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
《阿甘正傳》裡這句經久流傳的臺詞,妙就妙在「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因為,未知和不確定性,往往最吸引人。
於是,「盲盒」橫空出世,並在年輕人中開始流行。入坑一個月,花了三千多……現在「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已經與「現在出門,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一起成為當代社會第三大經典謊言。甚至不少人「深度中毒」,陷入「抽盲盒一時爽,一直抽一直爽」的循環。
「盲盒」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lulu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盲盒」,字面意思就是裡面裝著人用肉眼無法看到的東西的盒子。盒子裡一般是有具有收藏價值玩具,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沒有樣式,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
目前國內,大家逛商場最常見的盲盒品牌,除了泡泡瑪特,就是IP Station。一套盲盒有幾個到十幾個不等,還有一或兩個隱藏款。抽盲盒全憑運氣,有時候你會抽到喜歡的那款,甚至是隱藏款,如果運氣不好,就可能抽到你不喜歡的或者重複的。
悄咪咪告訴大家,我們懂語文團隊機智又可愛的一姐——炯一老師也沉迷於盲盒無法自拔!每次lulu見到她都能聽她提到盲盒的話題!就連我們在馬來西亞的時候炯一老師也不忘買一波!(哎一百多斤的人了能不能穩重點...= =)
炯一老師在線挑選盲盒
時下最流行的盲盒無外乎潮玩,與普通的動漫手辦不同,通常角色固定但造型不一的潮玩天然就與盲盒這個形式更加契合。2016年,泡泡瑪特(POP MART)因為獨特的原創設計和精美的做工,加之其自身的積極推動與營銷,盲盒終於大規模出現在了國內大眾的視野中,並迅速在網絡爆紅。其中招牌的Molly更是頻繁在抖音刷屏,無數人都被這個嘟著嘴的萌萌小女生所折服,Molly也成為了目前國內最火爆的潮流玩具角色之一。
高頻率的產品發布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在正式發布前進行精心的線上宣傳策劃來造勢預熱,而每個系列中都存在的隱藏款激起了人的收集本能。時不時的大殺器限量發售則是抓住了飢餓營銷的要義,使它們的價格隨之不斷水漲船高,將本來市售幾十最多上百元價格的潮玩一路衝擊到上千元。
當然,盲盒營銷如今不僅僅停留在玩具界,許多品牌選擇嘗試這一形式來為自己的活動造勢以獲得更大的聲量。此前旺旺與天貓合作的國潮來了活動中,曾推出了56個民族盲盒。還有最近又火了的一部國漫《羅小黑戰記》,也迅速推出了「羅小黑盲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不少盲盒中毒者如此自嘲。
盲盒的「上癮點」在於設計了一套不確定的收益反饋機制,這能夠讓用戶產生一種賭徒心理,對盲盒購買的行為產生依賴與迷戀。以市面上比較火的MOLLY系列盲盒為例,Molly娃娃經典的生肖系列一個系列有12個生肖,並且每套產品中會隨機放入隱藏設計的稀有產品。
儘管單個Molly的價格不過幾十塊,但如果一箱144個娃娃,全部買下需要7千到1萬塊,這還不一定能收集全所有款式。比如最經典的星座系列,全套12個娃娃,隱藏款的水瓶座Molly在閒魚上可以賣到600元。絕版的商品總是走俏,盲盒是未知未解,但歸根結底也是商品
系列娃娃和隱藏版娃娃能激起人們的收集癖,而盲盒的不確定性又能讓用戶獲得驚喜感,從此形成「上癮」的感覺。「看著玩偶好看就萌生了集齊一套娃娃的想法」,結果這一買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買到自己想要的那個。」
·同·類·鏈·接·
扭蛋
除了近兩年大火的盲盒,還有一個頗受喜愛的玩具營銷形式——扭蛋。它與盲盒的區別除了物品放在蛋中還是盒中以外,往往在所佔空間上也存在著很大差別。盲盒相對小巧,而扭蛋機則需要更多地方來滿足在心儀的扭蛋機前投幣過後輕輕一扭,最終收穫一個透明塑料球的儀式感。
微評:
無論盲盒還是扭蛋都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當其中包裹的內容與潮流掛鈎,玩法又被網際網路賦能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角度一:「開盒式」分享的快感
有人說,「小小的盲盒把世界分成了兩個部分,即完全不知道盲盒是什麼的和對盲盒極度痴迷的。」而對於成套收集的盲盒來說,沒有人出門時也把那一堆玩偶帶在身上,於是線上分享成了最好的展示平臺。
「買一個,你就想成套;成套之後,你又想集齊所有你沒有的系列;集齊之後,你又想抽特別的隱藏款。」或許只有最資深的玩家,才能體味到展示的快感有多鮮美。他們把開過的盲盒掛出來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展示。在某平臺輸入「僅作展示」,紛繁的寶貝列表中不乏盲盒的身影,甚至連展示盒都在轉賣。像一場浩大的馬拉松,有人還沒上路,有的人就已經變道了,轉賣很簡單:他們只享受開盒的過癮,開過了就出了。(來源:中國有淘寶)
角度二:「盲盒經濟」的蝴蝶效應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就這點來看,這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盲盒成癮說到底也是源於賭徒心理,相對於彩票,它又是個高度不透明、信息極為不對稱的行業。售賣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獎」概率,變相誘導購買?那些經典、限量款的真實「中獎」率會不會低於宣傳,留下消費陷阱?
另一方面,盲盒經濟帶火了二手交易,一些拆出來的經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價格暴漲,溢價甚至達到三四十倍。其火爆行情,到底是真實供需關係的結果,還是有商家投機炒作的因素,對盲盒玩家來說會很難判斷,市場高度不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不斷崛起的盲盒經濟,顯然有必要提醒年輕人節制消費、避免成癮。當然,這也有賴於監管部門進一步規範市場,對交易不透明以及各類違規炒作,及時清理打擊,保證這一新興行業能夠良性運轉。(來源:新京報評論)
lulu覺得,只要不過度消費,買盲盒對那些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們來說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消遣方式。而且喜歡買盲盒的人大概都還留有一種天真和童心,那些曾為了集齊水滸卡買成箱乾脆麵、掏空小賣部的年輕人,如今在盲盒上又重新找回了那種觸手可及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