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廬隱《海濱故人》中的女性意識
摘要
廬隱作為五四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小說多為問題小說,書寫人生的「恨」與「疑」;作品常帶有自傳色彩,多以愛情婚姻為題材。《海濱故人》作為廬隱的代表作,塑造了中國現當代知識女性的形象,這一時期的女性受「五四」的影響,女性意識開始覺醒,他們意識到作為女性,應當有自己的思想,應當追求自由與平等,應擁有與男人一樣的平等權力;他們追求婚姻自由,但是她們卻難以擺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觀念,以致於覺醒的女性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人生的問題,對人生提出了質疑。他們想找到自己的人出路,定位自己的價值,但在傳統的婚姻觀念的束縛下,她們徘徊在新舊思想衝突的邊緣下,在男權社會中舉步維艱。
【關鍵詞】女性意識;《海濱故人》
一、對男權社會下包辦婚姻的反抗
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三從四德等思想對女子的束縛,男人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使女性對男人充滿畏懼,在這中封建的思想觀念下,給女性帶來了深重的壓迫、歧視、給女性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廬隱在《海濱故人》中通過對五位女性的描寫,由此反應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反映出覺醒女性對包辦婚姻的反抗,她們要掙脫封建舊制度的枷鎖,追求婚姻自由,愛情自由。在作品中的五個女孩子,追求她們的男青年,並不是她們精神上的戰友,而是軟弱無能的男人。
(一)女性意識的覺醒
在「五四」的新文化運動中,處於這一時期的女性,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她們受新思想的洗禮,對封建不平等舊禮教提出了質疑。《海濱故人》以婚戀穿插在五位女性的生活中,反映出新女性對「戀愛自由」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對包辦婚姻的反抗,從而也反映出婚姻與人生的困惑,以及她們對男權社會的無奈,進而體現出覺醒女性慾求平等,卻不能平等的無奈之情。
(二)反抗包辦婚姻的不徹底
作品中的女性追求婚姻自由,但她們又違抗父母之命,她們還是會在意別人的議論,所以導致她們的反抗不徹底。作品中雲青在追求婚姻自由的過程中,他雖然也努力追求,當趙蔚然託人向雲青的父親提親時,她的父親不同意他們的婚事,她並沒有和自己的父親反抗,只好寫信拒絕了趙蔚然。在封建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覺醒女性,在她們潛意識裡,對舊禮教具有一定的妥協性。
小說中的露莎形象,原型就是作者自己,梓青的原型就是郭夢良,從露莎和梓青的這段戀情中,露莎和梓青相戀的障礙是梓青的妻子,還有世俗化的眼光,這也反映出了廬隱與郭夢良反抗對包辦婚姻的不徹底,因而給廬隱留下了獨自承受的苦果。由於廬隱對這種反抗包辦婚姻的不徹底,導致最後周旋於三個人之間情感糾紛。
二、對女性獨立與自由的追求
(一)追求愛情自由
追求愛情、婚姻自由是五四時期女性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海濱故人》中五個女孩,她不斷追求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自我價值的選擇,她們渴望自己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男子,同舟共濟,一起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理想生活,實現精神上的愛情自由。
《海濱故人》中廬隱通過描寫露莎、雲青、宗瑩、蓮裳、玲玉五個青年女性,來表達重塑女性人格、追求個性解放、追求愛情、婚姻自由,同時也表現出在封建男權社會下,女性對愛情和婚姻的幸福的追求。
(二)追求經濟與精神的獨立
經濟獨立,在中國封建的男權社會中,對女性而言只是一個代名詞。但是在《海濱故人》中的女性意識到,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她們意識到女性應該擁有經濟獨立的權力,要擁有和男人有一樣的地位,就要勇敢反抗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擁有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終實現經濟上的獨立。
在男權社會的枷鎖之下,在海濱故人的人群中,她們發現男人在她們身上尋找的只是名利和肉體,她們發現男性對女性的追求,不是愛戀和尊重,而是處於某種目的,在露莎與梓青的戀情中,由於封建禮教和和世俗觀念地障礙,雖然最終她和梓青沒在一起,但是露莎轉向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勇敢的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三、對愛情的悲觀與否定
小說中在宗瑩結婚後,病了一段時間,在後面的情節中,雖然病好了,但是已經生了一個孩子,婚姻就像一條繩索束縛了女性的戀愛自由,把女性束縛在傳統家庭之中。雲青回到了家庭之中,侍奉母親,為家庭犧牲,減少了對外界的交流,對外面的事不願問,不願與外界交流,逃避生活,不願接受現實對自己的改變,造成小說最後的結局,露莎不知所終,她與梓青的戀情沒有結局的悲劇,同時也體現出了廬隱對愛情的悲觀與否定。
四、對女性情意的肯定
《海濱故人》描繪了五四時期,女性意識的解放推動了新女性離開家庭,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女性之間彼此形成了深厚的姐妹情誼。在小說中露莎和她的同窗好友雲青、宗瑩、蓮裳、玲玉,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反抗,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也詮釋出了她們五人之間的深厚友情,她們內心深處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她們都希望自己能掙脫男權社會的枷鎖,擁有自由的生活。
在小說中露莎為思考「人生到底是什麼?」在她與梓青交往過程中,由於封建禮教的限制,她與梓青雖然沒有在一起,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將就,最終飄零而而去,雖然她最後了無音訊,但是雲青、宗瑩、蓮裳、玲玉,但是她們經常去曾經聚會一所的房子,來紀念她們五人在一起度過的青蔥歲月。
五、總結
廬隱作為五四時期女作家中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反覆詠嘆著經過五四啟蒙的知識女性對人生意義的不懈探究及其無法破解的人生困局。她在《海濱故人》中借幾位女孩,書寫了這一時期知識女性覺醒的女性意識,從小說中可以看出她們意識到女性應該擁有和男人一樣的權力。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提出了反抗,她們追求婚姻、愛情自由,覺醒後的知識女性,在人生問題上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