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就含15種添加劑 小朋友,你的辣條健康嗎?

2021-01-10 央視網

  六一國際兒童節將至,商場、超市以及各大電商平臺,兒童產品成為最熱的促銷關鍵詞,兒童食品更是品種多樣,令人目不暇接。一些家長在選購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如何在孩子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給孩子選購有營養的零食,避免孩子買到垃圾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成為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就讀者來信反映問題較多的兒童零食市場,記者近日開展深入走訪,形成調查報告。

  兒童零食市場潛力巨大

  零食在我國兒童青少年日常飲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已經成為重要的膳食組成。2019年末,我國16周歲以下的兒童人口數量為24977萬,佔總人口的17.8%。龐大的兒童人口數量意味著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兒童零食市場迅速崛起,預計從2019年到2023年,兒童零食市場將以10%到15%的複合年增長率穩定增長。

  5月17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制訂的《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指出,兒童食品標註不規範、兒童零食營養價值堪憂、家長對國內兒童食品品牌信任度低等問題突出,制約了兒童零食市場的健康發展。

  部分兒童食品為增加口感加入多種添加劑;部分零食打著「兒童」概念,但成分其實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部分食品宣稱適用人群,但成分與實際不符合。

  專家表示,兒童零食的質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的營養狀況,且兒童免疫力與身體機能無法與成人相比,適合兒童營養需求特點的健康兒童零食將更有利於兒童身體的健康發育。然而,目前的兒童零食市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既有專為兒童研發的高端零食,也有高鈉高脂肪的不健康零食,甚至是三無產品的「辣條」類零食。在零食品類方面,多為糖果、餅乾、膨化等大眾零食,與成人零食沒有明顯的區別,產品定義較為模糊。

  兒童醬油、兒童餅乾、兒童牛奶、兒童乳飲料等被冠以「兒童」兩字的食品充斥各大商店超市,受到了年輕家長們的青睞。事實上,兒童食品和普通食品配料成分並無差異,但是售價卻比普通食品要昂貴。目前市面上部分兒童食品徒有「兒童」之名卻無「專用」之實,只是用來細分產品的市場手段。一些商家利用家長們對兒童食品營養標籤的忽視,抓住其漏洞,在宣傳上誇大其詞,誤導消費者。因此,家長在選購兒童食品時,一定要仔細甄別,不要誤入商家陷阱。

  今年對「兒童食品」

  計劃抽檢3522批次

  2020年,市場監管委計劃對「兒童食品」開展抽檢監測工作任務,累計計劃開展3522批次,其中包含乳製品353批次,飲料928批次,餅乾270批次,冷凍飲品278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426批次,糖果製品622批次,水果製品645批次。

  健康提示

  建立平衡膳食

  合理營養理念

  應該如何引導兒童青少年從小建立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的理念,減少或糾正不良的零食消費行為?2018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營養學會共同編制了《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膳食營養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也存在零食消費過多、缺乏科學指導等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張兵說。我國2歲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費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零食提供能量佔每日總能量的10%左右。兒童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過多或不合理零食消費行為可能增加肥胖及相關慢性病發生的風險。

  《指南》根據年齡段分為三冊,分別適用於2—5歲學齡前兒童、6—12歲學齡兒童及13—17歲青少年。

  2—5歲學齡前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三頓豐富的正餐與兩次適量的加餐是學齡前兒童獲得全面營養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應該少量,且要選擇健康零食。因此,針對2—5歲學齡前兒童的核心推薦包括:1.吃好正餐,適量加餐,少量零食;2.零食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3.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5.零食應新鮮、多樣、易消化、營養衛生;6.安靜進食零食,謹防嗆堵;7.保持口腔清潔,睡前不吃零食。

  6—12歲學齡兒童飲食模式逐漸從學齡前期的三頓正餐、兩次加餐向相對固定的一日三餐過渡,正餐食物攝入量有所增加,但由於飲食間隔時間較長,容易產生飢餓感,且由於學齡前飲食習慣的延續,容易產生零食消費需求。因此,針對6—12歲學齡兒童的核心推薦包括:1.正餐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2.課間適量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3.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飲料;5.零食新鮮、營養衛生;6.保持口腔清潔,睡前不吃零食。

  13—17歲青少年正經歷著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青春期發育階段。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量大,對食物選擇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更強,容易產生衝動性食物消費,甚至對某些零食產生依賴。因此,針對13—17歲青少年的核心推薦包括:1.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2.學習營養知識,合理選擇零食,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3.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及煙燻油炸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不飲酒;5.零食新鮮、營養衛生;6.保持口腔清潔,睡前不吃零食。

  權威聲音

  市場監管委將重點監管兒童食品

  兒童食品是否安全,關係到兒童的身心健康,廣大家長尤為關心。正是考慮到這一特殊性質,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天津市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將校園周邊、城鄉接合部、農村食品市場等區域的食品小超市、食雜店、食品流動攤販等食品經營者作為日常監管的重點對象,對銷售的油炸麵製品、膨化食品、豆製品、糖果、果味飲料等小零食開展「五毛食品」專項執法檢查;按照市場總局部署要求,開展了關於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行動。

  市場監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在開展的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檢查中,已經將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列為專項檢查對象,在日常監督檢查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加大對兒童食品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打擊銷售假冒偽劣、過期變質、「兩超一非」等兒童食品違法行為。日常監督檢查中,我們還要求食品經營者將市場監管部門填寫的日常監督檢查結果記錄表張貼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進行公示,方便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相關信息。

  市場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重點檢查校園及周邊食品小超市、食雜店,食品攤販、母嬰店、藥店、醫院等食品銷售單位,檢查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檢查其銷售的食品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食品標籤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有過期變質食品、假冒偽劣食品,通過查索證索票,看銷售的食品是否手續齊全、來源合法。

  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定為最高風險等級

  市場監管委將進一步加強兒童食品監管力度,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為保障少年兒童身體健康。

  該負責人表示,在修訂《天津市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暫行辦法》時,會將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定為最高風險等級D級,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切實加強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同時,進一步強化食品經營者主體責任的落實,嚴格日常監督檢查結果記錄表等信息的公示責任,供廣大家長及時了解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狀況。「我們也將聯合教育部門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編制中小學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等方式增加孩子的食品安全知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家長和孩子在選購兒童食品時,一是注意檢查商戶的經營資質,查看銷售者是否取得經營此類食品的相關許可證明;載明的經營項目是否與實際銷售的產品相符。二是索要購貨憑證,確保所購食品來源合法性、可溯性。三是了解甄別普通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特醫食品區別,防範店家虛假宣傳等違規經營行為。四是檢查標籤標識是否規範,檢查所售食品標籤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顯著、容易辨識,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執法力量重點查辦兒童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

  天津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有效保障我市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結合我市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市場委制定了《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2020年加強食品案件查辦工作實施方案》。

  「黑工廠」「黑作坊」「黑窩點」等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行為;校園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環節違法行為;嬰幼兒、兒童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行為均被列入今年的重點查辦對象。

  重點查辦發生在校園及周邊、餐飲聚集區、農貿批發市場、農村和城鄉接合部、食品和副食品批發市場、冷庫存儲中心、校外培訓機構等場所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案件。

  執法部門將繼續加大力度開展對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店、小攤點的執法監督檢查,進一步規範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對校園及其周邊流動攤販經營食品的行為進行重點治理。同時,加大食品抽樣檢驗頻次,及時發現問題產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著力解決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專家建議

  單純追求口感的零食不推薦

  就兒童零食的問題,記者也採訪到了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於景華教授。他介紹,市面上兒童零食主要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依據兒童營養學的需求去生產的零食,雖然國家在兒童零食方面尚無相關標準和規範,但營養學方面卻對兒童每個年齡段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有推薦量,因此,這類兒童零食就是按照營養學的指導去生產適合兒童吃的零食。第二類其實只是普通零食,成分與成人的沒有什麼區別,但為了將營銷的目標人群指向兒童,所以就在外包裝或者食用方法上設計成兒童比較喜歡的樣子。因為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兒童零食的標準和規範,因此這類零食從營養學本身來說並沒有達到兒童所需的要求。第三類零食是完全為了博人眼球,吸引孩子和家長,「象徵性」地添加一些對兒童有益的功能性成分,完全沒有設計和製造零食營養學方面的基礎,純為了銷量。

  很多家長聞「添加劑」色變,而如今的零食中幾乎沒有不放添加劑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家長之所以青睞所謂的自製零食,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賣家稱無任何添加劑。對此,於景華教授表示,零食中放添加劑,大部分是工藝所需,如果依據法規添加對人身體並沒有傷害,比如果凍,必須加膠體才能讓水果和果汁凝固,膠體也是一種添加劑,如果不加,這果凍就成不了果凍了,因此添加劑並不是都不好。但一味地追求某種添加劑帶來的風味和口感,僅僅為了讓零食更好吃,兒童長期食用,勢必會對味蕾產生過分刺激,從而影響兒童成人後的味覺辨識度。

  近年來,家庭製作的一些食物產業化,在網上很流行。但於景華教授提醒各位家長,家庭自製的食物沒有產品標準、沒有安全檢驗,不具備食品流通的要素,安全難保障。所謂的無防腐劑,食物不添加防腐劑很容易變質,如何能保證在網購物流運輸過程中食物不變質?如果現做現吃可能會有非常好的口感和營養,但在網絡上銷售,經過了幾天物流到貨,口感、組織狀態會變差,尤其是微生物指標無法保證,怎麼敢給兒童食用呢?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多吃菜和水果就行,沒必要吃零食。於景華教授說,其實零食本質上還是要補充營養,比如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能量等,如果能有這些作用,孩子適當吃一些還是有需要的,但如果是純追求口感、為了滿足味蕾需要,比如風味過濃、含糖量過高的零食,確實沒必要給兒童吃。

  他建議,家長給孩子們購買零食,還是應該去超市或者商場購買正規品牌的商品,有完整包裝、營養標識清晰,便於家長識別區分購買;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追溯的渠道暢通,權益有保障。有家長去市場給孩子買散裝食品吃,其成分不明,來源不知;另外食品經常性晾曬在外面,暴露於空氣中衛生情況無保障,食品的微生物指標容易超標,應謹慎購買。

  典型問題

  網購自製食品大多「三無」

  朵朵(化名)今年兩歲,從一歲可以大量吃輔食開始,她的媽媽就開始給她網購自製的酸奶溶豆、水果酥等食品。她的媽媽是在抖音上看到一位「二娃媽」自己研究和製作的輔食,她感覺沒有添加劑,都是用天然食材做成的,對孩子身體有益,於是就開始網購。記者在朵朵媽處看到,這種自製的輔食只有簡單的外包裝,沒有配料表、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沒有食品安全認證,價格比正規品牌同類產品還貴,比如酸奶溶豆,市場相同產品售價在20元左右,但朵朵媽網購的一小袋就要25元。「人家畢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帶娃有經驗,所以就比較信賴她。」朵朵媽說。

  圖圖(化名)今年三歲,不愛喝水,他的媽媽聽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微商媽媽建的群,這位媽媽專門賣自製的秋梨膏,稱完全手工製作,無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每次只要一小勺給孩子衝水,就可以潤肺止咳。一小瓶150克,售價149元,同樣沒有配料表、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沒有食品安全認證。在超市裡,一瓶290克的品牌兒童秋梨膏只要10幾元。「起初也有點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但想到群裡那麼多父母都在搶著買她的秋梨膏,而且還限量,覺得應該錯不了,所以就放心大膽買了。」圖圖的母親表示。

  「幹吃酸奶」裡沒有酸奶

  5月28日,記者在城鄉結合部一家便利店看到,櫃檯上一種名為「幹吃酸奶」的小糖果很受孩子們歡迎,價格便宜,一元錢十片。期間,就有兩名十幾歲的孩子,花8元買了八十片。記者看到這個糖果包裝上,「幹吃酸奶」四個字非常醒目,字體高度佔到了包裝高度的三分之一。上面還用英文標註:Pure milk candy,意思是純牛奶糖果。查看背面的配料表卻發現,這款糖果配料有葡萄糖漿、白砂糖、代可可脂、食用香料等,但是唯獨沒有酸奶或者牛奶的成分,其中一行不起眼的字寫著品名:酸奶味糖,也就是說這種所謂的「幹吃酸奶」糖果與酸奶和牛奶沒有半毛錢關係。產品包裝如此標註無異於欺騙消費者,要不是仔細看,根本就無法判斷。

  五彩巧克力豆成三無產品

  在一家賣自製糕點的攤位上,記者看到這裡除了糕點,還有一些兒童零食,其中擺在顯眼處的是一個用透明的塑料瓶子,裡面裝滿了五顏六色的巧克力豆。記者拿起一看,發現這個瓶子上沒有生產日期、廠家、食品許可證編號,甚至就連名字都沒有。記者忙問「這是你們做的?」該商戶回答「我們哪有這個本事,這是從批發市場進的貨,可好賣呢。」正說著,就有一位小女孩購買了這件商品。

  含乳飲料宣傳打擦邊球

  市民雷女士稱,她的孩子不愛喝奶,就愛喝含乳飲料,每次不讓喝,孩子都是振振有詞,這也是一種奶,而且口味甜美。

  從記者實地探訪情況來看,包括大型品牌連鎖超市在內,其乳製品的推銷人員則對乳製品的具體差異大都含糊其辭。有的直接寫的是兒童酸奶或是牛奶,只是在後面加注了一些標識,告知添有其他成分。記者在環湖中路一家超市中看到,貨架上寫有「兒童酸奶」的字樣,產地是「泰國」,記者購買後,翻看後面的配料表發現,酸奶佔52%包含了(牛奶、復原乳、乳酸菌),剩餘的則是白砂糖、果膠、日落黃等10種添加劑。而包裝上面的名稱也比較含糊,寫的是「橙味酸奶飲品」。

  記者了解到,有家長為了彌補孩子早晨不喝牛奶的缺憾,會給孩子準備些乳製品飲料。乳製品飲料雖然會有一定比例的牛奶作原料,但是它會添加一部分像蔗糖、濃縮的果汁、香精之類的輔料。經過處理之後,雖然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口味,但是營養價值卻大打折扣。

  一包辣條就含15種添加劑

  5月28日18點30分,記者在東麗區華明鎮附近菜市場以及商場,隨機購買了9種零食,仔細觀察發現,其中就有2種沒有生產日期,而有的糖果都是簡單用塑膠袋子一包或用玻璃瓶盛起來,包裝未經密封也極易破損。外包裝上連基本的產品名稱都沒有。

  有的零食包裝名稱極具欺騙性,看似與知名餅乾品牌包裝相似,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有些巧克力豆還裝在類似知名飲料的瓶中,具有迷惑性。

  配料方面,則更讓人大吃一驚:一袋名稱為「鄉吧佬」的辣條,產品類型明確寫有「調味麵製品」的字樣,淨含量為「28克」,上面精確地分為「配料」和「食品添加劑」。「配料」有小麥粉、天然香料、食用鹽等7種成分,而「食品添加劑」一欄,就包含了穀氨酸鈉、甜蜜素、雞肉粉、硬脂醯乳酸鈉、焦磷酸二氫二鈉等15種食品添加劑;一包小豆乾,添加劑也多達七八種。

  雖然這些名詞十分詳細、看似專業,但讓家長們不免有些擔心。王女士說:「添加劑實在是太多了,這吃的到底是什麼?小孩子吃了會造成什麼影響?」

相關焦點

  • 日本有辣條嗎?這群日本人參觀辣條發源地,而且全員都是辣條愛好者
    日本有辣條嗎?如何用日語介紹辣條?為了深入了解辣條的生產過程,讓更多日語學習者感受到健康辣條的魅力,1月12日,日語電臺中村Radio團隊的成員們來到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實地參觀辣條生產車間,探尋辣條的起源與發展。
  • 辣條每克含菌超10萬 揭秘噁心製作過程
    5毛一袋的辣條每克含菌超10萬個」的微博引起家長的廣泛關注。「辣條」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在鄉村學校附近很暢銷。「每克含菌超10萬個」有這麼誇張嗎?看了製作過程您就知道了。辣條每克含菌超10萬【天啊!揭露5毛一袋辣條,每克含菌超10萬個!!】一家食品檢測機構對辣條細菌含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的結果是驚人的:每克所含細菌竟超過10萬個。10萬個是那個「辣條」嗎?
  • 賭一包辣條嗎?
    (原標題:賭一包辣條嗎?) 衛龍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
  • 減鹽減油減糖 大家最愛的辣條有了「新國標」
    繪圖袁亮   辣條,作為風靡大江南北的零食,在我們身邊無處不見;它雖然造就了百億產值,卻一直伴隨著標準不統一的亂象。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中,更是由於生產環境髒亂差被曝光。   記者走訪  一包辣條含10多種添加劑   目前市場上辣條的情況如何?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超市和學校附近的小賣部,發現不少辣條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多達10多種,甚至20多種。
  • 被央視「曝光」的辣條,到底是美食小吃還是垃圾食品,一探究竟
    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產品上了食藥監部門的黑名單。這些問題企業中僅有49家擁有註冊商標。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3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佔32.82%。根據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麵製品。同時讓辣條變得色彩誘人,單純靠辣椒來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食品添加劑中的染色劑來幫忙,例如胭脂紅等。
  • 健康頭條|不是所有辣條都是「蝦扯蛋」!這些零食其實挺健康
    辣條作為一種令人「上頭」的零食,外界對它的評價是褒貶不一。有人吃得停不下來,有人嫌棄它不衛生。辣條真的有那麼髒嗎?11月1日,首個辣條博物館在湖南長沙開館,揭秘你不知道的辣條真相。 ●不是所有的辣條都是「蝦扯蛋」! 據了解,該辣條博物館主要介紹了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的辣條發展史,以及辣條所用的原料。館內還展示了辣條生產和檢測的過程,讓市民近距離了解辣條。
  • 植物肉,是高級版辣條嗎?
    植物肉和我們日常吃的豆乾、辣條等豆製品有什麼區別呢?植物肉是不是很多添加劑,它真的健康嗎?植物肉、新膳肉、人造肉、新餐肉等等是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一些香料、植物油和適量的小麥澱粉製成的。其實你在很小的時候就吃過所謂的「植物肉」了,記不記得小時候家裡樓下小賣鋪賣的香菇肥牛?香辣中又帶著一點甜?
  • 很多人喜歡吃的辣條,到底能不能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
    但辣條食品的問題不少,如違法使用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生產車間髒亂差。而且,關於「多吃辣條損害健康」的說法也不少。在呵護兒童健康方面,健康人士認為,父母應先做好表率,自己不吃辣條,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
  • 孩子長期吃辣條,肝腎功能易受損
    在記者調查的諸多小食品中,最受小學生們歡迎的仍然是曾經被稱為「五毛食品」的辣條,而這種小食品所含有的添加劑、防腐劑種類繁雜,最常見的則為甜蜜素、紐甜這樣的高甜添加劑,也有的添加了山梨酸鉀這樣的防腐劑,還有的小食品甚至即將過期。一系列的問題引起的衛生和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 每包辣條都有一個童年,翻天娃帶你全新憶從前>福利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包辣條故事,我貪吃我先說好嗎。我要說的是我長大以後的事情。那是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們領導——一位德國留學回來的海歸說他女朋友給我們部門寄了一箱吃的,註:他女朋友還在德國留學。一打開箱子,居然是整箱辣條!原來國外也流行吃辣條啊,我們想。咦?這味道不是很熟悉嗎?再一看,made in China.再細看,產自我們大湖南的——翻天娃!
  • 【最熱帖】5毛錢辣條製作全過程,你還敢讓孩子任性的吃嗎?
    如果你認為辣條只是一種中國傳統食品,那你就錯了。@博文肉penbeater在溫哥華某公共攤位上見過辣條,一包10刀。  @枷哚:昨天的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衛龍辣條  @福大校長:在這個年紀愛上你,不因為你有車有房,只是那天陽光很好,你穿了白襯衫,兜裡揣著一包辣條。  @噗尺:想知道辣條是怎麼做的麼?
  • 愛吃辣條的朋友注意了!辣條雖美味,但是也不能貪多哦~
    辣條集鮮、鹹、香、辣等口味於一身,讓人慾罷不能。你有沒有好奇過,這麼好吃的零食是怎麼來的?答案肯定讓你意想不到,因為辣條的誕生與洪水有關。 很多人擔心辣條的安全性問題,因為配料表顯示,其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其實,國家對辣條的添加劑使用是有嚴格規範的。
  • 日語電臺中村Radio團隊走進辣條發源地,參觀麻辣王子車間
    日本有辣條嗎?如何用日語介紹辣條?為了深入了解辣條的生產過程,讓更多日語學習者感受到健康辣條的魅力,1月12日,日語電臺中村Radio團隊的成員們來到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實地參觀辣條生產車間,探尋辣條的起源與發展。
  • 辣條是「垃圾食品」?管不了了我狂吃!
    1辣條,沒啥營養還有毒?提起辣條,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沒啥營養,又不健康,認為它是由一堆添加劑堆砌而成的加工產品。可它真的很冤。辣條,又稱為大麵筋、素牛筋,主要原料是麵粉和豆皮,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澱粉和蛋白質。哪怕經歷各種加工,麵粉和豆皮依然是辣條的主體。
  • 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開啟資本之路的?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賭一包辣條嗎?衛龍,從幾毛錢一袋的辣條產品成長為如今的年營收超49億元,風靡全國的辣條品牌,成為「辣條一哥」。走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甩掉「垃圾食品」標籤,變成網紅產品、地方名片,乃至開啟資本之路的?坐上行業龍頭寶座的衛龍,在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
  • 現在來了解這些辣條知識還來得及!
    >就像我們早已不是當年在學校小賣鋪門口分一包零食的小學生辣條,也早已不是當年的辣條了今日,辣條一哥衛龍爆出明年將赴港IPO募資1000000000美刀!!!掀起了全國辣條創業的浪潮衛龍的掌門人劉衛平正是借著這波浪潮開啟了自己的辣條帝國。3辣條,這種讓人慾罷不能的食物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
  • 想吃辣條不用買,自己製作超級美味,健康好吃,存放一周也不壞
    想吃辣條不用買,自己製作超級美味,健康好吃,存放一周也不壞 說到80後和90後的童年回憶,應該很多的朋友都會想到小時候經常吃的"辣條"吧,記得小的時候我就是特別喜歡吃辣條的,下午放學之後總是會和小夥伴一起去附近的小商店買一些辣條回去,那個時候的辣條也很便宜,幾毛錢就可以買一袋,小時候覺得吃到辣條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 辣條第一股即將誕生:5毛一包、賣出500億帝國
    「5毛一包、賣出500億帝國。」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劉曉月 若論國內受眾範圍最廣、走紅時間最長的「網紅」食品,一定是辣條,沒有之一。而辣條界的「扛把子」衛龍食品也憑藉著這款5毛錢一包的「國民食品」,創下了10年狂賺500億元的神話,現在的它,又向資本市場發起了衝鋒!
  • 辣條這麼香,是摳腳大漢踩出來的嗎?
    還記得9月開班的首個辣條專業班嗎?近日,辣條專業的學生迎來了首場實操考核!12月10日,考生進行辣條油脂過氧化值檢測考核。考生需操作精密儀器完成辣條微生物、辣條胚體結構和熟化度、辣條過氧化值和酸價檢測,以及辣條封裝等考核。考官現場打分,需90分才得以通過。
  • 辣條要出國標了!
    究其原因,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我國對辣條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即國標,各個地方各自為戰,你有你的標準,我用我的標準,比如按照寧夏的地方標準,辣條為方便食品,不得添加甜蜜素,而依據河南省地方標準,辣條執行糕點類標準,允許限量添加甜蜜素。所以滋生了好多生產企業魚龍混雜的條件,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