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周夢蝶詩選

2021-01-14 飛地Enclave

臺灣文學偏安一隅,屢有佳作。余光中寫「我看到的風景」,匠氣太重,白先勇寫「風景」,出神入化,而周夢蝶,他本人便是風景。周夢蝶在臺北市武昌街擺書攤的時候,那些冷僻的哲學與詩集鮮少有人問津。作為臺北文化風景裡的最不同尋常的那一道,周夢蝶始終是那個孤獨國主,寫詩,參禪,悟道,性冷寡言,然而在詩歌裡,周夢蝶卻擁有一股綿亙充盈的力,自我救贖,自我傳道,一輩子想要「以詩的悲哀,徵服生命的悲哀」。

紀錄片 《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陳傳興導演拍攝,2011年上映(臺灣,中國香港)

以周夢蝶的一天隱喻其一生中的風景,從日常中穿插,映射其思維、修行、寫作,試圖重現昔年武昌街氣氛、書攤的孤獨國,追索病痛帶來的改變與啟發、幾次生命裡的流徙與意義,最後具現為那「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悟與情。

周夢蝶:原名周起述,臺灣詩人,筆名起自莊周夢蝶。1921年出生於河南淅川,先後就讀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因家貧和戰亂肄業,後又參軍,隨部隊遷往臺灣。1952年開始創作詩歌,退伍後,加入藍星詩社,並於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擺書攤,並自費出版了第一部詩集《孤獨國》,但銷路慘澹。因其常年在武昌街頭靜坐參禪,實為臺北一道特殊的文化風景。周夢蝶沉默寡言,性情冷僻,有「孤獨國主」之稱,主要作品有《孤獨國》、《還魂草》、《約會》、《有一種鳥或人》、《十三朵白菊花》等。

中國現代詩發展到今天,反反覆覆經歷了諸多爭論,而現代詩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便是過分的西化——無論是格式還是意象,都一味效仿西方詩歌的創作邏輯——搞得一首首漢語詩倒像是直接譯自外文一樣。但是漢語言本身擁有著西方語言所不具有的獨特氣質,韻味與留白正是漢語詩歌的詩意棲居之地,如此這般效仿,格式不過是學了個皮毛不說,更失去了漢詩原有的意趣。

周夢蝶覺得自己「幾乎沒有辦法寫標準的現代詩」,道理大抵也是如此。因為辦報,他接觸了新文學,可是他始終都不能,也不願意拋棄舊文學的底蘊,於是即便在詩歌中有涉及西方文化中的意象與典故之處(周公顯然也熟讀聖經),他也揉進了強烈的傳統文化特徵,乍看之下,竟頗能看出些文學野蠻發展的路徑。

《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臺灣拍攝《他們在島嶼寫作》的時候,周公還健在,一襲藍袍遺世而獨立,一手小楷清冷卻不失狷傲。周公身上確然有一種特殊的靜,不是那種泰山崩於前而巋然不動的靜,而是一種從骨頭裡滲透出來的靜,是即便在生命如同一潭死水,無可排遣也無可救贖,你閉上眼,能聽見靈魂顫抖的時候,周公就那麼淡淡地一伸手,頃刻便撫平靈魂上的褶皺,平靜得甚至讓你懷疑周公是否真的伸出過那隻手。

在系列紀錄片中,周夢蝶的那一集叫做《化城再來人》,「化城」一詞取自《妙法蓮華經》,大意是指一時幻化的城郭:佛欲使眾生都得大乘佛果,然眾生畏苦,故而佛法幻化出一城,供眾生中途暫一休息,進而求取真正佛果。

厭苦情多 兼物志少如彼化城 權可得寶誘以涅槃 救爾生老肇允三車 翻乘一道——《廣弘明集·卷十五》

周公詩的特點也不過如此。他在無邊的困苦與死寂裡,搭一座茅草房,廣可納盡天下羈旅客,實在卻不過於萬丈紅塵中放下這顆不肯平靜的心而已。讀者在他這裡撣撣來路塵土,又邁步向前,回頭看時,宛若一夢,似真似幻,而周公卻永遠都在這裡,不染纖塵,不懼風雨,以一種近乎佛法的廣博和慈悲渡人渡己。

但是,讀者需要明晰的是,周公之所以在寫詩,寫禪詩,並非是已然到達了通達的彼岸,他參禪,卻並非參透了禪,他書寫佛家典故,他一切人力所及,不過是通過佛法的途徑,實現他自己內心的追逐。就比如,佛法講求一個「無我」的狀態,可是周公的詩中,處處可見一個「我」,「我」的感受與著相,始終是周公寫詩的出發點,他那首《我選擇》,就在書寫高度的自我意識:

我選擇紫色。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我選擇以草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我選擇歲月靜好,獼猴亦知吃果子拜樹頭。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我選擇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兩枝。我選擇漸行漸遠,漸與夕陽山外山外山為一,而曾未偏離足下一毫末。我選擇電話亭:多少是非恩怨,雖經於耳,不入於心。我選擇雞未生蛋,蛋未生雞,第一最初威音王如來未降跡。我選擇江欲其怒,澗欲其清,路欲其直,人慾其好德如好色。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我選擇迅雷不及掩耳。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

每一個詩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原始的矛盾,但是周公的矛盾似乎更加難解。年邁的周夢蝶,以落日寒姿自比,沒有一個普通老人的通達與從容,言談交往間仍舊字斟句酌,似乎心中還有許多不肯放下的執念。

余光中跟別人談起周夢蝶,說周公身上有狷者之氣。「狷」這個字眼,用得尤為到位,完完整整可用來形容周夢蝶此人此生。周公自言,狂者進取,擁有高遠的目標,踽踽前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是聖人所為;而狷者,返觀內照,時刻內省,觀察反思自己可做多少事,便做多少事。他奉余光中為自己的詩歌導師,《第一班車》便是想要實現余光中所說——詩歌講求一個「美,加上力」的要求。余光中自己的詩歌水平是否夠得上他的批評理論暫且不論,周夢蝶顯然是達到了的。他在寫給余光中的詩中,將對方抬到一個相當高的地位,卻說自己只是一隻蝴蝶,並且一定是紫蝴蝶,蝴蝶貼水而飛,「低低地、低低低低地」。他不喜歡出風頭,喜歡低調的暗紫色,生活簡樸到每天的願望是「淨賺新臺幣三十元,就可以pass」,他的孤獨國,不過武昌街上一個簡單的書架子,上有四百二十一本書,是他認認真真數過的。可是他的舊友卻說,如果你硬要說周公清心寡淡,無欲無求,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的。他所有的矛盾,嚮往,不滿足,所有的「我執」,均在形而上的層面,均在他腦內,均在詩歌裡。周公寫詩,或許正如余光中所言,是「鍊石補天」。

故而,寫作本身,對周公來說,並非幸福暢快的事,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痛苦。他自述,如果一個人追求人生的幸福,就不要做這個事情。何事?寫詩。他一生為人溫柔,從未與人發生過爭吵或衝突,多情而實則冷情,一切的力與美,張揚與悲愴,都留存在了他的詩歌裡。

寫詩是一件極其個性的事情,無論詩人用何種途徑,都宛如逆水行舟,於一片混沌與矛盾中,追尋到一顆本心,把它血淋淋地捧出來,擦拭出原來的模樣,呈獻給讀者一覽。周夢蝶,許是應了那句話,每一隻蝴蝶,從前都是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訪它自己。

《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

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後一瓣玫瑰,

讓秋菊之冷豔與清愁

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

讓風雨歸我,孤寂歸我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

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

徘徊

一切都將成為灰燼,

而灰燼又孕育著一切——

櫻桃紅了,

芭蕉憂鬱著。

他不容許你長遠的紅呢!

他不容許你長遠的憂鬱呢!

「上帝呀,無名的精靈呀!

那麼容許我永遠不紅不好麼?」

然而櫻桃依然紅著,

芭蕉依然憂鬱著,

——第幾次呢?

我在紅與憂鬱之間徘徊著

向日葵之醒·二首

我矍然醒覺

(我的一直向高處遠處

衝飛的熱夢悄然隱失)

靈魂給驚喜擦得赤紅晶亮

瞧,有光!婀娜而夭矯地湧起來了

自泥沼裡,自荊棘叢裡,

自周身補綴著「窮」的小茅屋裡……

而此刻是子夜零時一秒

而且南北西東下上擁擠著茄色霧

鵬、鯨、蝴蝶、蘭麝,

甚至毒蛇之吻,蒼蠅的腳……

都握有上帝一瓣微笑。

我想,我該如何分解掬獻我大圓鏡般盈盈的膜拜?

——太陽,不是上帝的獨生子!

以上選自詩集《孤獨國》

《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天問

天把冷藍冷藍的臉貼在你鼻尖上

天說:又一顆流星落了

它將落向死海苦空的那一邊?

有一種河最容易泛濫,有一種河

天說:最愛以翻覆為手

迫使傲岸的夜空倒垂

而將一些投影攫入

蝙蝠一般善忘的漩渦中。

一些花底碎瓣自河床浮起

又沉下。沒有誰知道

甚至天也不知道。在春夏之交

當盲目的潮汐將星光潑滅

它底唇吻是血造的。

多少死纏綿的哀怨滴自劍蘭

滴自鬱金香柔柔的顫慄

而將你底背影照亮?

海若有情,你曾否聽見子夜的吞聲?

天堂寂寞,人世桎梏,地獄愁慘

何去何從?當斷魂如敗葉隨風

而上,而下,而顛連淪落

在奈何橋畔。自轉眼已灰的三十三天

伊人何處?茫茫下可有一朵黑花

將你,和你底哭泣承接?

天把冷藍冷藍的臉貼在你臉上

天說:又一株蘆葦折了

它將折向恆河悲憫的那一邊?

燃燈人

走在我底發上。燃燈人

宛如芰荷走在清圓的水面上

浩瀚的喜悅激躍且靜默我

面對泥香與乳香混凝的夜

我窺見背上的天正濺著眼淚

曾為半偈而日食一麥一麻

曾為全偈而將肝腦棄捨

在苦行林中。任鳥雀在我發間營巢

任枯葉打肩,霜風洗耳

滅盡還蘇時,坐邊撲滿沉沉的劫灰

隱約有一道暖流幽幽地

流過我底渴待。燃燈人,當你手摩我頂

靜似奔雷,一隻蝴蝶正為我

預言著一個石頭也會開花的世紀

當石頭開花時,燃燈人

我將感念此日,感念你

我是如此孤露,怯羞而又一無所有

除了這泥香與乳香混凝的夜

這長發。叩答你底弘慈

曾經我是靦腆的手持五朵蓮花的童子

【附註】 因果經云:「爾時善慧童子,見地濁溼,即脫鹿皮衣,散發匍匐,待佛行過。」又:「過去,帝釋化為羅剎,為釋迦說半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釋迦請為說全偈。渠言:『我以人為食,爾能以身食我,當為汝說。 』 釋迦許之。 渠乃復言:『 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 釋迦聞竟,即攀高樹,自投於地。」

空白

依然覺得你在這兒坐著

回音似的

一尊斷臂而又盲目的空白

在橄欖街。我底日子

是苦皺著朝回流的——

總是語言被遮斷的市聲

總是一些怪眼兀鷹般射過來

射向你底空白

火花紛飛——你底斷臂鏘然

點恓惶的夜與微塵與孤獨為一片金色

倘你也繫念我亦如我念你時

在你盲目底淚影深處

應有人面如僧趺坐凝默

而明日離今日遠甚

當等待一夜化而為井。黯黯地

我只有把我底苦煩

說與風聽

說與離我這樣近

卻又是這樣遠的

冷冷的空白聽

還魂草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

——你說。

這是一首古老的,雪寫的故事

寫在你底腳下

而又亮在你眼裡心裡的。

你說,雖然那時你還很小

[還不到春天一半裙幅大]

你已倦於以夢幻釀蜜

倦於在鬢邊襟邊簪帶憂愁了。

穿過我與非我

穿過十二月與十二月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向絕處斟酌自己

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

南極與北極底距離短了,

有笑聲曄曄然

從積雪深深的覆蓋下竄起,

面對第一線金陽

面對枯葉般匍匐在你腳下的死亡與死亡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以青眼向塵凡宣示: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

【附註】傳世界最高山聖母峰頂有還魂草一株,經冬不凋,取其葉浸酒飲之可卻百病,駐顏色。按聖母峰高海拔八千八百八十二公尺。

十月

就像死亡那樣肯定而真實

你躺在這裡。十字架上漆著

和相思一般蒼白的月色

而蒙面人底馬蹄聲已遠了

這個專以盜夢為活的神竊

他底臉是永遠沒有褶紋的

風塵和憂鬱磨折我底眉發

我猛叩著額角。想著

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過了

甚至夜夜來弔唁的蝶夢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還有虛空留存

你說。至少你已懂得什麼是什麼了

是的,沒有一種笑是鐵打的

甚至眼淚也不是……

五月

在什麼都瘦了的五月

收割後的田野,落日之外

一口木鐘,鏘然孤鳴

驚起一群寂寥、白羽白爪

繞尖塔而飛:一番禮讚,一番酬答……

這是蛇與蘋果最猖獗的季節

太陽夜夜自黑海泛起

伊壁鳩魯痛飲苦艾酒

在純理性批判的枕下

埋著一瓣茶花。

瞳仁們都決定只瞭望著自己

不敢再說誰底心有七竅了!

菖蒲綠時,有哭聲流徹日夜——

為什麼要向那執龜的龜裂的手問卜?

煙水深處,今夜滄浪誰是醒者?

而絢縵如蛇杖的呼喚在高處

與鐘鳴應和著──那是一顆星

那是摩西掛在天上的眼睛

多少滴血的腳呻吟著睡去了

大地泫然,烏鴉一夜頭白!

孤峰頂上

恍如自流變中蟬蛻而進入永恆

那種孤危與悚慄的欣喜!

仿佛有隻伸自地下的天手

將你高高舉起以寶蓮千葉

盈耳是冷冷襲人的天籟。

擲八萬四幹恆河沙劫於一彈指!

靜寂啊,血脈裡奔流著你

當第一瓣雪花與第一聲春雷

將你底渾沌點醒──眼花耳熱

你底心遂繽紛為千樹蝴蝶。

向水上吟誦你底名字

向風裡描摹你底蹤跡;

貝殼是耳,織草是眉發

你底呼吸是浩瀚的江流

震搖今古,吞吐日夜。

每一條路都指向最初!

在水源盡頭。只要你足尖輕輕一點

便有冷泉千尺自你行處

醍醐般湧發。且無須掬飲

你顏已酡,心已洞開。

而在春雨與翡翠樓外

青山正以白髮數說死亡;

數說含淚的金檀木花

和拈花人,以及蝴蝶

自新埋的棺蓋下冉冉飛起的。

踏破二十四橋的月色

頓悟鐵鞋是最盲目的蠢物!

而所有的夜都鹹

所有路邊的李都苦

不敢回顧:觸目是斑斑剌心的蒺藜。

恰似在驢背上追逐驢子

你日夜追逐著自己底影子,

直到眉上的虹採於一瞬間

寸寸斷落成灰,你才驚見

有一顆頂珠藏在你發裡。

從此昨日的街衢:昨夜的星鬥

那喧囂,那難忘的清寂

都忽然發現自己似的

發現了你。像你與你異地重逢

在夢中,劫後的三生。

烈風雷雨魑魅魍魎之夜

合歡花與含羞草喁喁私語之夜

是誰以猙獰而溫柔的矛盾磨折你?

雖然你的坐姿比徹悟還冷

比覆載你的虛空還厚而大且高……

沒有驚怖,也沒有顛倒

一番花謝又是一番花開。

想六十年後你自孤峰頂上坐起

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

簇擁著一片燈海──每盞燈裡有你。

以上選自詩集《還魂草》

《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人,即使在歡樂中,也不能一直持續他的沈睡;那時,他就思念痛苦了。

──戈耶

曾經被焚過,

在削髮日

被焚於一片旋轉的霜葉。

美麗得很突然

那年秋天,霜來得特早!

我倒是一向滿習慣於孤寂和悽清的;

我不歡喜被打擾,被貼近

被焚

那怕是最最溫馨的焚。

許是天譴,許是劫餘的死灰

冒著冷煙。

路是行行復行行,被鞋底的無奈磨平了的!

面對遺蛻似的

若相識若不相識的昨日

在轉頭時,真不知該怎麼好

捧吻,以且慚且喜的淚?

抑或悠悠,如涉過一面鏡子?

傷痛得很婉約,很廣漠而深至:

隔著一重更行更遠的山景

曾經被焚過,曾經

我是風

被焚於一片旋轉的霜葉。

十三朵白菊花

六十六年九月十三日,於自善導寺購菩提子念珠歸。見書攤右側藤椅上,有白菊花一大把:清氣撲人,香光射眼,不識為誰氏所遺。遽攜往小閣樓上,以瓶水貯之;越三日乃謝。六十七年一月二十三日追記。

從未如此忽忽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過

在狹不及房的朝陽下

在車聲與人影中

一念成白!我震慄於十三

這數字。無言哀於有言的輓辭

頓覺一陣蕭蕭的訣別意味

白楊似的襲上心來;

頓覺這石柱子是冢,

這書架子,殘破而斑駁的

便是倚在冢前的荒碑了!

是否我的遺骸以消散為

冢中的沙石?而遊魂

自然數裡外,如風之馳電之閃

飄然而來-低回且尋思:

花為誰設?這心香

欲晞未唏的宿淚

是掬自何方,默默不欲人知的遠客?

想不可不可說劫以前以前

或佛,或江湖或文字或骨肉

雲深霧深:這人!定必與我有種

近過遠過翱翔過而終歸於參差的因緣——

只一次,便生生世世了。

感愛大化而情

感愛水土之母與風日之父

感愛你!當草凍霜枯之際

不為多人也不為一人而開

菊花啊!復瓣,多重,而永不睡眠的

秋之眼:在逝者的心上照著,一叢叢

寒冷的小火焰。.....

淵明詩中無蝶字;

而我乃獨與菊花有緣?

悽迷搖曳中。驀然,我驚見自己:

飲亦醉不飲亦醉的自己

沒有重量不佔面積的自己

猛笑著。在欲晞未唏,垂垂的淚香裡

月河

傍著靜靜的恆河走

靜靜的恆河之月傍著我走——

我是恆河的影子

靜靜的恆河之月是我的影子。

曾與河聲吞吐而上下

亦偕月影婆娑而明滅;

在無終亦無始的長流上

在旋轉復旋轉的虛空中。

天上的月何如水中的月?

水中的月何如夢中的月?

月入千水 水含千月

那一月是你?那一月是我?

說水與月與我是從

荒遠的,沒有來處的來處來的;

那來處:沒有來處的來處的來處

又從那裡來的?

想著月的照,水的流,我的走

總由他而非由自——

以眼為帆足為槳,我欲背月逆水而上

直入恆河第一沙未生時。

叩別內湖——擬胡梅子

即使早知道又如何?

那心情,是哪吒的心情

花雨漫天,香寒而稠且溼

拂不去又載不動的

那心情,是哪吒的心情

向佛影的北北北處潛行

幾度由冥入冥

何不都還給父,將骨;

而肉都還給母?

那時——再回頭時

將只剩這襲荷衣,只剩

手之胼與足之胝

乾坤圈和風火輪了

難就難在[我]最丟難掉

一如藕有藕絲,蓮盅盛著蓮子

那無論打在葉上,梗上

那一記愁似一記

沒來由,也沒次第的秋雨

以上選自詩集《十三朵白菊花》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生於冷養於冷壯於冷而冷於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雲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陽,夕陽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有如意足在你足下導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與缽吧!

且向風之外,幡之外

認取你的腳印吧!

周夢蝶自白,就這一首詩,他寫了四十年。

撰文:飛地編輯 十三

題圖:截自臺灣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飛地策劃整理,轉載提前告知#

首發於飛地APP,更多內容請移步飛地APP

投稿郵箱:contribution@enclavelit.com

策劃 | 撰文:十三 | 編輯:寧寧

相關焦點

  • 在孤獨中寫下最溫暖的詩——詩人周夢蝶
    想起我第一次讀這首詩是在一次旅途中,為了消遣向鄰座的臺灣人借閱的雜誌,無意間看到這首詩,知道了臺灣詩人周夢蝶。從此,詩人的名字和那個「雪塵如花」的午夜的場景便印在了腦子裡。  1921年,詩人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農村,出生前四個月父親去世,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11歲上私塾, 18歲上小學,20歲上初中。初中畢業後先後在開封師範學校、宛西鄉村師範就讀,因戰亂失學。
  • 我選擇 I 周夢蝶
    周夢蝶我選擇紫色。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周夢蝶,原籍河南省淅川縣,1948年渡海來臺,定居於新北市。其筆名周夢蝶起自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浪漫的嚮往 。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後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發表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最拿手的是瘦金體小楷,經典之作為「行到水窮處」。
  • 周夢蝶:我們在幽香冷冷中相遇
    尤其是,周夢蝶自1959年開始,20多年堅持在臺北武昌街頭擺攤,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成為臺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他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在詩人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內地最近出版的周夢蝶世紀詩選《鳥道》中附錄的一篇曾進豐所寫的悼文,原題為《相遇》。
  • 周夢蝶詩作:雪中取火 且鑄火為雪
    周夢蝶於去年五月一日化蝶歸去,兩岸周公粉絲為之同哀。在紀念這位詩壇巨擘逝世一周年之際,中央編譯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簡體版周夢蝶詩集——《鳥道——周夢蝶世紀詩選》,深具特別意義。該書不僅是中國大陸出版的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也是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語世界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據悉,臺灣將在周公忌日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大陸的活動可謂先行和前奏。
  • 周夢蝶: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臺灣恰有位詩人叫周夢蝶,初見這個名字,隱隱覺得他也是個在塵世與夢境之間流浪的人。〔1〕他是孤獨國的國王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後一瓣玫瑰讓秋菊之冷豔與清愁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讓》退伍後,周夢蝶隻身來到臺北,在街邊擺攤賣書為生。
  • 周夢蝶:以詩意的爛漫徵服生命的悲哀
    這部長達近3個小時的片子,以瘦弱的周夢蝶清晨起床開始,畫外音道:「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周夢蝶的聲音乾澀鏗鏘,似磨掉詩中靡靡柔音,只剩「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他全身赤裸地慢慢穿上一件長衫,赤裸地沐浴,一切是那麼自然。
  • 「孤獨國王」周夢蝶:高僧修道不成,來世就成了詩人
    【編者按】       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尤其是,周夢蝶自1959年開始,20多年堅持在臺北武昌街頭擺攤,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成為臺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他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
  • 她·閱讀 | 知名主持人胡紅女士為你講述《周夢蝶詩文集》叢書!| 她·閱讀
    在臺灣的現代詩壇中,詩人周夢蝶是一個極具指標性與啟蒙意味的人物,直至近九十高齡仍創作不輟。他的詩作風格常從自我靈魂為起點,並引禪入詩,觀照生命、感悟自然萬物。今天,知名主持人胡紅女士就為我們推薦了《周夢蝶詩文集》叢書!
  • 周夢蝶: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周夢蝶的一生是中國平民在亂世中的特別印跡。據臺灣媒體報導,周夢蝶4月初因膽結石入院治療,開刀後引發肺炎合併敗血症,上周住進加護病房,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周夢蝶1921年2月10日生於河南淅川。他本名周起述,原就學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由於家境及大環境的變遷,1947年在武昌參加青年軍,後隨軍隊赴臺。
  • 鳥道:周夢蝶世紀詩選 | 一日一書
    鳥道: 周夢蝶世紀詩選作者: 周夢蝶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年: 2015-1本書為臺灣著名詩人、「孤獨國王」周夢蝶的詩選集,收錄詩人自一九五九年到二○○○年間創作的部分詩歌共五十篇,系全球華語世界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
  • 周夢蝶 給我一坨土 我便能生根
    周夢蝶CHOU MENG TIEH(1920-2014)明星咖啡屋門口人行道旁擺書攤的周夢蝶,曾是文化臺北的一景。 (莊靈攝於1970年)給 我 一 坨 土我 便 能 生 根苦行詩人周夢蝶撰文:陳紅旭在路上遇見「周公」周夢蝶,永遠是令人熟悉的身影。
  • 周夢蝶詩歌精選12首欣賞
    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半個世紀,卻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過五部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約會》和《有一種鳥或人》。孤獨國文/周夢蝶昨夜,我又夢見我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 詩詞|我在等雪落,也在等你歸
    導語:時光匆匆又一程,在寒冷的冬天,暮色微涼,如果說雪花是一首情詩,我想以你的名字命名。平淡的歲月裡,靜寂喜歡著一個人;想默默陪著你,看花開花落。用一生的時光,等一場雪落,願故人緩緩而歸。風景年年依舊,一如我念君如常,想和你去浪漫的地方,續寫美麗的故事。冬天太冷,心裡住著一個你,便是暖。0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 夏日讀詩:周夢蝶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於是就翻到了周夢蝶的這首雪。今天初衣不做太深的解讀。有一部片子叫做《化城再來人》,記錄了晚年周夢蝶先生的一些片段。他仿佛是活在現代社會的一個古人,體態嶙峋,面容清瘦,有著不合時宜的倔強和孤獨,兒子倔強和孤獨,在他的老態之下,顯得那麼的渺小與不合時宜。我有時候覺得這個紀錄片非常殘忍。其實周夢蝶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 我是人生匆匆過客 俯身撿拾古詩中的孤寂 串成絢麗的生命之花
    古詩浩瀚,寫不盡的孤寂和離愁,縱是千百年之後讀來,依然是別有一番滋味,無限感慨湧上心頭。描寫孤寂的詩,那種孤單無助的蒼涼會一直透進你的骨髓,仿佛天地之間只剩下你一人,冰冷的雪花在你的四周簌簌落下。1.長河落日我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裡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到燕然。
  • 周夢蝶逝世一周年紀念 周公夢蝶不解夢
    他曾經當過書店店員,1959 年4 月1 日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館擺書攤,專賣詩集、佛學、文學叢書。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孤獨國》。1965 年出版《還魂草》,1980年因胃病開刀,才結束長達20年的書攤生涯。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40年,卻字字珍惜,直到周公80歲,《周夢蝶世紀詩選》才付梓。
  • 周夢蝶,一個擺小攤的大詩人
    周夢蝶(1920-2014)作者保存的周公題字手跡作者:何宗桓詩人周夢蝶,熱愛他的人習慣尊敬而親切地徑稱「周公」。詞:周夢蝶 曲:朱介英 編曲:詹宏達我這才知道宇宙間有周夢蝶這麼一個人,從此就喜歡上了這樣一位詩人,但他的詳情一無所知。
  • 搞笑撩妹表情包:零食歸你,你歸我!
    搞笑撩妹表情包:零食歸你,你歸我!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呀,在這寒冷的冬天,各位男生們有沒有找到一個願意給你溫暖的女朋友呢?「我養你啊」,這句經典臺詞做成的表情包,是不是可愛又搞笑呢,發送給你喜歡的妹子,相信她一定會明白你的心意的,如果是有女朋友的男生也可以分享給另一半哦,相信你們之間的感情也會加深些呢。「零食歸你,你歸我!」這句話製作成的表情包,可以說是撩妹神器哦,相信你喜歡的妹子一定會被你打動的,畢竟女孩子都是愛吃零食的,不過追女生還是要靠實際行動,不能光是嘴上說說哦,大家趕緊試一試吧。
  • 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
    越界,即是邊界感的缺失——分不清一件事該歸屬於「我」,還是該歸屬於「你」。針對這個問題,阿德勒心理學流派的研究學者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幹涉。
  • 古風句子‖煙雨歸塵,星月歸你,我歸山川湖海,也歸你眉眼笑意
    你是花燈會上的最終謎底,我是拙舌寡言的花燈謎題,從未提及你,卻字字皆是你。You are the final answer to the Lantern Festival. I am a humble and reticent lantern r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