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黃梵 文學報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結尾寫作法,頗像做數學證明題,結論在前面等著你,就看你能否從假設出發,自圓其說演繹出結論。
今天的夜讀,作家黃梵解析自己的這種短篇小說方式。「結尾寫作法讓人的兩個自我能巧妙配合,讓理性的自我守著結尾,耐心等著即興發揮的自我,朝它一路衝過來。」
結尾寫作法
黃梵/文
刊於2020年12月10日《文學報》
知道寫作如寫信,等於知道你的筆裡有一隻野獸,你既要與野獸共舞,尊重它的野性,還要與理性為友,找到適度駕馭它的方法。我有個實踐了多年的經驗,可以作為方法之一。
我喜歡把目光投向生活或新聞,從中汲取的精華,不是什麼故事,我總是想知道結果,真正讓我激動的,是形形色色事件的結尾。這些由現實邏輯演繹的結尾,含著人們正承受的重負。我並不想走進原型故事,我知道,如果這樣的結尾是唯一的,那麼導致它的人性邏輯,仍會千差萬別,我就沒有必要只依賴原型故事。一來這些故事過分聚焦利益,對結尾的詮釋比較簡單,涉及的人性表現也淺表,二來現實故事固然頗具魔幻色彩,但早已套路化,這些套路來自社會機制對事件產生的潛在影響。我會快刀斬亂麻,把道聽途說的故事或新聞,砍得只剩一個結尾。好了,我打算自編一個故事或數個情節,來搭配剩下的結尾。
這種寫法頗像做數學證明題,結論在前面等著你,就看你能否從假設出發,自圓其說演繹出結論。數學證明題裡的假設,就相當於作品開頭的場景,就看你有無本事,從某個場景出發,用即興編造的故事或情節,演繹出你選好的結尾。有沒有這個結尾,寫作可大不一樣!好比你從南京出發,最終要去上海,「上海」就相當我選定的結尾。因為途中沒有規定怎麼走,你可以自由選擇任何路線,或短或長,或有趣或有想像力,或浪費時間或節約時間,只要抵達上海,你旅行的意義就達成了。不知情的外人回頭看你的旅行路線,就覺得你「別有用心」,很像經過了精心的預謀。需要充分理解的是,從南京到上海,不只有一條路線。相當於同一個結尾,可以有許多故事或情節與之對應,故事或情節的不同當然來自人性的不同表現。如果你從南京出發,不知道要去哪裡,就算途中有即興選擇路線的自由,你旅行的意義也很難達成,因為你不知道途中的自由,會把你帶到哪裡,旅行在哪裡結束才算完成,完整。
結尾寫作法,一來迫使你的寫作面對未知,能極大激發想像力,鬆開捆綁你的理性鎖鏈,二來已有的結尾,提供了故事或情節發展的方向和目的地,使即興發揮的自由,避免陷入漫無目的,混亂,結構失調。我就這樣添枝加葉,利用無數現實結尾,寫了十數年短篇小說,直到近年教寫作課才發現,兩百年前就有人發明了結尾寫作法,發明者是愛倫·坡。我由此明白了愛倫·坡為何是短篇小說之父,因為結尾寫作法,讓人的兩個自我能巧妙配合,讓理性的自我守著結尾,耐心等著即興發揮的自我,朝它一路衝過來。短篇靠數個即興發揮的神奇衝刺,就能把故事或情節帶到結尾,但長篇會改變讀者對衝刺的感受,如果即興發揮的路途太漫長,途中的一個個衝刺,也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地。海明威的伯樂編輯珀金斯,給作者寫的建議中,有一條就涉及結尾的使命:「你只有到結尾的時候才能了解一本書,所以其餘部分必須修改得和結尾相一致。」
有人就算領悟到結尾寫作法的妙處,仍會把寫作開頭和中間擁有過多自由視為一害,感覺無所適從,仍希望有若干路標,能幫他加速孕育出場景和情節,這時就得小心謹慎。我認為,至多再提供一個故事梗概,對短篇來說就已足夠,以免心頭堆積過多的理性限制,會嚇退你寫信時才能體會到的那種寫作自由。辛格也說過:「故事的構思。這對我來說是最艱難的方面。也就是如何謀篇布局,使故事引人入勝。對我來說最不費力的就是實打實的寫作,一旦有了故事框架,寫作本身——描寫和對話——就自然而然地流瀉出來了。」
你可能會吃驚,我對作品開頭滿不在乎,因為你腦子裡堆積了太多的名著開頭,什麼「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什麼「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什麼「多年以後,奧雷良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些開頭字字如珠璣,必定會打敗你寫的任何開頭,關鍵是打敗你的信心,會使你寫的任何開頭,都變得滑稽可笑。我想說,你腦中銘記的那些開頭,恰恰遮蔽了大師寫開頭的真相。上面列舉的這些開頭,是大師們所有開頭的珠峰,人們之所以常常用來舉例,正因為是人們的最愛。最愛就意味他們已忘卻,或不知道大師們還有更多普通的開頭,普通開頭才是大師們寫開頭的常態。我們都知道,必須做的事,與意外天成的事,永遠有一定的比例,大師也無法把每篇開頭,都寫成令其它開頭都遜色的珠峰。
我倒有個方法,可以讓無關緊要的開頭,通過寫作的推進變得不可或缺,挺適合結尾寫作法。我寫小說時,從不考慮第一句或開頭重不重要,一旦預設了結尾,就從腦海冒出的任何場景開始,比如想到人物過馬路,我就馬上寫下它。等這個開頭慢慢牽出情節或故事,發現需要讓開頭變得不可或缺,該怎麼辦呢?不難辦!你可以讓人物再過馬路,甚至多過幾次,讓過馬路對人物產生影響,讓過馬路成為推動情節或故事發展的秘密之一,這樣一來,開頭自然就變得不可或缺。按照老掉牙的傳統說法,如果你前面提到牆上掛著一把槍,後面就要設法讓這把槍開火,目的是把已寫的普通場景,變成看起來十分巧妙的伏筆。用這個思路來寫開頭,就是我說的方法,怎麼開頭也就不重要,關鍵是如何通過後續的寫作,讓開頭變得不可或缺。這樣寫作的實質,就是蒼蠅的試錯策略,因為寫作過程中你有很多的機會,可以通過重述或改變小說的方向等,彌補已寫部分的不足。
新媒體編輯:何晶
配圖:攝圖網
2021·文學報40周年·訂閱有禮
��訂閱2021年全年報紙,截圖發公號後臺,隨機贈送40周年文創一份。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寫作課:以「結尾寫作法」守著一個理性的自我,讓情節奔流而來 | 此刻夜讀》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