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預防腳跟痛,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足部的保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1.多參加戶外活動,如慢跑、散步、騎車、打桌球等,使足跟部關節韌帶保持良好的彈性和韌性
2減輕擠壓。要參加較長距離的遠足,如旅遊、爬山時,最好穿軟底彈性較好的膠鞋或加厚鞋墊的布鞋。
3.自我按摩。經常做自我按摩。可以盤腿而坐,以手掌推腳底板,從跟部向腳尖按摩
↓《民間方1.》↓
藥汁浸泡方
【組成】西紅花(或杜紅花)1份,蘄艾葉2份,伽南香(或山奈)2份,生川烏2份,生草烏2份,乳香4份,冰片(或樟腦)1份。
【制用法】將上藥加酒精適量製成酊劑。使用時取20ml劑加開水約200onl,盛臉盆中,趁熱先燻後浸泡,浸泡時以水溫足能浸下為度,另用500ml鹽水瓶1隻,內置開水,塞好皮塞,地下放1塊毛巾,將鹽水瓶橫倒在毛巾上,患足用藥汁浸泡4~5分鐘後踩在鹽水瓶上來回滾1~2分鐘,再浸熱水3~4分鐘,然後再踩鹽水瓶1-2分鐘,反覆數回約半小時,每天2次。令患者穿柔軟的鞋子。
【功效】足跟骨刺、足跟痛。
【出處】中醫骨傷科雜誌
↓《民間方2.》↓
仙人掌方
【組成】仙人掌1片【做法】仙人掌去刺,去皮,清洗乾淨後,剖成兩半。
【用法】用剖開的一面敷於患足痛處,用膠帶固定好。
【功效】主治足跟痛。
↓《民間方3.》↓
薑黃散
【組成】乾薑、大黃各20克,草烏15克,白芷l0克,食醋適量,白酒少量。
【做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末,放入鍋中,加入食醋和白酒,文火邊煎邊攪拌,直至調和成糊狀。
【用法】趁熱敷足跟,每日1次。
【功效】用於治療足跟痛。
↓《民間方4.》↓
川芎藥袋法
【組成】川芎45g
【制用法】上藥研細面,分裝在用薄布縫製的布袋內,每袋裝15g,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乾後仍可使用。,每天換藥1右。將藥袋放在鞋裡,直接與痛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
【功效】足跟骨剌。
【出處】四川中醫
↓《民間方5.》↓
踮腳治足跟痛
立正站立,兩手頭後交叉環抱,後腳跟起伏踮100次。每日早、晚各次,持續半年即可恢復正常。
↓《民間方6.》↓
中藥浸漬方
【組成】威靈仙、生桃仁、生川烏、生草烏、荊三稜、蓬莪朮、羌活、獨活、五加皮、秦艽、茜草、牛膝、透骨草、凌霄花各30g,川芎、血竭各10g,細辛15g
【制用法】上藥煎湯,趁熱先燻患部汗出,然後用毛巾蘸藥液趁熱外敷,待不燙足時,伸足人藥液內浸泡20分鐘。每日睡前一次。每劑可用4天
【功效】足跟骨刺。
【出處】《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選》
↓《民間方7.》↓
藥物鞋墊法
【組成】當歸20g,川芎15g,乳香15g,梔子15g
【制用法】上述藥物研末,撒入棉紗布間縫製成合適的鞋墊數隻,1隻鞋墊,交替使用,1個月為1療程
【功效】血瘀型跟骨骨刺
【出處】《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
↓《民間方8.》↓
全效增生湯
【組成】熟地30g,木瓜18g,薏苡仁、牛膝各15g,當歸、川芎、五加皮各12g,木通、穿山甲各10g。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2周1療程。
【功效】足跟骨刺。
【出處】《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選》
↓《民間方9.》↓
熟姜敷腳跟治老年足跟痛
生薑3克,埋入灶火灰裡燜燒,再用一小塊生薑切片蘸上香油擦患處,擦15~20分鐘之後,埋在灶火灰裡的生薑也已燜熟,取出搗爛後敷在腳跟上,再用乾淨的紗布包好。等到腳跟不痛時,再將紗布去下,去掉爛姜,般1次即可見效。
推薦:更多 足跟痛 健康資訊,長按手指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