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核心,講的就是陰陽變化之道。因此,學《易經》,一定要懂陰陽變化之道。那怎樣才能懂呢?這就必須要從陰陽裡跳出來,從而超越陰陽。因為只有從裡面跳出來,才能對全貌一覽無餘,有整體上的把握。
但是,陰陽無處不在,已經大得沒有邊,還怎麼跳出來。如果,能跳出來,說明它是有邊界的,不是無限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
其實,說跳出來也好,說超越也好,只是一種比喻。這好比,我們中國的法律一樣。如果,犯了法,就會被嚴懲。那我們同樣,可以說超越法律。超越法律的意思是,無論法律存不存在,我們都不會去幹法律所不允許的事。這就是超越,不被法律所束縛,自由自在。但我們人依舊是在法律管轄範圍之內。超越陰陽,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人雖然置身於陰陽之中,心靈卻不被陰陽所束縛。
在科學界有一個維度的概念。意思是,站在高維度看低維度,就非常簡單。比如,我們地球人是三維生物,如果四維生物來看我們就非常簡單。他們能看懂我們,而我們看不懂他們。四維空間,我們不好理解,那麼更高維度的就更不用說了。那麼,我們可以用推理來了解。我們人是三維生命體,我們可以向二維去看。那能想到的,就是螞蟻了。螞蟻的移動,是在平面上。它沒有立體空間的概念。人類與螞蟻之間的差距之大,不用多說。這僅僅只是一個維度的差距。那超過一個維度的差距呢?甚至,無窮多個維度,又會是什麼概念?
我相信,七千多年前的聖人伏羲,也一定是具備了高維思維信息。否則,不可能畫得出先天八卦,一畫開天。說通俗一點,就是伏羲已經超越陰陽,通曉了宇宙人生的奧秘。所以,才做得出先天八卦。
這《易經》是古代聖人悟出來的。聖人之所以是聖人,能悟出通天大智慧。是因為聖人們將自身的欲望,降到最低。正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我們現代人慾望過多過重,是不可能辦到。但我們可以站在古聖先賢的肩上,來感悟這博大精深的智慧。既然有現成的好東西,我們為什麼不用?
我相信,好東西一定是留給識貨之人。就好比,千裡馬是留給伯樂的一樣。《易經》這本書是通曉了宇宙大道,超越陰陽的人寫出來的。所以說,它所闡述的絕對是真理。我是很少用絕對這個詞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好好去用,發揮它應有的價值。這樣,才對得起古聖先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