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陰陽之道,萬物如何生生不息

2020-12-15 騰訊網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都是來自易經的最基本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

神話與哲學

陰陽如何產生的,陰陽的思想對中華民族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地球只有一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也有各式各樣的文化,其中也有非常多的神話故事。可是人類無法生活在神話之中,人類對神話將信將疑。

神話無法滿足人類求知的欲望,所以產生了哲學,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學,其實哲學是從神話裡面提升出來的。

神話和哲學都是用來解答宇宙人生的問題,神話變成哲學,哲學轉化成為人類的智慧。

易經的起源

中國人的智慧來自《易經》,一切發明創造都是來自人類的想像力,正因為人類有想像力,我們的社會發展才能向前推進。

各種想像力造就了複雜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流派,《易經》的思想是誰想出來的呢?

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可以產生思想,但是高質量思想很少。聖人伏羲仰觀天象,俯視地理,想像出了《易經》,伏羲能想出易經是因為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

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伏羲想的是宇宙最高的秘密,萬物從哪裡來?他觀察太陽升起和落下,明白了太陽永遠存在,只是地球在自轉,知道了有兩種互動的力量。

一正一反,一上一下,構成了太極裡面陰陽兩種重要的元素,遠古時期沒有文字,伏羲用一條連續的線代表太極,這就是一畫開天。

自然孕育

宇宙有一種力量正反兩個方向運轉,這種力量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宇宙的一切是從太極開始的,孔子在《易傳》中寫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意思是太極中包含兩種力量,這兩種力量就是陰陽。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太極會變二,陰陽能合一。陰就是陽,陽也是陰;陰陽是太極,太極也是陰陽。陰和陽無法分開,它們之間相互依賴,陰陽相互配合彼此才能協調。

宇宙看起來很亂,其實它的運行是有規律和秩序的,也就是亂中有序。

老子講的「道法自然」不是道效法自然,而是道等於自然,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了解天理,順從自然,就會吉無不利。

《易經》就是把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陰陽的互動,自然而然地孕育了倫理。物理學證明陰陽兩種不同的力產生交互作用,不間斷的運行,自然生長。

陰陽交互

一句話可以概括世界上所有的學問,就是《易經》裡面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從生物角度來看,世界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物種多元化,不同的因素互相激蕩、互相作用。

沒有矛盾就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就無法存活。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意思是自然的變化,自然的變化就是陰陽之道。

陰陽包含正反、上下、高低、輕重,世界上有絕對就有相對。好人會做壞事,壞人會做好事,這就是陽會變陰,陰會變陽。孤陽不長,孤陰不增,陰陽交互產生萬事萬物。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陰陽」之道
    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無論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還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的「一」,都來源於《易經》中最經典的思想,那就是「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是如何產生的?陰陽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有著怎樣的影響?
  • 推開易經的門之一 陰陽之道
    從這個系列開始,我會一步步的叩開易經的殿堂的大門。我的講述,不是易理象數佔的任何一家,而是用一以貫之這把鑰匙,去打開象數理佔所人為的立起來的結界,從而掃清走向這座殿堂的一個個障礙,去撩開易經神秘的面紗。學易經,首先要明陰陽之道。
  • 萬物都有陰陽之分,學習《易經》大智慧,陰陽平衡才能福氣滿滿
    《易經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二氣相感應的結果。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這兩種力量就像物理學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像陰陽兩極,同性排斥,異性吸引,二者缺一不可。
  • 易經:超越陰陽之道
    《易經》的核心,講的就是陰陽變化之道。因此,學《易經》,一定要懂陰陽變化之道。那怎樣才能懂呢?這就必須要從陰陽裡跳出來,從而超越陰陽。因為只有從裡面跳出來,才能對全貌一覽無餘,有整體上的把握。超越陰陽,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人雖然置身於陰陽之中,心靈卻不被陰陽所束縛。在科學界有一個維度的概念。意思是,站在高維度看低維度,就非常簡單。比如,我們地球人是三維生物,如果四維生物來看我們就非常簡單。他們能看懂我們,而我們看不懂他們。四維空間,我們不好理解,那麼更高維度的就更不用說了。那麼,我們可以用推理來了解。我們人是三維生命體,我們可以向二維去看。
  •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之陰陽之道」看後筆記
    為什麼現代人還要學《易經》?因為易經帶給我們的是智慧。或者說,雖然時代變了,知識變了,但經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孕育智慧。2.什麼是一畫開天闢地?首先,一畫的由來。曾仕強教授解析道,對太陽日出東方,日落西方這種現象,伏羲氏推測道,太陽之所以能上升和下降,肯定是有種看不見的能量或力量在作用,因為如果每天一個太陽升落,經年累月,東西兩方再大的太陽庫也不能儲存!因此,他認為,太陽只有一個,是那種力量使它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他把這種力量用一畫來表示。這一畫就是太極。其次,一生二。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陰陽消長萬物遷。前面幾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易經萬物生成模型中的無極和太極,今天我們來繼續介紹太極所生的兩儀,即陰陽。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陰陽。去掉這些玄而又玄的江湖論述和學術雜音,真正的陰陽是一個既抽象又簡單的哲學概念,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說易經是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這裡的之首、之始、之源,就是易經中的無極、太極和陰陽,可以說諸子百家都是從無極、太極和陰陽之後分化出來的學術流派,因此陰陽概念也貫穿在各家學說之中。
  • 《易經》的陰陽與卦象
    《易經》的陰陽與卦象《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 易經解道德經之三十四 大道就是萬物的總導演
    大道就是易經所講的太極。大和太本一體同源。太極無所不在,物物有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在講河圖公理的時候說,太極運轉陰陽。而陰陽卻運轉萬物。所以大道泛兮。泛就是廣泛,無所不在,無物不有。神就是太極之神。太極居無定方。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物在太極就在。這就是其可左右的意思。太極不自生卻能生養萬物。不自生就是無欲。無欲就是純粹,就是天真,就是至真。就是無。無以數字而言就是那個零,是個圓圈。比一數字還小。所以可名為小。太極運轉陰陽,陽長則陰消,陰長則陽消。
  • 淺談易經:淺談易經融入生活,內在於修身,外在於勵志
    一、為何要淺談易經易經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比較神秘而又難懂的。這是因為在易經(周易)成書之時,周文王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暢所欲言。在編寫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的時候,引用了商周時期的佔卜之詞。例如:吉、兇、悔、吝等,這些詞語不僅讓易經難以理解,同時也讓易經披上了佔卜之書的外衣。以至於現在很多人問起易經,便不由得說這是算卦之書,想想也是為易經感到惋惜!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將其研究透徹,我想這是不可能的。四書五經、道德經等經典,若不是專學愛學之人,又有多少人看過呢?
  • 從《易經》的角度討論夫妻相處之道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主天地,也主男女,陽為天,陰為地。在家庭生活裡,倫常關係也叫天地陰陽。太陽主陽,月亮主陰,日月合為「明」,陰陽不合曰「不明」。所謂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曰「明」。夫妻之道就像兩扇大門,共同支撐起一個門戶。男女兩人,組合成一個家庭。《易經》:「先有天地,後有萬物,再有男女。有男女有夫婦,有夫婦再有父子。」在家庭中,男人為天,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男人要剛強,有擔當。女人為地,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女人要包容,要溫柔。女子越有德行,孩子越優秀,丈夫越成功。
  • 易經恆卦 夫婦相處之道 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其實易經有很多中和之卦,如泰卦,中孚卦,既濟卦,鹹卦,噬嗑卦等,惟取恆卦為久遠之義者,實在於恆以長男長女象徵婚姻之道,繼往開來,生生不息之義也。故卦辭言,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而象曰,君子以立不易方也。
  • 《易經》中有古人對男女婚嫁之道的獨特認知,你知道嗎?
    ,因為徒戀一時情慾之私,難以相期百年白頭之道,而這,也正是古人們在《易經》雷澤歸妹卦中想要使我們所認知到的智慧。雷澤歸妹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四卦,卦象為下兌上震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兌為悅為少女,上卦為震為動為長男,全卦所揭示的是效法天地之交的夫婦之道的大義。
  • 夫妻之道——陰陽和合,天清地寧
    陰陽相合之謂道,陽為天,陰為地,中國家庭倫理關係,所以稱為「天地陰陽」,此為,夫妻之道!兩扇大門,支撐一個門戶;男女兩人,組合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男女各居其位,陰陽和合,家庭才會和諧溫馨,子女才會健康成長。兩扇門一樣大小,兩個人一樣平等;兩扇門各有各的門窩,兩個人各有各的觀點。男人如山,女人如水。山承接天之陽剛,水吸納地之靈氣。自古以來山水相依才能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 《易經》:夫妻就像兩扇門,陰陽和合,天清地寧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代表男女。陰陽也代表天地,陽為天,陰為地。在家庭天地裡,倫常關係就叫天地陰陽。日代表陽,月代表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如果陰陽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這就是夫妻之道。
  •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略談易經中的陰陽二分法
    在易經的萬物生成模型中,孔夫子就揮舞著陰陽寶刀將太極一刀刀地切割成宇宙萬物,直至重新切割到虛無的境界,實現了老子所謂的「有生於無又歸於無」。這把陰陽寶刀就是陰陽二分法。易經思想中所強調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等觀點就是陰陽二分法的具體體現,要求管理者能夠居安思危、見存知亡、見治不忘亂,永遠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道德經》中提到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福禍相依的觀點同樣也是陰陽二分法的反映。
  • 陰陽消長——易經中四象的本質
    在易經的萬物生成模型中,最核心的概念包括無極、太極、陰陽和三才,尤其是其中的太極、陰陽和三才思想構成了易經理論體系的三塊基石。所以希望朋友們能對這四個概念多下功夫,真正做到熟練掌握和認真領會。在講解完上述四個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後,我們再來繼續介紹易經的萬物生成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三才之後就是四象。
  • 曾仕強:這樣學《易經》,真的很容易!
    易經提示很多有關反覆、往來、周流、進退、剛柔、盈虛消長、窮通變化的觀念,告訴我們未來的第一特性,是不斷變化。主要是由於自然界中的事物,本來就會擁有前面所說的陰陽兩種原動力,持續互動、交感,所以變化無窮。易傳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電腦問世之後,0和1的變化無窮,構成浩瀚無邊的網際網路。
  • 易經國學智慧:夫妻就像兩扇門,陰陽和合,天清地寧!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代表男女。陰陽也代表天地,陽為天,陰為地。在家庭天地裡,倫常關係就叫天地陰陽。日代表陽,月代表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如果陰陽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這就是夫妻之道。兩扇大門,支撐一個門戶;男女兩人,組合一個家庭。
  • 丁俊貴說《易經》
    老子將易經的思想精華融入《道德經》中,創造了一個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體系。他在經卦陰陽相抱三爻成卦的組合方式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萬物起源圖式,揭示了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種種勢力的對立統一。「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相抱這一思想在易經是一目了然的符號圖,到了老子便有了種種具體的事物形象的分析。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因為人是不安分,人作為天地人三才中的萬物之靈,生來就有著不甘於平凡的本質和屬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在一次次地上演著平凡到卓越,草根到輝煌的逆襲故事。那麼一個人能成大事,能有大的作為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中之龍,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和格局。這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