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娃娃」得的是什麼病:易被誤診的遺傳性罕見病

2021-01-10 網易新聞

窗戶上的鐵柵欄和昏暗的燈光,把窗裡窗外的世界分割。拉開窗簾,外面的陽光有些刺眼,但在小芳的眼裡,這刺眼的光卻是活著的象徵。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有2000多名和小芳一樣的患者,他們被稱為「銅娃娃」。

「銅娃娃」學名肝豆狀核變性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性疾病。發病後極易引起肝臟功能和腦部損傷。一個孩子患病,就代表著將被病魔終身糾纏,只能靠藥物維持,每一天都是與生命的博弈。

由於病情罕見,在初期容易被誤診,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就難以消除。

「最嚴重的時候,整個人痛的倒在地上像蛇一樣扭動,那種痛苦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26歲的小芳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10歲起,她就有了明顯症狀,在發病後的16年裡,有放棄、有掙扎,但她終不想被命運束縛,努力活著,直到有治癒的希望。

▲5月28日,安徽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收治的病人一半都是「銅娃娃」。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

被誤診的遺傳病

如果早一點確診,小芳的命運或許就能改變——在湖北老家完成學業,不用到深圳打工籌集醫藥費,一次次碰壁。

藍色的襯衫、黑色的百褶裙,小芳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樣,打扮的精緻又大方。但又不一樣,她走路時,腿、手、頭部會不時的發抖。

摘下口罩的小芳面容姣好,只是臉上多了些憔悴。「你看我是不是眼睛下面還有些腫,前幾天注射過敏了,這幾天還在做脫敏治療。」小芳說。

小芳初次發病是在10歲,因一直腿疼痛,家人帶小芳到縣城最好的醫院看過後被確診為風溼。「好多年一直是按照風溼治的,越治越嚴重。後來腿、手和頭開始發抖。最嚴重的的時候,全身關節都痛,整個人痛的倒在地上像蛇一樣扭動,疼到沒知覺。」16歲那年,小芳被確診為肝豆狀核變性病。

同年,小芳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治療。「醫生說我這是遺傳病,並建議我姐姐也做個基因篩查。」至今小芳都忘不了一家人等待姐姐診斷結果的心情,緊張、忐忑又害怕,萬幸其姐姐只是攜帶者且沒有發病。

和小芳一樣,河北患者小李被確診前,已按照肝硬化治療多年。

在與多名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的溝通中,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因發病症狀與風溼、肝硬化有諸多相似之處,患者就診初期往往會被誤診為肝硬化等肝臟類疾病,藥不對症,導致病情加重。

肝豆狀核變性病誤診概率有多大?臨床數據是50-70%。多名從事遺傳病醫療的醫生坦言,對於基因突變類的遺傳病,最初可通過孕期篩查發現。但出現症狀後,若不是有經驗的醫生或做基因篩查,普通檢查確實存在高概率誤診的可能。因此醫生建議,發現兒童轉氨酶異常升高而又不是肝病肝炎卻肝臟受損或經治療後反覆的,應做進一步的診斷。

▲青少年是「銅娃娃」病症高發期,出現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將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受訪者供圖

終身無法治癒的痛

因患病人數少,且無法完全治癒,由國家衛健委、科技部等五部門在2018年5月22日聯合發布涉及121種疾病的《第一批罕見病名錄》裡,肝豆狀核變性病位列第37名。

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韓永升介紹,肝豆狀核變性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也是一種很罕見的疾病,世界範圍內患病率約為三萬分之一。

「簡單說就是基因突變,導致蛋白排銅功能喪失。我們吃的飯、喝的水裡都有銅,通過自身循環能把銅排出去,保持動態平衡。但是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從母體中便開始累積,無法正常排出。日積月累,會對肝腎、心臟、腦部、骨骼帶來極大損害。繼而出現手抖、吞咽困難、頭部扭轉困難、言語不清、智力減退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韓永升稱肝豆狀核變性病目前無法根治。

作為全國主要收治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的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佔到全院患者的一半。「每年收治患者在2000人左右。」韓永升說。

5月28日晚,上遊新聞記者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病房裡看到,五個病區入院治療的大部分都是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如果不是病床前堆放著各類藥品,病房更像是普通的三人間,患者之間家長裡短的聊天,削減了病房裡的陰鬱氣氛。

「剛確診的時候,五雷轟頂。更多的是對家人的考慮吧,畢竟這個病幾乎沒辦法從事重體力工作,常年靠藥物維持,到最後苦的還是家人。」患者小華儘管語氣輕鬆,但眼睛裡難掩悲戚。

在這裡,幾乎每一位患者都成了老朋友,最長的已經治療了20年。「我是10歲左右確診的,每年住院一到兩次,今年第20年了。」安徽本地患者小磊今年30歲,是肝豆狀核變性病中肝腦混合性患者,除了說話有些含糊不清外,小磊稱其肝臟已經千瘡百孔,排銅是唯一可以抑制病情惡化的手段,但還能堅持多久,小磊自己也不清楚。

在病房的採訪中,一名戴著眼鏡、舉著雪糕,眼裡滿是好奇的小女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小芳說,小姑娘今年7歲,3歲體檢時候確診的,因為治療及時現在還未出現明顯症狀。即便這樣也無法根治,只能常年靠藥物和排銅治療維持,後期會不會加重,醫生也不敢確定。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眾多患者中,還有很多近親患者,有母女,有兄弟姊妹。是否會遺傳給下一代,成為每個人的心病。

醫生表示,若夫妻二人均攜帶變異基因,孩子患病的機率就很大,如果一方是隱性的,或許孩子就不會受影響,只能通過孕期篩查及時發現。

▲這是普通「銅娃娃」患者一月的藥量,平均每天藥費80元左右。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

醫藥費下的掙扎

「那個叫我叔叔的傻姑娘黃燈花死了。」晨冰是銅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肝豆協會)創始人,在救助「銅娃娃」的這些年裡,黃燈花是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患者。

「黃燈花是我接觸較早的一位患者。2013年10月,一位患者找到我說能不能幫下她的病友黃燈花,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差,黃燈花已經3年沒到醫院治療,這期間剛剛生下一個男孩,不但不能母乳餵養,而且孩子還檢查出來腦部發育不良,對這個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晨冰說,經過與慈善機構合作,他們開始著手黃燈花的救助,幫黃燈花一家解決了孩子的奶粉及治療費用。

就在救助的第二年,黃燈花死了,因為病情加重,10萬元醫藥費無力承擔,在和婆家的爭吵中消化道出血,沒能搶救過來。

「我一直記著這個叫我叔叔的傻姑娘,為了給自己掙醫藥費,她到廣東打工,什麼活都幹。」晨冰說。

小芳說,這樣的事情慢慢的就看淡了,只是心裡感到悲涼。「住院一次至少5萬塊錢,不算平時藥費。我也曾經到深圳打工嘗試過給自己掙藥費,因不能加班和勞累,最後放棄了。現在基本沒有收入。」

對於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的治療,多名臨床醫護人員表示,一般在初始治療的前三年要到醫院住院,在專業醫護的檢測下規範系統治療。三年後根據身體情況及體內銅的數值監測情況,判斷是居家服藥還是住院治療。每年入院治療的費用都在萬元以上。

除了檢查、住院、注射排銅針外,日常治療中,每日七八種的口服藥是日積月累的開銷。

在小芳的床頭,常年擺放著顏色不同的7個藥盒,每盒又分4個小格子,格子裡盛放著11片藥。「有保肝的、護腦的、補鈣、補鋅的,有飯前吃的也有飯後吃的。」小芳說,平均一天的藥費在80元左右。其中保肝藥價格最貴,一片要20元。

因地方醫療保障政策不同,肝豆狀核變性病類藥物報銷比例也有所不同,支撐一天80元的藥費對於普通患者家庭來說並不容易。因此有患者選擇只打排銅針,不吃藥。「我主要是肝臟損傷比較大,其他沒什麼症狀,每年只打排銅針,不吃藥。」河北患者小輝就是其中一個。因從事銷售工作,小輝無法像正常患者一樣按時服藥,平時應酬做不到忌酒、忌口。儘管病友們多次相勸,小輝只是倔強的搖搖頭。

「還是藥費的問題,他要留著錢給兒子,不想給家裡添負擔。」高額的醫療費,成為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面臨的最實際問題。他們外出打工籌集醫藥費,又因過度勞累導致病情加重。

《2016罕見病群體生存狀況調研報告》中提到,罕見病患者全年的醫療費用是個人全年收入的3倍、家庭全年收入的1.9倍,超過60%的適齡受訪者受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下,全職在業的患者僅佔20.4%。

▲5月28日,安徽合肥,患者小芳房間裡堆滿了各類輔助藥品,這是她3個月的藥量。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

罕見病藥物的政策支持

根據病痛挑戰基金會調研數據,2017年,我國79.3%的罕見病患者、80.6%的主治醫生將藥物治療作為首要選擇,遠高於手術和康複方式的選擇。但由於適用人群有限、需求少、成本高等因素限制,致力於罕見病藥物相關的企業並不多。針對全球7000多種罕見病,目前只有極少數能夠找到有效藥物。

對於罕見病的關注和罕見病藥物的研發,一直備受關注。

2019年3月1日起,我國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

上遊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3年,我國13個省份就曾試點建立了罕見病患者註冊制度。2017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徵求《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政策》指出,罕見病治療藥物申請人可提出減免臨床試驗申請,加快審評審批。

對於罕見病藥品能否納入醫保的問題,在2019年10月舉行的中國罕見病大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我國獲批上市的55種罕見病治療用藥中,已有32種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適用於19種罕見病。其中5種是2019年目錄調整中新增的,並且還有部分罕見病治療用藥已進入談判階段,談判成功的將按程序納入目錄。

「目前對於肝豆狀核變性病來說,除了二巰丙磺鈉注射液外,還沒有特效藥,對於此類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更應值得關注。據我了解,二巰丙磺鈉注射液暫時不在優惠政策範圍內。」晨冰說。

本文來源:上遊新聞 作者:時婷婷 責任編輯: 胡伊文_NB14510

相關焦點

  • 罕見病「銅娃娃」救命藥停產告急,廠家:兩個月內恢復供應
    此前上遊新聞刊發的《罕見病「銅娃娃」救命藥停產告急 廠家:原料斷供無法確定復產時間》報導顯示,肝豆狀核變性病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患病者常被稱為「銅娃娃」。該病臨床表現包括肝硬化、震顫、扭轉痙攣、精神障礙、肝脾腫大、腹水等。目前,肝豆狀核變性病在國內發病率為三萬分之一左右,是罕見病的一種,需要通過排銅治療維持正常生活。
  • 罕見病「銅娃娃」救命藥停產告急 廠家:原料斷供無法確定復產時間
    ▲6月2日,安徽合肥,「銅娃娃」患者稱救命藥二巰丙磺鈉注射液已停產。受訪者供圖救命藥停產,醫院已縮減藥劑量6月2日,中國肝豆狀核變性罕見病關愛協會總執行人晨冰向上遊新聞記者介紹,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患病者常被稱為「銅娃娃」。
  • 廠家因故停產,罕見病「銅娃娃」特效藥一藥難求!患兒怎麼辦?短缺藥...
    罕見病「肝豆狀核變性」發病年齡以 8-13 歲居多,在中國發病率萬分之一,患兒一般被稱為「銅娃娃」。治療「銅娃娃」的特效藥「二巰丙磺鈉注射液」因某些原因斷貨了,商家表示暫停生產。這兩天,此消息在外地的肝豆病友群裡大量傳播,經媒體報導後受到廣泛關注。
  • 罕見病用藥之難怎麼...
    法布雷病是一種X伴性遺傳性疾病,男性患者會將異常的X染色體傳給所有的女兒,而女性患者會有50%的概率將異常的X染色體傳給自己的兒子或女兒。法布雷病家族性遺傳性遺傳患者大約90%,個體基因突變患者不到10%。言外之意,在絕大多數患有法布雷病的家庭裡,至少都會有兩名病人及以上。因而陳雷的母親和他一樣也是一名法布雷病人。
  •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有藥可治了,這種罕見病治療有了新突破
    得了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這種病後,由於患者體內缺乏C1 酯酶抑制物或其功能存在缺陷,使其四肢、顏面、生殖器、呼吸道和胃腸道黏膜等身體多個部位毫無徵兆地發生急性水腫,並伴有胃腸劇烈絞痛和噁心、嘔吐,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以至於很多患者都有抑鬱症和焦慮症。
  • 罕見病專家:診治問題要化整為零
    來源:第一財經罕見病專家: 診治問題要化整為零[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罕見病的種類會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只有首批的罕見病目錄121種。這121種當中,有些罕見病也不是100%全部有明確的治療方法。以藥續命是許多罕見病患者無路可走的選擇,然而這條路上仍是阻礙重重。能夠像「銅娃娃」劉笑一樣確診並確定用哪一種藥物的罕見病患者的確是相對幸運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丁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罕見病的種類會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只有首批的罕見病目錄121種。這121種當中,有些罕見病也不是100%全部有明確的治療方法。」
  • 絕對少數派:遺傳性血管水腫HAE
    一年365天的日子裡,幾乎每天都被某個紀念日佔領,比如在初夏的五月,好多節日,剛剛過完的小長假,5月1日的五一國際勞動節、5月8日的世界微笑日,5月12日的母親節
  • 因為有愛,讓罕見病兒童不再孤單
    救助項目成立以來,吉大二院發育兒科邢傑教授及吉大一院、吉大三院、長春市兒童醫院的各位專家對兒童罕見病病種設定、治療效果等進行了深入研究,逐漸擴大了罕見病病種救治範圍。今年4月在市慈善總會兒童病罕見病項目研討會上經各位專家論證,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藥監總局、中醫藥管理局5部門聯合公布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的121種罕見病病種全部納入「有愛不孤單」 救助項目,並將救助地域由「長春市」擴大到「吉林省」,讓更多困難家庭的兒童得到治療。通過慈善項目救助,社會愛心關懷,讓這些罕見病孩子早日恢復健康,露出笑臉,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 重症肌無力關愛日丨易誤診易復發 患這病怎麼辦?
    吞咽困難、表情僵硬、四肢無力,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重症肌無力,是罕見病,也是難治病。6月15日是重症肌無力關愛日,社會呼籲給予重症肌無力患者更多關愛。近20年肌無力病情,終於得到控制「剛被確診時又驚又喜,終於知道自己得什麼病了,但能控制住嗎?」
  • 「冰桶挑戰」關注罕見病 專家籲患者權益需立法保障
    「冰桶挑戰」關注罕見病  專家呼籲建立特種醫療保障制度立法保障患者權益  近日,一場起源於國外、旨在讓公眾關注「漸凍人」這一罕見病的「ALS冰桶挑戰賽」風靡國內。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什麼是「漸凍人」,什麼是罕見疾病,進而施援。
  • 線上科普關愛罕見病兒童 小胖威利症候群科普手冊發布
    圖說:開展線上科普講座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罕見病數量已達7000多種,其中約80%為遺傳性疾病,且僅有5%存在治癒手段。我國各類罕見遺傳病患者總數已超千萬,且每年繼續新增各類出生缺陷患兒約90萬。
  • 大咖雲集聚焦罕見病前沿診療理念 哈醫大二院召開第二屆龍江罕見病...
    目前,全球範圍內罕見病約有7000餘種,只有不到5%的罕見病能夠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病例少、經驗少、高誤診、高漏診、用藥難」等一系列難題使許多已確診的罕見病患者像「孤兒」一樣孤立無援,只能努力地在世界上生存。
  • 罕見病創新藥維萬心開出西部地區首張處方
    成都2020年12月14日 /美通社/ -- 今天,近期在國內獲批上市的罕見病創新藥物維萬心®(氯苯唑酸軟膠囊,Vyndamax®,61mg)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由心內科陳玉成教授開出了西部地區首張處方
  • 武田製藥打造強勁罕見病管線 5款創新療法亮相進博會
    上海2020年11月7日 /美通社/ -- 今日,武田製藥舉行了以「同舟共濟,罕衛生命」為主題的武田罕見病專場發布會,攜5款罕見病新品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涵蓋法布雷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戈謝病、血友病的罕見病等疾病領域,並同步展示了中國罕見病患者組織賦能項目的正式命名「破繭成蝶」和其階段成果「中國患者組織成長地圖
  • 連結醫患藥,罕易以私域流量運營為基底構建罕見病領域數位化營銷路徑
    但罕見病有著單病種人群發病率低,病例分散、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常累及多個器官多個系統等特點,大多數罕見病需要多學科、跨專業的臨床專家以及醫學遺傳學專家協作才能精準診治,這也使得罕見病患者一直以來都便面臨著確診時間長、誤診率高、用藥難、經濟負擔重等窘狀。
  • 罕見病與孤兒藥的關係,你真的了解嗎?
    而在這已知的七千多種罕見病裡,其中80%以上是屬於遺傳性的疾病,患者大部分是兒童。雖然不斷發現的罕見病病例為科學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人類面對罕見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能做到的還是遠遠不夠。 那麼,孤兒藥是什麼呢? 說起孤兒藥,那不得不提罕見病(rare disease),也就是指患病人數少,發生概率還相當低的疾病。
  • 打卡進博會 | 武田製藥攜5款罕見病重磅新品亮相進博會
    央廣網上海11月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罕見病又被稱作孤兒病,是眾多患病率極低疾病的統稱。目前WHO認定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其中80%為遺傳病,僅有5%病種可以有效治療或控制。
  • 冰桶挑戰引發社會對罕見病關注 多國立法救助
    今天是手,明天是腿,後天到了手指,連控制眼球轉動的肌肉也不例外……對得了這種病的人來說,最殘酷的是,這一切發生時,感覺不到任何痛苦,意識完全清醒,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逐漸無法動彈、不能說話、無法呼吸。這種病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這種病症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更是罕見病的一種。著名科學家英國人霍金患的就是這種病。截至目前,罕見病絕大部分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
  • 罕見病科普 | 小胖威利症候群
    你在最餓的時候曾飢不擇食吃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