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陽市印發《洛陽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從環境空氣品質、水環境質量、土壤汙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環境風險防範等方面採取具體舉措,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促進洛陽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那麼,《洛陽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哪些重點內容?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城市空氣品質清單式管理
繼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到2020年,重汙染天數下降30%以上,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全部達標。每年制定並下達各縣(市)環境空氣品質目標清單,加強目標完成情況考核。加大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情況公開力度,實時公布環境空氣品質信息,逐月公布我市環境空氣品質排名。
●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
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印染等傳統製造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汙、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支持企業增強綠色製造能力,開展工業園區和企業分布式綠色智能微電網建設。到2020年,全市萬元GDP能耗不高於0.58噸標準煤。
鼓勵綠色出行,改善步行、自行車出行條件,完善城市公共運輸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市實現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全覆蓋,城市建成區公共運輸佔機動化出行比例超過30%。 ●加強飲用水源保護 自2018年起,所有縣(市)飲水安全狀況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2018年年底前,全市11個市級、22個縣級、112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按照省政府批覆的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範圍,依法清理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汙口。
加快推進碧水行動計劃,對市域內的伊河、洛河、瀍河、澗河和城市區中州渠、大明渠和鐵路防洪渠,實施「四河同治、三渠聯動」綜合治理。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到2020年,城市區水景觀輻射率達到80%。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覆蓋全市
建立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在耕地布設土壤環境監測基礎點位,在工礦企業及其周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果蔬菜種植基地等設置土壤環境風險監測點位,定期開展監測。到2020年年底前,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縣域內農村實現無害化公廁全覆蓋
普及農村垃圾收集轉運設施,所有鄉鎮實現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強農村公廁改建,規劃部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做好縣域內農村公廁的規劃建設,實現無害化公廁全覆蓋。至2020年,我市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建制村690個。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合理規劃建設各類城市綠地。改造老舊公園,提升公園綠地綜合服務功能。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溼地、植被,增加城市綠地等生態空間。進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到2020年,全市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綠地覆蓋率達到45%。
●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
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追究及責任倒查機制,實行黨委和政府領導成員生態環保一崗雙責制。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幹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實行領導幹部環境保護責任離任審計,對領導幹部離任後出現的重大生態環境損害並認定其應承擔責任的,實行終身追責。
●實施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
將排汙許可建設成為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整合、銜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環保標準、排汙收費等管理制度,實施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