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之超前,是如何遠超西方文明的發展?從秦漢說起

2020-12-13 李大新的歷史課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遠遠超前於同一時期的西方的,但是具體在哪些方面超前我們卻不太清楚。其實論文明的發展,同一時期的中國的確要遠遠超過西方的發展。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都遠非西方所比。

今天我們就從春秋戰國、秦漢時期說起,看看同一時期的中華大地和西方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看看同一時期的中華是如何領先西方數百年的呢?

華文明的創造了是如何展現的呢?從政治的繁榮,到文化的興盛,再到經濟的多元,我們都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說到西方的文明,定然了不開古希臘,沿地中海一帶發展起來的文明乃是西方文明的根源。

至於同一時期的歐洲,大致處於蠻荒時期,沒有文明可言。從公元前8世紀起,逐漸出現了希臘城邦,這些事希臘早期的政治形勢,乃是屬於奴隸制下的政治制度

一直延續到了公元前431-前404年,這段時期的希臘一方面內部鬥爭嚴重,另一方面也是不斷的抵禦外敵的入侵,如波斯。

然後反觀同一時期的中國,周王朝的時間是從前1046年-前256年,統治時間長達八百年。雖然說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名存實亡,但是這個時期的中國依舊是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政治體系。依靠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了嚴密的政治格局,以周天子為主,諸侯為輔,形成了嚴密的中華體系。

相比同一時期的希臘、羅馬地區,和中國的春秋戰戰國時期大致相同,都是以戰爭為主。但是戰爭的規模卻不相同,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最大的已經超越了百萬;

而希臘和羅馬地區的則要小得多,依舊是局限於小規模的戰爭,即便是亞歷山大東徵也是無法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相比。

而中國的奴隸制度隨著春秋戰國的戰爭逐漸瓦解,封建制度隨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一統得以建立。

前後共延續了長達兩千多年,影響深遠。雖然說西方的封建制度出現的較晚,但是其延續的時間也更短,隨著文藝復興的展開,歐洲也是步入了近代社會,而中國依舊是封建社會。

其實我們會發現,同一時期的中國處於擴張時期,而西方依舊是內鬥時期。當時的西方文明中西就是在地中海周圍北部是羅馬帝國,東南部是希臘文明,他們的衝突僅限這一帶。

亞歷山大東徵,我們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是一場失敗的徵伐。雖然說其先後攻擊波斯,遠徵印度,但是最終卻未能實現在這些地方的統治。

這一時期的中華政權統一程度高,加上封建制度的確立以及成熟,使得其行政效率等都非常高。

不論是政治決策,還是軍事決策都遠超同一時期的西方,而這個時期的西方正要步入其黑暗時期,在宗教的壓抑之下困苦的生活。因此即便是上升到文化之上,中華也是遠超西方同一時期的。

總結: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對比,非是去貶低西方,只是為了讓讀者有一個更加直觀地了解。

同一時期雙方之間的歷史發展是極為不同的,包括各種文化、政治制度等都是有著各自鮮明特色的。因此我們也要認真地看待這二者之間的差別,來找到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優秀和缺點。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沒有幾何學,甚至連五邊形都畫不好,這事還要從黃河說起
    說到這個很多人也許都不相信,甚至覺得這有點傷自尊,畢竟泱泱華夏文明五千年歷史,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可過意不去的,今天筆者就來說一說這件事。先來解釋一下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幾何學,從公元前四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已經知道如何用尺子和圓規畫出一個完美的正五邊形,並且還會用五大公裡證明這一結論,這已經是對幾何學的完美運用。
  • 為何西方稱我國古代為「天下中國」?這頂桂冠是如何消失的?醉了
    這可不是傳說,這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的一種常態。即使我們今天的邊界,也才確定不到100年。而民族國家的概念和意識形態,是在一戰後,由梁啓超先生等前輩們引入中國的。在此之前,特別是天下國家最強盛的大唐時期,我們對疆域、文化、政治是完全開放。而天下國家的概念起源於商周,發展與秦漢,鼎盛於大唐,而何時開始衰落的呢?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實物的集合,工業廢品的重新處理,新材料的綜合利用,以及用活人體翻制模型等手段,表達了對工業文明的懷疑與讚美,雕塑家們利用電器燈光、雷射、反饋系統以及控制論等原理和材料,大大擴展了光雕塑的虛像體積、反射表現,幻覺性和光學裝置等成果。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英】約翰 霍布森著《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為此,我們記者一行近日又去採訪了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桂鋆。【英】東方影響的西方哲學記者:翟老師好!上次對您的採訪錄在媒體發表後,想不到會引起這麼大反響。您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中西法律起源之差異縱觀上述中西法律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中國古代法律起源于氏族之間的戰爭,而西方法律則起源于氏族內部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其立法之根源在於社會集團之間利益的調整和分配,就其政治功能而言,法律成了不同社會集團共同遵守的準則,具有禁駕於社會之上的權威。其次,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是地緣與血緣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西方法律的則是由家族公社解體後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
  • 中國文化之殤,秦漢以來對文化的摧殘和篡改
    中華文明自誕生以來命運多舛,尤其是秦漢以後,統治階級為了加強君權神授的理念,多次對文化歷史等方面的著作進行大量的改纂,對所謂的異端邪說甚至是毀滅。下面我們從始皇開始說起。君權神授,集權思想,統一度量衡等制度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但隨著始皇暴斃歸天,千秋名將項羽的一把火,把當時在鹹陽宮裡的所有書籍全部弄了個灰飛煙滅。造成中國史學上的一次大的斷層。待到漢政權的建立,一代大儒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道學為正統,封殺所有與儒家相對立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至今儒家思想仍然左右著我們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
  • 西方的「新清史」質疑清朝是中國,清朝是如何奠定「中國」含義的
    中國許多學者對羅友枝的觀點都提出反對,如果按照她的說法,滿洲為上,「中國」為下,那麼清朝不再等於中國,而是滿洲帝國,或者說是清帝國也不等於中國。她是受到西方思維的影響,將清朝和元朝視為徵服政體,即「徵服王朝」的理論思維。除了羅友枝外,還有歐立德等人,他們的觀點差不多都一樣。
  • 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歷史及發展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中,金銀器的歷史及發展一直是積極向上,蓬勃發展的狀態。中國古代金銀器造型典雅大方、貴氣十足,是廣大收藏愛好者十分偏愛的收藏藝術品類。與紫色百合香一起了解中國古代金銀器的發展歷史,品鑑各時期金銀器的輝煌成就。
  • 西方殖民歷史:惡魔與天使之間是文明發展效率還是毀滅?
    按照他們的理解,如果不是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打開中國的大門,那麼清王朝統治之下的中華帝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也無法完成自己的現代化,更無法過度自己的現代化。也正是因為國門被打開,使得我們第一次睜眼看世界,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未來的不斷坎坷之中逐步發展。每一個社會階層都以自己的眼光,視角和努力改變著這個古老的帝國,並最終建立了新中國。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西方為何否定中國文明有5000年?除了偏見,這三個原因也引人深思
    可是很多學者都寧願相信這不靠譜的推斷,不把有明文記載的上古時代的中國歷史放在眼裡,決不承認中國有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所以,依靠考古實物,西方普遍承認的是中國有三千餘年的歷史。在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後,西方才將這個數字延伸到了3300年,可這離我們的5000年文明,還差著不少呢!
  • 秦漢與羅馬:相似的基礎與挑戰,為何得出不同的結果?
    日前,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同志為即將出版的研究成果「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比較」作序,探討秦漢治理之道與羅馬盛衰之由,澄清「西方中心主義」對中華文明的偏見與誤判,呼籲中西文明應當在交流互鑑的基礎之上,既尋找各自的改進之途,更淬鍊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古代中國哪來這麼大的自信?
    中國古代有一句霸氣的話很多,但霸氣到堪稱狂妄稱的話卻不多,比如說在出現在秦漢時期的一句話,就讓現代人無法理解,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古代中國究竟哪來這麼大的自信?其實,中國古人說出這句話是有時代原因的,絕非盲目自大。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5000年文明史,一直是歐亞大陸東方的超級大國。但是在遙遠的古代,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精確地疆域劃分,也沒有哪個朝代多少萬平方公裡這種說法,因為古代東亞地區,除了中國之外,周邊國家基本都是藩屬國,而藩屬國之外,那都是化外之地,原始社會狀態的無人區。所以說,對於世界到底有多大,古人其實是迷茫的。
  • 從身體裝飾到尊卑標誌,古代日本紋身,與秦漢、吳越文化有何聯繫
    古代中日兩國的早期交往 1.早期中國的移民活動 中日韓在地域上聯繫緊密,歷史上也淵源頗深。每當中原遇到天災人禍,日韓兩國常常因為不近不遠的距離,成為古代中國人避難的最佳選擇。
  • 趣歷史|秦漢和羅馬:為何得出不同的果?
    這是秦漢之所以能建成世界最早現代國家的原因。(二)羅馬國家之治和秦漢同時,羅馬崛起為地中海霸主。秦漢與羅馬,是歐亞大陸東西兩頭大致同期的古代文明。兩者的人口與地域規模也相似。羅馬帝國晚期,其囊括的環地中海人口大致是5000-6000萬。秦漢的人口(西漢末年標準)也在5000-6000萬。
  • 《法老的寶藏》|莎草紙是如何影響西方文明的?
    莎草紙的製作流程也並不複雜,總的來看,莎草紙原料低廉、製作簡單、攜帶輕便,與歐洲的皮紙和中國古代的竹簡或者絲帛相比,可謂是物美價廉,屬於性價比較高的書寫材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莎草紙是如何興起、流行,最終影響整個西方文明的。1、莎草紙興起在公元前10000年時,埃及人就開始利用紙莎草改善自己的生活了。不過,當時紙莎草主要用於結繩造船、綁紮建築、製作飾品等等。
  • 元雜劇:中國古代戲曲與文學結合的典範,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一、 中國古代戲曲的誕生和發展擁有著漫長而曲折的歷史中國古代戲曲出現早期見於先秦時期的優伶,他們多是以舞蹈為主,以模仿一些人的言行舉止以博得貴族人們的開懷大笑為動作的目的,總體說來也不過是有權有勢的人家飼養的寵物而已。
  • 秦漢時吃飯居然不付銀子?來聽上博講壇挖掘西漢貨幣的趣味故事吧
    說起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自然也繞不開「孔方兄」。昨晚,由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社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年末最後一期「上博講壇」《談談西漢貨幣的發展》,由上博研究館員周祥擔任主講。他沿著時間線以西漢為起點,挖掘出中國古錢幣的歷史文化價值背後不為人知的趣味故事。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搖籃。5、西方人的審美情趣,完全受到古希臘文學藝術的影響。古希臘文化與古羅馬文化統稱為古典文化。古希臘文明的分段第一階段:公元前2000-1200年,克裡特與邁錫尼文明時期。
  • 中國古代的黃金王朝 從未有過割地賠款 西方列強300年不敢來犯
    說起中國古代的王朝,很多人都會想起強漢盛唐。漢唐之後,其實還有一個偉大的王朝,這個王朝從未有過割地賠款,還大敗西方侵略者。這個王朝就是明朝,也是中國最有骨氣的王朝。大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