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子: 「
道 德 經」 : 第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萬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辭 , 功 成 而 不 有 。
衣 養 萬 物 而 不 為 主 。常 無 欲 可 名 於 小 ﹔
萬 物 歸 焉 而 不 為 主 , 可 名 為 大 。
以 其 終 不 自 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大道就是易經所講的太極。大和太本一體同源。
太極無所不在,物物有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我在講河圖公理的時候說,太極運轉陰陽。
而陰陽卻運轉萬物。
所以大道泛兮。泛就是廣泛,無所不在,無物不有。在高山在河流在天地在稗草在瓦壁在屎溺,在塵埃。
易傳雲,神無方而易無體。神就是太極之神。太極居無定方。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物在太極就在。
這就是其可左右的意思。
太極不自生卻能生養萬物。不自生就是無欲。無欲就是純粹,就是天真,就是至真。就是無。無以數字而言就是那個零,是個圓圈。比一數字還小。所以可名為小。
太極運轉陰陽,陽長則陰消,陰長則陽消。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所以萬物在陰陽的雕刻下,恃之以生,恃之以養。而又歸於太極。
太極即是萬物的出發點,也是萬物的歸宿。無物不在太極中,不被太極主宰。
萬物都在太極之中,概莫能外。所以太極又是大的。
大也罷,小也罷,都是人類的評價,是人類的認識。
這和太極無關。太極就是太極。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太極生萬物,太極不知。太極養萬物,太極不知。
萬物歸於太極,太極亦不知。
若言太極之大,可大過天地。天地都在太極之中。
若言太極之小,塵埃花粉都有太極。
太極大,太極也不知。太極小,太極也不知。
太極不是不知,太極是神,如何不知。
只是太極不以知為知。知是情識情見。
太極卻是純粹的,是性自體,是真我,是本我。是誠我,是明我。是神。不知而知,不行而行,不為而為。
大小都是人類的識見。對於太極而言,可大可小。大即為小,小即為大。在太極眼中又無大無小。因為太極為一。
但一又可大可小。天地為一是為大,塵埃為一是為小。
所以大小都是後天的情識情見。要認識太極就要破除這些情識情見,而歸於一。
要通過萬物的生長歸養去體會去悟萬物背後的大道。
用哲學的話說,就是要通過形而下的器去感知形而上的道。
因為萬物是有大小規定。但太極則沒有規定。
太極是絕對的無。是恆常,是一。沒有規定性。雖然是一,卻含萬有。
所以人類的認識要想達於自由之境,就要打破萬物的規定性,打破形而上的器所帶給人的情識情見。
要以心悟道,以道明道。如此,則可知太極矣。
本章就是告訴我們要明太極的純粹性。
因為純粹,則無規定。無規定則可行於萬物而不礙。
能行於萬物,則可左右萬物。
所以大道就是萬物的總導演。就好比一部電影出來了。我們看到的都是劇中的角色,有主角有配角有好人有壞人。
但唯獨劇中沒有導演的角色。
雖然劇中沒有導演的角色,但劇中的人物的喜怒哀樂,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劇中人物的吃喝拉撒卻都是導演主導的。
太極就是天地的總導演,也是萬物的總導演。
這是本章所要明白的。
正本清源,領悟國學妙理,探知易經之潔淨精微。歡迎關注討論交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