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也是一種優秀的生活方式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陳道明說:「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極其渴望有自己的時間,然後放空自己,遠離長久的喧囂,找到心中的清淨之地。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沉下心,每天獨處半小時,乃至一小時,放下手中的事情,讓我們的注意力回歸到自己的內心深處,體驗那靜謐的喜悅和安靜的力量。

有人問:為什麼那麼多人開車回家後,到了樓下卻要在車裡坐好久?

有一個網友的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讚,他說:「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一個人想靜靜,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極其渴望有自己的時間,然後放空自己,遠離長久的喧囂,找到心中的清淨之地。其實,生活工作之餘,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來獨處,學會獨處絕對是一種優勢。

改變自我看待問題的視角,明白獨處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看了《帶一本書去巴黎》,作者去了巴黎的教堂,看到那些教徒在做禮拜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大家唱歌的樣子給人一種遠離世俗的感覺。但等教會活動結束後,那些家庭主婦們離開教堂後,又回到了滾滾紅塵中,真是鮮明對比。

小時候,我走過上海的十字街頭,看著那些豪華的寫字樓,心中感嘆:未來一定要在這樣的樓裡辦公。畢業後第二年,我如願以償,卻發現豪華的寫字樓中,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那片獨處之地,看似忙碌的生活讓我忘了生活的目的是什麼。

後來我辭職,做英語老師,成為自由職業者等等,開始明白獨處的重要性,以及擁有自己閒暇時間的重要性。這讓我從紛亂的世界中抽離出來,找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也把世界看得更清楚了。

好幾次學生問我:「老師,我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種已經成了滿大街的問題,讓我不得不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我熱愛讀書、旅行、寫作,因為這些給我沉澱出精神養料,讓我內心持續生長。如果化作幾年前,我的想法就會是功利性的,讀書的目的就是找到好工作,賺更多錢,後來發現物質的充盈並不能給人帶來內心的滿足。

所以,我們需要改變自我看待生活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加憧憬生活,以更加樂觀、嚮往、年輕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樣更容易讓我們有機會深入內心,內化周遭的一切。

正如我每次旅行歸來,我一定會坐在房間,靜坐半個小時,然後就會沉澱出很多東西。

培養過濾信息的能力,從小事中體驗安靜的力量

信息爆炸時代,越來越感覺我們不缺信息,但就是這樣的時代,讓我們開始在知識消費的焦慮中漸走漸遠。如今,學習信息過濾比信息收集更加重要。

《安靜的力量》中指出一個驚奇的現象,那些參與開發最新科技產品的人,往往最懂得在自己的生活中「限用科技」。就像凱文·凱利都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家裡也沒有電視,真的是不可思議。

有一年我去麗江瀘沽湖,那邊是高原,信號不好,4天時間待下來,我反而覺得我非常享受這樣的時光。這種暫時的與世隔絕讓我跟自然和自己更加親近。

我經常會出門散步、活動,大部分時候,我是不帶手機的,這樣我就不想著它,也不需要看它。有時候在電腦面前碼字的時候,也會把手機放遠一些,以免打斷我的思路。

碎片化信息的利用價值其實是比較低的,我們應學會自動過濾這些信息,更加關注自我的成長,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這樣才會帶來更大的生產力。

經常有學生會問我:「老師,我該如何讓我靜下來,提升自己的專注力。」我建議了一些方法:如讀書、寫作、冥想、插花、畫畫,又如使用番茄專注法,聚焦自己的工作結果,斷網等等,在這些行動中,都是高質量的獨處,都會給人帶來滿滿的能量。

娛樂圈若論獨處,我喜歡陳道明,他說:「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沉下心,每天獨處半小時,乃至一小時。只有靜下來專注到手頭那件放鬆的事情,才能真正感受到安靜的力量。

社會的進程慢慢讓我們發現:獨處也是一種優秀的生活方式。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過:「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此刻,我們可以放一段輕音樂,放下手中的事情,讓我們的注意力回歸到自己的內心深處,體驗那靜謐的喜悅。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安心也孤獨,獨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從一開始無奈的獨處最後會變得以為這種生活狀況就是這樣子的,想想看,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他說首先不能說愛獨處的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其次,不能說獨處的人都不擅長交際。再次,不能說獨處的人,不夠自信。 恰恰相反,他說,他覺得他很自信,不需要別人的肯定,獨處只是在減少無效社交,並不是不社交,也不是不擅長社交,需要社交的時候,依然會大大方方。獨處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人的選擇方式,選擇更加適合自己,讓自己充實而愉悅的方式而已。
  • 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
    獨處,是一種能力,人在獨處的時候思維活躍,精力集中,非常適合思考和決策,很多偉大的構想都是在獨處的時候應運而生的。獨處,也是一種境界,人在獨處的時候能夠想通很多問題,看淡很多事情,創造一些驚世駭俗的作品,發明一些造福人類的技藝。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太多的不容易,我們有些時候為了生存,不得不選擇違背自己的內心意願去討好他人,適應群體,融入群體,獲取機會。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喜歡獨處
    朋友曉曉說:「我喜歡獨處,開始覺得安靜、自在、不拘束、不用遷就他人,後來就成為一種習慣。偶爾和朋友一起,感覺對方那麼不舒服,那種偽裝我一眼就看出來。他們心裡早把我看作異類,可我不在乎,因為我遇到更優秀的自己。」是的,我不在乎身邊人如何評價,我只在乎是否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 一個人最高級的生活方式:獨處
    01現代化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生活節奏在變快,生命也變得熱鬧喧嚷起來。城市裡白日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但行至深夜,喧囂散去,留下的儘是空虛。一個人最高級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懂得自己的人生,是學會「獨處」。有的人拼搏一生,拼得熱鬧繁華,卻最終內心寂寞。而有的人看似閒散,卻一步步走在自己的人生規劃裡,內心充實滿足。
  • 周國平: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獨處
    題記:人們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殊不知,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喜歡獨處,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享受獨處。獨處,是人類的精神必需品,折射著一個人的幸福力。人,作為社會性動物,離不開社交,這是一種生存需求,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 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而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有人說,年幼時,人們害怕的是孤獨,而對身心常常感到疲憊、肩負家庭重任的成年人來說,獨處反而才是難能可貴的,甚至可以說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也有人說,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獨處不等於死宅,獨處的內容、方式決定著獨處的質量、境界。以下分享獨處的四種方式,看看你掌握了嗎?
  • 獨處是自我認知的最好方式
    獨處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成長,自我認知的最好方式。 塵世太喧囂,每個人需要一個獨處的時光,享受一個人的靜謐,只有獨處,人才能夠靜靜地反思過去,清醒地認識自己,從而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
  • 獨處逆襲,給女孩30個高質量的獨處方式,獨處也不等於孤僻和傲慢
    後來我慢慢的拒絕一些沒必要的聚會,可能舍友覺得我不好玩,所以慢慢的幹很多事情都不叫我了但是這個時候我發現,其實獨處並不孤獨。我可以做好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去圖書館,可以不去結交一些不必要的人,去認識一些優秀的朋友。
  • 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女人,越喜歡獨處?理由很簡單
    文 | 風停夜泊原創 · 抄襲必究沒有一項成果不是在安靜的狀態下完成,沒有一種人要做成什麼事是在嘈雜的環境下產生的靈感。其實,平心而論,女人的優秀何嘗真的輸在性別上?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女人,越喜歡獨處?理由很簡單:拋開情愛世界裡女人過於感性的對待之外,在提升、完善自己這件事上,女人大都是非常理智並成熟的。
  • 獨處,是一種境界(經典!)
    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 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在這鬧騰的世間,讓心尋得一塊靜地,安放心靈。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都擁有這六個優秀的人格特質
    獨處既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題記01.就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好熱鬧,有的人好清靜,但總是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格局小,其實未必,因為愛獨處者,身上那些優秀的特質,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可以企及的。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會有四種優秀的人格特質!
    喜歡獨處的人會有可圈可點的優秀人格特質,前提是恰到好處的獨處,獨處照樣需要把握分寸以及掌握火候,倘若走極端,將會物極必反, 獨處雖然好,但是獨處會過猶不及,獨處的人更加低調,無論做什麼事還是說什麼話都會率先做給自己看以及率先說給自己聽,獨處的人會把自己當成最好甚至是唯一的好朋友,獨處會讓個人了解自己。
  • 不論男女,能夠「獨處」的人,遇到的另一半都很優秀
    作者/池魚周國平說,獨處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靈魂的深度。獨處,也能夠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覺,比如,他是否厭惡自己。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越是孤寂,他們就越是害怕獨處,以此循環,一直都在這個圈裡。一個32歲的小姐姐,在網上告訴我說,那天是她生日,有十幾個朋友為她慶生,辦得熱熱鬧鬧,她發了朋友圈,然後一個公司新去的妹妹在下面給她評論:姐姐,我好羨慕你的生活,有這麼多朋友,也好充實!
  • 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
    生活中,很多社交是無用的,看似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但當你需要幫助時,也不過是白打了一通電話。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不就是這樣嗎?作為資深人事,號稱手上有很多人脈,然而,在她的父親病倒急需借一大筆錢時,那些所謂的大老闆、追她的人都找各種藉口拒絕了,到頭來沒有一個人能幫上忙。
  • 為什麼很多聰明人喜歡獨處?
    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種交談,而這三種交談都是在獨處中進行的。綜上,獨處讓人身心得以放鬆,生命得以審視,靈魂得以豐盈。獨處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有效安排自己時間的行為方式。獨處是選擇對於自己最適合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人的創作、成績,都是在獨處中完成的。正如周國平所說:"相比於社交,獨處絕對是一種能力。」
  • 西裝大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他們並不抗拒和快時尚品牌的合作,將現代與傳統製作的匠心打造結合,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打破壁壘的方式。Giuliva Heritage的創立離不開Gerardo Cavaliere和Margherita Cardelli Cavaliere這對夫妻檔的好品位。
  • 最喜歡獨處的三大星座,孤獨是享受,是自我的一種境界
    他時刻都保持著一副從容自尊的心態,其實處女座也是一個最喜歡獨處的星座了。 因為處女座活著不是為了給誰看到,而是讓自己更為真實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很多時候看來,處女座一個人也會過得很好。
  • 安靜的獨處,人生最美的境界
    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擁有一顆澄明的心,即能享受一群人的熱鬧,也能靜心獨處,安頓一個人的時光。因為喜歡讀書、寫作,所以喜歡上了獨處,開始覺得安靜、自在、不拘束、不用遷就他人,後來就成為一種習慣。因為,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我賦能,更是一種自我認知。
  • 《天道》:喜歡獨處的人有兩種,一種人自信,一種人自卑
    還有一類很喜歡獨處的人,是因為他很自信,就像你尼採說的那樣,並不是自己喜歡獨處,而是身邊很難找不到同類。《天道》裡的丁元英就屬於這種人,他情商很高,但是喜歡獨處,因為他獨處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時間,能夠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更有內涵。獨處,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 取悅自己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把力氣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朱宏人就得先工作賺錢,賺夠了再量入為出過日子,似乎這是一種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活法。但實際上很多人把所有時間都耗費在賺錢之中,再也停不下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真正把自己的幾十年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