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戰場的裝甲擲彈兵,到底是什麼兵?開坦克扔手榴彈的士兵?

2020-12-12 科羅廖夫

對於有德國情結的中國人來說,德國軍隊一直是最厲害的陸戰天團,戰功卓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威武異常,髪國比利時等周邊國家在德國陸軍腳下瑟瑟發抖。而且軍裝筆挺,帥氣逼人,深受廣大中年婦女歡迎。這其中的裝甲擲彈兵,更是受到軍迷的追捧。那麼,橫掃戰場的裝甲擲彈兵,到底是什麼兵?開坦克扔手榴彈的士兵?

說起裝甲擲彈兵,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擲彈兵。擲彈兵起源於古代歐洲。到了1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了裝填黑火藥的手擲彈藥。兩百多年後,這種手擲彈藥開始大規模使用,最早出現的專業擲彈兵,是路易十四的髪國軍隊。到18世紀,專門使用這種彈藥的士兵也被稱為擲彈兵。在要塞、據點攻防戰中扮演開路先鋒或抵抗核心的角色。

例如英國有一首歌曲,《不列顛擲彈兵進行曲》所述: 每當我們奉命強擊護牆, 頭頭帶著燧發槍,我們帶著手榴彈, 隊長準備好雷管,我們點起手榴彈。 爬上斜堤奮力擲,砸到敵人耳朵邊。

擲彈兵是歐洲陸軍中最精銳的步兵軍種,不是所有扔「蛋蛋」的兵,都叫「擲彈兵」。當時的擲彈兵入選條件很高,通常是選最強壯最高大的士兵擔任。如果用古代漢語翻譯,那麼應該叫「力士」或「虎賁「。

那時候是真正是投擲,使用一種延遲導火索的大型手榴彈,用雙手藉助腰部的力量扔出去,仿佛鏈球比賽,現在都改單手了。在排槍時代,一般的線列步兵通常戴三角帽,而擲彈兵為了方便投彈都是戴著尖頂帽。再後來,擲彈兵成為精銳陸軍部隊的標誌,當滑膛炮和火槍成熟以後,擲彈兵逐漸轉變為近戰部隊。

當時,標準線列戰術是雙方先互相對射,然後列隊前進。為了瞬間擊垮對手,擲彈兵會抓住適當的時機向對手的隊列中投彈,擾亂對方的隊形。後來隨著排槍戰術的消失,擲彈兵也沒了用武之地,但擲彈兵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作為對精銳陸軍士兵的榮譽稱號,擲彈兵的榮譽編制在歐洲各國保留了下來,比如普魯士國王的波茨坦擲彈兵團,拿破崙的近衛軍擲彈兵團,英國皇家擲彈兵團,俄羅斯的皇家近衛擲彈兵團等等。

到了二戰,因為希特勒喜好普魯士復古風格,自詡腓特烈大帝軍神再世,所以大家也隨之喜好,腓特烈大帝的擲彈兵,自然也要恢復,德軍就將步兵的名稱改為擲彈兵,還給摩託化步兵師和裝甲師的擲彈兵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裝甲擲彈兵。當然,相對於古代的擲彈兵,德軍的裝甲擲彈兵是另外一個物種了。此外,德國在戰爭末期還組建了國民擲彈兵,相當於武裝民兵。

德國擲彈兵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沒有反坦克炮和突擊炮的支援時,德軍基層的擲彈兵單位只能依靠反坦克手榴彈、反坦克地雷,以肉體與敵人的坦克」近身肉搏」。主要戰術是部署反坦克地雷,遲滯或者讓坦克改道,跑到德軍預設的反裝甲陣地的殺傷區域,然後擲彈兵上去群毆肉搏敵人坦克。對於那些突入德軍防線的敵人坦克,首先是由德軍機槍和迫擊炮等火力先消滅或擊退伴隨坦克作戰的敵人步兵,然後以機槍持續射擊坦克車體和步兵扔煙霧彈,來幹擾敵人坦克的視線,這時手持反坦克地雷或者手雷的德軍擲彈兵便衝上去炸毀坦克。

戰爭後期,火箭助推或無後坐力炮型反坦克榴彈開始普及,這種武器採用空心裝藥戰鬥部,破甲威力大,不受初速和距離的影響。這時候德軍的擲彈兵團有個第14連,叫做「坦克殲擊」連,注意沒有「車」和「炮」字,這個連沒有牽引反坦克炮,也沒有自行突擊炮,而是裝備有54門可攜式的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每排18門,一共3個排。鐵拳單兵反坦克榴彈,讓德軍擲彈兵獲得了對抗敵人坦克的神兵利器,足以讓敵人的坦克手誠惶誠恐,不敢亂衝步兵陣營。曾經,有一名德軍擲彈兵維岑茨,使用鐵拳反坦克火箭,成功地擊毀了21輛蘇聯坦克。

相關焦點

  • 曾以「擲彈兵」為步兵精銳代名詞:二戰中的木柄手榴彈
    二戰中的木柄手榴彈,擲彈兵曾是步兵精銳代名詞早期火藥類裝備並不發達的時期,負責投擲手榴彈的士兵,並不是誰都能當的,擲彈兵還曾是歐洲陸軍的一個兵科,這種相當於小型炮彈威力的武器,需要臂力強大的士兵投擲,在1678年4月,英國下令在陸軍步兵八大團中增加一個連的擲彈兵,可見其重要性,甚至還有著名的《英國擲彈兵進行曲
  • 虎式坦克,納粹馳騁歐洲戰場的鐵蹄
    導讀:二戰德軍戰場的表現可以堪稱完美,尤其是其對坦克快速機動的運用,利用「閃電戰」橫掃歐洲戰場,先進的軍事理論結合優秀的軍隊,讓這個一戰中戰敗的國家,迅速崛起為二戰強國,並且最終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離不開當時德國陸戰之王「虎式」坦克,正是憑藉著虎式坦克優良的機動性,以及強大的防護能力,讓德軍陸軍正面戰場接近無敵
  • 坦克竟然能夠這樣去炸,二戰時日軍奇葩的四式反坦克刺雷
    反坦克手榴彈的重量是普通手榴彈的2-3倍,因此投擲的距離自然就比較近,通常只有20米左右,它是一種絕對的近戰武器,對於在彈火紛飛的戰場上使用的士兵而言,面臨著幾乎就是九死一生的考驗。反坦克手榴彈的另一個特點是,由於彈體必須垂直擊中裝甲才能取得最佳的破甲效果,才能從最大限度上發揮聚能效應的威力,所以反坦克手榴彈都配有軟式的(或者是可以摺疊的)飛行穩定裝置;日本的三式反坦克手榴彈採用麻制纖維束來實現飛行穩定,當然實際效果很差。而德國人採用的則是傘狀穩定裝置。
  • 美軍突襲戰:5輛謝爾曼坦克橫掃全場,日軍頂不住用戰俘威脅美軍
    美軍突襲戰:5輛謝爾曼坦克橫掃全場,日軍頂不住用戰俘威脅美軍 文/無計讀史 1945年,馬尼松附近的太平洋變得更加洶湧了起來,遠遠的,你可以看見一支艦隊在海面上行駛。
  • 中俄美三國士兵投擲手榴彈的距離,美50米俄60米,中國有多遠?
    這點在陸軍中也是一樣,老舊的坦克會被更新一代的坦克所取代,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更好的滿足軍隊的作戰需求。但手榴彈作為一種已經發展了很久的武器,不但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至今也還是各國軍隊必備的訓練項目之一。作為一種投擲型武器,其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就和士兵的投擲能力有很大關係,下面我們就來對中美俄士兵手榴彈投擲距離進行一個比較。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突尼西亞戰役中的一個不詳的插曲是戰場上出現了少量虎式坦克,這種重型坦克的裝甲和火力遠超謝爾曼,如果雙方單打獨鬥,謝爾曼在正常的交戰距離幾乎無倖存可能。而在和一般的德國部隊交戰時,長身管的75毫米反坦克炮和裝備同等級火炮的德國坦克也同樣能在正常距離擊穿謝爾曼的正面,但是這一切都被突尼西亞戰役的巨大勝利掩蓋了。
  • 97式中型坦克:平均裝甲厚度僅25mm,37mm戰防炮就能將其摧毀
    越壕溝寬度2.5m,過垂直牆高0.9m,涉水1m,轉向半徑8.6m,最大爬坡度30度,97式坦克的技戰術參數一般。97坦克由柴油機作為動力,採用了鉚接結構的裝甲車體和炮塔,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炮塔偏右,裝備有1門57mm火炮,射速10-15發/分。
  • 鐵甲縱橫戰場之始,一戰中誕生的第一種坦克,英國菱形坦克發展
    英國人認識到一切的關鍵是越壕能力,而裝甲和火力不過是保證其到達鐵絲網位置的手段,而第一種量產坦克的菱形車體和過頂履帶結構也體現了這一思路。反面的例子則是法國人的施耐德CA1和聖沙蒙兩種坦克,雖然出現較晚,但越壕能力差,成為無用的戰場廢物,一戰還沒打完就被英國人更早的設計淘汰。
  • 李雲龍說手榴彈扔30米女人都行,看到部隊最高紀錄:給國人長臉!
    有一次李雲龍率領獨立團的戰士們在李家坡和日軍戰鬥時,曾一次性的對著日軍扔出了3000枚手榴彈,最後直接就把日軍的陣地給炸平了。不過在扔手榴彈時,李雲龍對手下的新兵說了這樣一句話:手榴彈扔30米,女人都行。在李雲龍的鼓勵下,該名新兵把手榴彈扔出了60米遠。說到這估計有很多人好奇了,在真實的戰場上,手榴彈扔30米遠真的如此容易嗎?
  • A7V戰鬥坦克,18人操作的裝甲怪物,德國人對坦克的初次嘗試
    況且在面對當時的一眾鍋爐鋼坦克時,有時候士兵手中的輕武器也能擊穿這些看似無堅不摧的鋼鐵巨獸,所以在索姆河戰役中也並不完全是坦克的技術擊敗了德軍,而是手拿輕武器的普通士兵在面對體形巨大的坦克時會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主動放棄抵抗,當然這對士兵來說也不公平。這時候火炮就成為了最佳也是唯一的選擇,一戰德國傳奇炮手克魯格就曾利用手中的77毫米野戰炮擊毀了5輛英軍坦克。
  • 義大利陸軍的裝甲部隊發展史,馳騁在山地之上的義大利輕型坦克
    如果提起二戰中的裝甲部隊,大家總是容易想起蘇聯的鋼鐵洪流,或是德國的坦克動物園,也可能會想到美國那浩如煙海的M4中型坦克,亦或是想到英國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坦克。但是義大利,卻長期的被忽略了。確實,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只能用戰鬥力低下來形容,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自己的裝甲部隊了,儘管這些裝甲部隊在戰場上最大的用途是被擊毀。
  • 義大利裝甲部隊少有的,可堪一用的「中型」坦克,M1340中型坦克
    打不開的彈藥箱,還是行軍裡要吃義大利麵?或者是裝備有黑科技M1934式381毫米主炮的維內託級戰列艦?相比於義大利這些著名事跡,或是出名但卻沒有什麼戰果的戰艦,義大利裝甲部隊卻往往被遺忘。今天我們就講講義大利裝甲部隊裡的中堅力量,M13/40中型坦克。
  • 抗戰時,為何日軍使用卵形手榴彈,而中國軍隊卻裝備木柄手榴彈?
    我們知道,手榴彈作為一種運用廣泛的單兵火力武器,在步兵近距離的作戰中十分重要,從形制上來說,手榴彈大體分為木柄和卵形手榴彈兩種,一般來說後者在世界上算是一種主流,那麼為什麼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使用的更多是木柄手榴彈,而不像日軍一樣,裝備爆炸威力更大的卵形手榴彈呢?
  • 軍隊中,手榴彈要扔多少米才算及格?此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眾所周知,手榴彈是一種殺傷力大,方便攜帶的小型彈藥,它不僅能攻擊人,還能毀壞材質堅硬的坦克和裝甲車等一些裝備,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現代戰場上也依然少不了手榴彈。因此,部隊裡有一項技能訓練就是扔手榴彈的訓練,那麼一般手榴彈要扔多少米才算及格呢?
  • 日本豆戰車皮薄易損毀,義大利更誇張,《坦克世界》帶你都玩遍
    二戰時期的各參戰國在戰場上都投入了一定數量的坦克,在歐洲戰場上,坦克的使用數量要比亞洲戰場多很多。當時日軍的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橫衝直撞,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沒有什麼對付日軍坦克的有效辦法,戰士們手中使用的槍械無法擊穿日軍坦克的裝甲,所以大多數時候只能扛著炸藥包和手榴彈同日軍坦克同歸於盡,但日軍的這種坦克裝甲實際上非常薄弱。
  • 服役60年,被稱為「戰場計程車」——全鋁製M113裝甲運兵車
    M113 二戰結束後,美國陸軍的裝備開始大規模更新,輕型M41 Walker鬥牛犬坦克、M48 Patton III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以及新型M56 Scorpion
  • 中美俄士兵手榴彈投擲距離比較:美國50米,俄國60米,中國是多少
    在這些表現我國艱苦抗戰歲月的電視劇裡面,你一定經常看到手榴彈的出鏡,這可不是亂編的,因為手榴彈有很多其他武器並不具備的缺點,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強大的作用,所以成為了過去戰爭中,中國軍隊最核心的武器裝備。比如抗日戰爭期間,因為我國軍事實力比較落後,沒有先進的重武器,於是手榴彈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敵軍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 戰車:美軍加速研發新一代坦克裝甲車輛 第四代坦克真的要來了?
    這些坦克未來造出來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已經將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研製工作列進了議事日程,但在坦克作戰需求並不緊迫和國防預算縮減的當下,美國陸軍暫時不會大規模替換「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