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過疫情,叮咚買菜的業績預計增長三到五倍。
文 | 王彥麗
核心導讀
面對疫情,叮咚買菜做了哪些調整?叮咚買菜目前每天銷量增長三到四倍。 挑戰與機遇並存,生鮮電商如何脫穎而出?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引發了很多消費者在「吃」方面的恐慌,《零售老闆內參》昨天的推文也提到了,超市的生鮮商品面臨消費者搶購囤菜等問題,導致商超生鮮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在這種形勢下,專注生鮮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也成為保障用戶生鮮需求的重要生力軍。但與傳統商超不同的是,叮咚買菜的配送到家、即時等標籤,助推叮咚買菜成為在這次疫情下特別受歡迎的存在。
近日,叮咚買菜將用戶下單預約的時間,推前到早上5:30、5:40。據叮咚買菜CEO梁昌霖給《零售老闆內參》的答覆,以上海地區為例,主要分為四大區域,每個區域有不同的預約時間,基本在早上5:30到5:40之間,當天預約當天送達。
「目前我們每天的訂單增長了三到四倍。」梁昌霖說道,「接下來的元宵節再往後走,預計市場會不斷增長,我們的業績也可能增長三到五倍。」
面對疫情,叮咚買菜這種創新的生鮮電商模式,反而迎來了爆發增長,但是挑戰同時存在,用戶需求激增,與此同時,配送員緊缺、需要強大供應鏈能力支撐等也考驗著叮咚模式,叮咚買菜如何應對?
貨品充足,單量增長三到四倍
家住杭州的何女士告訴《零售老闆內參》,她平時經常用叮咚買菜,最近發現叮咚買菜每天早上5:40就可以預約當天的配送時間,即便如此,她依然很難搶到菜,中午時段,叮咚買菜APP就顯示各個時段已經約滿。
對於這種情況,梁昌霖表示:系統顯示約滿一般不是因為貨品售罄,而是配送員的工作量已經達到極限,無法再為用戶配送更多的訂單。
叮咚買菜是專注前置倉的生鮮模式,不支持到店購買,所有訂單都是由配送員配送到用戶手中,在春節期間加上新冠病毒疫情,一方面是很多回到家鄉的配送員目前還未到崗,另一方面,歸來的配送員也需要隔離一段時間再上崗,這就導致叮咚買菜目前的配送員十分短缺。
「貨品是十分充足的,本來生鮮的產能就足夠滿足用戶的正常需求,只不過目前疫情導致的銷量激增,需要我們花一段時間去緩衝,我相信最後消費者一定能買到豐富、充足、安全的生鮮商品。」梁昌霖說道。
對於生鮮商品供應是否充足的問題,這兩天很多零售商已經給出答案,即生鮮商品能夠持續穩定供應,但消費者如果抱著囤菜心理去購買,那麼商超的生鮮品肯定是供不應求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昨天的推文強調,零售企業強烈呼籲不必搶購囤菜。
在疫情發生前,叮咚買菜的前置倉都是一日一配,據梁昌霖介紹,目前叮咚買菜依然實行一日一配,只不過因為需求端的急劇增加,叮咚買菜目前是將所有能調集的貨全量上線,能保障多少就保障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生鮮電商的供應鏈能力備受考驗,能否在短時間內調集足夠多的生鮮商品?能否持續穩定供應等?這都是如叮咚買菜這樣的創業公司面臨的艱巨挑戰。
據梁昌霖介紹,目前叮咚買菜基本上實現了全國採購,以上海為例,從上海周邊採購的生鮮商品佔比38%,其餘都是全國範圍內的採購。
也因為前期在生鮮供應鏈方面的打磨,讓叮咚買菜在面對疫情有應對能力,據梁昌霖透露,目前每天的單量都是此前的三到四倍。
「這次疫情會成為一個分水嶺,經過這場考驗,有些創業公司可能會萎縮下去,有些創業公司則會藉助這次機會不斷打磨自己,提升能力,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強。」梁昌霖說道。
堅持當天配送,提升商品周轉效率
雖然運力緊張,但叮咚買菜依然實行當天預約、當天配送的履約模式。在梁昌霖看來,叮咚買菜就是專注滿足用戶即時需求的生鮮平臺,次日達、三四天後達都不在其考慮範圍內。
事實上,面對需求端的急劇增加,有些生鮮電商也推出預約機制,只不過是今天預約後,商品可能三四天後才能送達,但叮咚買菜卻反其道行之,繼續堅持當天配送,只不過把預約時間提前到每天早上五點多。
在梁昌霖看來,堅持滿足用戶的即時性需求,是叮咚買菜從創立開始對人性的一種判斷和理解,他們認為在人性裡面,大家都是不希望等待的,特別吃這件事情,大家更希望所見即所得,「等待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我們希望滿足用戶的即時性需求。」
在疫情期間,叮咚買菜將預約時間提前,一方面是給用戶確定性,即用戶可以明確知道每個時段是否預約滿,如果約滿可以及早決定是否要去其他渠道購買生鮮商品;另一方面,對於叮咚買菜來說,當天預約當天配送,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商品周轉效率都是極大提升的,而效率就是一個零售企業重要的競爭力。
隨著配送員的陸續復工,梁昌霖相信叮咚買菜的運力會繼續提升,從而保障絕大多數用戶正常下單。
面對疫情,生鮮電商需要新的解決方案
這次疫情雖然是所有人不願意看到的一種情況,但是對於叮咚買菜來說,一個稍顯意外的情況是——配送到家的生鮮電商模式,被前所未有的強烈需要著,甚至很多用戶心甘情願轉移到線下。這個時候,叮咚買菜們的獲客成本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低廉。
問題的關鍵在於,叮咚買菜如何承接這種需求,並且是否有能力承接?也就是在這種契機下,叮咚買菜開始被迫尋求行業性解決方案,當然這種「被迫」,也是一種磨礪,如果成功渡過就會變得更強大。
不止叮咚買菜,各家生鮮到家模式都在積極應對疫情。
同樣做生鮮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其APP內公告顯示,1月26日~2月8日,營業時間為上午9點到下午21點,履約時效從之前的30分鐘達改為2小時達。用戶在提交訂單時,系統會以2個小時為一個區間讓用戶選擇配送時間。
主打30分鐘配送到家的盒馬,也實行預約制,但春節期間,盒馬會收取配送費。據了解,1月21日到1月31日共計11天,盒馬全國門店的所有配送訂單將收取運費,收費標準為:北京、上海每單收取運費6元,廣州、深圳等地每單收取運費5元。
隨著用戶需求的激增,盒馬同樣面臨配送員不足的難題,盒馬此前也對媒體表示,貨物充足,只是運力不足,隨著配送員陸續復工,運力有望得到極大緩解。
當運力、生鮮供應鏈能力需要迅速匹配用戶需求時,包括叮咚買菜在內,生鮮電商們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行業性解決方案。
梁昌霖認為,整個生鮮產業面臨巨大的調整,隨著生鮮電商成為一種有效的購買渠道時,生鮮電商本身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一行業,例如餐飲的工作人員也會流向這一領域,尤其當疫情來臨,很多餐飲企業面臨無法開工的窘境。
基於這一大的發展趨勢,梁昌霖認為生鮮電商的運力問題會逐步得到緩解。針對這次疫情,叮咚買菜的一個大的調整就是,不再強調30分鐘配送到家,而是採用預約的方式,但預約一個時間點後,叮咚買菜依然實行這個時間點後30分鐘配送到家,這與同行的2小時配送到家、次日達有很大不同。
提前預約會讓叮咚買菜的分選和配送更加集約,效率更高。如果行之有效,也可以成為生鮮電商企業應對突發情況的有效解決方案。
疫情面前,零售企業呼籲不必搶購囤菜
直播帶貨成「後浪」,第一批電商網紅已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