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道:周夢蝶世紀詩選 | 一日一書

2021-01-14 鳳凰網


鳥道: 周夢蝶世紀詩選

作者: 周夢蝶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

本書為臺灣著名詩人、「孤獨國王」周夢蝶的詩選集,收錄詩人自一九五九年到二○○○年間創作的部分詩歌共五十篇,系全球華語世界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

周詩融合儒、釋、道哲學,兼攝中外宗教,冶為一爐。其詩禪合一,直追王維;其以詩為生命的存在方式,「苦吟」為詩之態度,堪比孟郊、賈島。那些「交融著火的悽哀與雪的悽寒」,宛如雨珠雪花飛舞、似夕照晚風輕拂的詩句,是詩人數十年垂釣歲月的街心倒影,將帶給你獨特的藝術享受。

本書附錄部分收入周夢蝶生前好友、臺灣文化界人士緬懷周公的文章數篇,讓人對這位「孤獨國王」的傳奇人生得以一窺。另附有彩色插頁,含二十幅彩色及黑白照片,有的照片系首次面世,彌足珍貴。

孤獨國

昨夜,我又夢見我

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這裡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接口處

(這裡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

這裡沒有嬲騷的市聲

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

這裡沒有眼鏡蛇、貓頭鷹與人面獸

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

這裡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

觸處是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這裡白晝幽闃窈窕如夜

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

而這裡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菩提樹下

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作者謹按:佛於菩提樹下,夜觀流星,成無上正覺。


行到水窮處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你是源泉,

我是泉上的漣漪;

我們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終

相遇。像風與風眼之

乍醒。驚喜相窺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後在前在左右:

回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你心裡有花開,

開自第一瓣猶未湧起時;

誰是那第一瓣?

那初冷,那不凋的漣漪?

行到水窮處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不怕冷的冷

——答陳媛兼示李文

即使從來不曾在夢裡魚過

鳥過蝴蝶過

住久了在這兒

依然會惚兮恍兮

不期然而然的

莊周起來

由於近山,近水近松近月

冷,總免不了有些兒

而冷是不怕冷的!

已三十三年了

的異鄉。還有,更長更深重於三十三年

異鄉人的孤寂──

冷,早已成為我的盾

我的韻腳。我的不知肉味的

韶。媚嫵

紺目與螺碧……

據說:嚴寒地帶的橘柑最甜

而南北極冰雪的心跳

更猛於悅歡

最宜人是新雨後晚風前

當你曳杖獨遊,或臨流小立

猛抬頭!一行白鷺正悠悠

自對山,如拭猶溼的萬綠叢中一字兒衝飛──

冷冷裡,若有鼓翼之聲來耳邊,說:「先生冒寒不易」


約會

謹以此詩持贈

每日傍晚

與我促膝密談的

橋墩

總是先我一步

到達

約會的地點

總是我的思念尚未成熟為語言

他已及時將我的語言

還原為他的思念

總是從「泉從幾時冷起」聊起

總是從錦葵的徐徐轉向

一直聊到落日銜半規

稻香與蟲鳴齊耳

對面山腰叢樹間

嫋嫋

生起如篆的寒炊

約會的地點

到達

總是遲他一步──

以話尾為話頭

或此答或彼答或一時答

轉到會心不遠處

竟浩然忘卻眼前的這一切

是租來的:一粒松子粗於十滴楓血!

高山流水欲聞此生能得幾回?明日

我將重來;明日

不及待的明日

我將拈著話頭拈著我的未磨圓的詩句

重來。且飆願:至少至少也要先他一步

到達約會的地點


我選擇

——仿波蘭女詩人Wislawa Szymborska

我選擇紫色。

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

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

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我選擇以草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

我選擇歲月靜好,獼猴亦知吃果子拜樹頭。

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

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

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

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

我選擇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兩枝。

我選擇漸行漸遠,漸與夕陽山外山外山為一,而曾未偏離足下一毫末。

我選擇電話亭:多少是非恩怨,雖經於耳,不入於心。

我選擇雞未生蛋,蛋未生雞,第一最初威音王如來未降跡。

我選擇江欲其怒,澗欲其清,路欲其直,人慾其好德如好色。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我選擇迅雷不及掩耳。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


善哉十行

人遠天涯遠?若欲相見

即得相見。善哉善哉你說

你心裡有綠色

出門便是草。乃至你說

若欲相見,更不勞流螢提燈引路

不須於蕉窗下久立

不須於前庭以玉釵敲砌竹……

若欲相見,只須於悄無人處呼名,乃至

只須於心頭一跳一熱,微微

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

2015年4月16日推薦

『一日一書』是鳳凰網讀書頻道於2015年新開設的欄目:一天,為你介紹一本好書。這本書有可能是新近出版的,也可能是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的。歡迎讀者推薦您讀過並珍視的書籍,註明書名及推薦理由或個人讀書筆記,發送郵件至yanbin@ifeng.com(在郵件主題中註明#一日一書#)。您的閱讀經驗將作為我們推薦一本好書的參考,並為其他讀者打開一扇門。謝謝。

相關焦點

  • 周夢蝶詩作:雪中取火 且鑄火為雪
    《鳥道——周夢蝶世紀詩選》周夢蝶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詩人周夢蝶,一道讓人難以忘懷的文學風景。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在大陸熱映,其中《化城再來人》講述的就是周夢蝶的故事。周夢蝶於去年五月一日化蝶歸去,兩岸周公粉絲為之同哀。在紀念這位詩壇巨擘逝世一周年之際,中央編譯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簡體版周夢蝶詩集——《鳥道——周夢蝶世紀詩選》,深具特別意義。該書不僅是中國大陸出版的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也是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語世界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據悉,臺灣將在周公忌日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大陸的活動可謂先行和前奏。
  • 周夢蝶逝世一周年紀念 周公夢蝶不解夢
    他曾經當過書店店員,1959 年4 月1 日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館擺書攤,專賣詩集、佛學、文學叢書。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孤獨國》。1965 年出版《還魂草》,1980年因胃病開刀,才結束長達20年的書攤生涯。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40年,卻字字珍惜,直到周公80歲,《周夢蝶世紀詩選》才付梓。
  • 周夢蝶:我們在幽香冷冷中相遇
    [摘要]周夢蝶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原編者按】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
  • 「孤獨國王」周夢蝶:高僧修道不成,來世就成了詩人
    【編者按】       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尤其是,周夢蝶自1959年開始,20多年堅持在臺北武昌街頭擺攤,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成為臺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他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
  • 周夢蝶,一個擺小攤的大詩人
    曲:朱介英 編曲:詹宏達我這才知道宇宙間有周夢蝶這麼一個人,從此就喜歡上了這樣一位詩人,但他的詳情一無所知。其實,就在「現代民歌運動」如火如荼之時,周夢蝶在臺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屋的騎樓下擺設書攤已近二十年了。他的書攤專賣冷僻的詩集與文哲等書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北重要的文化風景,後來不斷出現於知名作者的回憶文字。許多年裡,到處找尋他的文字,見到一首抄錄一首。後來,與一位臺灣朋友聊天,不知怎麼就說到我非常喜歡周夢蝶,大陸買不到他的書,就託她代購。
  • 我選擇 I 周夢蝶
    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  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  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  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  我選擇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兩枝。  我選擇漸行漸遠,漸與夕陽山外山外山為一,而曾未偏離足下一毫末。  我選擇電話亭:多少是非恩怨,雖經於耳,不入於心。
  • 周夢蝶:書是天下之公器
    周夢蝶住在新北市新店的一幢高樓的六樓,房子不大,倒是方正,沒有隔間。他的床就安放在大門對著的盡頭,床頭左邊兩個立地書架,床尾一個,並在邊旁窗前橫置一大張桌子,周夢蝶就在這寫詩、讀書和吃飯。桌上還常放一瓶金門 58 度高粱酒,他每天睡前或午夜醒來,都會酌一小杯再入睡,這也成了他多年不變的習慣。曾有一天夜裡,老詩人瘂弦來探望周公,他們倆就在這小天地中對飲。
  • 周夢蝶詩歌精選12首欣賞
    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半個世紀,卻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過五部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約會》和《有一種鳥或人》。孤獨國文/周夢蝶昨夜,我又夢見我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 周夢蝶 給我一坨土 我便能生根
    周夢蝶CHOU MENG TIEH(1920-2014)明星咖啡屋門口人行道旁擺書攤的周夢蝶,曾是文化臺北的一景。賣書是一種自由,周公賣的是詩集類書,冷門書讓書攤相對冷清,而周公的求知慾卻是滾燙的,雖已四五十歲了,周公仍保持高溫,不論中國古籍或西方的神話、小說、詩,總是閱讀再閱讀。侷促街角,周公以個人不自覺的特色,成為「武昌街一處人文風景」,或是美國記者眼中「峨眉街上的先知」(Oracle on Amoy Street)。他一點不在乎書架上的詩集有沒有賣出去,也不在意身旁熙來攘往、人車雜遝。
  • 周夢蝶: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據臺灣媒體報導,周夢蝶4月初因膽結石入院治療,開刀後引發肺炎合併敗血症,上周住進加護病房,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周夢蝶1921年2月10日生於河南淅川。他本名周起述,原就學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由於家境及大環境的變遷,1947年在武昌參加青年軍,後隨軍隊赴臺。周夢蝶之名典出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的無限嚮往。
  •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周夢蝶詩選
    余光中寫「我看到的風景」,匠氣太重,白先勇寫「風景」,出神入化,而周夢蝶,他本人便是風景。周夢蝶在臺北市武昌街擺書攤的時候,那些冷僻的哲學與詩集鮮少有人問津。作為臺北文化風景裡的最不同尋常的那一道,周夢蝶始終是那個孤獨國主,寫詩,參禪,悟道,性冷寡言,然而在詩歌裡,周夢蝶卻擁有一股綿亙充盈的力,自我救贖,自我傳道,一輩子想要「以詩的悲哀,徵服生命的悲哀」。
  • 周夢蝶(1921-2014)
    故而,周夢蝶不唯千耳千眼,亦有千萬身,以至廣大無窮。  其為詩也,有舊體,亦有新體,新與舊,往往茫然不可辨。  就人而言,就詩而言,就人與詩的合璧而言,周夢蝶乃是寒士也、情種也、隱者也、未出家之老僧也。  1955年,周夢蝶退役,遷居臺北,先後在武昌街、長沙街等處擺攤鬻書,前後凡數十年。
  • 周夢蝶:以詩意的爛漫徵服生命的悲哀
    為生計,他看管過茶館,當過守墓人,在臺北街頭擺書攤二十餘年,販售詩集等不大流行的書,直至晚年罹患胃疾,割除3/4個胃。朋友說他生活方式太差。他總是獨自一人,頭上一頂帽,手中一把傘,居無定所。同一條毛巾,擦桌又抹臉還順帶擦皮鞋。周夢蝶並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清苦。相反,他倒覺得,寫詩太痛苦。「假如要想獲得人世的幸福,不要寫詩。」他說。
  • 臺灣詩人周夢蝶:用生命維護自己的孤絕
    今天要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剎那》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今天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這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周夢蝶於2014年去世,終年94歲。周夢蝶可謂是臺灣詩壇的一個異數,他的詩作擁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將東方的語言意蘊與西方詩歌技巧相融合,讀之令人印象深刻。
  • 當代詩面孔(1)|周夢蝶(1921-2014)
    1955年,周夢蝶退役,遷居臺北,先後在武昌街、長沙街等處擺攤鬻書,前後凡數十年。據云,周夢蝶身著藏青長袍,手持僧灰提包,每日必飄然而來,有客則側身對話,無客則端坐讀書,眼不離經卷,耳不聽鶯燕,無俯無仰,無驚無怖,到點必蕭然而去。尤以五六十年代,其人其景,閒雲野鶴,恍如街頭的聖殿,直是紅塵中的道場。
  • 帶你走進詩人周夢蝶,詩佛禪悟於一身
    不記得是哪一天,我敲開了周夢蝶老人的大門。走進一看,一下子被迷住了,久久不願出來。關於周夢蝶,乍讀這個名字,一下子會想到「莊周夢蝶」的典故。典出《莊子·齊物論》。莊周在夢中幻化為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忽然醒來,發覺自己仍是莊周。後以此比喻人生變幻無常。
  • 臺灣詩人周夢蝶「化蝶而去」
    圖:龍應臺(左)與周夢蝶\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成野報導:臺灣詩壇巨擘周夢蝶,昨日下午二時四十八分,病逝於臺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壽九十四歲。  詩壇苦行僧一生豁達  據臺灣媒體報導,當知悉這位詩壇苦行僧化蝶而去,臺灣當局「文化部」部長龍應臺神情黯然說:「周先生一生豁達,他現在的走,我想也是周夢蝶一輩子作品中,最後的一行詩,用他自己的生命完成。」
  • 周夢蝶: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臺灣恰有位詩人叫周夢蝶,初見這個名字,隱隱覺得他也是個在塵世與夢境之間流浪的人。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讓》退伍後,周夢蝶隻身來到臺北,在街邊擺攤賣書為生。每天帶著一塊布,背著書,坐公交車到車水馬龍的武昌街,找一處警察不太留意的地方,把布一攤,將書鋪在上面,靠牆一挨,看書,或沉睡。他只賣自己精心挑選過的哲學、詩集、詩刊等等純文學雜誌。除此之外,不作言語,終日靜坐,對來往的紅男綠女不為所動,儼如一入定老僧。許多人不買書,也忍不住駐足觀看這街頭一景。
  • 詩人周夢蝶:他的離去,就是最後一行詩
    詩人周夢蝶再也不能在臺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樓下擺書攤了。  一卷《二十二行》詩手稿、一尊佛像,詩人周夢蝶的告別式布置如詩人一生的低調樸素。龍應臺弔唁時說,因為詩,讓他孤獨、單薄的身影有了態度,「周的離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寫下最後一行詩」。  這個「孤絕,黯淡,豐盈的雲水僧」,一生清貧。他去世時,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