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都是來自易經的最基本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
神話與哲學
陰陽如何產生的,陰陽的思想對中華民族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地球只有一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也有各式各樣的文化,其中也有非常多的神話故事。可是人類無法生活在神話之中,人類對神話將信將疑。
神話無法滿足人類求知的欲望,所以產生了哲學,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學,其實哲學是從神話裡面提升出來的。
神話和哲學都是用來解答宇宙人生的問題,神話變成哲學,哲學轉化成為人類的智慧。
易經的起源
中國人的智慧來自《易經》,一切發明創造都是來自人類的想像力,正因為人類有想像力,我們的社會發展才能向前推進。
各種想像力造就了複雜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流派,《易經》的思想是誰想出來的呢?
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可以產生思想,但是高質量思想很少。聖人伏羲仰觀天象,俯視地理,想像出了《易經》,伏羲能想出易經是因為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
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伏羲想的是宇宙最高的秘密,萬物從哪裡來?他觀察太陽升起和落下,明白了太陽永遠存在,只是地球在自轉,知道了有兩種互動的力量。
一正一反,一上一下,構成了太極裡面陰陽兩種重要的元素,遠古時期沒有文字,伏羲用一條連續的線代表太極,這就是一畫開天。
自然孕育
宇宙有一種力量正反兩個方向運轉,這種力量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宇宙的一切是從太極開始的,孔子在《易傳》中寫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意思是太極中包含兩種力量,這兩種力量就是陰陽。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太極會變二,陰陽能合一。陰就是陽,陽也是陰;陰陽是太極,太極也是陰陽。陰和陽無法分開,它們之間相互依賴,陰陽相互配合彼此才能協調。
宇宙看起來很亂,其實它的運行是有規律和秩序的,也就是亂中有序。
老子講的「道法自然」不是道效法自然,而是道等於自然,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了解天理,順從自然,就會吉無不利。
《易經》就是把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陰陽的互動,自然而然地孕育了倫理。物理學證明陰陽兩種不同的力產生交互作用,不間斷的運行,自然生長。
陰陽交互
一句話可以概括世界上所有的學問,就是《易經》裡面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從生物角度來看,世界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物種多元化,不同的因素互相激蕩、互相作用。
沒有矛盾就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就無法存活。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意思是自然的變化,自然的變化就是陰陽之道。
陰陽包含正反、上下、高低、輕重,世界上有絕對就有相對。好人會做壞事,壞人會做好事,這就是陽會變陰,陰會變陽。孤陽不長,孤陰不增,陰陽交互產生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