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好文|廬隱《海濱故人》中的女性意識

2021-02-08 小宋故事

淺析廬隱《海濱故人》中的女性意識


摘要

廬隱作為五四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小說多為問題小說,書寫人生的「恨」與「疑」;作品常帶有自傳色彩,多以愛情婚姻為題材。《海濱故人》作為廬隱的代表作,塑造了中國現當代知識女性的形象,這一時期的女性受「五四」的影響,女性意識開始覺醒,他們意識到作為女性,應當有自己的思想,應當追求自由與平等,應擁有與男人一樣的平等權力;他們追求婚姻自由,但是她們卻難以擺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觀念,以致於覺醒的女性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人生的問題,對人生提出了質疑。他們想找到自己的人出路,定位自己的價值,但在傳統的婚姻觀念的束縛下,她們徘徊在新舊思想衝突的邊緣下,在男權社會中舉步維艱。

關鍵詞女性意識;《海濱故人》

一、對男權社會下包辦婚姻的反抗

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三從四德等思想對女子的束縛,男人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使女性對男人充滿畏懼,在這中封建的思想觀念下,給女性帶來了深重的壓迫、歧視、給女性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廬隱在《海濱故人》中通過對五位女性的描寫,由此反應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反映出覺醒女性對包辦婚姻的反抗,她們要掙脫封建舊制度的枷鎖,追求婚姻自由,愛情自由。在作品中的五個女孩子,追求她們的男青年,並不是她們精神上的戰友,而是軟弱無能的男人。

(一)女性意識的覺醒

在「五四」的新文化運動中,處於這一時期的女性,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她們受新思想的洗禮,對封建不平等舊禮教提出了質疑。《海濱故人》以婚戀穿插在五位女性的生活中,反映出新女性對「戀愛自由」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對包辦婚姻的反抗,從而也反映出婚姻與人生的困惑,以及她們對男權社會的無奈,進而體現出覺醒女性慾求平等,卻不能平等的無奈之情。

(二)反抗包辦婚姻的不徹底

作品中的女性追求婚姻自由,但她們又違抗父母之命,她們還是會在意別人的議論,所以導致她們的反抗不徹底。作品中雲青在追求婚姻自由的過程中,他雖然也努力追求,當趙蔚然託人向雲青的父親提親時,她的父親不同意他們的婚事,她並沒有和自己的父親反抗,只好寫信拒絕了趙蔚然。在封建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覺醒女性,在她們潛意識裡,對舊禮教具有一定的妥協性。

小說中的露莎形象,原型就是作者自己,梓青的原型就是郭夢良,從露莎和梓青的這段戀情中,露莎和梓青相戀的障礙是梓青的妻子,還有世俗化的眼光,這也反映出了廬隱與郭夢良反抗對包辦婚姻的不徹底,因而給廬隱留下了獨自承受的苦果。由於廬隱對這種反抗包辦婚姻的不徹底,導致最後周旋於三個人之間情感糾紛。

二、對女性獨立與自由的追求

(一)追求愛情自由

追求愛情、婚姻自由是五四時期女性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海濱故人》中五個女孩,她不斷追求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自我價值的選擇,她們渴望自己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男子,同舟共濟,一起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理想生活,實現精神上的愛情自由。

《海濱故人》中廬隱通過描寫露莎、雲青、宗瑩、蓮裳、玲玉五個青年女性,來表達重塑女性人格、追求個性解放、追求愛情、婚姻自由,同時也表現出在封建男權社會下,女性對愛情和婚姻的幸福的追求。

(二)追求經濟與精神的獨立

經濟獨立,在中國封建的男權社會中,對女性而言只是一個代名詞。但是在《海濱故人》中的女性意識到,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她們意識到女性應該擁有經濟獨立的權力,要擁有和男人有一樣的地位,就要勇敢反抗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擁有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終實現經濟上的獨立。

在男權社會的枷鎖之下,在海濱故人的人群中,她們發現男人在她們身上尋找的只是名利和肉體,她們發現男性對女性的追求,不是愛戀和尊重,而是處於某種目的,在露莎與梓青的戀情中,由於封建禮教和和世俗觀念地障礙,雖然最終她和梓青沒在一起,但是露莎轉向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勇敢的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三、對愛情的悲觀與否定

小說中在宗瑩結婚後,病了一段時間,在後面的情節中,雖然病好了,但是已經生了一個孩子,婚姻就像一條繩索束縛了女性的戀愛自由,把女性束縛在傳統家庭之中。雲青回到了家庭之中,侍奉母親,為家庭犧牲,減少了對外界的交流,對外面的事不願問,不願與外界交流,逃避生活,不願接受現實對自己的改變,造成小說最後的結局,露莎不知所終,她與梓青的戀情沒有結局的悲劇,同時也體現出了廬隱對愛情的悲觀與否定。

四、對女性情意的肯定

《海濱故人》描繪了五四時期,女性意識的解放推動了新女性離開家庭,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女性之間彼此形成了深厚的姐妹情誼。在小說中露莎和她的同窗好友雲青、宗瑩、蓮裳、玲玉,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反抗,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也詮釋出了她們五人之間的深厚友情,她們內心深處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她們都希望自己能掙脫男權社會的枷鎖,擁有自由的生活。

      在小說中露莎為思考「人生到底是什麼?」在她與梓青交往過程中,由於封建禮教的限制,她與梓青雖然沒有在一起,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將就,最終飄零而而去,雖然她最後了無音訊,但是雲青、宗瑩、蓮裳、玲玉,但是她們經常去曾經聚會一所的房子,來紀念她們五人在一起度過的青蔥歲月。


五、總結

廬隱作為五四時期女作家中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反覆詠嘆著經過五四啟蒙的知識女性對人生意義的不懈探究及其無法破解的人生困局。她在《海濱故人》中借幾位女孩,書寫了這一時期知識女性覺醒的女性意識,從小說中可以看出她們意識到女性應該擁有和男人一樣的權力。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提出了反抗,她們追求婚姻、愛情自由,覺醒後的知識女性,在人生問題上提出了質疑。

相關焦點

  • 《海濱故人》:五四新女性的生存困境
    《海濱故人》是民國才女廬隱的成名作,最初發表於1923年10月版與12月版的《小說月報》。這篇小說,是最早出現的以民國女大學生的婚戀為題材的作品,為我們了解五四新女性的生存狀況留下了寶貴的文字記錄。因此,對《海濱故人》中五四新女性命運的認知,也有助於對當下社會的反思。本文將從知識、婚戀、友誼三個維度,帶領讀者了解《海濱故人》中五四新女性的人生困境。知識困境:知識誤我?我誤知識?
  • 廬隱:吹牛的妙用
    於是,在人和人交往過程中,如何打動人們的感官,就成了一項重要的技能。與您分享廬隱的文章:吹牛的妙用。吹牛是一種誇大狂,在道德家看來,也許認為是缺點,可是在處世接物上卻是一種呱呱叫的妙用。假使你這一生缺少了吹牛的本領,別說好飯碗找不到,便連黃包車夫也不放你在眼裡的。
  • 苦難的女性悲歌——論蕭紅小說的女性意識
    作者張浩|原載《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在20世紀的中國女作家中,蕭紅雖然算不上一個大家,但卻是最具有性別意識和性別自覺的女作家之一,蕭紅的女性意識具有清晰的發展脈絡,她的小說描繪了一個時代的婦女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學創作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那麼,何謂女性意識呢?
  • 趟過這場人間煙火——月下思故人、紅薔薇《誰的心在午夜漂泊》
    最近某短視頻平臺上一首非常傷感的歌曲突然間火了,其中歌詞是:「我問我自己活著是為什麼,因為生活讓我背負了太多,踏破荊棘走過無數坎坷,歲月蹉跎還有多少天涯淪落」,心裡的苦無人能懂,心裡委屈無處訴說,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著,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無奈,只有自己堅強的面對。
  • 《鐵達尼號》:從露絲的選擇中,看出女性自我意識的甦醒!
    這部作品並不是單純地愛情片,它彰顯了女性自我意識的甦醒。故事中,露絲上船並不是為了尋夢,而是為了完成一場利益婚禮。她上船後遇到了真愛,遭遇了海難,這一切對露絲來說都是一場冒險。在這過程中,她迷茫過、掙扎過、最終突破重生。
  • 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原創:蕭然CU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美國電影末路狂花拍攝於1991年,是一部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公路電影。影片中女主角塞爾馬,是一個14歲戀愛,18歲成家的普通家庭婦女。婚後她整天蓬頭垢面,忙亂不堪,丈夫對她漠視並且粗暴。
  • 海濱木巴戟
    手癢百度了一下「諾麗果」,啊哈,居然就是海濱木巴戟,也稱海巴戟,歪果仁稱之NONI,翻譯過來就是諾麗果或羅尼果。果然,在植物認知的路上我還嫩著呢,老司機們,帶帶我。那就翻箱倒櫃,把它拉出來認認好了。海濱木巴戟,茜草科、巴戟天屬灌木至小喬木,也稱檄[xí]樹、橘葉巴戟、海巴戟、海巴戟天、諾麗果。海濱木巴戟的拉丁名是Morinda citrifolia Linn.
  • 中國「最低調」的海濱城市,景色不輸三亞,海鮮還很便宜
    這種精神使旅行中更接近自然,悠閒地享受與自然融合的快樂,旅行,感受一種涼意,「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旅行更需要,渾然一體,與自然交融的境界讓人放鬆。提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便宜,很多人的心,真是個美麗的地方。這裡是一手大作的拍攝。聽著,三亞物價高,還有偶爾在商店宰人的信息,這裡海的價格高,很多遊客便宜才會來討厭的地方。
  • 印度洋天堂海岸,這是斯裡蘭卡海濱該有的模樣
    但如果你來了斯裡蘭卡,還是建議不要放棄到海濱來度假,畢竟它還是具有一定風格的。那麼,東部海濱和西南部海濱有什麼區別呢?東部海濱的開發程度比西南部海濱要低得多,食宿方面的選擇不如南部的廣泛,價格比南部更貴,晚上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 小麥島東側海濱:「藏」在海邊的木棧道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孟達5月24日,小麥島東側海濱,一些市民在這裡的一段海上木棧道上散步休閒。最近,這段被網友們稱作「藏」在海邊的木棧道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相比於島城標誌性的太平角、八大關海濱木棧道,這段木棧道則顯得「低調」了許多。
  • 張愛玲和波伏娃的女性意識比較
    這樣女性就把自己囚禁在「他者」的處境內,因為「習俗和時尚常致力於割斷女性身體與任何可能的超越的聯繫」[1]185。於是,女人就成為男人的欲望的對象,不再可能成為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即女性被異化。張愛玲的女性意識儘管沒有如此的系統性和理論性,但並不影響其思想的光芒刺破深沉的暗夜,和另一個半球的思想者遙相呼應。
  • 何穗海濱大片釋出,充滿生機春日氣息,傳達溫柔又堅定的女性力量
    作為國際超模的何穗,最近又開掛啦,一組海濱大片釋出,也是讓人眼前一亮,仿佛我們還過冬,時尚達人們就已經開始籌備春天的造型了,而且何穗作為闖蕩世界T臺的時尚名模,也是不負眾望,讓世界看了中國的魅力。香芋紫針織開衫何穗的這一身造型文藝範十足,身上穿著一件V領針織開衫,香芋紫色調的上衣襯託得她氣質非常好,脖子上還佩戴了一條白色珍珠項鍊,V領的設計也給人一種小性感的感覺,鏡頭下的何穗時尚又大氣。
  • 紅星評論|網紅丁真,見證女性審美意識的轉型
    丁真的網紅效應,產生連鎖反應,熱搜不斷,西藏與四川兩地文旅部門的社交帳號,以人格化的口吻,把丁真「用」到一個極致,丁真也積極配合,形成了皆大歡喜的歡樂氛圍。《丁真的世界》截屏與丁真被網友定位於家鄉旅行代言人相比,更值得關注的,是圍繞他產生的女性審美意識的覺醒或者說轉型。「野性又害羞的小狼王」「又野又甜又純真,直戳審美了」「多拍丁真,要看星辰大海眼神」……大批的讚美之詞洶湧而來。熟悉社交媒體環境的網友,會對這樣的「表白」並不陌生。
  • 愛與親密|三種意識層次的女人與男人(3)高意識的女性&男性
    ◎ 第三層次:高意識的女性第三層次的女性已經融化了第二層次意識戴的盔甲,她不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會為了自主而過度使用陽性能量。她將自己敞開,對生命臣服,她很有安全感,因為她持續跟一股更高的力量連結,知道一切都是神聖的安排,允許生命力如水一般通過她而流動。
  • 由達芙妮想到的女性產業和女性意識的覺醒
    我生活在準二線城市,女性對於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大多數還停留在基本消費期,對於高端奢侈品等不感興趣。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後來出國了,見到的北美女性多了,我開始體會她們的穿衣鞋帽等。由此我想到,歐美女性所謂的超前可能就在於他們不拘泥於一種形式,不拘泥於人們對於女性美的通俗定位。
  • 廣東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旅遊景點及深圳東部華僑城旅遊景點遊記
    一、廣東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景點大梅沙海濱公園是深圳有名的海濱公園,因擁有深圳最長的海灘而聞名,公園的總面積是36萬平方米,其中海灘全長18公裡,海灘總面積18萬平方米,非常寬敞,沙子柔軟,吸引了很多遊客,大梅沙海濱公園分為遊泳區
  • 成為女性,忘記女性:性別觀念裂隙中的文學書寫是否可能?
    及至「五四」,一個大寫的「人」字高揚,女性解放從集體生產力的提高走向個體人格的發現,婦女的價值不取決於她是誰的女兒、誰的妻子、誰的母親,「人」是唯一的確認。一批女性歷經了閨閣女子、女學生、女公民、人的身份轉換,我們才得以看見冰心、廬隱,以及後來的丁玲、蕭紅和張愛玲。
  • 「原創詩詞」秦玉彥|園區老柳三分瘦 淡淡鵝黃迎故人
    園區老柳三分瘦,淡淡鵝黃迎故人。七律-小區春景春風拂面叩疏籬,喚醒柔條展柳眉。帶露桃花含秀色,迎風梨樹現羞姿。芳香四溢蜂音醉,雅韻初成客語痴。小區風月何曾老,可帶他鄉作故人?七律-陋室吟曙光一抹透窗紗,三月春風細柳斜。樓外有雲霞似彩,心頭透樂面如花。閒翻本草聽梅落,偶展詩箋頌物華。
  • 它是海濱花園,尖沙咀對峙,是觀景的好地方!
    金紫荊廣場(Golden Bauhinia Square)位於香港會展中心的新冀海旁的博覽海濱花園內。「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金紫荊雕像矗立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海旁的博覽海濱花園內。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會展中心旁,是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而設立。
  • 去海濱公園聽環保音樂會
    【深圳商報訊】(記者 祁琦/文 韓墨/圖)12月6日,作為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第8屆深圳灣公益音樂會的第二場演出,「天賜——綠色生態環保專場音樂會」第二季將在深圳灣公園日出劇場奏響。而演出場地選擇在有海、有樹、有鳥、有花的自然空間中,也是希望藉助音樂表達的「神奇之力」,跨越宇宙時空,形成縱橫天地無疆的超大能量場,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覺醒,以及與地球母親和合共生的普世價值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