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我們的人體部位進行一個投票來選擇哪個部位日常感覺比較僵硬,靈活度不高,容易受傷,我們有的人可能會選擇身體僵硬的腰背部肌群或是大腿的膕繩肌或是頸肩部肌群,而我們雙腳的腳踝處卻很少被人能夠注意到!
相信大多數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運動健身中都會有過「崴腳」的經歷,而我們對於「崴腳」的態度常常是覺得休息一下就好了,也不是什麼特別需要注意到事情,我也是如此,總是覺得自己是不小心崴了腳,下次注意就行了,殊不知後來在進行瑜伽體式練習中,發現自己有好多體式無法順利地進入,皆因雙腳靈活性差,詳細一點的講就是腳踝過於僵硬,導致許多體式無法標準流暢的完成。
因為腳踝的靈活度差,導致我無法順利掌控雙腳,像只要涉及到跪立姿勢體式,比如英雄坐,駱駝式,就會感到腳背僵硬無比,腳踝疼痛而無法完成動作,曾經也嘗試過努力的按照姿勢要求完成,帶來的痛感讓我再也不想經歷第二遍了,如果你也有過相似的經歷,想要提高腳踝靈活度,拉伸僵硬腳背,可以更順利的進入瑜伽體式的練習中,那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有關「腳踝」的那些事吧。
腳踝保持靈活的重要性:
1、在我們人體所有的關節中,踝關節屬於最底層的位置,當它足夠靈活時才可以保證上下關節可以正常的活動。
如果腳踝過於僵硬的話,怎會導致腳部在跳動、行走、下蹲等動作受限,雙腳周圍的肌群也會因為承擔過多壓力而發生勞損情況,進而膝關節更容易在肢體活動中受到傷害,極易發生膝蓋韌帶拉傷、膝關節提前老化、磨損。
2、從內循環的角度來講,我們人體的腳踝是腳部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卡,當腳踝柔軟靈活有彈性時,回溯至心臟的靜脈血就可以順利通過腳踝部位,如果腳踝僵硬不暢,那麼對於回流的血液來講也是相當於一個阻礙,長久以往使得心臟負擔加重,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的危險情況;
因此提升腳踝的靈活度不僅在運動生活中能夠幫助我們儘量避免運動傷害,從身體內部循環健康的角度來講也是同樣重要的。
3、在我們進行瑜伽體式的練習中,我們的雙腳在瑜伽練習中起到根基的作用,如果腳部踝關節的靈活度不夠,身體就會向其他部位或者關節借力,為完成體式動作,就會出現代償行為,那麼不但不能起到鍛鍊的真正目的,反而會發生其他運動性傷害。
如何檢測腳踝靈活度:
我們可以採用半跪姿背屈測試身體踝關節的靈活度。
首先:身體呈單膝跪立姿勢於地墊上,另外一條腿膝蓋屈曲,前側腳掌放置於距離牆面5英寸的地方即可,後腿屈曲膝蓋,小腿,腳背貼地;測試時兩隻腳以不穿襪子為最好,兩手手臂分置身體兩側,上半身向前傾斜,保持前腳掌的腳跟不離地的情況下,看前側腿部的膝蓋是否可以觸及牆面位置,如果膝蓋可以觸碰到牆面,則證明踝關節靈活度上佳,然後再進行換腿操作測試即可。
如何提高踝關節的靈活度
如果在上述的檢測中,你發現自己雙腳腳踝靈活度不強的話,我們可以進行以下訓練幫助提高身體踝關節靈活度。
1、首先:身體呈跪姿於地墊上,雙腿併攏,兩腳跟相併,上半身保持挺直狀態,兩肩自然下沉,兩手臂分置身體兩側,雙手手掌輕放於大腿處;
打開胸腔,保持均勻的呼吸,頭頸部保持豎直方向,雙眼目視前方,將你的臀部放置於兩腳腳跟上;
保持動作體式2分鐘後,慢慢地伸直腳背,抬起雙腳腳跟,前腳掌著地支撐身體即可,保持姿勢30秒鐘,然後身體回至原位即可。
2、首先:身體呈跪姿於地墊上,雙腿併攏,雙腳腳背貼地,上半身向身體右側後方轉體,伸出你的右手平直向後伸展,五指分開,手指撐地,左手平直伸展,用你的左手掌去輕撫右腿的膝蓋處,同時慢慢向上抬起你的右腿,腳背保持不離地的狀態,保持動作姿勢20秒後,再進行換腿操作練習。
3、首先:可以先卷兩個毛巾放置於腳掌的下方處,一個放在前腳掌處,一個放置於後腳腳跟處;
吸氣,向上抬起腳趾,腳趾儘量保持分開狀態,呼氣,彎曲腳趾向下,接觸地面,提起腳部足弓向上拱起;
在此過程中腳跟踩在毛巾位置不脫離,重複此腳趾向上和向下的動作20到30次即可。
4、首先:呈站立姿勢於地墊上,腳掌壓實地墊,用力下壓大拇腳趾的同時嘗試向上翹起其餘四根腳趾,五指儘量呈分開形狀,呼氣,再向上提起大母腳趾,重複此動作練習20到30次即可。
5、首先:身體呈自然站立狀態於地面上,可在身體的前方放置於一把椅子,用你的雙手去扶住椅子的前端處,然後抬起你的右腳,以前腳掌位置觸地,用力向下壓即可;
左腿保持豎直膝蓋不彎曲,保持腳掌下壓的動作30秒後,再進行換腿練習,兩腿腳掌下壓動作重複進行練習兩到三組即可。
6、同樣身體呈自然站立狀態於地墊上,雙腿併攏,以雙手的手掌的食指請觸椅子背部邊緣,雙腿保持豎直不彎曲,吸氣,同時抬起腳跟向上翹起,腳掌壓實地墊;
保持動作30秒後,腳跟下落,身體回至原始姿勢,此動作進行重複練習6到9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