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此詩是杜甫早期作品,杜甫赴洛陽應試,結果落第而歸,於是漂遊於齊魯大地。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詩人以問句開頭,出語即抒發驚嘆仰慕之情,獨出機杼,引人入勝。泰山到底怎麼樣呢?詩人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它蒼翠的山色無窮無盡,橫亙在齊魯大地,美不勝收。"岱"是泰山的別名,又因泰山是五嶽之首,故曰岱宗。"青未了"三字寫出了泰山的外形特徵,給人以鮮明的整體形象,同時又是緊扣詩題中的一個"望"字。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泰山凝聚著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山南山北分成了明暗不同的兩個世界。"造化",即天地或大自然;"鍾",即聚集,匯集;"陰陽",指山北山南,山北為陰,山南為陽。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割"字,寫出了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正是泰山自己。這種力量使古往今來的無數文人墨客以及帝王將相在它面前拜倒。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泰山雲氣繚繞,浩瀚無窮,放眼望去,令人胸懷激動;張目極視,但見天邊歸來的鳥兒一隻只沒入山中。此聯寫雲霧繚繞下的泰山所呈現的神奇景觀,那雲霧虛無縹緲,若隱若現,像是蓬萊仙境,讓人心曠神怡。天邊的鳥兒歸來更給這神奇的景觀增加了活力,鳥兒一隻只沒入山中正是泰山包容萬象的博大胸襟的體現。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站在絕頂上,將四周那些低矮渺小的眾山盡收眼裡。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泰山不僅氣魄宏大,而且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雖然科場失利,但詩人並不氣餒,並在漫遊中開闊了眼界,充實了閱歷見聞,增加了實現自己理想的信心和決心。更含蓄地表達了詩人藐視一切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