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話匣妹聽說虹口婦聯實施的「錦繡麗品現代女紅坊」公益項目中,請來了一位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做授課老師。她,大學時學的是電子信息專業,畢業後去了一家全球知名的日企。6年前,卻放棄了穩定的職業,自費從頭學起,只為實現自己從小的夢想。如今,她是一個四歲男孩的媽媽,帶娃的間隙,打理著自己的一間小小的旗袍工作室......
工作室在一個老小區裡,一身古法旗袍的蒯婉蓉,把話匣妹迎進了門。工作室也就一室一廳的大小,擺滿了與製作旗袍相關的物品。一張大大的打板桌,是平時繪製紙樣、裁剪的地方,衣架上掛著七八件已經完成的旗袍。她說,這些旗袍並不出售,是一段時間來,陸陸續續給自己做的。
工作室的一座人臺上,掛著一件褐色印花香雲紗的旗袍。外行人看來,似乎已經基本成型。不過蒯婉蓉說,其實這距離完工還有好多步驟。就拿大家都熟悉的盤扣來說,一枚枚精巧玲瓏的盤扣,是旗袍少不了的點睛之筆。但是不像西式服裝上的塑料或是金屬紐扣可以用機器批量加工,盤扣往往是手工編制而成。
「有直盤扣,也有形如花朵或蝴蝶的花紐。得提前想好了,什麼樣的花型和顏色和這件旗袍最相襯。」講究細節的旗袍師傅都會自己手工製作盤扣,刮漿、燙制、定型......為了更容易保持花型,往往還要在製作扣條的布料裡嵌入一根細銅絲。平整、寬窄一致,又柔韌適度的扣條,才能做出來精美的盤扣來。
盤扣縫製同樣講究,針腳細密圓潤,流暢自然。「有時候,一件旗袍光縫盤扣就要縫上4個小時。」她說。不算上前期設計等,做一件旗袍起碼也要用幾天的時間。
忍不住好奇,還是八卦了她為何會放棄高薪工作,選擇這門此前從沒接觸過的手藝。蒯婉蓉說,其實很簡單,因為自己從小的夢想就是能當服裝設計師,而旗袍又最能體現中國女性溫柔雅致的美,因而特別鍾情於此。
她翻出了厚厚一疊已經有些泛黃的稿紙,從中學時代珍藏至今。雖然沒有專業學過繪畫,但憑著自己的興趣,從臨摹,到自己創作,積累了好些服裝設計的圖樣。
「我就想當服裝設計師。不過,我爸爸覺得設計師太苦了,所以還是希望我考一個好點的大學,出來找份好點的工作。這是許多當父母的都會有的想法。」蒯婉蓉說,高考那會最火的是電子信息專業,她就報考了這個專業,畢業後,去了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2014年底,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時,她辭去了原先的工作,報考了一所專業的服裝設計學院。
「跟我在一起學的都是95後,剛剛踏出校門不久的小年輕,我當時的年紀可能都可以當他們的阿姨了,」她調侃道,「我們學服裝設計什麼都要學,比如說面料、打版、立裁、縫紉,還有畫時裝畫等等,那一段時間應該是我人生最開心的階段之一。因為每天不用考慮別的事情,就是想著怎麼樣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好,把衣服做好。」之後,她又陸陸續續考出了專業證書,也參加過一些比賽。
不過,學院裡主要學的是西式服裝設計,跟旗袍的製作似乎仍有些距離。蒯婉蓉說,很巧,當時教自己的老師擅長做旗袍,也有自己的工作室。
「學院學費很貴的,幾萬塊錢,老師多教一點,我就等於賺了。」她常常去老師的工作室,問作業,請教問題,在那裡耳濡目染,由此愛上了這門手藝,「我有個朋友,平常看好像並不是很起眼,但是有一次穿上了旗袍,簡直驚豔了。而且很多低頭族都會有齁背的習慣,但是穿上旗袍,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挺拔起來,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因為有電子行業的從業經歷,和照相機打了多年的交道,蒯婉蓉還挺喜歡拍照,她常常把旗袍作品上傳網絡,一段時間以來,積累了不少自己的粉絲。
最近,她又開始了「素人造型改造」。一位身著運動休閒裝寶媽在她的精心裝扮下,挑戰了陳數同款旗袍,在抖音上收穫了2萬多點讚,還一度衝上了熱門,這讓蒯婉蓉更加信心滿滿。之後,她又陸陸續續找了幾位素人,為她們度身定製穿著旗袍的造型,打造「明星同款」。
造型前後
許多人常常會對旗袍有誤解,覺得好像一定要身材很完美才能穿,因而不敢嘗試。
「古法的旗袍一般是沒有肩縫的,肩部更為圓潤,包容性也更強」,和現代工藝往往借鑑西方成衣製法,用前後片拼接的方式做旗袍不同,古法旗袍是用整片布料圍裹而成,在製衣師傅的巧手之下,既能穿著舒適,還能凸顯美感和氣質。
「做素人改造,一方面是想做一些旗袍的文化傳承,另外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女性變得更美、更自信。」蒯婉蓉說,「我的夢想是結合現代美學設計,做出適合當代女性日常穿著的旗袍。而且旗袍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就挺想挑戰下,為年長的媽媽們做些造型。」
作為虹口婦聯的群團公益項目「錦繡麗品現代女紅坊」合作講師之一,她還常常會參加授課活動,教社區居民們製作盤扣,或者交流分享旗袍文化。
出生在安徽,十多歲來上海求學,到如今,又能夠追尋兒時的夢想。蒯婉蓉說,自己很喜歡上海,因為這個城市很講規則、講公平,「我是想把自己喜愛的東西做好。當你把一件事做得足夠好的時候,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欣賞你的。
在虹口區,還有不少像她這樣的能人巧匠,她們活躍在社區,為女紅技藝的傳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虹口區婦聯負責人說,「錦繡麗品現代女紅坊」這一項目目前已連續開展5年。今年再次升級,聘請了多位手藝精湛、思路敏捷、專業過硬的授課老師,把更多有趣、好看、實用的女紅手作內容引入教學計劃,為社區、園區樓宇的女性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
「項目分為基礎班和提高班,適合不同水平的女性朋友學習女紅,課程是免費向區內的婦女群眾開放的。」此外,項目課程還覆蓋了科學餵養、親子教育、婚姻輔導等多項公益服務。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