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發酵酒是通過發酵過程得到的酒精飲品,一般酒精度都不高。如葡萄酒,藍莓酒,蘋果酒和啤酒等。而蒸餾酒是在發酵酒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蒸餾,得到高酒精度的酒。如白蘭地,威士忌,清酒,中國白酒和黃酒等。
所有的可飲用的酒精都是通過發酵過程得來。糖分+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熱量。如果採用的原料含糖,那麼就可以直接加入酵母發酵,如葡萄,蘋果,柿子,藍莓等。這裡以白葡萄酒為例子詳細介紹下發酵過程。葡萄成熟後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起來也是非常甜的。在葡萄成熟酸度沒有下降的很多時及時採收。遠到釀酒車間第一步就是篩選,把爛葡萄,不成熟的葡萄,葡萄葉子或其他雜質揀出去。接下裡需要將葡萄放入壓榨機中把葡萄汁壓榨出來(壓榨機有很多種,古時候人們通常會用腳踩,而現在氣囊壓榨機更加流行)。葡萄汁經過澄清後會放入發酵容器中(可以是不鏽鋼桶,木桶,或是水泥槽中),同時加入酵母(有時也可採用葡萄皮表面或釀酒車間殘留的野生酵母)。發酵過程就自動開始了,酵母吃掉葡萄汁中的糖分,產生酒精(平均17-17.5克糖可以轉化為1%的酒精),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溫度升高。當酵母將葡萄汁中的糖分都消耗掉或酒精度達到塊16%,酵母就會死掉,葡萄酒的發酵過程就結束了。這時,葡萄汁已經轉化為葡萄酒了。經過澄清後,去除掉死酵母,葡萄酒會直接裝瓶或放入橡木桶陳年。其他的含糖的原料釀造工藝大體相同,如蘋果也需要壓榨成蘋果汁,或是甘蔗汁等等。
另一類原料原料則不含糖,含大量澱粉。如白酒的原料大多是糧食(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等),威士忌的原料是穀物,而伏特加有時會用土豆作為原料。酵母是無法將澱粉轉化為酒精的,因此在發酵開始前需要多一個過程:糖化,即將澱粉轉化為糖。糖化需要酶的參與,酶吃掉澱粉,會產生可用於發酵的糖。可以直接添加酶,也可以通過麥芽添加。將麥子浸泡在水裡2-3天,麥子就會發芽,同時產生酶,這種酶就會將麥子的澱粉轉化為糖。比如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就是用100%的麥芽釀造。而用其他穀物時,可以將其發芽,也可以將這些穀物或土豆等蒸熟,然後加入麥芽。麥芽中的酶就可以轉化澱粉到糖。然後再加水稀釋,加入酵母進行發酵。
中國白酒不用酵母發酵,採用的是酒麴。酒麴其實是酶和酵母的合成品。先將煮熟的穀物中的澱粉轉化為糖,然後再發酵成酒精。
只是經過發酵的酒則稱之為發酵酒,如葡萄酒,啤酒,藍莓酒,桑葚酒。酵母的生命力有限,只能發酵到16%以內,所以葡萄酒的酒精度都在16%以內。有些葡萄酒的酒精度會在16-22%,這是人工添加了高酒精度的酒,被稱為加強酒。
常見的發酵酒:
葡萄酒:原料為葡萄。
啤酒:原料為穀物(大麥,水稻等)
中國黃酒: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
日本清酒:大米為原料。
果酒:如藍莓酒,桑葚酒。
蒸餾酒則是在發酵酒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蒸餾,得到高酒精度的液體。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會隨氣壓有所變化),而酒精在78.3攝氏度就會氣化。因此只需要加熱發酵酒到酒精的沸點,酒精就會變為氣體,再經過冷卻,變為高酒精度的液體。如未蒸餾前酒精度是6-10%,經過第一次蒸餾後會達到23%左右,第二次蒸餾會達到55%-75%。經過多次蒸餾後,可以達到最高96.5%。若要達到100%酒精,則需要在實驗室裡進行。在蒸餾過程中需要將酒頭和酒尾分開收集。不同的容器和蒸餾器,對蒸餾酒的風味和純度都會有影響。在裝瓶時會加入水或低酒精度的液體將蒸餾酒稀釋到40%左右。
比較常見的蒸餾酒:
白蘭地(包括幹邑和雅文邑):原料是葡萄。
威士忌:原料是穀物(大麥,黑麥,小麥,玉米)。
伏特加:原料是穀物(大麥,黑麥,小麥,玉米,水稻)和馬鈴薯(土豆)。
特其拉:龍舌蘭。
朗姆酒:甘蔗汁或糖蜜(蔗糖工業的副產品)。
中國白酒:穀物(高粱,小麥,玉米,水稻等)。
韓國燒酒:大米,小麥,大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