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精髓,看了就賺了!

2021-02-22 傳承陳氏太極

 

站樁是太極武術中最獨特的修煉方法。它是以靜站的方法養練氣息,增強力量,鍛鍊周身氣血的活暢,達到強身、健身、養身、防身的目的。站樁的樁字取義於「樁」,它的意義在於:一方面是說像「樹樁」那樣靜止穩定不動,在不動中修煉內臟氣息的調動,鍛鍊勁力的增長,即所謂「靜中求動」;另一方面則是說通過樁功的鍛鍊,氣息調動了,勁力增長了,下盤能夠像樁那樣穩固不動。

腿上有力才能不用力,比如你能站一個小時的樁,那麼做動作時只用一分鐘,就會感覺不到腿用力。練到一定程度,當腿感覺不用力時,身體上半部才會放鬆,腿骨支撐住胯骨,腰才能放鬆,腰放鬆才能練出氣沉丹田。

上半身放鬆後,重量就會向下作用到跨上,時間長了胯部就會往兩側放開,就會練出園襠。再往下,由於腿勁不斷的增加,用的力就會越來越小,身體重量最後作用到到腳跟下,感覺腳跟會往地下扎。由於長年的練習,會感覺氣血增加。內氣飽滿,元氣充盈!

站樁於療法時最大特點就是無副作用,不論室內室外,擺好姿勢,站立不動,猶如樹樁,自然呼吸,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狀態,從而達到「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此其道生」的境地。站樁的時間愈長,療效愈顯著,究其原因,是由於站樁療法能使中樞神經系統迅速、深沉、廣泛地抑制下來,使身體各組織系統增強抵抗力,使身體機能得到調節、增強和提高,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功效。

站樁比打坐會更快地激發身體能量,是通過膝蓋的彎曲來激發,而且膝蓋的最前端不要超過腳趾尖。為什麼不要超過?因為當你超過腳趾尖的時候,你的重心就前移了。但是站樁需要你把重心放到你雙腳湧泉穴向後到腳跟之間的區域內,你的站樁才會真正激發整個身體的力量。

你前移了,意味著你在偷懶。當你站樁的時候,你會發現整個雙腿都在壓力下漸漸顫抖,這個顫抖實際上是在激活你腿部的細胞和能量,你的肌肉、骨骼,裡面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但他們是潛伏著的。除非你開始顫抖它,以張力壓迫它,這股潛在肌肉裡的能量才會被釋放出來。所以當你的腿部在顫抖當中的時候,腿部肌肉的能量被釋放出來,並形成磁場,包裹你的整個身體。所以站樁是一個物理性的鍛鍊,激發你身體內、肌肉內沒有被激發的能量。

站樁,可以激發你的骨骼,你的肌肉,你的筋骨,並且由於它是不動的,站著不動的,那些能量沒被揮發掉,所以那些能量漸漸地形成一個磁場,而你走路,你是在揮發你的能量,如果能量不被揮發,它會漸漸積累起來,會形成一個包圍你的堡壘,這就是站樁和其它機械運動、體育運動的差別,它會形成一個磁場,一個氣場。

古人把這個磁場叫做氣場。本來你是一個鐵塊,沒有吸力的,你站久以後,這個磁場變得擴大超出身體了,你這個鐵變成一個有吸力的磁鐵。站樁為什麼會讓你身體更健康就是這個原因。你在鍛鍊你身體內部最核心的這股磁場,而最核心的這股磁場永遠是健康的,你在擴大它,在人為地激發它。

那麼如何站樁呢?站樁很神秘嗎?其實所有的樁位無非是讓你在那個姿勢當中保持不動,並且在那個姿勢當中感受到壓力。據說達摩當時講了一句話:「外歇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就是把外在吸引你的這些全部關閉,你內在的思想也不像呼吸喘氣一樣來來回回地運動,也就是沒有過多的雜念。外面斷除幹擾,內心如明鏡,心像牆壁一樣平靜,你就可以入道了。

(1)站出身體強度

簡單姿勢就是雙腿寬於肩膀一點點,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臀部後坐,重心在湧泉穴到後腳跟中間的這部分區域,越往後壓力越大,後背挺直,臀部後坐,這樣你的腿部壓力就大了。

要彎曲你的膝蓋,不要讓它超出你的腳尖,重心向後移,湧泉穴以後到腳跟的區域,如果落在後腳跟那最好了。落在後腳跟,你的向下的重心的位置是最累的,越累你的身體就越容易被激發,所以當你的兩腳越抖,越是意味著你在創造磁場,創造能量。

(2)堅持每天每次半小時

每個人每天每次要花半個小時站樁,每天站,特別是開始的時候,真的是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能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有個二十天左右站樁的好處你自己就能體會到了。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輕鬆,但時間一長,雙腿痛苦不堪,酸麻難忍。但這時候應該堅持下去,每日增加時間。站的時候心臟跳得厲害,脈搏的跳動不用摸就能感覺得到。呼吸加深。站後感覺腿上肌肉很緊,但覺得有力。

不過站樁站到後面很舒服,如果連站三個月,有一天很忙沒站,你那天就會不舒服,站慣了不站就覺得很難受,養成習慣後你會覺得站樁是一件享受的事。一開始站樁可能抖得厲害,站過一個星期,這種抖動程度會降低,因為你的雙腿的抗壓能力就增大了。抖動降低並不意味著效果降低,你會發現外抖動降低,內抖動並沒有降低,你的肌肉內部的抖動仍然存在,而且它創造磁場的能量並沒有降低,反而增高。所以當你站樁越來越熟練,你不要擔心抖動降低,你的能量就降低,這不會的。你實在覺得能量降低,可以加強一些強度,你的腿分得再開一些就好了。

站樁最好身體出現微汗。你在站樁中的手、胸口、後背、肩膀,脖子都會發汗,如果你站樁中發汗了,意味著你的病氣被逼出來了,所以站樁中一旦發汗要擦乾淨,不要讓那個汗再吸回去。

不要在飯後半小時內站,你的胃需要時間消化,在胃勞動的時候你最好不要站樁。

早晨和下午站樁是比較好的,睡覺前不宜站樁,因為睡覺前站樁你會太興奮,影響睡眠。

廣州市陳志強太極拳白雲分館:

正宗嫡傳  一脈相傳

       是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嫡宗傳人、太極拳「八大天王」之一、中國武術七段——太極拳名家陳志強先生弟子創辦的太極拳培訓拳館,教練員全是來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多次獲得世界和全國太極拳大賽冠軍的弟子擔任;陳志強老師為技術總顧問。

【拳館特色】 【正宗】:全部教練團隊都是來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對太極拳教學專業入微 、循序漸進、原汁原味。【責任】:保證每個學員都能得到老師的親自指點。

相關焦點

  • 調身:站樁時最被容易忽視的眼神的訓練要點
    看過很多樁友的樁照,有的閉目養神,有的眉頭緊鎖,有的看電視、看外物,眼睛睜得大大的。此類大多數精神外放,閉目養神有時也是思緒雜亂,很難做到回收內視。那麼站樁時眼神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呢?站樁時眼神的重要性站樁時的眼神是最容易被忽視、也最難做好的一個要點,做好了,可以讓站樁效果快速提升,做不好,站一年可能也沒什麼真正的功夫。眼睛是精神的門戶,也是機體活動的表現,人的一切意識活動、包括臟腑功能、氣血功能的盛衰等都會通過眼神而表現於外。
  • 練習養生站樁要達到什麼樣的狀態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站樁的高級階段需要在松靜自然的柔和功態中才能達到。初學站樁時,雜念紛飛,身形忽左忽右,忽前忽後,忽上忽下;肌肉僵硬發緊;氣血鬱阻;呼吸散亂不順暢;神識動蕩不安,無處安放。這是大多數樁友初學時的寫照。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包涵了養生的精髓。
  • 站樁很煩躁看電視行不行啊
    站樁是要靜下來效果才比較好的呢!站樁王薌齋祖師爺說過兩個效果身體得到鍛鍊大腦得到休息!看電視聽音樂可不不能讓大腦得到休息吧。想一想我們平時想休息一下的時候都會採取什麼措施呢?睡覺絕對是第一,第二是閉目養神,還有第三第四第五等等,但是真的沒有看電視好吧!沒聽說過誰看了半天電視精神好的不得了。
  • 站樁啟示錄(五十七)站樁的三大好處
    個人體悟,站樁可以修煉身心。堅持站樁不僅利於身體健康,更利於心態平和。 以下為站樁2年多,總結的三大好處。 一是吃得香。 站樁第一個最明顯的現象是胃口大開,不僅飯量明顯增加,且還吃得香。
  • 最全站樁資料!站樁有法又無定法,法無定法是真法.
    由此可知,「站樁」也是道家修煉的一種「築基功」。百姓喜歡的中國功夫拳術界有句諺語,叫「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也就是說,要想把「一招一式」的拳家精髓表達出來,身體中必須要有一股「內勁」,這股「內勁」靠什麼練就出來呢?只有通過站樁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才能修煉出來。可見站樁作為充實身體「內勁」的重要基本功,早已被融入到各家拳術當中。
  • 站樁,最全的資料都在這裡了
    也就是說,要想把「一招一式」的拳家精髓表達出來,身體中必須要有一股「內勁」,這股「內勁」靠什麼練就出來呢?只有通過站樁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才能修煉出來。可見站樁作為充實身體「內勁」的重要基本功,早已被融入到各家拳術當中。依門派不同,拳術界的站樁有「太極樁」、「八卦樁」、「形意樁」、「馬步樁」等等。
  • 為何練不好站樁?站樁最難過的一關(經驗分享)
    在「結構」中,這一步叫做落肩回胛,所謂落肩指的是肩膀放鬆,將原來端著的肩膀放下來,肩膀放下來了,就形成了所謂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來的時候,那個肩膀是什麼樣子的,那就是我們追求的狀態。我們如何檢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鎖骨的位置,普通人的兩根鎖骨,位置大概相當於10點10分時分鐘和時針所指的位置,鎖骨斜向上聳的。
  • 站樁有什麼好處?怎樣站樁?
    站樁沒幾個月,其他都談不上。  站樁環境幽靜為好。尤其在高山之巔,感覺美極了。眼界開闊,胸懷也為之開闊。但這樣的條件城市人不長有。夜間在高樓涼臺上的感覺也不錯。周圍視野開闊,夜闌人靜,精神不放自大,天人和一的感覺容易體會。天人和一,精神放大,是拳術裡非常重要的感覺,對練習力量有不練自得之功,氣不練自在,勁不練自長,全在這裡面。站樁到一定程度,有氣感,不必理會。任其自然。
  • 無可替代的站樁
    你告訴他你只要平靜地看著你的思想,就會走得夠深,然後他就去嘗試,但失敗了,他非常快地敗下陣來,因為他根本不可能讓身體平靜地坐下來看。你也許能坐在那兒十分鐘、半個鐘頭、一個鐘頭,然後就不行了,各種各樣身體的躁動開始抗議。所以達摩要求少林寺的弟子先要練習站樁,站樁實際上最早應該是在佛教的傳統裡,應該是來自達摩的《易筋經》。
  • 我的站樁日記(下)
    ,我把一些站樁的資料分享給了有限的幾個朋友和家人,有的人開始嘗試去站樁,一段時間後給了我很好的反饋。 6月24日 第16天 站樁30分鐘。清晨六點起床,喝了一杯桑椹膏水,吃了兩口麵包,準備站樁。剛剛站好,全全就醒了,她要我陪她睡覺。我不能離開床,躺了一會兒,看全全睡熟了,我就在床上靜坐,只好另換時間站樁。 午飯後站樁30分鐘,先靠著書櫃門邊站約二十分鐘,打哈欠,流眼淚,有一陣子呼吸急促。
  • 站樁好處多多
    「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是一種姿勢,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
  • 站樁的神奇功效
    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說的站樁不就是蹲馬步嘛,誰不會啊,哪有這麼神奇啊。蹲馬步是站樁的一種,站樁還有很多種類。大家可別小瞧了這個站樁,「萬動不如一靜,萬練不如一站」。 人在年輕之時,一般下焦比較實,上焦比較虛,上焦是指心與肺,下焦是指肝與腎。上虛下實,元陽充足,頭目清醒,人就充滿了活力。
  • 站樁修煉十大特點及功效
    佛教、禪宗、密宗、瑜伽、道家以及數百種氣功均以站樁為其基本功,站樁鍛練而產生的功能及效驗茲例如下:一、身體發熱:初站樁後,初步感覺熱氣瀰漫逐漸及與腰胯、小腹盎於背以及周身四肢,繼使自身之元氣充及五梢(五梢者舌為肉梢
  • 站樁與丹道的關係,站樁之「炁」!
    一言以蔽之,站樁就是通過合理順隨的姿勢,把散亂的神氣收歸回來,然後再流布周身,但是站樁最終練的是後天之氣,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如果認為站樁的目的就是為了鍛鍊身體,和丹道就沒關係,如果把它當成丹道的一種方法,一種下手的功夫,那麼就和丹道有關係。
  • 站樁姿勢細節詳解(一)
    我們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訣俗語,來說說站樁對全身姿勢細節的要求。  眼:在鍛鍊時,一般講究眼光內收(也就是眼光從望遠到漸近直到收回顱內)體會斂神聽微雨,心靜聽雨聲的意景,使得目光不外散,不易受外界的幹擾保持心神內斂,如貓捉老鼠時的待定、專注、寧神,神不外露,如隔著一層毛玻璃看東西,眼皮保持自然放鬆。舌:常常有說舌頂上顎,但是初學者往往因為不習慣反而造成舌頭緊張。
  • 站樁要領(文字板)
    站樁的要領:從大的方面來說,一是撐:撐的是筋和骨,也叫撐筋拔骨;二是松:松的是肉和氣。
  • 用腦子站樁,不能傻站
    所以如果站樁與練拳結合起來,可以消化瘀氣,免生不通之疾。同時,這樣也可以提高學者的興趣,不至枯燥。到了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把站樁、練拳和推手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在推手中可以發現問題,而要求其在站樁中彌補。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拳上的毛病十之八九在樁中可以糾正,站樁是增長功夫最快的途徑。練好站樁,有兩個身形部位是比較關鍵的,一個是頭部,一個是腰部。
  • 站樁的原理:站樁是如何放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
    今天我再從植物神經的角度跟大家聊聊站樁背後的原理。植物神經,估計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很陌生。但是他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卻有非常大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身體素質反而更弱了。不知道多少人被失眠,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折磨,更有甚者被焦慮症弄的不能正常生活。
  • 楊君開:必須要知道站樁常見誤區之三——以為站樁蹲馬步越低越好
    我說,幾乎所有樁功都會強調,站樁時膝蓋不能沒過腳尖,這是一個臨界點,沒過腳尖把握不好度,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在站樁實際練習中,我們會不知不覺的站高了或者站直了而不自知。我平時站樁打卡裡面描述的,往下蹲一點,就是察覺到自己站高了,然後刻意往下蹲一點,身體保持覺知。
  • 站樁中的​撐三抱七
    想練到除了站樁,行動坐臥走皆有感覺,要半年到一年,這時才能開始試力,否則做試力就是瞎比劃,一點用都沒有。當然這些是後話,已經超出了撐抱要領的範圍。不要執著,送你十六個字: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我覺得自然這兩個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靜,因松靜是有不同層次的。手上感覺比腿上強,這種現象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