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臨家閩南菜,紅磚瓦厝的格調,是不是能代表傳統的泉州味道?

2020-12-26 草草啖鹽說蜜

草草啖鹽說蜜

——說天地美食,談家鄉風味

臨家入駐泉州以來,以極大的風頭佔據著泉州美食的頭條,某平臺必吃榜高居第一的本土美味。而我想說的是,臨家確實充滿閩南味道,但憑藉著紅磚瓦厝的格調,是不是能代表傳統的泉州味道?

暫且不說能不能代表泉州味道,衝其打出的閩南招牌,我作為一名本土吃貨,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去打卡,好像有點不像話,於是這個疫情即將遠去的初秋,相約三位好姐妹一同前往。

先來看看某平臺展示的商家招牌菜,本港海鮮醬油水、姜茸黃椒蒸龍膽斑、大紅袍溏心茶葉蛋、紅菇雞湯燉鹽滷豆腐、韭菜煎本港大蝦、白灼東山小管繡球菌、冰鎮芥末鯊魚皮、肉汁福鼎芋頭煲、黑松醬炒鮑魚蝦球、翔安薑母鴨、蓮花盛開、閩南佛跳牆、閩南煮套腸、原味土豬湯、雞湯撈麵線、香煎山地雞、丙洲煎蟹、沙茶海鮮土豬煲、小鍋蘿蔔飯、肉汁炕蛋涮涮鍋......

這麼長的名單,看懂幾道是泉州菜?

大泉州的菜就分好幾個菜系,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還有晉江石獅等,雖是同宗但都有些微不同。而以鯉城豐澤老城區為代表的泉州傳統菜,在這張菜單裡可以說沒有,有的都是變遷的發展中的泉州菜。

以「本港海鮮醬油水」為起頭的招牌菜,一個「醬油水」實乃廈門人的說法,泉州人把「醬油水」稱為「炣」,而林林總總一大串的菜單,不止有閩南菜,還有很多來自閩東閩北甚至閩中的菜。閩菜是對了,而做法閩南滋味也對了。

那麼,我們就開吃吧。

座位落定,服務員上來的是一杯米湯,對,不是檸檬水不是鐵觀音,是米湯,濃稠的米湯。

感覺特別好,因為米湯和胃。閩南人喜歡喝粥,吃之前來杯米湯,暖心暖胃,再吃什麼都美味。

姐妹幾位是吃著玩的,重要的是相聚,談天說地,所以也不一定要按照店家的推介來行事,喜歡什麼就點什麼,三言兩語地就敲定了要吃的菜,海鮮醬油水是要的。

於是來了一道「本港海鮮醬油水」,標價169,三條魚三隻蝦,大夥看看貴不貴?

如今大海開禁,海鮮極多,個人感覺算貴。但可以說,還是吃到了本土的味道,鮮美極了。

估計是閩南人的口味吧,吃「炣魚」,也就是海鮮醬油水,比起什麼清蒸都來得帶勁。

一直遊走在減肥道路上的姐兒幾位,晚上不吃主食是自律的要求,這話我說得沒底氣,減肥成了終身的事業,也很無奈。

晚上不吃主食,吃啥呢?女人都喜歡小吃,喜歡香芋什麼的。

那麼就來一道「南安芋泥包」吧,終於有一道和大泉州掛鈎的菜,來自南安。

驚豔的是,芋泥只在皮上,皮炸得又香又酥,而餡料是豬肉、豆乾、香蔥等材料,味道鹹甜鮮,真的好吃,很合泉州胃。

冰鎮芥末鯊魚皮是我點的,因為鯊魚皮是泉州常見的食材,而我每一次的做法不是煲就是炣,很無趣,就想知道做成涼菜的鯊魚皮味道如何?

讓我來告訴你這道菜的味道:淡淡的芥末味,同樣是甜鮮鹹相結合,以甜為主味;而口感呢,Q彈脆爽,膠原蛋白鎖住皮質裡,每一塊鯊魚皮都不黏連,個人很喜歡。

而鯊魚皮是養顏美容的好食材,比起海參有過之而無不及,價錢又只是海參的一個零頭。

來兩張對比圖,買家秀和賣家秀:

姐姐點了一道雞肉,不是香煎也不是薑母,我們的說法是「香煎和薑母」都太熱了,我們要清淡,所點的這道雞的做法是:鹽和酒。

「鹽酒山地雞」,酒已經融進了雞肉裡。

能不能說福建的女子都是喝酒長大的?因為所有的閩菜,幾乎都會有酒,而就是沒喝過酒的,月子裡也會吃超級多含酒的月子餐。

「豆花肉羹湯」是妹妹點的,妹妹喜歡豆製品,因為黃豆也是美容聖品。

都說在口味上,南甜北鹹,豆花最能說明問題。

在泉州,自古以來的豆花都是甜的。

巷頭巷尾,阿嬸挑著擔,兩頭是熱乎乎的豆花,沿路一直吆喝:豆花、豆花......。

阿嬸將一個「花」字的尾音拖得很長,於是聽起來特別像唱歌。

「來一碗豆花。」

「好咧」,阿嬸放下扁擔,很熟練地用一把扁勺子,將最上面的豆花舀起來放碗裡,再將一瓶甜水撒入豆花裡。

呼嚕嚕地喝下,超級舒坦......。

把回憶拉回現實,眼前的豆花是鹹的,而且是肉羹湯!

是不是借鑑北方人的吃法?

我說:NO!

因為泉州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叫「豆腐滷」,就應該是這道「豆花肉羹湯」。「豆腐滷」用的是極嫩的水豆腐,而這道菜將「極嫩的豆腐」直接變成了「更嫩的豆花」。

泉州豆腐滷

姐姐說,來幾道小吃配話吧,說話得有小吃相助,才能越談越歡暢,於是又點了「鹹蛋黃焗板慄南瓜」和「脆皮頭水紫菜豆排」

「鹹蛋黃焗板慄南瓜」不用我介紹了,來說說「脆皮頭水紫菜豆排」。說白了,這道菜就是釀豆腐,釀豆腐是閩菜很出名的做法,並不局限於閩南。而「脆皮」兩字的意思是將釀豆腐煎香而成。這道菜,釀得不錯,餡料鮮甜;煎得不錯,外脆裡嫩。

可以看出,我們點的菜基本都不在店家的推介上,但如此點餐,可以看出店家廚師的功底,什麼菜都可以駕馭。

誇誇服務。有專人伺候,沒幾個菜的事,服務員不一會兒就過來倒米湯,不一會兒又來換骨碟,不打擾不礙事,桌上很乾淨,過程很享受。

店家鼓勵光碟行動,如果光碟,會送上抵用券,而服務員時不時地詢問菜吃得如何?讓人感覺很舒服。

不過,吃的人大多都是來泉旅遊人士,看到了某平臺的點評後,直奔而來,就連服務員也把我們當成了外地客。

我問餐後還有什麼可吃的,她說:來一碗石花膏吧,來泉州必吃哦。

我撓撓頭,不知如何回應。但我終於悟出一個道理,並非傳統的就能代表地域!在傳統的基礎上,借鑑周邊優秀的做法,一樣能向大眾宣傳本土的美食文化!

而我,堅守紅磚瓦厝格調的美食愛好者,也會折服於創新與借鑑。

或許,再次見到我的本土美食,也已經走在了新的路上。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作品,拒絕不良自媒體盜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鹿港品「原味」龍山寺 馬尼拉看「紅磚大厝」
    寺廟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不少建築材料註明來自泉州的一家商號。」吳金鵬說,晉臺兩地都流傳著:鹿港龍山寺是安海龍山寺的建造圖紙流傳過去,特地又請了泉州的建築師傅,從泉州購買了建築材料,在鹿港建設的。由此看來,很是可信。  對於此事,《晉江市志》也有相關記載:鹿港龍山寺是明永曆七年(1653)年,由晉江龍山寺僧肇善禪師創建。寺門一對石獅是聘請泉州著名的石雕匠師雕刻的。
  • 「石頭厝」,一種被忽略的福建主流民居!
    從平潭、福清、莆田,經泉州的泉港、惠安、南安至廈門的翔安、同安,漳州的長泰,也就是在戴雲山脈的東南山麓地帶存在一條長長的「石頭厝民居飄帶」。這條「石頭厝民居飄帶」的西北,是閩中的「幹欄(木厝)民居分布區」,其東南則是閩南的「紅磚厝民居分布區」。
  • 自製黑珍珠:紅厝8號,閩南紅磚庭院
    自製黑珍珠:紅厝8號,閩南紅磚庭院BY小企業9999紅厝8號從路邊出發,體驗了閩南潮汕風格的冷鮮菜,海鮮攤位,現在,他已經成為黑珍珠三家公司的公開評論,完全成為廈門高端中餐廳的上層階級。在閩南相對理性的消費中,雖然紅厝之前是客單價400,但實際上相對於壽司,一家高端的西餐廳,在我看來,像上清一樣,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高端選擇。忘了拍菜單了,所以我不知道這道菜裡鴿子叫啥的名字黃橙橙。也許薑黃粉擦過可以用來做鴿子皮,黃亮就像金錠,空氣中鴿子肉的質地是緊緻,而且幾乎沒有皮下脂肪,可以用手吃。吃用來上油或烤的鴿子是很特別的。
  • 學習打卡挑戰賽 泉州俗語故事有朵橋富無朵橋厝有朵橋厝無朵橋富
    清代以來,泉州民間長期流傳著「有朵橋富無朵橋厝,有朵橋厝無朵橋富」的俗語,它生動地說明當時朵橋傅家兄弟的財富和民居極其有名,在本府轄內無與倫比。追溯其源卻有一則有趣的故事。半年後,眼見沒有發生什麼麻煩的事,傅家兄弟就壯著膽子開始商量籌建新房屋的事,並一起到離村幾裡外的杉行去選購杉料。其時,杉行老闆正好與瓦窯頭家、朵橋財主圍著茶几一邊品嘗安溪茶,一邊講天捉皇帝(泉州方言,意即談天說地)。
  • 泉州這2家餐飲店的秘密被揭開!
    古法製作只為留住傳統味道,連央視都專程赴泉拍攝。 3 泮宮古早味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金魚巷53號 主營泉州傳統閩南菜的特色小酒樓,特色推薦菜有:泉州滷麵、什錦安列酥、八寶芋泥、蟠龍通心鰻等,真材實料又有傳統特色的泉州風味小吃。
  • 蚵殼厝沒有了,海的女兒住在哪裡?
    她們都是傳統的盛裝打扮,梳大同小異的簪花圍,穿粉色大裾衫,黑色寬角褲,肩挑花籃。小姑娘,是其中年齡最小的,像一朵大花裡的嫩花蕊。她們組成一個粉色調的花籃方陣,以特有的節律,行走在蟳埔村南的濱海大道上。她們前面的方陣是紅色調,蟳埔女都穿紅上衣,肩挑大紅宮燈。她們後面的方陣是黃色調,穿黃上衣的蟳埔女,有的打腰鼓,有的敲鐵鈸。
  • 泉州鯉城:探尋常泰古韻 聆聽對山厝敘
    暮春初夏,紫雲覆巔,穿越雲霧俯瞰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在這片工業生產蓬勃發展的土地上,留住視線的不是那黝黑寬敞的柏油幹道,不是那連成排、鋪成片的現代廠房,而是那承載著一段段傳奇故事、一份份鄉愁記憶的青石紅磚,它就像夜空中點綴的明星,光亮耀眼。
  • 有了這一份「美食美景」攻略,在泉州也能嗨翻天
    暑假怎麼過,有了這一份攻略,在泉州也能嗨翻天。至於上班族們,雖不像學生有兩個月的暑假可以瀟灑,晚上或者周末不要宅在家裡了,泉州雖不是很大,但是好玩的地方絕對不少,下面介紹幾個地方,有不足的歡迎大家補充。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2012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將閩南紅磚古厝聚落列入申遺預備名錄。這種建築皆有優美舒展的屋面曲線,紅磚白石,燕尾脊如翬斯飛,雕飾文光藝彩,獨樹一幟。她們或在鬧市中熙熙攘攘著,或在街頭巷尾悠哉地疏落著,但都極為含蓄地表露著自己的魅力。打開紅磚厝的宅門,那便是一方和諧、秩序,充滿理性與智慧的天地。在不動聲色的觀察之下,你也許更能體會閩南人豐富的生活層次。
  • 厝內小眷村,歡迎回家
    厝內小眷村,歡迎回家。近兩年來,網紅茶飲品牌發展的如火如荼,各種網紅品牌之間的品質也參差不齊,厝內小眷村作為其中一款網紅茶飲品牌,也以飛快的速度席捲大江南北!作為一款具有特色的網紅奶茶品牌,厝內小眷村打造成為了「家」的模樣,進入到厝內小眷村奶茶店內可以看到屋簷、門口的木質豎牌匾、門頭的幔子、一磚和一瓦等等,都似乎似曾相識,讓進入到店內的朋友都感覺像是回到了家中,感覺非常的親切!
  • 金屬屋面瓦與傳統的屋面瓦有什麼分別?
    金屬屋面瓦目前已經逐步替代傳統屋面材料成為新的屋面材料的主力軍,尤其是近三十年來,隨著建築金屬材料及其加工和輥塗工藝的發展,金屬屋面瓦的設計已經成為了建築物的主流形式。金屬屋面瓦與傳統的屋面瓦有什麼分別?傳統的屋面瓦主要是粘土瓦和陶土瓦,粘土瓦是以粘土、頁巖為主要原料,經成型、乾燥、焙燒而成的瓦稱為粘土瓦。
  • 晉江五店市,鬧市區裡保存完好的紅磚古建築群,難得的古早味
    五店市傳統街區是晉江城區的發源地,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日趨繁榮,到明清時期已然成為一片繁華的街區,商店鱗次櫛比,街道車水馬龍,更有美輪美奐的紅磚厝民居星羅棋布。隨著晉江城市建設的進行,五店市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
  • 除了「古早味」,泉州還有這些……
    泉州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天堂。目前,擁有世界級「非遺」名錄4個,國家級34個,分別是南音、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福建木偶戲人才培養計劃,泉州因此成為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中國也成為目前世界上三個類別都有入選項目的唯一國家。
  • 泉州小吃連鎖店加盟_炸蛋檸檬茶售後靠譜
    泉州小吃連鎖店加盟,炸蛋檸檬茶售後靠譜,一口炸蛋餅,一口檸檬茶,一次嘗試,兩種美好。泉州小吃連鎖店加盟, 素匠泰茶加盟總部專業團隊,實力研發全面保障,創業輕鬆。素匠泰茶加盟費僅需萬元,小本致富。厝內小眷村飲品加盟,創新臺式飲品市場火爆。厝內小眷村飲品加盟總部全程開店指導,無需經驗快速創業。
  • 慵懶隨性的泉州之旅,感受海絲起點的悠悠古韻,食那一碗麵線糊
    這回主要也是隨意走走,沒有特意打卡什麼景點,在這塊上的花費也沒有。4、市內交通:泉州市內主要還是老城區為主,道路較窄,而且電動車很多且比較兇,一定要小心。自駕的話注意標誌標線。老城區也可以請三輪車。還有招手即停的小白車。交通方便,但也路況較為複雜。
  • 三刷泉州美食
    蒜香秋葵也依然好吃。但我們不打算再去第三次了。下山後喝了肯德基的咖啡,吃了點薯條雞翅,休息了下,決定去臨家閩南菜。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去吃,去泉州如果不吃臨家,就跟沒去泉州似的。相比不想再去第三次的海隅小魷魚,我對臨家才是真愛。
  • 泉州開元盛世廣場開業 優衣庫、海底撈等品牌進駐
    開元盛世廣場引進了150家獨具特色的國際、國內連鎖品牌,打造差異化的文旅商業和競爭力,塑造古城商業新標杆。」開元盛世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毅先生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泉州新德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潛心打造的約10萬平方米大型商業綜合體,將填補老城區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空白。
  • 泉州音樂人蘇世洪:閩南民謠 唱咱厝人的歌
    表面平靜實則波濤洶湧,讓生活裡各個年齡段不同年代的人都能聽懂卻又了解到不同程度,這是民謠獨一無二的魅力。在泉州音樂人蘇世洪的三十多首原創歌曲裡,百分之九十以閩南民謠為主,他以自己腳踩的土地「泉州」為取材藍本,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閩南語」入詞,不管是《在外咱厝人》還是《來去泉州》,都讓喜歡閩南語原創歌曲的人從他的歌聲中聽到了自己的情。
  • 賀彥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行走泉州西街先從古巷說起,我記得這條街有三朝巷、舊館驛、臺魁巷、井亭巷、帽巷、裴巷、古榕巷、通政巷、曾井巷、甘棠巷,甲第巷、五塔巷等不一而足也……因為有這些別樣巷名而有故事的古巷,才有了人間煙火的味道。  「古代驛站」成了古巷名  20世紀60年代,我的家就住在西街,家門口斜對面就是舊館驛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