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蝶:書是天下之公器

2021-01-20 懷恩書社


夢蝶的房間,床就安放在大門對著的盡頭,床頭左邊兩個立地書架,床尾一個,並在窗前橫置一張大桌子,周夢蝶就在這寫詩、讀書和吃飯。


周夢蝶住在新北市新店的一幢高樓的六樓,房子不大,倒是方正,沒有隔間。他的床就安放在大門對著的盡頭,床頭左邊兩個立地書架,床尾一個,並在邊旁窗前橫置一大張桌子,周夢蝶就在這寫詩、讀書和吃飯。桌上還常放一瓶金門 58 度高粱酒,他每天睡前或午夜醒來,都會酌一小杯再入睡,這也成了他多年不變的習慣。曾有一天夜裡,老詩人瘂弦來探望周公,他們倆就在這小天地中對飲。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1 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宛西鄉村師範肄業,1947 年參加青年軍,次年隨軍隊去臺灣,1956 年自軍中退伍,做過書店店員。1959 年起在臺北武昌街明星咖啡廳擺書攤維生,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歷時21年,期間吸引許多嚮往文學的青年前來,周夢蝶在書攤前打坐的身影,儼然成為 60 、70 年代臺北的風景,直到 1980 年因胃疾而結束。後來由淡水遷居新店獨居至今。


周夢蝶自 90 歲那年大病一場,研究他詩集的學者,也是他的房東曾進豐,開始看護照顧他生活起居。周夢蝶平日所吃依然清淡,從前只煮一束白面,加一顆蛋及鹽巴調味,現在曾進豐多是先熬肉湯,配上幾片南瓜或蔬菜,再加上臺南太子宮面,早晚如是,只是面要煮得更軟爛。前陣子周夢蝶的門牙又掉了兩顆,吃東西變得不便,多是曾進豐餵他吃東西。


周夢蝶篤信佛教,深悟「成住壞空」,他從不刻意收藏東西,滿架圖書,有幾本自己的詩集,有朋友晚輩籤送的書,其他的不是佛經就是古典詩文集,有的是他買來隨緣送人的書。但周公確有些舊書,這些大抵是他當年結束在明星咖啡室前擺賣剩下的書,然歲月雖靜好,圖釘卻隨著時間老去鏽朽,連書脊都被蟑螂啃得乾淨。但把那破書抽出,你會發現周公已將每一本書,用針牢牢地拉上線,時而白色、時而點色的一圈線,也成了周家老書的共同記號。


周夢蝶 1959 年起在臺北武昌街明星咖啡廳擺書攤維生,專賣詩集和純文學作品,直到 1980 年因胃疾而結束。周夢蝶在書攤前打坐的身影,儼然成為 60、70 年代臺北的風景


B=《外灘畫報》


Z=周夢蝶



B:你最近在看什麼書?


Z:前些日子看曹介直送我的《景泰藍之夜》,現下正要看《橄欖香》,張健的日記還沒看。


B:你以前去哪裡收書?


Z:不一定。從前有位老太太,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可能識字不多,但是她喜歡藏書,新的舊的都喜歡收藏。我常常一陣子,每天下午都找她買書,她都便宜賣給我。我的為人大概在她的心目中,是忠厚樸實。我一到,不用說話,論斤,大約三塊一斤,便宜。因都她不識字,不知哪個有價值,哪個沒有價值,那時有好多書都是我平時很嚮往,想看,看不到的。在她那裡看到,總而言之,我不說,就買好了。有時想想,想到這個緣,人與人之間有緣,人跟書也有緣。


B:你是怎麼看書的?


Z:也是靠那個緣,在某個階段,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就在身旁,那你就不得不看,結果看了以後,原來你以為不喜歡,慢慢的看出興趣來。人相當奧妙的,有許多事情是求之不能得,有些事情不求而自得!


周夢蝶篤信佛教,深悟「成住壞空」,他從不刻意收藏東西,滿架圖書,有幾本自己的詩集,有朋友晚輩籤送的書,其他的不是佛經就是古典詩文集,有的是他買來隨緣送人的書(攝影:葉國威)


B:這個就是佛法?


Z:對。佛法也是世間法。生命是不可思議的,瘂弦說:「生命好比小孩提著水桶到井裡打水,只有桶丟在水井裡,沒有井丟在桶裡。」上一次我得獎,在樓上碰到蕭蕭,蕭蕭告訴我:「恭喜周先生你得獎。」我想:「這次是井丟到桶裡。」我從來沒想過,也沒希望過,忽然從天而降。所以得之不歡喜,不得不憂愁。


B:你有沒有想過書房的樣子?


Z:好像想過,想,不是希望它好,而是希望它簡單。我記得當兵到臺灣來,我們連長有一天忽然發神經,他說:「青年兵每個人都寫一篇文章,題目是『我的志願』。」其他的青年兵都唱高調。我說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有一個小竹樓,簡單、平易、樸實。內裡只有兩個書架,一個書桌子,兩張椅子,自已一個人逍遙地在裡面,別無所求。結果我們連長講:「一個軍人,怎麼可以這樣消極。」哈哈。


B:你為什麼會想到小的竹樓呢?


Z:有一篇古文叫做《黃岡竹樓記》,大概它引發我,竹樓很清雅。


B:你好像很喜歡讀龔定庵?


Z:他有一句詩「覓我童心廿六年」,26 歲這一段是人生的錦繡年華,它硬是不回來,他慨嘆這 26 年再也回不到了,所以寫了這句詩,很傷感,勸人愛惜光陰。


B:我看你家裡的書並不多。


Z:有人說古今中外所有的詩人都很熱情、很痴情。我仔細想想,我愧為詩人,我平淡。我從前有個朋友,我在師範讀書,他從家裡來看我,他問我,像我這個年紀十五六歲,富於幻想熱情,有所追求,問我,周兄你現在想什麼?我說:「我什麼都不想,如果不吃飯可以不死,我飯也不要吃。」人懶!


B:不是懶,很有禪意。


Z:說這句話的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有禪。後來到臺灣接觸到佛法,放個屁都有人說你有禪。哈哈!但是說句老實話,這時候知道有禪,開始探索,對每一件事情都想到禪,有時候有點悟,就覺得很淺微,現世生活遇到某種情況,忽然心裡明白,平時想不通的,忽然想通了,就是歡喜。這悟,分大悟小悟、深悟淺悟,只要有所悟都算是悟。


B:你到臺灣才讀佛經嗎?


Z:對,在大陸時根本沒有佛經讀,也沒人指點。從小就讀三字經,然後論語、孟子,然後老莊,但是很飄忽,因為沒人指點。讀起來裡面的境界不能進去,後來到臺灣以後遇到南懷瑾和道源,這兩位老兄帶領我進入佛法,這個時候有點快樂,白天賣書,晚上求經,聽經的時候我是盤著腿,聽了經出來腿有點麻,可這時從佛堂出來像飛一樣,快樂啊!從小多愁善感,接觸佛法後,煩惱,誇張點說,一掃而空。小的時候有點哀怨,自己多愁善感,因為上無兄下無弟,父親早死,就覺得自己孤苦零丁,自從接觸佛法後,苦就沒有了。我從前對曹先生講,小的時候常常哀怨,幼而孤苦零丁,長而顛沛流離。我說現在沒有了,現在反而覺得那時這樣想是一種罪過,因為這世界上比我可憐的人還多,我碰到佛法,我有很大的福報。


B:你讀佛法是先跟南懷瑾還是道源?


Z:南懷瑾在先,緊接不久就到道源。南懷瑾給我的印象,頂門有一隻眼,形而上,掌握生命的本質,很難!這形而上要修,今生不會煩惱。可謂智者道,難為俗人言!南老師講經天馬行空,天分差的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這個道源比較樸實。


B:我認識你那麼多年,從來沒有看過你要藏好哪一本書,一定要有哪一本書。你小時候都跟人借書,有想過藏書嗎?


Z:沒有,沒有特別喜歡的,也沒有特別不喜歡。我從來沒想過藏書,書是天下之公器。相反的,偶然看到一本好看的書,見朋友都推薦。記得有一年九歌印的《從前》很喜歡,買了好多送人。還有《紅樓夢人物論》也買過好幾本送人。


 

來源《外灘畫報》


相關焦點

  • 鳥道:周夢蝶世紀詩選 | 一日一書
    鳥道: 周夢蝶世紀詩選作者: 周夢蝶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年: 2015-1本書為臺灣著名詩人、「孤獨國王」周夢蝶的詩選集,收錄詩人自一九五九年到二○○○年間創作的部分詩歌共五十篇,系全球華語世界首部簡體版周夢蝶詩集。
  • 臺灣詩人周夢蝶:用生命維護自己的孤絕
    今天要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剎那》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今天推薦的書是詩人周夢蝶的《剎那》,這是詩人生前在大陸地區出版的一本詩歌合集,裡面收錄了他的名作《孤獨國》《還魂草》等,可以作為了解詩人創作的切入口。周夢蝶於2014年去世,終年94歲。周夢蝶可謂是臺灣詩壇的一個異數,他的詩作擁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將東方的語言意蘊與西方詩歌技巧相融合,讀之令人印象深刻。
  • 周夢蝶(1921-2014)
    周夢蝶曾經說,頂上雪,可以染髮精改之;心頭雪,則非兼具「胭脂淚」、「水雲情」、「松柏操」與「頂門眼」者不能改也。  他的語調,很輕,很淡,很慢,眼看就要入定,似乎只是為了說給自己的千耳。  然則,周夢蝶,何許人耶?  他是個遺腹子,從幼年,到中年,到晚年,先喪母,再喪妻,復喪子,其一生也,如同野水浮萍而剩山飛蓬。  周夢蝶何許人耶?
  • 我選擇 I 周夢蝶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  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  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我選擇以草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
  • 周夢蝶: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1〕他是孤獨國的國王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後一瓣玫瑰讓秋菊之冷豔與清愁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讓》退伍後,周夢蝶隻身來到臺北,在街邊擺攤賣書為生。每天帶著一塊布,背著書,坐公交車到車水馬龍的武昌街,找一處警察不太留意的地方,把布一攤,將書鋪在上面,靠牆一挨,看書,或沉睡。他只賣自己精心挑選過的哲學、詩集、詩刊等等純文學雜誌。除此之外,不作言語,終日靜坐,對來往的紅男綠女不為所動,儼如一入定老僧。許多人不買書,也忍不住駐足觀看這街頭一景。
  • 當代詩面孔(1)|周夢蝶(1921-2014)
    周夢蝶周夢蝶何許人耶?或雲亦道亦釋,或雲亦儒亦俠,或雲賈寶玉再世,或雲蘇曼殊李叔同重生。故而,周夢蝶不唯千耳千眼,亦有千萬身,以至廣大無窮。其為詩也,有舊體,亦有新體,新與舊,往往茫然不可辨。就人而言,就詩而言,就人與詩的合璧而言,周夢蝶乃是寒士也、情種也、隱者也、未出家之老僧也。
  • 周夢蝶:以詩意的爛漫徵服生命的悲哀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之:《化城再來人》請不要懷疑,一個守著書攤、形影相弔的靜默老者,可能就是我們時代的聖人。為生計,他看管過茶館,當過守墓人,在臺北街頭擺書攤二十餘年,販售詩集等不大流行的書,直至晚年罹患胃疾,割除3/4個胃。朋友說他生活方式太差。他總是獨自一人,頭上一頂帽,手中一把傘,居無定所。同一條毛巾,擦桌又抹臉還順帶擦皮鞋。周夢蝶並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清苦。相反,他倒覺得,寫詩太痛苦。「假如要想獲得人世的幸福,不要寫詩。」他說。
  • 周夢蝶逝世一周年紀念 周公夢蝶不解夢
    周夢蝶被譽為詩壇「苦行僧」,他及其詩作留給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他獨特的悲苦命運使他的詩作閃射出的是東方古典的睿智與玄妙。老詩人已經逝世一周年,小編藉此機會發表周公最好朋友之一、臺灣老詩人向明先生的《周公往事》、臺灣書人傅月庵的《書本有情》等兩篇文章,並附周公的幾首詩歌,一起緬懷這位臺灣詩壇奇人。(商凝瑤)
  • 周夢蝶,一個擺小攤的大詩人
    其實,就在「現代民歌運動」如火如荼之時,周夢蝶在臺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屋的騎樓下擺設書攤已近二十年了。他的書攤專賣冷僻的詩集與文哲等書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北重要的文化風景,後來不斷出現於知名作者的回憶文字。許多年裡,到處找尋他的文字,見到一首抄錄一首。後來,與一位臺灣朋友聊天,不知怎麼就說到我非常喜歡周夢蝶,大陸買不到他的書,就託她代購。
  • 詩人周夢蝶:他的離去,就是最後一行詩
    朋友說他生活方式太差。他總是獨自一人,頭上一頂帽,手中一把傘,居無定所。  周夢蝶曾在1977年獲「十大詩人」榮銜,卻選擇退出,「因為他認為這是一種商業行為。」 20多年後,他的第一部詩集《孤獨國》膺選為「臺灣文學經典」。即便如此,也難改生活落魄之貌。在獲得《中央日報》文學成就獎的第二天,就把1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了出去。  周夢蝶一生詩作,不過300餘篇。但終其一生,他都是在踐行其在《孤獨國》首頁所寫:「以詩的悲哀,徵服生命的悲哀。」
  • 在孤獨中寫下最溫暖的詩——詩人周夢蝶
    每天詩人周夢蝶背著書坐公交車到武昌路一帶,找個空地把布先鋪地上,然後攤開書,他自己靠在牆根曬著太陽打盹,也有說是冥想參禪。就這樣一天天從日出到日落,終日靜坐繁華街頭,因寫過一首詩《孤獨國》,便有人稱他為"孤獨國國王",成為臺北街頭一景。直到1980年,因病書攤歇業,歷時長達21年。2014年,94歲病逝於臺北。
  • 周夢蝶:我們在幽香冷冷中相遇
    [摘要]周夢蝶一生創作不豐,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不願對別人的作品多加評論,卻願意自購幾十本他人的詩集贈予認為值得一送的詩友。【原編者按】2014年5月1日,臺灣詩人周夢蝶逝世。龍應臺曾說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
  • 周夢蝶詩歌精選12首欣賞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我選擇歲月靜好,獼猴亦知吃果子拜樹頭。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
  • 與周夢蝶老人的一段仙緣:一隨朝露盡 唯有夜松聲
    曲:朱介英 編曲:詹宏達我這才知道宇宙間有周夢蝶這麼一個人,從此就喜歡上了這樣一位詩人,但他的詳情一無所知。其實,就在「現代民歌運動」如火如荼之時,周夢蝶在臺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屋的騎樓下擺設書攤已近二十年了。他的書攤專賣冷僻的詩集與文哲等書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北重要的文化風景,後來不斷出現於知名作者的回憶文字。許多年裡,到處找尋他的文字,見到一首抄錄一首。後來,與一位臺灣朋友聊天,不知怎麼就說到我非常喜歡周夢蝶,大陸買不到他的書,就託她代購。
  • 周夢蝶: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
    五月的第一天,臺灣詩人、「孤獨國主」周夢蝶以94歲高齡謝世。周夢蝶的一生是中國平民在亂世中的特別印跡。據臺灣媒體報導,周夢蝶4月初因膽結石入院治療,開刀後引發肺炎合併敗血症,上周住進加護病房,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周夢蝶1921年2月10日生於河南淅川。他本名周起述,原就學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由於家境及大環境的變遷,1947年在武昌參加青年軍,後隨軍隊赴臺。周夢蝶之名典出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的無限嚮往。
  • 臺灣詩人周夢蝶「化蝶而去」
    圖:龍應臺(左)與周夢蝶\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成野報導:臺灣詩壇巨擘周夢蝶,昨日下午二時四十八分,病逝於臺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壽九十四歲。  詩壇苦行僧一生豁達  據臺灣媒體報導,當知悉這位詩壇苦行僧化蝶而去,臺灣當局「文化部」部長龍應臺神情黯然說:「周先生一生豁達,他現在的走,我想也是周夢蝶一輩子作品中,最後的一行詩,用他自己的生命完成。」
  • 周夢蝶:荒涼但自由的孤獨國 | 詩意的物
    這位擺渡人便是周夢蝶,本名周起述,後因迷戀莊周夢蝶的典故,改名夢蝶。周公1921年生於河南淅川縣,幼年時便嗜書,雖家境清貧,但幸得親友資助。在少年時便已熟讀國學經典,青年時因遭遇國破山河亂,學業中斷,背井離鄉,誤打誤撞當了兵,又誤打誤撞隨軍遷至臺灣。半生飄零後落腳於武昌街一段,從此以書安身,以詩立命。
  • 周夢蝶 給我一坨土 我便能生根
    去年由他的忘年交、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曾進豐編輯的三大卷《周夢蝶詩文集》,應是搜羅最齊全之作。周公惜字如金,一首十行左右的短詩可苦吟半年,乃至一詩醞釀十數年也非罕見。周公舉德國大哲培根的話說:「閱讀使人充實;言談使人詳盡;文字使人精確。」其中,尤嚮往「文字使人精確」境界,於是一輩子著墨寫詩。
  • 「苦僧詩人」周夢蝶——《十月》
    十月文/周夢蝶就像死亡那樣肯定而真實你躺在這裡。一如那蘆葦,風愈大愈堅周夢蝶在臺灣詩壇,甚至中國詩壇都是大師級的存在。他的詩非常獨特,不比任何一個詩人相同。大多數詩都帶著濃濃的宗教味兒。於是有人給他取名為「苦僧詩人。」
  •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周夢蝶詩選
    余光中寫「我看到的風景」,匠氣太重,白先勇寫「風景」,出神入化,而周夢蝶,他本人便是風景。周夢蝶在臺北市武昌街擺書攤的時候,那些冷僻的哲學與詩集鮮少有人問津。作為臺北文化風景裡的最不同尋常的那一道,周夢蝶始終是那個孤獨國主,寫詩,參禪,悟道,性冷寡言,然而在詩歌裡,周夢蝶卻擁有一股綿亙充盈的力,自我救贖,自我傳道,一輩子想要「以詩的悲哀,徵服生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