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需要純文學雜誌嗎?

2021-01-21 騰訊網

[摘要]我們會長久地需要純文學雜誌,哪怕有一天,純文學不再主要以紙質的形式傳播。平臺與渠道的變化與更改不重要,只要文學精神不死,純文學就會在漫長的時光裡依然發光。

《收穫》雜誌創刊於1957年,到了2017年,剛好是進入「花甲之年」。前幾天,這本雜誌在澳門的一次文學活動中舉行了一場對談,主編程永新說,巴金已成為《收穫》這本雜誌的靈魂,不管以後誰來幹,都改變不了。作家餘華則認為,因為巴金,他們這代作家才能夠自由成長。

圖源於網絡

《收穫》是巴金創辦的。在出版界,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主編的氣質決定了出版物的氣質」。如今程永新與餘華不約而同地肯定巴金之於《收穫》的巨大價值,可以看出巴金雖然去世了,但巴金精神仍然通過這本雜誌,影響著不少人;也正是因為對於巴金文化遺產的忠實繼承,才使得《收穫》至今仍為讀者所喜歡和尊重。

具體到出版領域,巴金精神的體現是「包容」與「開放」,正是這兩個關鍵詞,使得當年剛出道時被認為是「先鋒作家」的餘華,有了最早的發表作品的陣地。還有一個逸聞是,張賢亮的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要發表時,有人給巴金打電話,讓他管管《收穫》,巴金看完小說後這樣回答:「張賢亮的小說,寫的似乎有點『黃』,但是寫得確實好,沒什麼問題。」如果沒有巴金對文學的這份豁達姿態,《收穫》就不會贏得那麼多優秀作家的信任。

堅守巴金精神,對一本雜誌而言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現在已經進入網際網路出版時代,數字閱讀和商業化寫作,對紙媒形成了很大衝擊,對文學雜誌,也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壓力。許多出版物已經開始轉型,轉型辦法包括:向網絡閱讀口味妥協,下調作品質量底線,發表流行文學作家作品來擴大銷量,擁抱各種新媒體傳播數字版雜誌……

《收穫》雜誌也有一些數位化運營方面的動作,比如開設了微信公號,但在內容的嚴肅性和傳播的高格調方面,卻並沒有因出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本雜誌還在堅持著「文學至上」的原則,以文學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衡量一切。93歲高齡的黃永玉先生,所寫作的超長篇《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就選擇在《收穫》連載刊登。對於文化記憶的保護,以及對於文學創作一種近乎「潔癖」式的守衛,使得這本雜誌仍然站在純文學的橋頭,與讀者一起回味與懷戀曾經的文學黃金時代。

圖源於網絡

網絡文學已經擔任起中國文學輸出的先鋒兵,90後寫作群中已經沒有純文學作家,在紛雜浮躁的時代氛圍裡,「純文學」這三個字仿佛成了修道院裡的修女。在讀者群萎縮、閱讀平臺更改的今天,我們還需要純文學雜誌嗎,這個問題令人五味雜陳。學者李輝前段時間策劃出版了一套「副刊文叢」圖書,第一批一口氣出版了十餘本,據報導還要一百本、兩百本地出版下去,這個動作也引起了一次有關「副刊精神」的討論。其實報紙需不需要副刊以及讀者需不需要純文學,這兩個問題是可以合在一起回答的。

純文學之所以是純文學,歸根結底的原因是這種文學的核心關鍵詞是「文心」,作家用一顆熱愛文學的心寫作,出版人用一顆推崇文學的心出版,讀者用一顆崇拜文學的心閱讀。在過去幾十年,純文學被賦予了記錄時代、批判社會的一些功用,這締造了純文學一紙風行。到近些年,純文學有了內容與形式上的變化,功能更多地體現於眷戀與回望,我並不覺得這是純文學的墮落。時代在變,純文學所能承載的價值也在變。時評體的繁榮,接過了純文學針砭時弊的槍,網絡文學則搶奪了純文學的消費特性。在電子時代,純文學更像是一個家園,用適當高度的圍牆,築起一道隔絕狂亂噪音的屏障,讓文學終歸回歸於文學,讓作者與讀者共同擁有一片躲避世俗喧囂的心靈場所。

但純文學與市場上流行的心靈雞湯有著絕然的不同。純文學有著專屬於它的厚度與深度,她可以令閱讀者感到精神世界的開闊與生命的飽滿,「讀書知天下」仍然是純文學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的最大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會長久地需要純文學雜誌,哪怕有一天,純文學不再主要以紙質的形式傳播。平臺與渠道的變化與更改不重要,只要文學精神不死,純文學就會在漫長的時光裡依然發光。(文/韓浩月)

相關焦點

  • 我們還需要嗎?紙質稿,雜誌,paper?
    其似乎給以紙質為基礎的雜誌帶來巨大的打擊,特別是全球有些著名時尚雜誌的先後「閉刊」。而面停刊、休刊的困境,會給人們帶來這樣的思考:紙媒的發展是否到頭了?   紙質時尚刊物的存在是否沒有存在的必要性?電子閱讀泛濫的當代,我們還需要雜誌嗎?
  • 恪守辦刊宗旨 創造北極風格 ——中國最北純文學期刊《北極光》綜述
    恪守辦刊宗旨 創造北極風格 ——中國最北純文學期刊《北極光》綜述 2020-11-06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文學雜誌成斂財工具,讓文化人寒心!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7月2日電(記者蔣芳) 近日,文學雜誌《大家》被曝出「野雞刊」斂財,通過收取版面費,每年為雜誌社斂財近2000萬元。 大家很關注《大家》,原因是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浮躁社會中純文學的被商業化、被汙染。只不過,籠罩著高端光環的《大家》竟然也放下身段開起了「養雞場」,更令人扼腕。
  • 雜誌|《草地》投稿信息
    《草地》投稿信息《草地》雜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草地雜誌具有正規的雙刊號。草地雜誌社由阿壩州委宣傳部主管、主辦,本刊為刊。自創刊以來,被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誌之一。草地並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 雜誌,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雜誌讓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有趣、複雜、深刻、怪誕,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我們如何尋找伴侶,如何使對方激動起來,如何調情,如何變得親密,如何挑逗對方,總有一款技術適合你——而它不會帶來任何否定和斥責。 」《大西洋月刊》通過Jeffrey Goldberg告訴你,在歐洲,大屠殺已經不能有效抑制反猶情緒的增長,經過一系列對猶太教堂的攻擊、槍擊、充滿仇恨情緒的演講之後,歐洲的猶太人見面的問候語變成了這樣:「你收拾好你的行李了嗎?」
  • 深圳第一份文學雜誌是如何誕生的
    「《特區文學》是上世紀80年代和深圳特區同生同在的文學符號,用文學的形式告訴人們『深圳和深圳人』,這是當年它對深圳的意義,也是我們對它的感情。」今年60多歲的深圳作家張黎明自退休後一直住在惠州一個水庫邊,每天打理瓜果蔬菜,過起清靜的「山居生活」。近日,張黎明接受記者專訪,對於30多年前參與創辦深圳經濟特區第一份文學雜誌的往事,她回憶起來仿若昨天發生的一樣。
  • 佔星溯源|我們真的還需要579年才抵達水瓶時代嗎?
    新聞雜誌EarthSky.org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4萬年前,居住在現在的土耳其、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穴居人都使用了一種根據星星來確定日期的方法。愛丁堡大學的馬丁·斯汗曼和肯特大學的阿利斯泰爾·庫姆斯分別表示,他們的一些洞穴壁畫不僅描繪了野生動物,還代表了夜空中的星座。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壁畫揭示了古人驚人的先進的天文學知識。
  • 文學雜誌《收穫》60年代為何兩度停刊?
    核心內容:《收穫》曾經兩度停刊,都發生在六零年代,第一次是因為「三年自然災害」,不久後,雜誌復刊,辦了幾年,再停刊。鳳凰衛視10月25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何亮亮:上世紀八十年代,純文學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中,《當代》雜誌被稱為是正旦,它刊登的作品獲矛盾文學獎最多,而在「四大名旦」之中,資格最老的當屬是「老旦」《收穫》,如今提起《收穫》,大家都會想起大作家巴金,其實,這本雜誌是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共同創辦的,它是1949年中國第一本大型的文學雙月刊
  • 為什麼我們偏愛獨立雜誌?
    現在還有人買雜誌嗎?應該很少了。記得經典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裡面,時尚雜誌是眾多時髦素人希望的燈塔。然而現在「一本雜誌,半本廣告」的情況隨著紙媒淡出大眾視野變得更加惡劣,不得不說,紙媒雜誌的版面逐漸被流量明星佔滿,雜誌已經變成了拍照的背景道具。
  • 我們還需要創意總監嗎?
    對於我們,接受這是真實的廣告業,比否定重要得多——有感於2020巨量創意節。   「不再被需要的創意總監」   這些年的創意圈的震動太大了,從糾結這個創意形式好不好,到否定4A的論調,再到很多聲音開始探討要不要用AI取締權威的聲音。關於創意標準的探討著實給了廣告圈一些反思與激發。   不可否認,中國廣告行業曾經無比風光過。
  • 遊戲評分,我們真的還需要遊戲評分嗎?
    一部電影有三個小時,它就是好電影嗎?還真不一定。」面對開發商和媒體的對峙,我試著發出兩種質疑,第一,播片遊戲難道就是遊戲文化的非主流嗎。第二,遊戲電影化不可以發展成播片遊戲嗎?無奈的是,當你試圖偏向某一方的時候,你都會找到理由來推翻自己。播片遊戲是否應該給予高分就像試圖撿起剛烤熟的山芋,誰碰誰燙手。對於我而言,IGN能直言不諱的表態,也總比日本某家媒體充斥大量36分白金殿堂好得多。
  • 雜誌貓官方2021兒童雜誌推薦
    它不但可以引導孩子快樂健康成長,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到許多課外知識,拓寬孩子的視野。同時,還教會孩子們閱讀與寫作,雜誌每期展示點評孩子的優秀作文,有助於中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是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勵志讀本。
  • 我們真的需要記住dyspeptic這類生僻英語單詞嗎?
    我們真的需要記住dyspeptic這類生僻英語單詞嗎?英語「使用詞彙」和「閱讀詞彙」的概念。作為英語「牛人」 或「學霸」,dyspeptic這個生僻英語單詞需要記嗎?如果孤立地看某個單詞/生詞然後「考」你的詞彙量,dyspeptic作為純「生詞」是需要你「記」的:不懂它的意思(中或英)算什麼本事啊?不懂詞義怎麼閱讀啊?
  • 張立憲:電子書時代還需要編輯嗎?
    ​出版社,真的就沒有存在必要了嗎?當豆瓣、噹噹、京東等網站或網商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圖書時,這個問題便如此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什麼叫出版社​​我們需要先來理解什麼叫出版社。在許多人的眼中,出版社已經淪為靠賣書號、倒賣一點東西來掙錢的機構——這樣坐地斂錢的機構當然沒有存在的必要。但真正的出版社是什麼呢?
  • 《032c》之外,你還需要知道這幾本德國獨立雜誌
    那麼除了大家熟悉的《032c》之外,德國還有哪些出版物值得我們關注?此番便為大家推薦以下 4 本不同側重的獨立出版物。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們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並且不要擔心犯錯。」他還負責雜誌的設計,同樣也貫徹了如此的觀念。憑藉無政府主義的態度,無視圖形設計的規則,《KING KONG》通過精英主義在創意產業中的不利影響而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地下人才出現在雜誌之中,藝術和時尚似乎變得更加「民主化」,不少讀者都將《KING KONG》作為收藏一般去期待下一期。
  • 從《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年,看文學刊物的繁榮與未來
    他回憶,自己當時接任《江南》主編一職時,曾多次寫信向宣傳部門申請辦刊經費,終於將原來每年僅有幾十萬的經費提升到每年二百六十萬,讓這本文學雜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同為《江南》前主編的汪浙成回憶,《江南》曾面臨著極大的困難。辦理工作接交時,《江南》帳上只有五千元錢,連發稿費都還不夠,還欠著新華廠兩期印刷費。
  • EXO-SC雜誌海報,吳世勳帶木咻拍雜誌,VIVI:所以愛會消失嗎?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更多娛樂消息從2020年之後EXO的大隊活動就全部都是零了,目前成員有三位是在入伍的狀態;張藝興在國內發展;樸燦烈、吳世勳兩人組成了EXO-SC小分隊正在進行系列的活動;邊伯賢在以solo的歌手身份活動,同時也在以superM的身份活動;金鐘仁也在以superM成員的身份活動,有solo出道行程但是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
  • 說起日本雜誌的插畫師,你還只知道長場雄嗎?
    ▲(image:meet project)不過除了長場雄以外,在日本雜誌裡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意的老插畫師,今天 Zaza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喜歡的朋友可以自行保存。▲(image:twitter)這裡我們還得提到石津謙介與《Men's Club》,因為插畫師小林泰彥還在藝術學校讀書時就受到他們的影響,也對美國文化產生了興趣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我們追過的雜誌
    那麼你是否還記得當時陪你一起張姿勢的那些雜誌呢?在探討信仰的時候說過,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除了靠小道消息外最正規的途徑就是通過期刊雜誌來獲取權威全面遊戲知識了。幾乎每一本雜誌都要被小夥伴傳閱抄寫。受到產業不景氣因素的影響,作為平面媒體一份子的遊戲雜誌也受到了嚴重的挫傷,那麼讓我們逐一向這些雜誌致敬吧。
  • 《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周年:萬物生長,熱鬧紛繁
    《江南》雜誌獲得的讚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一代又一代「《江南》人」對文學品質始終如一的堅守。在日前於浙江富陽舉行的「《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表示,作為一個文學載體,該雜誌保證了文學的主流性。「作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一本刊物,《江南》雜誌四十年來發表了大量優秀的中國作家作品,同時也對新人作家成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