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抑鬱症朋友沒有赴你的約

2021-02-12 好好虛度時光

欄目 | 羽來信

文 | 祝羽捷 & 李西閩

編輯 | 西腦包花

西閩大哥:

你好哇!今天陰天,我坐在書房,拉了一半窗簾,索性讓光線幽暗下來,點了香薰,火苗跳動,書籍散亂躺在手邊,拖鞋被踢出腳邊。書房委頓,我整個人就沉浸在它安靜的氣氛裡,並不是只有豔陽高照才讓人快樂,我覺得這種昏暗也很舒服,疏影暗香。就像過去我在雜誌社上班的時候,如果公司沒人,我就把大燈關了,只留自己位置上的檯燈亮著,噼裡啪啦地寫稿。我覺得燈火通明不利於創作。雖然我極少畫畫,但我總去美術館看畫,畫總有明面,有暗面,明亮部分擴張,陰暗部分吞噬,有明有暗才有力量,它們看上去對立,實際是個共同體,相互仰仗。

之所以想到這些,是因為我想到了人的情緒,我也不能總是興高採烈,有時覺得自己很喪,一些喪是消極的,一些喪讓我得到安慰。躲在暗處的時候,還挺輕鬆的,你會忍不住說:太好了,我就是這麼沒有追求。如果可以把抑鬱情緒比做一場感冒的話,我當然還算幸運,總能很快就好了,說不定還暗中提高了自己的抵抗力。

其實我是個情緒挺多的人,不輕易發作,在外界留下一個溫文爾雅的好印象,發作起來也是狂人一個。我看心理學家說,這個世界上真正正常的人沒有幾個,每個人都有幾種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我想:心理學家可真善良啊,他們不這麼說,我們得多為難自個兒,沒法面對自己人格裡的暗面。

讀中學的時候,我腦迴路比較奇特,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不多,但我挺欣賞一位同學,他特別內秀,跟我一起上化學補習班,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要補習化學,我每次都考得接近滿分了啊,95分都是下限。過去我們從來不說話,偶爾在放學路上或者音像店裡邂逅,也面無表情。我媽說這位老師負責出考題,這個班得上,多虧上了這個班我收穫了一個摯友,他被我做題速度之迅速所震懾,我被他慢吞吞的性格所折服,從此我們兩情相悅,建立了無產階級革命友情。

可畢業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每次我到他的城市,我們本約好見面,他總在前一刻臨陣脫逃。有回我去書店籤售,他還是爽約,但是讓他的好朋友送來一束花。出於對我的信任,他告訴我自己得了抑鬱症,有時是覺得自己狀態不佳不想見我,有時是因為發胖很自卑不想見我。我想抑鬱症這個魔鬼真可怕喲,無差別選人,怎麼就選了這麼優秀可愛的朋友呢?每當他給我發消息,問我一些形而上的問題時,我都會格外小心。有次,他大半夜問我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的心一下就竄到了嗓子眼,我好怕他想不開,立刻發了一堆溫暖正面的鼓勵,發完又覺得自己很可笑,覺得自己很無用,幫不上他。

記得第一次見到西閩大哥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們在上海作協的會議廳裡,填一些表格,說說自己的寫作計劃,你看上去兩眼閃著光,特別和藹可親,毫無架子,結果你告訴我你正在寫自己在汶川地震中被壓在廢墟之下的經歷,你被這段痛苦的經歷折磨著,被抑鬱症吞噬著,你想通過書寫救贖自己,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理解抑鬱症患者。你看上去那麼樂觀,很難想像你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後來格桑告訴我,你在夜晚常常陷於難以自拔的情緒,產生過好幾次自殺的衝動,還好最終你還是更願意留在我們身邊。

以前總有人說抑鬱症是富貴病,是不愁衣食想得太多了。就像我的中學同學在很多人眼裡生活過得很好了,家裡條件不差,自己學業有成,理應見好就收。我還聽有人說,抑鬱症是意志力薄弱的結果,不願意付出辛苦的努力,甘願墮落。這怎麼可能呢?了解西閩大哥的人都知道你以前是軍人,雖說不是高大威武,但身子板兒結實著呢,為人更是剛正不阿,錚錚鐵骨,連死都不怕。可見我們的社會對抑鬱症還是充滿著偏見,得出這些偏執結論的人就好似從不抑鬱一樣。

我想在這個時代,人們之所以不願意太多提及自己的暗面,是因為抑鬱、悲傷、脆弱、傷感這些情緒不利於實現主流社會鼓勵的成功,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必須積極向上,必須戰勝一切。人們害怕被否定,害怕失敗,害怕被人看不起。可是,抖一抖我們的心房,你就會看到那裡不但住著天使,也住著魔鬼。他們時而和平相處,時而起了爭執,誰佔了上風,誰就主導著你的情緒。

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流動的,保不齊明天我們會遇見怎樣的自己。看到今日的年輕人抑鬱得越來越多了,不免去思考這件事,我們到底能有沒有正視自己的暗面,我們的悲傷也許更需要被看見。

此致,敬禮!

祝羽捷

小兔:你好!

因為這些日子來,身體不是很好,遲復為歉。

能夠優雅地獨處,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特別羨慕你能夠安靜地沉靜在獨處的快樂之中。我也是個喜歡獨處的人,特別是寫作的時候,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有個習慣,就是創作長篇小說時,要找個地方,將自己封閉起來寫作,一個人沉浸在寂靜的氛圍中,只能聽到手指敲打鍵盤的聲音,文字如水般流出,那是幸福的時光,因為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幸福的,那怕有時覺得很喪,甚至悲觀得像要失去整個世界,你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從喪中轉換出來,真的是很好的事情,證明你還是個正常人。你信中提到的那個得了抑鬱症的朋友,觸動了我的心弦。

朋友們都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被埋廢墟76個小時,由此,我得上了「創傷應急障礙」這種精神疾病,後來又有了抑鬱症。有抑鬱症病友說,我們這些抑鬱症病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魔鬼。這個魔鬼有時在沉睡,有時會醒來,控制我們的大腦,讓我們陷入一種極端的狀態,折磨著我們的靈魂和肉體。

你說你那個抑鬱症朋友經常爽約,我特別理解他。我也會有這種狀況,在患病的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想見任何人,而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大白天也拉上窗簾,獨自坐在黑暗之中,默默地流淚。這種自我封閉,和上面提到的獨處是不一樣的,那是健康的獨處,而這是病態的。無來由的淚流滿面,是抑鬱症的一個症狀,更厲害的時候是疼痛,總有個地方會疼痛得難以忍受,有時痛得受不了了,就用腦袋去撞牆。最嚴重的是產生輕生的情緒。

不想見人,或者說爽約對抑鬱症病患者而言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也有過這種情況,臨出門時突然決定不去赴約。所以,你要理解這位朋友。你說有次你新書籤售,他答應要來,結果沒來,只是讓朋友送來了一束鮮花,我想,那束鮮花代表了他的心意,他來不來已經不重要了。

說到理解,真的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很多是因為無法理解對方,或者不願意去理解他人。而對抑鬱症病患者的理解尤為重要。很多人不理解抑鬱症病患者,認為他們矯情。我曾經有個很好的朋友,在我某次自殺未遂之後,打電話給我。他在電話裡將我義正言辭地臭罵了一頓,說我不負責任,說我那麼幸運從地震中獲救,沒有資格去自殺,等等。他根本就不知道我抑鬱症發作時的痛苦,他不知道藏在我心裡的那個魔鬼有多麼可怕,他說的道理都對,但是對一個抑鬱症病患者是無效的。後來,他自己經歷了某種變故,精神上也出了問題,才開始理解我,於是我們成了很好的病友,相互鼓勵著往前走。

對抑鬱症病患者的不理解,或者偏見,主要還是對抑鬱症不了解,他們不知道這是一種病態,和其他病一樣的病態,而不是簡單的情緒問題。說實話的,我很害怕一些正常人在我面前調侃地說:「我也抑鬱了。」我會覺得那是對我的一種羞辱,就像歧視抑鬱症病患者那樣的話語:「他得了神經病。」是的,很多抑鬱症病友刻意隱瞞自己,生怕別人知道他們得了抑鬱症,會在工作的地方被同事歧視,甚至有的用人單位知道此事後,辭退他們。而這種隱瞞,我認為會加重抑鬱症病患者的病情,因為他們得不到最起碼的尊重,更不用說來自社會的關愛。有些這樣的抑鬱症病患者,最後選擇了輕生,令人痛惜。

抑鬱症病患者本身背負了沉重的枷鎖,如果沒有人對他們伸出溫暖的手,他們就有可能崩潰。我在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凜冬》中描寫了一個產後抑鬱症的病人,最終在婆婆和丈夫的冷漠和刻薄下選擇了自殺,死亡也許是她最好的歸宿。家庭的溫暖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連這種溫暖都沒有,那就像是活在冰冷的墳墓裡。我在十多年的抑鬱症治療中,家人對我的關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抑鬱症漫長的治療中,連自己也會絕望,何況是家人。有個病友的家人就經常說,人家連癌症都控制住了,你怎麼吃了幾年的藥都不見好。他常對我說,對家人有種深重的負疚感。

負疚感和自卑是抑鬱症病患者的一種普遍心理,我也如此。我經常會覺得對不起人世,對不起家人,對不起朋友,對不起糧食,好像我活著就是累贅,一點用處也沒有,還浪費資源,這種心態常常讓我無地自容。其實我一直在對自己說,你是個勇敢者,你是個很牛的人,你活著,還可以寫作,還可以去幫助別人……我知道,最終還是要靠我自己走出來,沒有人可以真正的救我。

我對很多病友說,自救是最重要的出路。英國作家卡爾·弗農在《我是怎樣擺脫焦慮》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不採取行動,一切都不會改變。」這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為了活下去,活著的意義並不是浪費糧食。

堅持吃藥是自救最好的方式,不要輕易停藥,因為如果不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停藥,那是十分危險的。運動也是自救的一種良好有效的方式,我在很長的時間裡,堅持每天十公裡的快走,當痛快淋漓出了一身汗,衝完熱水澡,會感覺到顱頂冒出了許多濁氣,大腦也變得清醒。我一直不隱晦自己的病情,我不怕別人知道自己得了抑鬱症,這種公開承認會讓我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面對心中那個魔鬼,我相信,它總有一天會灰溜溜地離開,縱使不離開,也只是在沉睡,不再醒來。

另外,要訴說,我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就說出來,在微博和微信,都有我在深夜的訴說,我的訴說不需要他人的反饋,也不需要安慰,我只要能夠說出來,證明我還能夠正視自己的疾病,而沒有放棄自己,如果哪天我連話都不想說了,那才是最危險的時刻。所以,小兔,你說你那個抑鬱症朋友有時會問你一些消極的問題,我覺得那是好事,你可以隨意地回答他,不一定要怎麼樣,你的陪伴對他而言是最好的幫助。

自殺情緒對我來說,是常見的,我想,每一個抑鬱症病友,都有這樣的感受。我現在基本上找到了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當我產生自殺情緒的時候,就會隨機撥一個朋友的電話,只要和他聊上十幾分鐘,那種極端的情緒就會漸漸消失。所以,當你那個抑鬱症朋友深夜突然給你電話,你一定要接,陪他說說話,也許你就挽回了一條寶貴的生命。很多病友特別信任我,他們碰到這種情況,也會和我說,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會停下手中的事情,陪他們說話,讓他們走出死亡的陰影。記得幾年前,有個寧波的女孩,深夜告訴我,她活不下去了,準備輕生。我就一直和她講電話,天南海北地聊,天亮後,我讓她拉開窗簾,我問她:「你看到朝陽了嗎?」她說:「看到了。」我又說:「你還想死了嗎?」她說:「不想了。」我說:「那麼,你可以去休息,或著洗洗去上班了,這一天一定是美好的一天。」

抑鬱症的確越來越低齡化,很多未成年孩子也得上了這種病,這是十分讓人傷心的事情。現在的孩子承受著比上幾代人更大的壓力,特別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愛護。在時代的浪潮中,破壞有時比建設更加容易,我們在關注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在加大對精神上的損害。當下我們到底能夠做些什麼,特別是對抑鬱症病患者這個特殊的群體,這是我們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小兔,在給你寫這封信時,我收到了一個抑鬱症朋友的消息,她說因為今年的疫情,自家小區被封閉,她一直在人性撕裂中煎熬,靠讀經支撐著。我除了安慰和心疼,無能為力,我希望我們都能夠走出黑暗之地。她也擔心著我,對我說:「你是在黑暗中發過光的人,所以你要保持你的光亮啊。」我的眼淚溢出眼眶。我會保持自身的光亮,同時,希望所有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們,都能夠發出一點光亮,有足夠的光亮,魔鬼就無法躲藏。

小兔,今天就聊到這裡,以後有空再聊。

祝秋安。

李西閩

本文作者:祝羽捷;李西閩,著名作家,中國新概念恐怖小說領軍人物和倡導者,被媒體譽為「恐怖大王」。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虛度推薦  

情緒需要我們好好呵護

壞情緒應該被聽到

讓情緒在自然的味道中

流動起來

點擊下圖或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公眾號|微博|豆瓣|荔枝電臺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商務合作/投稿:hhxdsg@qq.com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後臺

相關焦點

  • 羽來信|當一個抑鬱症朋友沒有赴你的約
    躲在暗處的時候,還挺輕鬆的,你會忍不住說:太好了,我就是這麼沒有追求。如果可以把抑鬱情緒比做一場感冒的話,我當然還算幸運,總能很快就好了,說不定還暗中提高了自己的抵抗力。其實我是個情緒挺多的人,不輕易發作,在外界留下一個溫文爾雅的好印象,發作起來也是狂人一個。
  • 我有一個抑鬱症朋友
    在國外生活的人總說很擔心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出於極致的對人的重視與關懷,他們總是對你細微的情緒謹小慎微,對你異樣的表現誇大其詞,生怕放走了一個潛在精神病的機會。國內的朋友同樣也對心理專家充滿不信任,他們遇到的專家總是輕描淡寫地說:「別胡思亂想,你就是想多了,什麼事都沒有。」似乎企圖用這樣的言辭讓真正的患者放寬心,卻總讓那些真正想尋求幫助的人徒勞而返。
  • 徵集|關於你和你的抑鬱症朋友
    你們覺得抑鬱症可怕嗎?抑鬱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痛不癢,外表健健康康,但是卻能讓年輕鮮活的生命走向自殘,甚至是自殺來脫離苦海。今天有讀者在微信上找到我,分享了自己的苦惱。她說: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但是朋友卻有抑鬱症。她很想幫助她的朋友。但是由於抑鬱症,每次她的朋友都是帶給她負能量。這讓她很難受,但是因為病情又不能點破朋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為難的時候。自己朋友有抑鬱症,肯定是安慰,疏導。
  • 「別和有抑鬱症的人做朋友」
    知乎熱搜榜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話題:#你願意和重度抑鬱症患者做朋友嗎?#在眾多回答中,有一位正在跟抑鬱症抗爭的朋友給出這樣一個答案:「別和有抑鬱症的人做朋友。」這句話看起來可能有些偏激,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的。
  • 親人朋友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撰稿 | 粟幼嵩校對 | 陳俊我曾經接到一個心理熱線求助電話,是一位年輕人打來的:他的朋友患了抑鬱症,他非常想幫自己的朋友擺脫抑鬱症,就努力地和朋友聊天,勸慰他。之後,他的朋友情緒有了問題就想給他打電話,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剛開始的時候,這位年輕人還情緒滿滿地開導朋友,和他說話。
  • 你身邊抑鬱症的那個朋友,現在怎麼樣了?
    朋友的父親、叔叔都有或深或淺的抑鬱症,看到抑鬱症發病的時候或是坐在院子裡抓耳撓腮,似乎崩潰得再也不能夠邁出一步了,也許就是那麼一秒鐘的抉擇,自己就會作出後悔一生的選擇。聽到朋友的講述似乎也不能夠深切的體會抑鬱症的一切。所以打開百度,輸入「抑鬱症發作時怎樣的」這些關鍵詞,但是搜索出來的內容模稜兩可。不像是名詞解釋,能夠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
  • 你願意和重度抑鬱症成為朋友嗎?
    2、他們可能不願意陪你出去玩,很多人和我反應自己在重度抑鬱發作時幾乎是不能參加娛樂活動的,第一他們沒有欲望,所以任何在我們看來好玩的事情,他們會覺得一概沒意思。其次身處抑鬱的人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看到別人玩的那麼開心,自己卻沒有興趣,索性還不如不去呢。
  • 我那個愛笑的朋友,得了抑鬱症……
    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調查,警方確認Maisie生前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鬱症,而這正是她自殺的原因。然而Maisie的家人和朋友,對這一調查結論,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因為在周圍所有人眼中,Maisie是個開朗活潑的姑娘,學習不用父母操心,笑起來沒心沒肺,在他人眼裡,永遠展露出最可愛的樣子。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患有抑鬱症呢?
  • 你身邊有被抑鬱症困擾的朋友嗎?我有!
    文戈小馬你身邊有被抑鬱症困擾的朋友嗎?我有。我一個朋友,20多歲的時候,生活就像一臺流光溢彩的榨汁機,輕輕一按,就能流淌出鮮活的能量。和她相比,我單調晦暗得就像擺在一旁的黑白畫。所以,每次見她,我都暗暗多吸幾口氣,幻想自己在這部榨汁機裡插了根吸管,能借點兒這個精力充沛姑娘的精氣神兒。
  • 我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抑鬱症而失去朋友......
    ,我再也沒有踏進那個學校。你可以想像,七個月過去了,每一天,這一切的一切還是令我感到疼痛,我的抑鬱症是…甚至比這些還要更低一級的魔鬼,儘管它仍舊在折磨我的身心。所以...嗯,你的確有可能因為抑鬱症而失去朋友…而且,這的確很傷人。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他們都是那些你期望能跟你一起度過難關、不會因此拋棄你的人們。尤其是當你們已經一起經歷了那麼多的時候。
  • 如何陪伴「抑鬱症」的家人或朋友
    無論你如何用力,另一個靈魂之處,你終是無法到達。可是我們能盡力地去共情的目的,並非去完成這個不可為之事。我們與他人共情所帶來的陪伴,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他去理解他自己。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1970年左右的時候,個人電腦還沒有出現。有程式設計師根據人本主義治療流派的理論,做了一個程序,叫Eliza。
  • 我拋棄了我的抑鬱症朋友
    她告訴我,她於一年前得了「焦慮型抑鬱症」,目前正在吃藥治療,每兩周由父親陪著去醫院複查一次。從前我覺得「抑鬱症」就是一個名詞,離我很遙遠,沒想到身邊有人正遭受這種折磨。她給我看了醫生開的診斷書,很耐心地向我解釋「抑鬱症」是怎麼回事,就連我最疑惑的產生抑鬱症的原因,她也一併說了。她說她其實很自卑,曾遭受過的校園暴力至今仍在影響她,她覺得自己成績不好、長得醜,對未來也很迷茫。
  • 你的世界不會輕易崩塌,送給抑鬱症的朋友
    之後去醫院檢查為輕中度抑鬱,沒有吃藥,啥都沒有,就叫我自己調整心理狀態,我也覺得是自己太脆弱了,繼續回來上班,天天熬,每天都過得跟鬼一樣,除了中間和女友聊聊天能感受到一絲慰藉外沒有一點感受到活著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 不能對抑鬱症朋友說的十句話
    心理導讀:我們關心抑鬱症的朋友,也希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 抑鬱症的9個症狀,希望沒有一條符合你
    而關於抑鬱症,你了解多少?有人說患抑鬱症的人都是鑽牛角尖的人;有人說Ta們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也有人說抑鬱症只是一種負面情緒。提到抑鬱症,大多數人只能用一些隻言片語的反應去理解。如果當真面對一個患有抑鬱症的朋友,也只能使出安慰三連:樂觀一點、積極一點、想開一點……
  • 朋友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幫助他
    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並要求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一些讀者朋友寫信表達困惑,問如果周圍有朋友得了抑鬱症,自己可以學習哪些處理抑鬱症的知識和方法,來更好地幫助對方。關於抑鬱症的知識,我相信會越來越普及,但是,如果我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我想,關注的問題點就發生了變化。
  • 無常觀:一個讓你遠離抑鬱症的絕妙方法
    《我國每年25萬人死於自殺》一文報導:「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自殺未遂的人數約為200萬。(《人民日報》)」這還是前幾年的報導,最近的統計人數會更多一些。據說自殺未遂的人數達到200萬,自殺死亡的有28.7萬人,有這樣的記載。這樣我們就知道,因為不接受無常,真正無常到來的時候,就要出事情,精神受到刺激乃至崩潰,甚至出現精神病或者抑鬱症——輕一點的就是抑鬱症。
  • 抑鬱症經常會說這3句口頭禪,如果你沒有,偷著樂吧!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
  • 說說如何陪伴抑鬱症的家人或朋友?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最親密的家人或朋友得了這種「病」:如今,「抑鬱」這個情緒病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只是未曾被發現,也許它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如上所述,他們拖延,沒有耐心,無精打採,無聊,覺得什麼都沒有意義……當然,有一部分人只是有點抑鬱情緒,這很正常,但也有人已經嚴重到抑鬱症的程度而不自知。
  • 「朋友得了抑鬱症,但我懷疑他是裝的」
    >「一個平時看起來很正常的同學,說自己有抑鬱症,懷疑他是不是裝出來的?朋友突然跟說自己有抑鬱症,但回想起ta的種種行為,我們也沒發現有絲毫的不正常。於是,我們開始懷疑:ta是不是故意裝抑鬱,為了逃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