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民間故事《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這四個故事無不以愛情的甜美為開端,又以愛情的悽慘為終結。讓人們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也是付出了辛酸與無奈。
今天恰逢農曆七月七日,民間把今天這個日子稱為的「七夕」「乞巧」節,讓人們在享受男歡女愛的時候,懂得堅守愛的結果,懂得愛的那一份承諾。
為什麼看似偉大的愛情都是悽美的?
一個個愛情的故事怎麼如此悽慘?雖然壯烈,可這不是人們需要的結果,人們總是期待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完美,不願意看到生死離別的悲劇。究其原因,我們不僅要思考什麼是愛情?是貪婪那種你恩我愛的感官享受還是一種愛恨情仇心理體驗?沒有答案!
一年一度的鵲橋會,是為了什麼?是在體驗什麼?是在執著什麼?還是沒有答案!
梁山伯和祝英臺為了愛化成了蝴蝶,為什麼成蝶?就像歌曲《酒醉的蝴蝶》裡唱的那樣:「你的那一句誓言,來的輕描又淡寫,卻要換我這一生再也解不開的結」,一語成讖,還別說,你還真解不開這個「結」。
誰能解開這個結呢?佛法!唯有佛法的智慧才能讓你覺悟!
《牛郎織女》是一場跨越「人天」的愛情悲劇,為什麼稱為悲劇呢?因為得不到,因為執著!這個傳說無關真假,而真正執著的並不單單是牛郎與織女,還有千百年來對這個故事津津樂道的人們!
人生之苦「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在這幾個民間傳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因為所求而不得,會產生抱怨、憎恨、嗔恚,有因為這些,產生了愛、別、離的痛苦,於是有了愚痴、迷惑。
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會化成蝴蝶呢?
《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中佛陀應四天王之請「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未絕?」佛陀說:「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四大天王問佛陀原因,既然地藏菩薩發了那麼--大的願,為什麼到現在還有這麼多的眾生受苦呢?佛陀說,這主要是在無量劫中眾生造的因如同藤蔓一樣源源不斷。
造的什麼因呢?殺、盜、妄、淫。地藏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發了甚深願力,不停地教化眾生,怎麼教化?就是說「因果報應」,「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什麼是邪淫?貪戀這種男女之歡就是邪淫!我們讚美的這些愛情故事,這樣看來只不過是一對對痴迷於男歡女愛的「登徒子」罷了。
既然《地藏經》上說:邪淫者得到雀、鴿、鴛鴦的果報,那麼梁山伯與祝英臺化成蝴蝶也就順理成章了,不過是一種因果的報應,這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佛說:「五百年的回眸一笑」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可見能成為夫妻的緣分是多麼的深遠,能成為夫妻就是來了情緣的,來了互相之間所欠的,如果執著這種互相間的緣分就會又造下繼續輪迴的因,不得出。不得跳出三界、五行、六道帶來的痛苦。
愛情是美好還是痛苦的呢?
愛情的美好與痛苦關鍵還是在一念,如果愛情能夠讓兩個人互相成全,增上緣,在純淨、看開、放下,不掛礙中遞增,這種緣分的境界就是美好的。
如果執著、貪戀、糾結,就會痛苦、迷惑,並且延續下去。愛國詩人陸遊,為了對表妹唐婉的愛戀之情也痛苦了幾十年,到頭來還眷戀還「紅酥手,黃滕酒」,還抱怨「東風惡,歡情薄」,還放不下「一杯愁緒」。
那個修煉千年的「蛇妖」白素貞,為了一份情,放棄了千年的修行,去嘗試「人獸之歡」,並且還有了兒子,這種執著的心也是讓人服氣啊!
唯一勵志的應該就是《孟姜女哭長城》了,這是對現實命運的抗爭,能夠哭倒長城,裡面有愛情的偉大,她不同於其他三個傳說對愛、情的貪著,這是孟姜女的一種堅貞,一種恪守。
人生不易,既然來到世間,就要通過對愛情的觀照,來提高自己的品質,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愛情的覺知,都是「經驗」,卻絕非「實相」。能認識到這一點,便是邁出了通向實相的關鍵一步。
否則,一切都是徒勞的。無盡的輪迴,遲早都會認識到這一點。實相與幻相之間沒有邊界,無從對立。實相從來都在,而幻相,無論表現的多麼逼真,它片刻須臾都沒有存在過。實相非相。
在今天這個日子裡,盼望著牛郎織女早日結束這種狀態,不要執著於這種愛的假相上,好好修行,明年就不要去了,也省得讓那些喜鵲去打橋了,畢竟這不是圓滿,這麼多年也應該覺悟了!應該為自己想想未來。也希望修行多年的白蛇開悟,心無所染,真想報恩,不如成佛以後乘願再來,度化恩人。還有化蝶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墮落成蝴蝶,延續那種痛苦與煎熬,不如聞法修行 早脫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