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特斯拉如何饕餮中國紅利?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今年夏天,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在北區巡店,傳達了一個關鍵指令:不要光賣國產特斯拉,也要兼顧進口車型。

  這個指令的背景是,產自特斯拉上海工廠的Model 3上市後,帶動今年中國區銷量躥升3倍,賣掉的98%都是國產車。與此同時,2020年特斯拉中國的銷售門店量也漲到100多家,是此前門店量的近3倍,進店線索量也迅速增長到10倍以上。

  對應的,特斯拉市值已從年初千億美元迅速躥升到此時的6000億美元,穩居全球汽車公司之首。這背後,今年特斯拉中國區交付量佔到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在二季度,其北美工廠因為疫情停擺兩個月時,上海工廠依然在正常運轉。不能不說,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神奇一躍的關鍵變量。

  但特斯拉一邊在饕餮中國紅利之時,也在一邊消耗著自己的明星光環和中國用戶的好感。

  「現在有些客戶進店就說特斯拉『做工差』、『割韭菜』。」一位在特斯拉工作過5年的離職員工感嘆,這是隨著特斯拉服務體系、車輛質量和安全問題日漸暴露而出現的。特斯拉中國區高管都開通了微博希望接收市場反饋,但微博上車主維權「釘子戶」則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湧現出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一批頑強的優質競爭者,依靠智能技術、用戶運營、渠道體系,逐漸收穫市場認可。

  中國紅利特斯拉還能吃多久?一年漲5倍、如今6000億美元的市值能否撐住?馬斯克在今年12月的內部郵件中也寫道,「投資者為我們的未來利潤給予了很高期待,如果他們在任何時候認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我們的股票就將像大錘之下一樣被壓垮。」

  這個疑問,可能還是要在中國市場上找到答案。

  上海工廠,中國供應鏈

  特斯拉的中國紅利發端於2018年在上海建廠。而這跟蔚來「撞車」了。

  蔚來早在2018年2月,就把自建工廠選址在上海嘉定外岡鎮,規劃用地800畝左右。是年年中的IPO招股書中,蔚來還表示,上海嘉定工廠將於2020年底前建成投產。有接近蔚來高層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自建工廠項目在蔚來內部叫做「NIO Park」,圍繞該項目,蔚來還與上海市洽談了一筆46億元的投資支持。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其中有一個硬性條件:只有當一個省已有的電動車項目完成了規劃的產能之後,才能審批第二個。這是為了防止各地盲目上電動車項目,也意味著一城不容二廠。

  前述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該政策頒布後,蔚來的工廠項目其實已經在上海市發改委獲批,「政府有很多文件,已經批准的項目是綠色信封,蔚來的項目就在綠色信封裡。」

  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到來,成為蔚來上海自建工廠項目流產的原因之一。

  特斯拉早就是中國各地政府力邀的對象。在特斯拉美國總部門口、在行業會議上,華人面孔的特斯拉員工于欣不時會遇到中國地方政府的代理商 ,對方拿著紅頭文件,希望于欣向特斯拉高層轉達合作意向,決心很大,「說這個事辦不成就不回去」。

  但當時還是2016年,特斯拉的走量車型Model 3尚在襁褓之中 ,走出美國、海外建廠的需求並不迫切。「馬斯克不著急。」于欣將地方政府的合作意向用郵件發給相關負責人,都沒了下文。

  直到2018年,特斯拉才終於對「世界工廠」中國有了需求:它手握45萬臺Model 3訂單,但美國弗裡蒙特工廠用了1年時間才將周產能爬坡到5000臺左右,老訂單亟待交付 ,新訂單也在積壓。

  2018年7月,上海市和特斯拉籤訂合作備忘錄,特斯拉公司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

  特斯拉臨港工廠建設在即,勢必與蔚來的工廠項目相互齟齬。蔚來不得不撤回申請,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一位蔚來高層當時曾感嘆,「為什麼不能讓國內企業和特斯拉打一打?」

  當然,最終的生產資質審批,也和工廠建設進度有關。有車企高管告訴36氪,如果特斯拉準備充足、速度更快,蔚來依然要撤退,而當時蔚來資金儲備緊張,它叫停上海自建工廠項目也很合理。

  上海工廠項目停擺之後,陷入資金泥淖的蔚來開始了一年多的顛沛找錢之路。而特斯拉上海工廠則進展飛速,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建設,到2020年1月,僅僅一年時間,已經面向市場生產交付。

  這是特斯拉在美國之外的首個超級工廠。它驚人的建設和交付速度背後,是中國低成本的供應鏈和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特斯拉的明星光環讓其大受國內供應商追逐。一位特斯拉供應商高管向36氪表示,供應商一般會把客戶群劃為四個象限:明星、奶牛、瘦狗和問題,特斯拉在幾乎所有供應商的列表中,都是明星,「如果要(從特斯拉)賺錢,也不是現在,會用2-3年的周期」。

  沒有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會果斷讓步、擠進去,而已經在特斯拉供應鏈中的公司,也希望綁上這條大船,拿到更多業務。

  旭升股份是特斯拉早期在中國的一個壓鑄件供應商,為了拿到Model Y業務,不到3個月建起了一條產線,如今已經向特斯拉提供超20萬套配件。「大家的策略就是賭,工廠、設備、模具全部自己投資。」接觸到特斯拉供應鏈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而特斯拉除了派工程師指導產線建設,不會出錢。為了跟上特斯拉的節奏,供應商的企業文化也在向特斯拉靠攏,「特斯拉60%離職率,旭升也差不多,公司員工很少超過30歲,能做到就做,做不到就換。」

  圍繞Model Y配備的熱泵系統,有三花智控拓普集團旭升股份三家供應商在做,這三家既是合作關係,又都想吃下對方的業務。「三家就像搞諜戰,信息相互滲透,彼此的車間、管理和工藝都清楚。」上述行業人士說,都在等著對方犯錯,而特斯拉樂見其成,「多家競爭,價格降得快。」

  不光是小廠,LG化學為了擠進特斯拉供應鏈也要做出妥協。接觸到特斯拉採購部門的知情人士告訴36氪,「特斯拉希望單電芯能夠裝的電池容量更多,要求LG參照松下的電池標準,修改了電池帽設計。」

  甚至像寧德時代這樣的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也在「追星」行列。接近寧德時代高層的人士向36氪透露,去年特斯拉CEO馬斯克來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興奮地將其與「矽谷鋼鐵俠」的合影發給了李斌。此後接受外媒採訪時,曾毓群也坦言,馬斯克經常給他發信息要求降價。

  供應鏈本土化成為特斯拉的降本利器,二級市場分析師普遍預測,國產Model 3的毛利率可以超過30%。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中,即便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版已經降至24.9萬元,依然支撐了特斯拉全球高達27.7%的整車業務毛利率。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FO Zachary Kirkhorn也指出,「特斯拉會持續降低生產製造和運營成本,本地製造和交付已經是成本降低的核心部分。」

  特斯拉每輛車從美國到中國近萬元的運輸成本,以及起伏不定的關稅問題,也都隨著這座中國工廠迎刃而解。「2018年進口關稅漲到40%那陣,車幾乎賣不動,一個店一個月只能賣20多臺,國產化以後,一個月能賣到700多臺。」一位特斯拉華東區店長告訴36氪。

  銷量重壓下,口碑滑鐵盧

  中國工廠建成之前,銷量是中國團隊爭取運營資源的關鍵籌碼。

  一位特斯拉離職店長告訴36氪,特斯拉國產化以前話語權不大,朱曉彤每個季度都要飛到美國弗裡蒙特工廠去洽談,「當時全球只有這一個工廠,產能有限,產位的排布邏輯是有要求的, 比如前面是北美當地和歐洲的,通過水運很快就送過去,後面可能才是亞太的,那先排日本、韓國還是中國的,都要去爭取。」不光產能排布要爭,銷售方案內的貼息補貼、保險補貼,「都是要飛到美國去PK,PK的資本,就是你給我多少產能,我給你交多少車。」

  國產化以後,銷量更成為特斯拉中國的核心使命。成立17年的特斯拉,已經到了要交出漂亮的財務報表,才能贏得華爾街支持的階段。「現在中國區銷售目標就是生產計劃,生產多少,賣多少。」多位特斯拉店長級員工告訴36氪。

  降價,是特斯拉刺激銷量的直接手段。1月7日,國產特斯拉Model 3交付以來,起售價從35.8萬元,接連4次調價,降低至如今的24.9萬元。市場更有傳言,國產車型可能下探至20萬元以下。而中國工廠的核心價值,正是以低成本支撐起降價的利潤空間。

  特斯拉中國的運轉體系也是為銷量打造。「每周的例會,銷售老大王淏就會挨個質問沒有配合好銷售的部門,包括售後、充電、研發等。」特斯拉員工透露。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也說過,「作為銷售什麼都別管,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賣車」。

  多位特斯拉資深銷售告訴36氪,為了完成季度末的交付目標,特斯拉銷售會動用各種策略,包括催銀行放款,送車上門,「先交給客戶,有什麼問題再說」,以及用話術誘導處於搖擺狀態的客戶抓緊提車。微博上多位維權車主,就是因為被銷售告知今年不會推出國產長續航版Model 3車型而提前提車,認為受欺騙。

  「只要把車賣出去,特斯拉的銷售從來不怕投訴。」一位從特斯拉離職的銷售主管說。甚至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國官方也被曝出因為零部件短缺,用2.5版本的計算機硬體替代3.0版交付給用戶的失信行為,後遭工信部約談。

  今年國產化之後,特斯拉銷售兩周需要賣出10臺車,如果達不到,就會被列為low performance(表現差),再過兩周,完不成目標就會執行PIP(績效改善計劃),「哪怕你上個月是銷冠,這個月完不成,一樣PIP」,產品專家是特斯拉中國銷售體系裡的初級崗位,輪換之頻繁可以達到「半年幾乎換一遍」 。

  重壓之下,銷量快速躥升,2019年特斯拉在華銷量約為4萬臺,2020年已經超過11萬臺。多家供應鏈人士告訴36氪,特斯拉已經為明年中國工廠定下了55萬臺的生產計劃,比今年的15萬臺翻了快4倍——除了11萬臺用於出口,44萬臺將在中國本土消化。

  而其關鍵供應商華域汽車收到的產能要求,更揭示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野心。接近華域汽車高層的人士向36氪透露,「(特斯拉)要求的產能是每周 1.5萬套,每個月6萬,如果賣得出去,估計明年60萬臺都沒問題。」

  但銷量激增,產品服務卻出現脫節。

  「以前交車的時候 ,還可以細緻的給客戶講解,但現在是一批車主同時過來,放一段20分鐘介紹視頻,就給鑰匙開走。」包括周陽在內的多名離職特斯拉銷售告訴36氪,很多車主都是懵的,會把主動安全功能視為問題投訴,甚至有車主在冷天時一路空調開著cold滿風回家。

  而且,特斯拉的銷售和交付屬於不同考核體系,交付拿著固定工資,月底要對交付率負責,量大的時候,有客戶對產品做工有點疑問,交付經常直接一句話,「不要可以幫你退了。」

  銷量激增還帶來了客群大幅變化。「以前的Model S/X車主不少是車主的司機來提車,有什麼問題也不太計較,但現在價格降到30萬以下,普通消費者也能用金融手段夠得著,一點問題能和你鬧半天。」特斯拉銷售說,這些車主提車驗車特別細,照著驗車單畫勾,拿漆膜儀測漆,帶著量角器去量車標貼的正和歪的人都有。

  變「挑剔」的車主,讓特斯拉的做工和產品問題被充分暴露,如漏水、兩個月新車門把手出問題、攝像頭畫面降級、防撞梁蹭一下修兩個月等。「作為銷售,聽到客戶反饋這些,有時候感覺很無力,你不能去推動改變什麼。」周陽談起在特斯拉兩年多的工作經歷,「只能說,恭喜,你買到了正版。

  而產銷綁定,特斯拉在供應鏈側也似乎難有改進的喘息機會。

  有供應商向36氪反饋,特斯拉的最大特點是節奏快,「一般車企做產品驗證可能半年或者一年,特斯拉只要一個月」,傳統車企對供應商的管理通常是派人駐廠,看到風吹草動都幹涉,特斯拉是「工程師一周到廠跟蹤下進度」。(也有行業人士指出,特斯拉的節奏快可能是前期做了仿真驗證。)

  今年10月,特斯拉開始交付採用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 3車型,售價下探至24.99 萬元。但隨即有車主反映,磷酸鐵鋰版Model 3出現北方冬季續航大幅縮水、電池無法充滿等問題。特斯拉官方解釋為,「磷酸鐵鋰電池在不同溫度環境下精準估算電量在行業內是一大難題。」

  而接觸到寧德時代高層的行業人士向36氪透露,寧德時代從去年9月前後開始為特斯拉開發磷酸鐵鋰電池,今年5月,特斯拉磷酸鐵鋰版Model 3就進入新車公告 ,也就是說,開發周期僅有9個月左右,「起碼來不及做冬標試驗,因為去年冬季時間(產品進度)趕不上,今年還沒到」,而正常的開發周期,需要至少一年甚至18個月。

  外部的激烈輿論,特斯拉大中華區掌舵人朱曉彤也有直觀感受。接觸到朱曉彤的行業人士告訴36氪,朱曉彤的母親日常並不太關注他的工作,看到關於特斯拉的負面報導後,就打電話勸他,實在不行就別幹了。朱曉彤告訴母親,自己在幹的是很厲害的事,而非不堪的事,不然不會有這麼多人買車。

  本土挑戰者

  銷量的壓力之劍懸在頭頂,特斯拉中國團隊不得不激進向前,而國內的造車新秀們也正切入特斯拉的盲區。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是特斯拉忠實擁躉,不光到處推介特斯拉股票,也是特斯拉中國區首批車主,但其在今年秋季的媒體溝通上直言,理想汽車的目標不是特斯拉,而是蘋果。最新的微博中,李想也意味深長地寫道,「我們始終相信,用戶價值比企業欲望更重要。」

  這也是新造車的經營理念與特斯拉的最大隔閡。用戶價值的理念在蔚來有更直觀投射,該公司CEO李斌也曾向36氪談起過與特斯拉的核心差異,「特斯拉是以智能技術出發,但我更願意思考和用戶交互的方式,怎麼重新定義企業的價值。」

  特斯拉以三電系統、自動駕駛、晶片等持續的技術創新,聚攏信徒,用戶的情感體驗不在第一優先順位,而李斌創建蔚來的出發點正是特斯拉忽視的用戶體驗。

  這種差別首先是企業掌舵人的個性投射。馬斯克在2015年就購入了私人飛機灣流G650ER,李斌的朋友向36氪轉述,他們也聊過這事,李斌還是覺得乘坐公共交通,能多接觸外界,「他認為在機場裡看到忙碌的人,很有意思。」

  匯報給馬斯克的離職員工于欣向36氪回憶,從馬斯克的工作方式中也難以感受到溫度,兒子開著生日趴體,照樣把員工叫過去開會,工作中也經常責罵員工,「一個事情他給你劃條線,你做不到,那就是stupid(愚蠢)。他的商業戰略就像是一臺織布機,員工就是這臺織布機上的線。」

  企業文化投射在銷售體系上,也相差很大。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國區的各個門店,都背上了為特斯拉公眾號引流的任務,部分門店硬性要求掃碼關注公眾號才能進店。「客戶問不關注公號就不能看車嗎,回答不能。」一位北區的特斯拉銷售說。

  而在蔚來,則有一套「用戶至上」的運營體系,員工的績效考核中包含著用戶滿意度,車主活動上,員工甚至會把紙巾送到用戶手上,創始人李斌更是身體力行,堅持每天在各大區的用戶群裡發積分紅包。

  應對客訴問題中,特斯拉秉承的是契約精神和強硬的法務手段。從特斯拉離職,加入蔚來擔任城市端負責人的辛銳告訴36氪,一個特斯拉店長應對客訴的goodwill權限最多3000塊,一年兩萬公裡的保養,「大多數時候的話術是,你的問題我理解,但是按照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沒有太多空間。」

  辛銳說,特斯拉最不怕打官司,「法務說以前在律所一年處理20、30多起案子,到特斯拉一年能處理200、300起案子」,處理客訴的人在全國飛來飛去解決問題,身邊經常帶著法務。

  但法務策略並不總能奏效。12月初,特斯拉二手車主韓潮訴特斯拉官方涉嫌欺詐、銷售事故二手車案已經在一審中勝訴,36氪獲悉的裁定書中,法院認定特斯拉構成欺詐,需退還韓潮購車款37.97萬元,並按照假一賠三,賠償113.91萬元,累計151.88萬元。

  「這在蔚來幾乎不會出現,如果有重大客訴,蔚來通常直接就給客戶10萬積分。」辛銳說,10萬積分對應價值1萬塊錢,可以在蔚來積分商城裡兌換大量禮品,「蔚來幾乎不允許問題走到法務階段,你憑什麼讓用戶跟你對簿公堂, 即便我們在三包法上站住腳,也得道歉。」

  一位蔚來高層向36氪表示,有人喜歡特斯拉的科技感,也有人喜歡蔚來的用戶體驗和粘性,「李斌說過,雷克薩斯進美國,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做到了冠軍。靠服務不是沒有可能。」2020年1月到11月,蔚來累計交付36721臺汽車,平均售價超過40萬元。

  如果說蔚來的服務策略缺乏資金效率,今年的資本大潮則及時送來了彈藥,從合肥投資70億元到12月14日增發募資26.5億美元,蔚來帳上已經趴著近400億人民幣資金。

  而小鵬汽車的打法幾乎是近身肉搏特斯拉,其從2017年起搭建了千人規模的智能化自研體系,並且採用了包含高精地圖和雷射雷達在內更冗餘(多重保障)的架構。如今,小鵬汽車已經在特斯拉薄弱的座艙、泊車等方面,推出全語音交互和記憶泊車,而針對特斯拉引以為傲的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小鵬汽車也有NGP功能在明年一季度推出。

  面對國內車企的技術差異化優勢,朱曉彤不無擔憂。有特斯拉離職員工向36氪透露,朱曉彤也曾在內部詢問,是否可以為中國市場做一套安卓版車機,為本地應用提供更好支持。

  特斯拉挑戰者從來不缺,但新造車公司已然有實力站在特斯拉對面。特斯拉離職的5年老員工告訴36氪,「特斯拉銷售體系裡已經出現一種認知,蔚來是比特斯拉更premium(高級)的品牌。」

  中國紅利還能吃多久?

  馬斯克關注細節、控制欲極強,但交給「離炮火更近的人」做決策,一向被視為外企在中國參與本土化之爭的基礎。

  不夠本土化帶來的掣肘從小到大都有。有員工回憶,2018年,市場部還是美國團隊管,北京車展展臺的物料和搭建都是總部來人負責,沒有預知到國內A級車展的流量,第一天展臺玻璃就被擠碎。售後部門也必須死板地按照總部的工時制給供應商結算,難以兼顧到國內的堵車情況。

  朱曉彤就是特斯拉中國本土化的關鍵先生。他2014年4月加入特斯拉中國至今,先後擔任了特斯拉中國超充項目總監、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等職務。在2019年6月上海超級工廠建造近半時,特斯拉組建大中華區部門,朱曉彤出任大中華區總裁。

  在員工眼中,朱曉彤注重結果,雷厲風行,是馬斯克戰略意志的堅定執行者。馬斯克追求高節奏,上海工廠建設期間,高管10分鐘不回郵件就開人,朱曉彤同樣奉行高壓工作方式,他的微信名就叫「老朱很焦慮」,可以做到「半夜秒回郵件,甚至可以直接給他打電話」。

  伴隨特斯拉中國區的發展,朱曉彤的權力邊界也在延伸。此前,特斯拉中國區的市場傳播、商務拓展、售後服務等部門施行雙線匯報:實線向美國總部匯報,虛線向中國老大匯報。但2019年中之後,「除了一些工廠供應鏈之外,銷售、售後、工程、市場公關等中國區的其餘業務線都要向朱曉彤匯報,由朱曉彤再向美國匯報。」在特斯拉任職數年多的中層管理人士李建告訴36氪。今年一位員工因電腦多次維修不好,越過中國區直接向馬斯克發郵件反映,不久即遭中國區解僱。

  從渠道和服務擴張的成果來看,朱曉彤的「集權」效果似乎立竿見影。2019年到2020年,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效仿特斯拉的直營模式,在中國掀起了渠道之戰,蔚來幾乎每周都在更新店面數量,至今全國已經開設200家線下店,還有寶馬、大眾汽車這樣本身坐擁全國渠道的車企巨頭,也已經分別推出重磅產品,如寶馬iX3和大眾ID.4等。

  2020年,特斯拉全國體驗店擴張3倍,連同服務中心,全年將超過180家。「特斯拉今年基本完成了對一二線城市的覆蓋,明年還要搶佔更下沉的渠道。」李建說,在他看來,如果匯報線沒有調整到國內,特斯拉的開店速度不會這麼快。

  新開店面屬於商務拓展,這部分業務此前向美國匯報。「一個店從選址確定、申報預算,再加上預測銷量,審批下來基本快一個月。」李建說,現在放在國內審批,如果前端的合同談好,一周就能批下來。

  除了渠道,在自營充電設施上,特斯拉已經在臨港建設充電樁工廠,明年計劃生產1萬根充電功率250kW的V3充電樁,這比過去7年,特斯拉在中國建設的充電樁總數還要多。「原先的充電樁都是從美國運過來,等海關就要20天,很難跟上本地的擴張節奏。」李建說。

  雖然渠道和充電設施擴張顯著,但特斯拉中國的技術和服務體系完善,仍顯遲緩。

  2019年底,朱曉彤、陶琳、王淏、薛均成等特斯拉中國區高管入駐微博,接收外界反饋,有特斯拉員工透露,幾位中國區高層還針對微博渠道建了微信群,專門處理收到的車主問題。此後,特斯拉又公開意見郵箱yijian@tesla.com,作為客訴問題的最後屏障。這顯然不是長效機制,有不同車主告訴36氪,意見郵箱解決問題的效率的確提高不少,但隨著時間推移,也不是所有車主問題都能得到反饋。

  特斯拉官方回應36氪稱:我們有各種渠道來和車主溝通,包括400電話、400郵箱、yijian@tesla.com郵箱等等,包括產品、服務等等的反饋,我們都是各部門及時跟進,甚至直接高層回復。

  此外,特斯拉中國上半年就計劃推出獨立的中國區APP,除了常規的車控功能,也會像新造車公司一樣,增加精品商城和社區板塊,同時伺服器也會遷到國內,解決APP斷網問題。但李建說,「這款APP原計劃是年底上線,看起來要delay(推遲)。」

  特斯拉的核心武器是Autopilot功能,需要與本土應用場景和數據高度融合,7月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在視頻演講開篇就提到,要在中國建設一支本土化的Autopilot研發團隊。但近期有面試意向的行業人員向36氪反饋,特斯拉在中國尚未開放自動駕駛研發崗,只有測試崗位。

  特斯拉供應鏈國產化的想像力也在褪色。它曾被寄希望於帶來蘋果進中國的影響,但手機供應鏈出身的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告訴36氪,從當下來看,差別還很大:首先是因為汽車體量沒有手機那樣的爆發力,同時也和商業路徑有關。

  「特斯拉的定位是能源公司,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價格越做越便宜,車也越做越糙。」沈亞楠說,特斯拉在國內主要是做一些車身相關等部件,追求便宜,「創新的技術還是特斯拉自己在做,而蘋果的技術創新很全面,也深刻影響了中國的電子行業供應鏈,扶植了藍思、瑞聲、立訊等一批企業。」

  相比之下,中國新造車公司更注重與供應鏈建立良性協同關係。蔚來為了100度電池包能順利交付,外聘專家派到寧德時代工廠,幫助後者補齊電池包技術,而沈亞楠透露,理想汽車也正在供應鏈上展開投資,扶植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電動力技術公司,「這也是國內公司的優勢,你可以扶植一批優質供應鏈,以中國為基地去覆蓋全球。」

  特斯拉的銷量如今依然在穩步躥升,11月在中國交付量大增至2.16萬輛。馬斯克本月21日發推特,感謝所有員工的付出。很多人據此猜測,特斯拉完成今年50萬臺的交付目標已無懸念。

  但就在本月,有接近寧德時代高層的行業人士向36氪透露,特斯拉希望寧德時代為其明年留出30萬臺產能,在一家新造車公司的說服之下,寧德時代只答應了特斯拉20萬臺。「寧德時代溧陽工廠的4條大電池產線特斯拉原本佔了3條,但接下來,會被該新造車公司切走1條。」

  (應訪者要求 ,文中周陽、于欣、辛銳和李建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36氪)

(責任編輯:DF532)

相關焦點

  • 特斯拉如何瘋卷中國紅利?
    特斯拉股價一年上漲近6倍,背後是特斯拉中國工廠提供的龐大產能和中國市場狂漲的銷量。饕餮中國紅利之餘,這頓大餐還可以吃多久?對應的,特斯拉市值已從年初千億美元迅速躥升到此時的6000億美元,穩居全球汽車公司之首。這背後,今年特斯拉中國區交付量佔到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在二季度,其北美工廠因為疫情停擺兩個月時,上海工廠依然在正常運轉。不能不說,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神奇一躍的關鍵變量。但特斯拉一邊在饕餮中國紅利之時,也在一邊消耗著自己的明星光環和中國用戶的好感。
  • 特斯拉的中國收割機
    而此刻的馬斯克手握兩張「抗疫」底牌:一是特斯拉完善的線上銷售系統和OTA功能,可以實現遠程購車和「無接觸交付」;二是剛剛投產的上海超級工廠,正在中國逐步退散的疫情陰霾中率先復工。但是還沒過完本命年的馬斯克,卻在中國遇到了麻煩。「減配門」給國產特斯拉帶來的信任危機,甚至比股價腰斬更讓這位鋼鐵俠重視。
  • 深度測評: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
    該車搭載一臺最大功率為202kW的永磁同步電機,峰值扭矩為404N·m比標準續航升級版的375N·m稍大。使用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僅需30分鐘左右就能將電池電量從30%衝到80%,非常便捷。即便是高速上的普通快充站,也能滿足日常行車需求。
  • 中國的紅利已經過去?可能是你看不到罷了!
    我把它稱之為中國紅利。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中國作為世界的工廠,它擁有全球最大、最全的產業鏈,你想一想各位,為什麼很多領導、老闆都會喜歡看新聞聯播呢?因為政策呀,它會深度影響一個公司的發展。你比如說,阿里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 特斯拉邀請中國設計師設計汽車!造「中國風」特斯拉
    隨著特斯拉國產步伐的加快,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活躍。6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特斯拉正在邀請中國的專業汽車設計師和分專業設計師提交方案,製造出小型版新電動汽車。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份,特斯拉就表示,將在中國設立設計研發中心,招募優秀設計人才,打造原創「中國風」特斯拉。「中國風的特斯拉,將風靡全球。」與此同時,特斯拉發出了招聘啟事,招募設計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擴充設計工作室和研發中心,但沒指明具體崗位職責。
  • 特斯拉在中國:「鯰魚」還是「鱷魚」?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特斯拉在中國:「鯰魚」還是「鱷魚」? 來源:中國經營報本報記者 李瑞娜 北京報導「2020年,你們加油吧!」與此同時,特斯拉中國公關人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發送的多個文件顯示,2019年,公司交付了約36.75臺車輛,完成了全年目標,火速增長50%之後,2020年1月7日,國產Model 3大規模交付,也標誌著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 特斯拉對中國有多重要?
    來源:盧克文工作室最近美國媒體在採訪特斯拉CEO馬斯克時,我們破天荒地聽到一個歐美白人對中國人權的讚美,馬斯克說:中國政府很關心人民福祉,可能比美國政府對人民福祉更有責任感,中國若不在乎人權,怎麼可能會有平等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 5AloT(5G+AI+物聯網)深度研究報告:下一輪科技紅利
    當前正處於兩輪科技紅利之間,5AIoT(5G+AI+物聯網)將成繼移動網際網路後,下一輪科技紅利最大的機遇。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連接數趨於 飽和,但伴隨 5G、wifi、AI 等技術發展、成本下降,以及場景逐漸成熟,物聯網的機遇才剛剛展露。智能汽車在物聯網各應用場景中率先落地,自動駕駛 是 AI 技術的試金石。
  • ...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未來科技投資兩大主線 移動網際網路紅利和精準...
    資料圖。移動網際網路留下的三大紅利回顧過去十年,趙曉光表示,整個科技行業只有一個邏輯,即移動網際網路。至今,移動網際網路周期留下了三大紅利。第一大紅利是智慧型手機作為一個龐大的專業和體系,從晶片、硬體到整個系統、軟體應用,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體系,該體系為5G時代的智能終端迅速產生、普及、應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 拼多多vs特斯拉背後的真相
    也就是說,特斯拉單方面拒絕武漢張先生屬於違約行為,而之後特斯拉被扒出了中國區規則和美國就不同,美國消費者被取消訂單後,仍然可以拿回定金。而中國區消費者一旦被拒絕交付,是拿不會定金的經典雙標操作。在這一系列爭議被爆出後,輿論上出現了180度轉運,多多反而成為了薅資本主義羊毛的正義之師。要知道上一個被稱為薅資本主義羊毛的愛國企業是瑞幸咖啡。雖然絕大多數吃瓜群眾並不會去買特斯拉。
  • 如何理解所謂的壓力與紅利
    我們有時候談行業紅利,談職場紅利,源頭在哪裡,有時候大家覺得生意好做,很多人認為自己很厲害,水平很高,可能是溢出效應,一些資金和資源的溢出,正好覆蓋到你這邊了。財政收入高速增長是真的,但凡事都有因果,公務員吃前幾十年高速發展的溢出紅利,但如果高速發展不存在,擠壓效應用不了多久就會傳遞過去。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沒有誰。中國經濟體量大,不同地區,城鄉消費場景差異大,所以很多時候,還會有一個效應,是慣性效應。
  • 從「流量紅利」到「數字紅利」 錢包生活如何引擎升級?
    從「流量紅利」到「數字紅利」,實現自主盈利是立身之本近日,作為微信支付在線下餐飲領域市場份額最大的合作方,某本地生活巨頭宣布對餐飲商戶進行費率調整,該平臺收單的微信支付,商戶費率從之前的0.2%上調到0.38%,漲幅90%。值得注意的是,調價似乎成了本地生活巨頭的普遍做法,外賣扣點普遍從此前的20%上漲至25%左右。
  • 特斯拉的中國學徒 快要把PPT變成車了?
    中國市場的老牌公司——北汽、上汽、比亞迪等,已經借著政府補貼的紅利,賣出了不少新能源車。高調造車的樂視則給整個產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國內的樂視超級汽車(LeSEE)自去年發布了概念車之後再沒了聲音,莫幹山的「工廠」實際上一片荒蕪;而賈躍亭以個人名義在美國投資的造車團隊法拉第·未來,也多次傳出資金鍊斷裂的消息。
  • 尋找中國「特斯拉」,細分龍頭全梳理,機構扎堆看...
    特斯拉概念近期出現了回調,但仍是節後表現較好的板塊,累計漲幅接近超過7%。多隻翻倍大牛股擁有特斯拉概念,包括奧特佳、北玻股份(002613,股吧)、秀強股份(300160,股吧)等。  近期,特斯拉在電池技術選擇上,引發了A股市場相關概念的暴漲暴跌,先宰鈷殺鋰,後又引爆超級電容概念。特斯拉的黑科技究竟是什麼?不妨梳理一番。
  • 「中國風」特斯拉將被研發,WeWork考慮出售中國股權,AR隱形眼鏡面...
    熱點追蹤/ 深度探討 / 實地探訪 / 商務合作大家好,矽谷科技前沿周報又與大家見面啦!新年伊始,公司、技術突破都不斷,本周的熱點新聞和有意思的技術突破真的讓小探挑花了眼。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才開始出貨,便又宣布將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將打造「中國風」特斯拉!
  • 2021 年50 萬輛,特斯拉的中國願望,未來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特斯拉已經是國內眾人皆知的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品牌之一。特斯拉近些年在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儘管時常爆出一些有關特斯拉汽車的問題,但絲毫不影響它在國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說在很多人心中,新能源汽車和特斯拉這三個字幾乎是可以等號連接的。
  • 潮玩2021,抓住多樣性紅利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中國潮流玩具市場過去幾年快速增長。整體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受潮流玩具在國內受歡迎程度不斷增加,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場規模預期將在未來3年突破千億規模。如何實現千億的突破 ?還需回看本文的標題:抓住多樣性紅利。
  •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真的結束了?
    2009年,吳曉波在其年終秀上表示,到2017年底時,中國的網際網路人口已達10.85億,2018年是11.3億,2019年11.4億。「意味著其實從2017年的四季度開始,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就已經吃完了。很多人說2019年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發生變化,因為它已經是一個停滯的產業了。」
  • 特斯拉加快充電樁布局 運營行業高景氣度有望迎來爆發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5月21日,特斯拉透露,將打通上海-倫敦充電線路的中國部分,讓電動汽車的跨國出行成為可能。2020年,特斯拉計劃在中國布局4000+個超級充電樁,兩倍於過去5年建設總量。
  • 降價之謎:揭秘特斯拉中國的汽車推銷術
    新浪科技就此深入採訪了多位特斯拉員工,包括多位身處一線的銷售人員,還原特斯拉降價的秘密,定價權如何隨著Model 3的國產來到中國,以及特斯拉和消費者的推銷話術,揭開特斯拉賣車後面的秘密。特斯拉Model 3系列在中國市場價格變化圖(數據整理自公開報導、官網等)早在2017年的時候,當時中國區在接收新車型、價格調整等信息上非常被動。多位員工回憶,公司內部的信息管理非常混亂,新產品、新功能或者價格調整的內部通知嚴重滯後。導致銷售在面對客戶的詢問時完全不知該如何說起。當時中國區沒有任何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