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雪瑩
來源/GymSquare精練(ID:GymSquare)
生酮飲食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美國,矽谷的生活黑客們以它作為飲食癖好,好萊塢明星將其奉為時髦飲食減肥術,甚至在Instagram上,無數個生酮飲食社群呈現現象級刷屏。
原因在於,生酮飲食愛好者們,通過這種苛刻甚至有些特立獨行的飲食方式,達到減肥效果。
儘管備受爭議,但在2018年的Google搜索中,keto diet生酮飲食依然位居第一。
區別於傳統的飲食習慣,生酮飲食不僅僅是低碳,甚至不含碳水化合物,且攝入的脂肪佔比接近80%,顛覆了以碳水為主要能量攝入的飲食結構。也就是說少吃甚至不吃米飯,大口吃肉,依然能達到減肥的效果。這看起來並不好堅持。即便在美國,碳水化合物大約佔飲食平均卡路裡的一半,更不用說以大米為主食的許多亞洲國家。也因此,大多數人並不能堅持這樣的飲食結構,其原因是人體對營養和飲食調整的反應方式,都存在巨大差異。生酮飲食的快速風靡並非偶然。除了明星效應帶來的流行趨勢,這種顛覆傳統飲食飲食結構,更像是一種「文化和社群認同」。比如Instagram上發起的 before & after 的話題,許多成功案例使得keto生酮飲食成為目前熱門的飲食現象。正是許多的成功案例,讓生酮飲食在健身領域中成為減肥的「靈丹妙藥」。不可否認這種飲食結構在科學實驗中,是被驗證是可減重的,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一些生酮飲食用戶的膽固醇水平也會隨之升高,而這可能與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有關。當然,在生酮飲食之爭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議題是生酮飲食對治療疾病的探索。雖然最初這種高脂肪治療被認為可能對心血管系統,腎臟和大腦造成損害,特別是高脂肪引起的高膽固醇,但是科學也逐步證明其醫學上的效果。美國糖尿病協會就公布了一份聲明,生酮飲食可以作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一種營養治療選擇。甚至在未來,生酮飲食在疾病治療上能有更多可能性。比如對於糖尿病、胰腺癌和癲癇等等,都有一些有趣的臨床效果。本文編譯自Vox,作者Eliza Barclay,GymSquare有所刪減。生酮飲食(Keto Diet) 不僅僅是低碳水飲食,甚至可以說它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在飲食過程中,例如麵包,大米以及小麥等都需要控制一定量。但在美國碳水化合物幾乎佔了大約美國飲食卡路裡的一半,並且在全球的傳統飲食中也佔據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從義大利人愛吃的意面,還是到以大米為主的亞洲國家。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稱,世界上有超過5萬種食用植物,其中只有三種,大米,玉米和小麥是佔世界食物能量攝入量的60%,而這三種主食都是碳水化合物。 雖然生酮飲食禁止攝入加工的垃圾食品 ,但它同樣也嚴格限制水果,穀物和豆類等攝入,而這些往往是傳統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生酮飲食的追隨者認為傳統的營養理論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這種對主流飲食思維的抗拒,可以更好的解釋為什麼生酮會成為流行趨勢。根據研究飲食信仰的教授艾倫·萊維諾維茨(Alan Levinovitz)表示,生酮飲食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叛逆」的行為,是對於傳統飲食結構的抗議,因此生酮飲食的快速傳播並非偶然。在運用生酮飲食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生酮是如何起作用。在一般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中,主要以葡萄糖(或血糖)作為身體能量來源,其中大部分來源於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當人體攝入例如餅乾,米飯或水果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就會上升,胰腺分泌胰島素,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隨後從血液中轉移到細胞中。通常來說,身體只能儲存幾天的葡萄糖含量。因此,在身體沒有碳水來源的情況下,便會自動尋找其他可作為能量消耗的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叫做生酮的過程,在生酮過程中肝臟開始分解脂肪,分解為一種可用的能量來源稱為酮體,簡稱酮。當葡萄糖短缺時,酮可以代替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一旦酮生成開始並且酮水平上升,身體就會出現酮症來燃燒脂肪而不是通常的葡萄糖,但這是否會導致卡路裡燃燒增加或脂肪減少,這依然是一個科學爭論的問題。酮症有幾種途徑,一種是完全停止進食,當身體長時間停止進食時,身體會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並減少葡萄糖的使用,另一種方法是讓身體認為它在禁食的狀態,每天攝入20到50克的碳水化合物,相當於一片麵包或一小塊土豆。通常生酮飲食的用戶從水果和沙拉等食物中獲取大約5%的碳水化合物,大約15%來自鮭魚和沙丁魚等蛋白質,80%來自脂肪其中包括椰子油和牛油果。而且生酮是一種可量化的狀態,使用者可以通過血液測試,呼氣測試器和尿液來測量他們的酮水平。不過測試具有不同程度的準確性,血液測試目前被認為是最準確的衡量標準。儘管生酮飲食的熱潮在健身領域被認可,但是在醫學領域依然有兩個問題需要被關注:長期服用酮症是否安全?還有關於生酮飲食是否存在潛在的危險或有害的反應?這些依然需要被科學實驗去認證。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研究發現一些生酮飲食用戶的膽固醇水平會升高,這可能與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來自舊金山心血管研究教授Ethan Weiss提到,這是一個平衡收益和風險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生酮飲食治療需要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解答提出的問題。■ 生酮飲食:對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療
另外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中,其他的醫生提出了「 生酮流感 」的現象,例如心律失常,便秘以及在科學文獻中記錄的,生酮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等,當中最大的風險可能是不攝入高纖維,和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所帶來的影響。■ 生酮飲食:用於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目前研究人員,還有探索酮症對1型糖尿病的益處。此外,也有初步研究表明,超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甚至可以在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發揮作用,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然而,許多研究目前還停留在是在動物實驗或細胞中進行的,仍然需要更多臨床的反應作為證據。或許再更好的研究結果出來之前,生酮飲食可能看起來和無麩質一樣無效,但是未來它可能會成為醫學領域一直期望的飲食治療奇蹟。減肥、醫療,生酮飲食在成為網紅飲食方法之後,一方面成為矽谷「生活黑客」們特立獨行的社交貨幣,但風險最大的,依然是盲目生酮飲帶來的安全問題。當然,在以生酮飲食的「減肥悖論」之外,更多的生酮醫療效果,也值得列入Instagram的社群討論話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