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張大千劉海粟文脈,2020中國潑彩畫雙年展昨天啟幕

2020-12-21 新民晚報

潑彩畫為中國畫找回了色彩的靈魂,也為世界藝術潮流的發展貢獻了一種富含中國文化基因和人文品質的「大美之藝」。海派大家劉海粟先生是中國潑彩的代表人物,昨天起,2020中國潑彩畫雙年展在劉海粟美術館一樓序廳舉辦,主辦方試圖以雙年展機制,將這一源於中國傳統水墨的轉型探索流派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梳理,並向世界藝術界進行交流和傳播,趙宗概擔任策展人。

圖說:賀萬裡《問餘何事棲碧山》 官方圖

這項由侯北人美術館開創的藝術盛會及學術研討活動自2014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從2018年第三屆開始由劉海粟美術館和侯北人美術館共同主辦。由此,劉海粟與侯北人兩位潑彩畫的先賢踐行者再次交匯,談藝論道。

據介紹,「潑彩畫雙年展」的主題是「潑彩畫」 ,中國畫的潑墨潑彩自古已有,但很多時候並沒有形成自身的特點和體系。20世紀後期,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在東西方各種藝術思潮的碰撞下,張大幹、劉海粟等畫家開啟中西融合理論上的探索和實踐上的創新,帶動了潑彩畫的興盛,之後朱屺瞻、謝稚柳、宋文治、侯北人等一批畫家在這一領域做出了傑出創造,彰顯中國畫的寫意精髓,為中國畫在新時代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表現之路,對中國畫的寫意傾向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圖說:周倩《水·上善若水》 官方圖

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梳理中國美術史中的潑彩時發現,暮古多年的張大千,在旅居美國後總結中國傳統筆墨的精髓,對中國青綠山水錶現技法進行創新,創造了大潑墨、大潑彩的新技法,彰顯「寫意」的本質,不僅在駕馭筆、墨、色、水、紙等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為中國畫開闢了新的表現道路;而在藝術上一貫堅持"中西融合"之路的劉海粟從張僧繇的沒骨法中抽出了中國色彩法「隨類賦彩」的原則,與西方後期印象主義和野獸派的用色和造型原則有機融合,從傳統圖式中抽離出富於個性表現力的筆、墨、色、型,作為他自己抒發激情的元素,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潑彩風格。「潑彩畫的實踐之路依然艱辛,目前還沒能形成自身學術體系,藝術觀點、創作方法、代表人物、標準作品都有待梳理和研究。」 阮竣表示。

一代代新生力量正在推動中國潑彩不斷前行。此次雙年展一共推出了賀萬裡、聶危谷、任賽、王健爾、蕭 瀚、謝天成、葉其青、應晶晶、周 倩、沈虎、龐飛等22位藝術家的75件作品,展覽將持續到10月11日。(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相關焦點

  • 張大千、劉海粟開啟了潑彩畫的興盛!潑彩畫雙年展帶來視覺驚豔
    第四屆潑彩畫雙年展日前在劉海粟美術館揭幕。 這項由侯北人美術館開創的藝術盛會及學術研討活動自2014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
  • 第四屆潑彩畫雙年展開幕,張大千、劉海粟等帶動的「潑彩畫」發展...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熊芳雨9月26日報導:今天上午,籌備經年的第四屆潑彩畫雙年展如約而至。雙年展從第三屆開始,便由劉海粟美術館與侯北人美術館共同舉辦,由此劉海粟與侯北人兩位潑彩畫的先賢踐行者再次交匯,談藝論道。
  • 「2020中國潑彩畫雙年展」9月26日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9月26日,「2020中國潑彩畫雙年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潑彩畫」涉及中國傳統的潑墨畫、「六法」中的」隨類賦彩「、書法用筆;也涉及西方印象派和抽象表現主義。但在中西背景之中,「潑彩畫」依託怎樣的哲學和文化背景?
  • 張大千潑彩山水原來是這麼畫出來的……
    同樣,潑彩也使這位大畫家 放出了異樣燦爛的光輝, 其濃麗、新奇、清豔的中國潑彩畫, 也震撼了整個中外畫壇。
  • 劉海粟作品賞析,獨創潑墨潑彩畫法,兼有中國山水底蘊
    劉海粟是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傑出的畫家、美術史論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第一所美術專門院校由其創立,對於近現代美術史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劉海粟十分喜歡去黃山寫生,黃山的雲海、山峰和松樹給了劉海粟無盡的靈感,使得他完成了從1918年到1988年的70年間十上黃山的壯舉。他曾經寫下「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的著名詩句,並且刻成印章保存。
  • 名家名作|張大千潑彩山水欣賞
    山水精神:「蓬勃、正大、剛健、醇雅」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張大千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 論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在張大千作品中的表現力!
    二,張大千潑墨潑彩畫的藝術表現力1.筆力雄渾,水色出眾潑墨的方式由來已久,對中國的繪畫藝術產生重要影響,強調將墨汁進行潑灑,使得畫作能夠體現出內在的魄力與精神對潑墨手法進行具體分析可知,可以細分為很多種類,每種方式都有其獨到之處雖然其操作方式看似簡單,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必須能夠讓墨與顏色進行和諧交融,如此才能夠讓畫的創作具備較強的現實意義張大千由於晚年患有艱疾
  • 張大千潑彩雙璧《瑞士山景》與《宮亭湖》
    自20世紀50年代末張大千創作第一幅潑墨作品《山園驟雨》,到1963年首次嘗試潑彩,至60年代末,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作品終發展至真正成熟時期。他曾在1968年對謝家孝表示:「我最近已能把石青當作水墨那樣運用自如,而且得心應手,這是我近來唯一自覺的進步,很高興,也很得意。」
  • 從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看中國藝術家的根,其實就是在中國
    中國的藝術家,包括好多去過國,到過美國,歐洲,甚至到過全世界各國的中國畫畫家,最後,還是2個字「回歸」;當然,除了實在不能回來的,如最具傳奇色彩的張大千先生,後半生旅居海外;其實張大千即使身子不能回歸,其精神,其心早已回歸;可以說是他開創的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簡直就是他夢縈魂繞的故國山川;直到1983年4月2日逝世,他的最後一幅巨作《廬山圖》尚未完全完成
  • 張大千50幅經典潑彩山水,如夢如幻!
    1968年作 張大千自畫像 導讀:潑彩山水畫法是張大千在海外總結中國傳統筆墨後,對中國青綠山水錶現技法上的一大創新 同樣,潑彩也使這位大畫家 放出了異樣燦爛的光輝, 其濃麗、新奇、清豔的中國潑彩畫, 也震撼了整個中外畫壇。
  • 張大千:色彩運用到極致的國畫大師,其潑墨潑彩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張大千是中國近代國畫大師,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也很有威望,還被西方藝壇稱讚為「東方之筆」。張大千的藝術成就極大,畫作數量也很多,而且內容豐富,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但他最擅長、成就最突出的還是潑墨潑彩。這是張大千在總結中國傳統筆墨後,對青綠山水錶現技法上的一大創新。
  • 萬鼎潑墨潑彩山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萬鼎潑墨潑彩山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2020-11-10 17:04 萬鼎先生師承於著名山水畫家何海霞先生,1987年就讀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藝術學碩士學位,現為陝西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 嘉峪關市美術館線上藝術大講堂——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畫
    嘉峪關市美術館線上藝術大講堂: 第八講:中國繪畫欣賞—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畫
  • 潑墨潑彩大師張大千,心中自有桃花源!
    張大千本來期望在外雙溪依山傍水與農家田園為伍,但是萬沒想到,農地不久便成為富戶的新小區,摩耶精舍竟被周圍高樓大宅環伺,安靜的桃源變成了「雞犬相聞」,他只得認命地與來客相對大笑而已!嘉耦圖 立軸 水墨紙本瑞士雪山 鏡心 設色絹本潑墨潑彩,不僅是張大千繼其集傳統大成之後走向個人創新巔峰的畫風;也是他去國十餘年後,成功地將中國畫中潑墨大寫意風格結合當年世界抽象繪畫潮流,開發出他獨特豪放、法古變今、前無古人、走向世界畫壇的偉大成就;更是傳統與創新中國畫的主要分水嶺!
  • 張大千潑彩山水畫,不僅是山水的表面形式,還是一種山水文化
    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造詣很高,很多人只看到了潑彩山水畫的表面形式,其實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是山水文化的一種表現。山水畫不僅僅是描摹山水的表面形式,從哲學上講山水畫應該屬於山水文化的範疇,是擬人化的山水,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結晶。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關鍵詞:張大千;潑墨潑彩;色彩學;底色;色彩空間一、前言張大千(1899-1983)是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繪畫大師,他從早期的清末文人畫風起手,歷經各朝代大師作品研究及敦煌壁畫之臨摹,特別是在色彩上的啟發,使他重新施用重色重彩的瑰麗風格;其經歷一生的創作努力,最後在定居美國與臺灣的晚年時期,發展出絢爛雄奇的潑墨潑彩風格,可謂完成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現代轉化」
  • 張大千潑彩《翠嶺晴雲》將拍賣,這幅畫盧燕已珍藏多年
    原標題:盧燕珍藏張大千潑彩〈翠嶺晴雲〉|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十月拍賣一九八二年於臺北,盧燕向張大千介紹其著作〈玉手鐲的羅曼史與中國歌劇〉(圖片版權/盧燕)張大千寫贈黃錫琳盧燕伉儷之〈翠嶺晴雲〉一九七一年,父母在西好萊塢購置新居,大千在中秋後兩日,出此潑彩作品以贈。裝裱配框後,由大千長子葆蘿由克密爾開車送到西好萊塢新居中。
  • 張大千潑墨潑彩繪畫的辯證美學研究
    摘要:對張大千晚期潑墨潑彩畫作的辯證美學研究,主要以「文本細讀法」集中於其晚期潑墨潑彩繪畫文本本身的解讀,以較之於其早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繪畫名作的藝術表現形式,並以此闡釋其潑墨潑彩的藝術形式被稱譽為「轉進」的合法性前提,及該藝術形式審美的辯證特性是何以可能的,就該辯證審美的特性,發現、建構大千本人的藝術發展的自律邏輯過程。
  • 張大千集大成之潑墨潑彩繪畫,驚豔十足,美到可以設置成聊天背景
    為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張大千在駕馭水、墨、色方面堪稱出神入化,他最出色的還是要數潑墨畫,潑墨潑彩,不知道是否有人熟悉這種畫技,這是張大千在多年的繪畫生涯中,融合中國傳統潑墨畫後,對山水寫意表現技巧的一次創新,這種傳統、獨特、創新的畫風,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一般來說,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潑墨畫,也就是將水墨揮灑在紙上,隨意發揮,進行繪畫。
  • 萬裡鵬程萬裡風——賀萬裡和他的潑墨潑彩山水
    ▉吳學斌上世紀九十年代,天津《中國書畫報》舉辦「中國畫發展戰略研討會」,全國名家共襄盛舉,陳振廉主持,陳傳席主講,邵洛羊、林木、魯慕訊、李毅峰、霍春陽、陳玉圃等數十人與會宣讀論文,我和賀萬裡也忝列其中,就此相識,一晃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