指梳頭,上下叩齒,再搓搓雙手,搓搓臉,搓搓額頭、眉眼、鼻子、兩頰、後耳、脖子、後腦勺等,渾身輕鬆舒適。
家家有法家家練,各個不同各個成。如果你就是練著玩,每天打發打發時間,確實沒有必要認真對待太極拳到底應該怎麼練;太極的內裡功夫怎麼練這個問題。如果你是真喜歡,真的怎麼練都內裡沒有東西,那麼就必須按照內功的練法練太極,否則練到最後也終究是白練的。☟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獲得正確的站樁方法丨點下在看,寫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