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九大部類經典,您知道幾類?

2021-02-08 心之秘

今天去參加一個聚會,席間,工作人員與我互加了聯繫方式,才添加完沒多久,她就快速瀏覽了我的朋友圈,然後過一會兒她就來與我攀緣:「看了您的朋友圈,您是信佛的?」

我看了她一眼,笑到 :「是哦!」

她說:「那太好了,我們公司每年都會為信佛的客戶組織去普陀山祈福,您到時也可以一起來參加。」

我一聽她說這個,我又笑了:「我平時不怎麼去寺院祈福。」

她一聽,臉上出現驚訝的表情,問我:「您不是信佛嗎?怎麼會連寺院都不去。」

這就是一般人,一般對佛法不了解的人,她不知道法在哪裡。覺得信佛、了解佛法就是要去寺院,寺院代表了佛法。

我們修學佛法,有在經典上下功夫的人就知道,燒香拜拜只是一個方便,培養一個恭敬心,但佛說講什麼,我們不知道。所以佛經不讀,佛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就不明白,更不知道這經是怎麼來的。

在《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眾生心所念, 種種所行道, 若干諸欲性, 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 以諸緣譬喻、 言辭方便力, 令一切歡喜。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 優波提舍經。」

這經文講眾生的心性一時不能堪受大法,所以必須要初轉法輪宣講九個部經類的經典,這九部經主要是在聲聞法上面來說,籍著本生、本事、未曾有等等,來引生大家認識到諸佛與阿羅漢是不一樣的。佛是這麼解說的,眾生心中所念所思所想以及所欲,都各不相同。既然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種姓的不同眾生,各個所修的法道,就會顯示他們修道的目的,以及所求的欲望,顯示他們的心性是完全不同的。

佛陀依著不同的因緣,作了種種的隨機教育,當某一個因緣出現時,佛就依著那個因緣來說法,這就是「諸緣」;在各種因緣出現的時候說了法,而且說法時還要運用各種「譬喻」來演說;因為眾生不容易聽懂,所以要用「譬喻」來方便宜說,這樣大眾才能容易理解。

可是,單單如此還不足以度眾,還得要有言辭方便,單單就第八識如來藏,佛陀施設了多少名稱來為眾生宣說。而且每一種不同面向而說出來的法之中,也有不同的言辭來加以解說,這完全是憑藉善巧方便的力量,才能夠使一切聞法的大眾心大歡喜。

這一些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主要就是分成「修多羅、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緣、譬喻、祇夜、優波提舍經」九大部類的許多經典來說。

修多羅《大智度論辭典》中的解釋是:諸經中直說者,名修多羅,所謂四阿含,諸摩訶衍經,及二百五十戒經;出三藏外亦有諸經,皆名修多羅。「修多羅」者,是四《阿鋡》中經名,摩訶衍中經名。修多羅有二分:一者、四阿含中修多羅;二者、摩訶衍經名為大。修多羅入二分,亦大乘、亦小乘。二百五十戒如是等,名為修多羅。

看過善知識寫的書籍,書上講修多羅是佛陀特地為眾生宣說五蘊十八界的虛妄,以及般若,唯識諸經等,並且是偏重於提示性的說明,這就是修多羅!而這一類修多羅有一個特性就是除了提示性的說明以外,而且還有前後連貫淺深次第的法義,就是解脫道的法義、般若等法教的法義等經典,這叫做修多羅。

伽陀,《大智度論辭典》中的解釋是:一切偈名祇夜,六句、三句、五句,句多少不定,亦名祇夜,亦名伽陀。簡單的理解,「伽陀」就是偈。

本事就是在一些經典之中,有時候特地加以說明,為什麼要講這一些經典?它的原因是什麼?也就是說這一部經典之所以要宣說,他背後的原因是因為某一些法義,才要說這一些經典,或是因為往世的某一種緣起,才有了今天這場法會中的某人引生這一部的經典來,所以作這些說明的經典就叫做本事經,本事,直接說明,依文解義,就叫做本來事情的內涵。

本生就是大家聽過的一句話叫做本生談,為什麼叫做(譚),因為它就像說故事一樣講出來,所以叫做談。本生談其實應該正名為本生經。本生經中講的是什麼?說的就是釋迦佛過去在菩薩位中如何修菩薩道,如何在三界六道廣度眾生,甚至有時因為大悲願而去當鹿王,在畜生道裡面度眾生,為了跟眾生廣結善緣。所以,釋迦菩薩往世種種行菩薩道的故事,用較輕鬆的方式,以講故事的手法講出來,那就是本生經的內涵,裡面會同時談到菩薩們往世與佛陀之間的關係。

未曾有,譬如開講《妙法蓮華經》之前所講的《無量義經》,就是未曾有的法,因為聲聞人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經,也因為世尊在此之前還不曾講過有一個法可以含攝一切諸法。又譬如說,在諸佛涅槃的實證過程裡面有一些岔路,有一些什麼內涵與次第,這都是大眾以前不曾聽聞的法,這也屬於未曾有。甚至於講到識入母胎、識住名色、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等等,在進入第二轉法輪之前,都是二乘聖者所不曾聽聞的,這也是未曾有。又譬如談到無餘涅槃之中的本際,這都是未曾有法。

因緣法,甚深極甚深,所以佛陀特地要別立一部來說。因緣法,在世尊親自教授下,都是要先觀十因緣,首先,要弄清楚名色,世尊當時在因緣法上,是先經過了十因緣的順觀、逆觀,然後再作十二因緣的順觀、逆觀,這樣好好去觀行,如實理解,確實觀行,他的觀行是如理作意的,這樣才能成為緣覺,這就是因緣法。

譬喻很重要,所以也是另立為一部。譬喻有二種:一者、假以為喻;二者、實事為喻。

祇夜,也就是重頌;是怕剛才講過的長行(長行就是講了很長的一段法義,用很長的一段時間講解),可是那些內容不容易記住,因此就用重頌的方式再複習一遍,讓大家容易記住,這些內容全都是用偈頌的方式來說,這就是重頌,直譯時就名為祇夜。

優波提舍經,也就是論議之經。論議之經大部分是因為外道來論議,或者佛弟子來請法,在四阿含裡面記載非常多。所以有時候外道來請法,如果這個人還不足以成為佛弟子,佛就用外道法為他說明:「你那些法有什麼過失,應該如何改進。」如果是來挑戰的,佛就用外道法破外道法,也就是要經過長篇累牘的論議。這樣的論議有很多種,就叫做論議經,梵音叫做優波提舍經。優波提舍經也就是論議性質的經典。(九部類經的解釋內容出自正智出版社《法華經講義》第三輯P25-33頁)

佛經甚深難懂,但我覺得,我們來到人間,在這世界上,首先要學會跟無明去相應,所謂無明,就是我們不懂的東西,既然不懂,那我們就把它弄懂嘛,我們的意識心,就是學習的心,我們就是要不斷地去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很多人為了家庭平安,事業順利,去寺廟裡燒香拜拜祈福,聽人說善法。其實他們這也是在求法,只是他們在求人天善法。所以本文開始那位工作人員說:哎,怎麼不去寺院呢?其實也是對哦。因為他還在求善法的階段,還在跟佛結緣的階段。

所以每個人他都需求點,都是這樣走過,但是如果可以提升一下,從讀經開始,一部一部讀熟了解,如果說經典都沒有接觸,你也說我信佛,那所做的那些事與外面的一些團體有什麼區別呢?莫被表相化,還是先來讀經吧…



相關焦點

  • 流通佛經那些事,您都知道嗎?
    既然是推薦讀佛經,當然少不了推廣佛經,我們推廣佛經不在於數量、品類,主要的重點是希望學人能好好地請回去閱讀,一部一部讀熟悉,然後再換一本讀誦,從未了義經開始,再慢慢讀到大乘了義經典。所以佛經結緣時,還是會與來請經學人有些互動,一來是了解來人的基礎,二者確保對方是來讀佛經的,以免佛經請回是閒置的狀態。同時,也會建議一些學人讀誦經典的方案。佛經除了免費結緣,我們還包郵送到戶,就是希望大家能好好讀佛經。
  • 【佛經開示】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學佛必讀十部經典佛經,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一一閱讀將受益匪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 辨別七個症狀,合理使用九類中成藥,帶您告別失眠
    下面通過七大症狀群為您介紹治療失眠的九類中成藥。這九類中成藥,在2017年的中國失眠症和治療指南上得到了推薦。第一,遇事驚恐型。這類患者平時容易害怕,遇事容易驚恐。這類患者可以使用棗仁安神膠囊治療。第二,情緒急躁型。這類患者平時情緒容易急躁,常常頭昏頭脹,口乾口苦,雙目有紅血絲,大便便秘,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判定為肝火擾心。肝鬱化火,上擾心神,心神不寧,最終導致了失眠。
  • 九類微信內容被封殺
    這九類內容要被封1、誘導分享類什麼叫誘導分享?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不轉不是中國人」、「請好心人轉發一下」、「轉發後一生平安」、「轉瘋了」、「必轉」、「轉到你的朋友圈朋友都會感激你」……這些內容的連結你碰到過沒有?這就是典型的用誇張言語來脅迫、引誘用戶分享的。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學佛必讀十部經典佛經,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一一閱讀將受益匪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佛經,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
    佛教,在我國流傳已久,很多佛經也被朋友們所熟悉:《地藏經》、《無量壽經》、《金剛經》、《心經》等等,大家在聊天時,也會不經意地帶出幾句佛經中的語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等等。
  • 明式椅類家具結構及椅類家具經典的幾種榫卯接合
    結構是指一般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明式椅類家具亦是如此,包括榫卯結構、梁柱式構架結構、構件形體結構等方面。正如趙廣超等在《一章木椅》中認為,結是捆起來,構是架上去,把結構理解為動詞,才會有所發展,中國在六七千年前便出現了大家熟悉的榫(凸出來)卯(凹下去)木構技術[2]。就目前對明式家具的研究而論,相應的理論資料、文獻、學術會議不計其數。
  • 祖母綠的四個大類你知道幾個?
    祖母綠是世界四大寶石中最重要的一員,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被使用的六千年的歷史,對於祖母綠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寶石很多人都可望不可及,因此價格也是在不斷的攀升,那麼你知道祖母綠的也能分類嗎?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四種類別!
  • D類放大器,以及A類、B類、AB類……您鬧明白了麼
    精彩分享,您會「頂」我嗎點擊藍字,置頂ADI!
  • > 瑜伽服分哪幾類?
    瑜伽服分哪幾類? 2017-07-11 15:57:56 來源:全球紡織網 瑜伽服分哪幾類?瑜伽服分為:長袖、中長袖,短袖,背心,吊帶幾種。瑜伽服是鍛鍊瑜伽所穿的衣服。
  • 交通指示牌可以分為哪幾類?
    交通指示牌可以分為哪幾類?通常在生活中的道路上會看見各種各樣的指示牌,有了它們的指引,我們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或者引導我們去想要行駛的道路。走在路邊隨處可見的它們成為道路上最不可或缺的風景。說到這裡有很多的朋友在採購的時候就會不了解交通指示牌都可以分為哪幾類,那麼通用路燈就來給大家講一講交通指示牌都是如何分類的?道路交通標誌分為主標誌和輔助標誌。主標誌可細分為如下幾類:1、 警告標誌:警告車輛、行人注意危險地點的標誌。
  • 經典的休閒,益智類小遊戲,你還記得幾款
    常規的大型遊戲玩累了,適當放鬆一下,玩一下休閒類的益智小遊戲吧,一個滑鼠就可以簡單操作。以下八款經典的益智小遊戲,不知道你對哪款印象最深刻。注意:它們都是獨立的單機遊戲,當中可不包括街機遊戲和網頁小遊戲等。
  • 《紅樓夢》就是一本佛經,您如何解讀?
    重讀經典,收穫的是生命的喜樂與平靜。我們眷念的是曾經那些青春美好的記憶和紀念,眷念的是曾經那份深情。青春期真摯的情感讓我回憶起,年少時,和同學們一起上學放學,必須一起走,一起嬉戲,有說不完的話,嘰嘰喳喳,嘰嘰咕咕,快快樂樂。
  • 學佛必讀的三大經典佛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無論你信不信佛,只要你想靜心,念《心經》都是不二選擇,特別是對治失眠很有效,念幾遍《心經》,睡眠會很好;為何能開智慧?《心經》是般若卷的精華,是菩薩講述的世界的真相,是經過上千年公認的智慧的結晶,如果你能忽然之間理解了其中的一兩句話,你會發現煩惱去掉了大半。
  • 佛經裡最容易念錯的10個字,你念對了幾個?
    它們是梵文的音譯,表示對佛及菩薩的尊敬或皈依,佛經中讀為「namo」,而不讀「nanwu」。這個詞也經常出現在一些佛、菩薩的名號之前,其意譯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就是指「大迦葉」。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經典《摩訶止觀》,漢語就是「大止觀」。其中的「訶」字不讀ke,而讀he。這兩個字經常和「波羅蜜」連用,而成為「般若波羅蜜」。
  • 您該知道的經典成熟男士穿衣九條黃金法則
    今天,我們整理出成熟男士九條穿衣黃金法則,全是實實在在的建議,而不是關於風格的建議,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為今天如何穿著得體萬無一失的指南,希望能幫到你們。如果您要買現成的衣服,需要注意肩膀的舒適度。男士西裝經典款一般都是深色,雙扣,單排扣,細節適中。需要注意的是,西裝是套裝,永遠不要單獨只穿上衣或褲子,那樣會顯得另類。
  • 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幾類人可以免費,您知道是哪幾類嗎?
    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31,閱讀約2分鐘導遊:北京故宮博物院:對這幾種人可以免費,你知道是哪幾種嗎?故宮可以說不僅國人知道,連外國人都熟知,大家都知道皇帝住在故宮,所以每年都會有很多外國遊客想參觀我們國家的宮殿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每年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但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故宮博物院想出了一個政策,那就是對以下幾類人實行免票政策,一起來看看吧!
  • 鳩摩羅什來中國共翻譯出多少部佛經經典?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鳩摩羅什前343年出生於西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譯童壽。鳩摩羅什天生具有慧根,據說鳩摩羅什無師自通學會了梵文,五歲日頌千偈,七歲出家,九歲便能登壇講經,名聞西域,是名副其實的神童。
  • 他是「四類人」中的「第五類」
    無根生遠遠地落在了隊伍後頭——粗狂的風,吹在廣袤的原野上,颳起的草,鳳舞在晴空中,無根生眼神堅毅地看向遠方,他的視線仿佛洞穿了時間,透向著未來。夜,全性眾人圍著篝火歇息著。無根生向房間走去,在即將進門時,年幼的金鳳見到掌回屋,問候了一下,無根生回頭,說了一句她銘記一生的話。
  • 學會交往有質量的朋友,教你區分A類、B類、C類、D類朋友!
    有些人朋友圈很廣,但是真的用得上的寥寥無幾,當初承諾的豪言壯語,最後用上幾句經典藉口就把你給打發了。所以朋友不要太多,生意和朋友一定要區分清楚,為了做你生意才和你套近乎的就當聽聽算了,不然你傷不起。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碰到各種各樣性格的人,有些不善言辭、有些沉默寡言、有些信口開河、有些「一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