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德國情結的中國人來說,德國軍隊一直是最厲害的陸戰天團,戰功卓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威武異常,髪國比利時等周邊國家在德國陸軍腳下瑟瑟發抖。而且軍裝筆挺,帥氣逼人,深受廣大中年婦女歡迎。這其中的裝甲擲彈兵,更是受到軍迷的追捧。那麼,橫掃戰場的裝甲擲彈兵,到底是什麼兵?開坦克扔手榴彈的士兵?
說起裝甲擲彈兵,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擲彈兵。擲彈兵起源於古代歐洲。到了1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了裝填黑火藥的手擲彈藥。兩百多年後,這種手擲彈藥開始大規模使用,最早出現的專業擲彈兵,是路易十四的髪國軍隊。到18世紀,專門使用這種彈藥的士兵也被稱為擲彈兵。在要塞、據點攻防戰中扮演開路先鋒或抵抗核心的角色。
例如英國有一首歌曲,《不列顛擲彈兵進行曲》所述: 每當我們奉命強擊護牆, 頭頭帶著燧發槍,我們帶著手榴彈, 隊長準備好雷管,我們點起手榴彈。 爬上斜堤奮力擲,砸到敵人耳朵邊。
擲彈兵是歐洲陸軍中最精銳的步兵軍種,不是所有扔「蛋蛋」的兵,都叫「擲彈兵」。當時的擲彈兵入選條件很高,通常是選最強壯最高大的士兵擔任。如果用古代漢語翻譯,那麼應該叫「力士」或「虎賁「。
那時候是真正是投擲,使用一種延遲導火索的大型手榴彈,用雙手藉助腰部的力量扔出去,仿佛鏈球比賽,現在都改單手了。在排槍時代,一般的線列步兵通常戴三角帽,而擲彈兵為了方便投彈都是戴著尖頂帽。再後來,擲彈兵成為精銳陸軍部隊的標誌,當滑膛炮和火槍成熟以後,擲彈兵逐漸轉變為近戰部隊。
當時,標準線列戰術是雙方先互相對射,然後列隊前進。為了瞬間擊垮對手,擲彈兵會抓住適當的時機向對手的隊列中投彈,擾亂對方的隊形。後來隨著排槍戰術的消失,擲彈兵也沒了用武之地,但擲彈兵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作為對精銳陸軍士兵的榮譽稱號,擲彈兵的榮譽編制在歐洲各國保留了下來,比如普魯士國王的波茨坦擲彈兵團,拿破崙的近衛軍擲彈兵團,英國皇家擲彈兵團,俄羅斯的皇家近衛擲彈兵團等等。
到了二戰,因為希特勒喜好普魯士復古風格,自詡腓特烈大帝軍神再世,所以大家也隨之喜好,腓特烈大帝的擲彈兵,自然也要恢復,德軍就將步兵的名稱改為擲彈兵,還給摩託化步兵師和裝甲師的擲彈兵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裝甲擲彈兵。當然,相對於古代的擲彈兵,德軍的裝甲擲彈兵是另外一個物種了。此外,德國在戰爭末期還組建了國民擲彈兵,相當於武裝民兵。
德國擲彈兵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沒有反坦克炮和突擊炮的支援時,德軍基層的擲彈兵單位只能依靠反坦克手榴彈、反坦克地雷,以肉體與敵人的坦克」近身肉搏」。主要戰術是部署反坦克地雷,遲滯或者讓坦克改道,跑到德軍預設的反裝甲陣地的殺傷區域,然後擲彈兵上去群毆肉搏敵人坦克。對於那些突入德軍防線的敵人坦克,首先是由德軍機槍和迫擊炮等火力先消滅或擊退伴隨坦克作戰的敵人步兵,然後以機槍持續射擊坦克車體和步兵扔煙霧彈,來幹擾敵人坦克的視線,這時手持反坦克地雷或者手雷的德軍擲彈兵便衝上去炸毀坦克。
戰爭後期,火箭助推或無後坐力炮型反坦克榴彈開始普及,這種武器採用空心裝藥戰鬥部,破甲威力大,不受初速和距離的影響。這時候德軍的擲彈兵團有個第14連,叫做「坦克殲擊」連,注意沒有「車」和「炮」字,這個連沒有牽引反坦克炮,也沒有自行突擊炮,而是裝備有54門可攜式的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每排18門,一共3個排。鐵拳單兵反坦克榴彈,讓德軍擲彈兵獲得了對抗敵人坦克的神兵利器,足以讓敵人的坦克手誠惶誠恐,不敢亂衝步兵陣營。曾經,有一名德軍擲彈兵維岑茨,使用鐵拳反坦克火箭,成功地擊毀了21輛蘇聯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