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亞洲頂級戰力,八旗精銳遇到日本戰國時期的鐵炮兵會慘敗嗎

2021-01-10 騰訊網

最近在看日本著名漢學家內藤湖南的《清史九講》,這本書是他在1911年和1915年兩次講座的內容。內藤湖南精闢地分析了清朝滅亡的原因,同時也大膽地預測出中國必將走向統一,並奉勸日本不要染指北方。

內藤湖南深厚的學術功底實在讓人欽佩,但作為日本人,評論敵國時又難免帶入民族情感,比如他從陣法的角度分析,認為早期的八旗軍弱於同時期的日軍。

八旗軍作戰時,披鐵甲者手持長槍布於前列,披棉甲的弓箭手布於後方,其他人都是精兵。八旗軍雖然都是騎兵,但第一列和第二列需要下馬作戰,精兵則無需下馬,他們隱藏在別處伺機而動,以便抓住戰機,向對手發起最後的衝擊。

日本戰國時期的陣法與八旗軍完全不同,因為大量裝備了火器。日軍作戰時,裝備鐵炮的足輕(平時為雜役,戰士為步兵)布於前列,負責遠程攻擊,手持弓箭的射手則在足輕之後。兩軍接觸時,足輕和射手後退,後方的槍兵衝上前方作戰,最後由「旗本武士(大名直接指揮的軍隊)」與敵人短兵相接。

內藤湖南認為八旗軍這種前方鐵甲兵擋箭、後方在掩護下作戰的陣法更膽怯、缺少必死的信念,對日本武士白刃格鬥的喜愛卻溢於言表。雖然沒有直接指明日本兵力比八旗強,但滿篇都充斥著甲午後日本人的傲慢與鄙視。

個人認為僅用「勇氣」來評判兩個國家軍力的優劣,缺乏最基本的學術嚴謹。匹夫之勇也是勇氣,但與戰爭卻毫無益處可言。鐵炮傳入後,日本的軍事實力確實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在17世紀,八旗軍絕對是亞洲大陸最強的戰力,沒有之一可言。

在人們潛意識中「火槍一定比弓箭厲害」,所以「崇尚騎射、拒絕火器「成了清軍保守、落後的最有力證據。實際上清軍只是八旗軍不用火槍,由漢人組成的綠營則大量裝備火器,而且八旗軍不使用火器與保守與否並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在火繩槍時代,火槍根本無力與弓箭抗衡。

火槍最早出現在中國,蒙古西徵時帶到中亞,後經阿拉伯人之手傳入歐洲。15世紀,火槍在歐洲取得重大技術進步。歐洲人將繩子放在硝酸鉀溶液中浸泡,製成火繩。槍手發射時只需將點燃的火繩通過鐵鉤壓入火門,即可點燃火藥,將槍膛內的子彈發射出去。

16世紀中葉,三名葡萄牙人乘船前往寧波時遭遇風浪,被吹到了日本,火繩槍因此傳入日本。日本當時正處於大名割據一方的混亂狀態,急需各種武器裝備部隊。火槍在傳入日本前已經證實了是有效的武器,因此很快在日本傳播開來。

火繩槍子彈的衝擊力、穿透力固然比弓箭強很多,但缺點也是同樣明顯。首先,火繩槍只能在乾燥的環境下使用,一旦遇到雨雪天氣,火繩受潮則無法發射。夜戰時需要點火,火繩槍經常暴露目標,無法達到奇襲的效果。

其次,火繩槍的射擊精度、有效射程很低,最重要的是操作繁瑣、射速緩慢,遭遇襲擊時無法迅速還擊。最後,受當時的冶金技術的限制,火繩槍笨重難以攜帶,操作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士兵常拒絕使用。

火繩槍的問題在弓箭上完全不存在,而且八旗軍還掌握一項叫做「一騎三射」的絕技。戰馬體力有限,騎兵衝刺的距離其實只有一百多米,時間也只有十幾秒,但八旗軍人卻可以在這短暫的過程中完成三次射擊,火力輸出能力遠遠強於火繩槍。

靠著「一騎三射」的絕技,八旗軍從關內一直打到關外,即便到了清末,抗擊阿古柏入侵時仍能以一當十。八旗軍拒絕了火繩槍,卻對大炮情有獨鍾,不僅大量裝備負責防禦和守城的紅夷大炮,還有能夠在駱駝背上發射的野戰炮。

日本戰國時期的鐵炮兵如果遇到同時期的八旗軍,先要抵抗住對手炮兵和騎兵的兩輪打擊,而內藤湖南設想的「短兵相接」大概率不會出現。火槍想要完勝弓箭,要等到19世紀後膛槍出現,而不是日本戰國時期。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秦國將軍戰力排名,第一不是白起,也不是王翦,竟是他!
    戰國時期,秦國大將頻出,為秦國最終一統天下,付出了汗馬功勞。按時間順序依次有:司馬錯、白起、蒙驁、王翦、王賁、蒙恬、章邯等。那麼究竟誰的戰力最強,功勞最大呢?司馬錯,在戰國這麼多將才中名氣不大,可他的戰略眼光卻具有劃時代的非凡意義。
  • 日本戰國時期,到底要怎樣才能成為大名?
    日本戰國時期,無論哪個階層,士、農、工、商,都進行著戰爭,哪怕不屬於這個階層的「賤民(類似於奴隸階層)」,也進行著戰爭,至少為了自己活下去而戰。在日本戰國時期,等級制度相對的森嚴,農民的兒子終歸只是農民,武士的兒子終歸是武士。由於家系的不同,許多人的人生從出生就有著天差地別。
  • 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
    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說起中國遠古史,最熱鬧的一段歷史時期,就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戰國,距今有近3000年。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在與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也曾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戰國時代」,它的起止時間一般被認為是1467年至1615年,距今只有短短的400餘年。1467年,是我國明朝的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三年。
  • 你知道可以將戰國時期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哪些強國嗎?
    今天,我們的問題是屏幕前的你,是否知道可以將戰國時期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哪些國家的「高光期」呢?」,戰國七雄正式形成為標準的說法。,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戰國早期」或者是「戰國醞釀階段」。公元前318年,隨著三晉在修魚之戰的慘敗,合縱聯盟瓦解,魏韓兩國與秦國達成同盟,齊楚也走到了一起,正式結盟。因為齊楚兩國皆處於「高光期」,而同樣處於「高光期」的秦國卻還帶著兩個「拖油瓶」,誰更有優勢,想必一樣就能看出來吧?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迫於齊楚聯盟的壓力,不得不派遣張儀施展外交欺詐,使得齊楚斷交。
  • 日本戰國時期為什麼會流行「月代」髮型?
    提及日本戰國歷史,我想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織田信長;作為「戰國三傑」之首,織田信長通過武力幾乎一統日本,其人氣無論是在日本還是中國都居高不下
  • 日本戰國時期,「絕世美少年」之—森蘭丸
    在日本戰國時期,雖然說是亂世,但是並不妨礙我們的審美觀,我們對許多古代的人物形象極其的欣賞,甚至是到了想要模仿的境地。比如中國古代的美男子—蘭陵王,美少年—霍去病。不過啊,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是日本戰國時期的美少年,他的名字眾所周知,他就是—森蘭丸。
  • 織田信長的三段射擊,到底是日本人臉上自我貼金,還是真有其事
    而在通說中,這場戰鬥中,大放光彩的就是織田信長的三段射,那麼長篠之戰中,織田信長的三段射,到底是日本人自我臉上貼金,還是真有其事呢?通說中所謂的三段射,是指3000鐵炮兵分成三排輪流向武田軍射擊,以此來形成連綿不絕地彈幕,從現在看來似乎很合理。但從金屬角度而言,戰國時代的鐵炮很難承受連續射擊帶來的高溫,炸膛機率極高。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日本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各地大名崛起,自立為王。都想通過武力徵服其他勢力最終統一全國。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群雄割據的年代日本湧現了大量名將,其中功績最顯赫的被十人被統稱為「日本戰國十大名將」,日本古代名將排名誰最厲害?
  • 日本戰國時期,百萬石以上的大名有哪些?
    日本戰國時期,大規模「檢地」是不存在的。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是不存在百萬石級別的大名的。但是在戰國亂世,土地兼併極其的快速和嚴重,每一天都有戰爭,每一個大名都有輝煌與落魄。我們只能根據一些數據來確定,有哪些大名,在戰國時期,他的家族的領土超過一百萬石或者接近一百萬石。有了這個「接近性」理論依據,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具體的百萬石級大名了。
  • 《信長協奏曲》以極大的腦洞展開日本戰國史
    21世紀的高中生三郎,因為意外而離奇地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戰國時代,睜開朦朧的雙眼後卻遇到了一位與自己長相相同的男子,男子的一句「代替在下的身份活下去」使三郎成為了在日本名震古今的織田新長。織田信長(Oda Nobunaga,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於尾張國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 大友宗麟曾是日本戰國九州最強大名,他失敗是因為信仰基督教嗎?
    作為日本戰國時期九州最強大名,大友宗麟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傳奇的,曾支配九州六國卻一戰而衰。對於他的失敗有很多說法,但敗於耳川之戰同一年,他拋棄禪宗而改信仰為基督教,使得宗教信仰成為了他失敗最大的嫌疑。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得他一生成果毀於一旦?
  • 威震京都與「中國」的日本戰國大名大內家為什麼是韓國後代?
    大內家是日本室町時代和戰國時代前期的「西國之雄」,整個中國(日本地名)幾乎都在大內家的勢力範圍之內。大內義興後來更是殺上京都,成為戰國時代僅有的兩個「上洛」的戰國大名(另一為織田信長)。大內家鼎盛時期稱得上是威震京都與「中國」,是當時日本最強大的戰國大名之一。但根據日本的史(民)料(間)記(傳)載(說),大內家不是地道的日本人,而是韓國人的後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朝鮮半島是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
  •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是如何僱傭家臣呢?你知道多少?
    戰國亂世,在日本史上也是有的。不過說到日本戰國時期,那簡直就是亂世之中的亂世,各種勢力交錯生存,錯綜複雜,軍閥割據,不論是上層公卿,還是下層的平民,可謂是民不聊生,戰門之處,往往是血流成河,不忍直視,而且日本戰國和中國古代戰國時的「秦國」一樣,幾乎都是採用軍功制。
  • 日本戰國時代水軍「窩裡鬥」,西洋傳教士:無法遠洋,船會散架的
    古代日本戰船而當時日本戰國的水軍因為大多為沿海地區的豪族,亦或者是海盜形成的組織,只有在作戰時期才被統稱為「水軍」。而戰國時期的幾大重要水軍主要有平戶松浦水軍、村上水軍、來島水軍、毛利水軍等。但是那時水軍這些人其實更像是僱傭軍,他們平常在航線安全的水道中收取過路費,和收費站一樣,所以使用的船才叫做「關船」,也叫「早船」(快船)。所以日本戰國時代水軍是「在控制海域裡設立關卡收費、或保護僱主船隻在指定海域裡財貨安全」的組織。
  • 日本戰國到底是不是村長打架?
    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由此引申出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本戰國時代到底是不是村戰?這個話題在網絡上爭論不休,反對這種調侃的人往往會從人數角度進行反駁。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 二戰日本哪些地方的人戰力強?九州出雄兵,大阪地區招人嫌
    影視劇中被黑的大阪師團當然了這些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師團,其戰鬥力水平也是不盡相同,而這些師團戰鬥力的表現,也是和當地民風息息相關,極具地域特色……九州戰力強,本州看仙臺在日本戰國時期,就有天下雄兵出九州的說法
  • 日本戰國時期常見的「家紋」、「軍旗」、「馬印」都是什麼?
    在日本戰國相關題材的書籍資料、影視劇和遊戲中,經常能見到「家紋」、「軍旗」、「馬印」這幾個詞語。那麼本鬼就在今天的文章裡自不量力地介紹一下:日本戰國時期常見的「家紋」、「軍旗」、「馬印」都是什麼?家紋「家紋」是日本武士家族的徽章。幾乎每個日本武士家族都有自己的家紋,戰場上也通過將領和士兵身上的家紋區分敵我。另外,由於血緣和實力地位等因素,很多家族往往擁有好幾個家紋,比如織田信長。
  • 日本戰國火槍領先世界,所以《帝3》鐵炮足輕牛?明軍將士有話說
    編者按:在《帝國時代3的日本火器真有那麼強?大明笑了:見過我們的火箭和佛郎機嗎?》一文中,我們介紹了戰國日本的焙烙火矢和國崩火炮,接下來,趁著帝國時代3決定版推出,讓我們講解帝國時代3中日本的火槍手——鐵炮足輕。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