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味道:老虎腳爪、蓮心白糖粥——正在消逝的風味美食

2020-12-11 快樂敏姐6

之前寫了一篇,關於回憶兒時上海早點的文章《記憶中,童年時代的上海菜,和漸行漸遠的四大金剛》。在網友們和粉絲群裡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並參與了激烈的討論中。在此快樂敏姐感受到無比欣慰,同時也感謝各位對本人的支持與鼓勵,讓敏姐有更多的動力創作出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及作品。討論中有部分網友在回憶起兒時上海的「四大金剛」時,提及小時候吃過的老虎腳爪和糖粥。那這次敏姐就這兩種傳統小吃打開本文的序幕。

回憶起上海所有的草根點心中,〖老虎腳爪〗實在算不上出挑。以前的大餅攤到下午才做這款點心,如果生意好的話,老師傅就只做大餅油條,把它晾在一邊。仿佛它是跟著後娘一起進門的拖油瓶,低人一等。上海的老人吃早點,首選大餅油條加豆漿,下午心情好一點,才會囑小孫子買兩隻老虎腳爪,和著泡得已經寡淡的炒青邊聊邊啃,多半是消磨時間,另一隻給孩子,算是吃著玩的。說得肉麻點,老虎腳爪在上海灘的地位相當於英國下午茶的蘇打餅乾

以前〖老虎腳爪〗的做法是師傅在一坨面上劃出等分的三刀,六角形,神行老虎的腳爪,稍稍掰開,刷上飴糖水,在小缸爐裡烘得焦黃香脆。吃之前,我喜歡掰開來吃,可以多磨一會牙。正宗的〖老虎腳爪〗外脆裡香,甜度不重,但麵團稍顯堅實正是它的特色。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它承擔著消閒的使命,也算是石庫門裡的一點亮色。今天,現代人吃〖老虎腳爪〗,多半是出於懷舊,為了喚醒童年的味覺記憶,那麼這隻腳爪就在你我的心口輕輕地撓痒痒,怪舒服的。

說起糖粥,上海人相當親切,「白糖蓮心粥……桂花甜酒釀……」的市聲已被淹沒,「篤篤篤,賣糖粥」的童謠已刻錄成非遺檔案,偶爾播放,即會引起人們對流金歲月的無限懷想。

糖粥,蘇州也有行街叫賣的。一碗熱騰騰的糯米白粥盛在蓮心碗裡,上面再蓋一小勺豆沙也叫(赤豆糊),紅豆沙在白粥上洇洇地滲出一條紅邊,有點像瓷器中的釉裡紅,真是好看極了。蘇州人還給了它一個雅名:紅雲蓋白雪。

豫新點心店的糖粥裡加入了紅棗和蓮心,那是另一種紅白相鑲了,端在手裡即可領略同工異曲之妙。

現在在上海豫園美食一條街裡還有傳統的老虎腳爪和糖粥售賣,雖早已不是原先的味道和感覺,但購買的遊客還是會絡繹不絕地慕名而來。如今每隻兩元錢的老虎腳爪究竟有多好吃?其實這個味道是可以想像的。排著長隊的顧客爭相品嘗,多半是為了獲得一種心理滿足,和那一份懷舊情結

由此可見,小吃賦予人的快樂,更多的時候是在精神層面的

相關焦點

  • 包腳布、老虎腳爪、螞蟻上樹...盤點那些名字奇怪卻味道很贊的美食
    包腳布、老虎腳爪、螞蟻上樹......盤點那些名字奇怪卻味道很贊的美食 2020-10-19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童年味道,城隍廟無數美食中,我最懷念白糖粥
    童年味道,城隍廟無數美食中,我最懷念白糖粥小編每日一食的分享時刻又到了。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有一個味兒,永遠地留在記憶裡。他不怎麼華麗,做法也不怎麼繁雜,但那個味道卻是你回憶童年時,總會提起的。對於小編來說,當屬城隍廟中的白糖粥。
  • 老上海人念念不忘的老虎腳爪,一定要刷紅糖水,會更酥脆香口
    我是原創作者乾丁,喜歡和大家聊美食、做美食。說道老虎腳爪老上海人肯定是念念不忘的,我是一個北方人也對它有深刻的美味情節。小時候父親在上海打工,第一次出遠門就是到上海,也第一次吃到了老虎腳爪。現在它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但是對於老上海人卻是滿地的回憶和想念。而對我而言,也是我和父親在上海一起吃的第一次早飯,感覺它是一種有期待和接地氣的幸福味道。
  • 包腳布、老虎腳爪、螞蟻上樹盤點那些名字奇怪卻味道很贊的美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海有腔調,ID:shanghaistyle0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來到上海初次聽到包腳布的外地人一定會納悶,什麼,包腳布能吃?其實包腳布可不是意義上理解的懶婆娘的裹腳布,而是上海的一道著名小吃。在上海,除了老底子上海人鍾愛的早餐「四大金剛」,另外一道,就是包腳布了。
  • 包腳布、老虎腳爪、螞蟻上樹……盤點那些名字奇怪卻味道很贊的美食!
    來到上海初次聽到包腳布的外地人一定會納悶, 什麼,包腳布能吃? 在上海,除了老底子上海人鍾愛的早餐「四大金剛」, 另外一道,就是包腳布了。
  • 上海吃客:「老虎腳爪」令人難忘
    > 曹振華 上海老底子/「老虎腳爪」令人難忘■曹振華一日,在小區附近攤位買早點時,一種面熟又陌生的點心闖入我眼帘。
  • 難覓的老上海風味美食
    深入人心的民謠,深入人心的老上海小吃,而今,還能尋覓到哪些?而包腳布其實就是雞蛋餅夾油條,但是和現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東北雜糧餅不同,包腳布一般有黑色的老油條和普通油條兩種可選,再加甜蜜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包起來像舊時的鉛筆盒一樣,口感不同雜糧餅的幹,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久負盛名的11款老上海點心
    記憶中的老上海,是溫情賢淑的女子,風氣萬種的異國建築,還有那些一口一個精緻的老上海點心,就如同這個城市般優雅的存在至今。生煎饅頭、排骨年糕、油墩子、兩面黃、南翔小籠……都是上海人的心頭之好。
  • 難以忘懷的老上海小吃
    「篤篤篤,買糖粥,三斤蒲桃四斤殼,吃儂額肉,還儂額殼,張家老伯伯,問儂討只小花狗」,膾炙人口的民謠,難以忘懷的老上海小吃,如今有不少在上海市區的飲食店難覓蹤影,油墩子就是其中之一。對上了年紀的老上海人來說,油墩子是他們抹不去的美食記憶。
  • 老上海,即將消失的傳統美食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堅持了十幾、甚至二十來年的上海煙火氣小店,不堪重負倒下了。可細細想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陪伴我們成長的上海老味道早已漸漸消失。很多家常吃食不再是傳統味道,曾被記載過的數百種傳統小吃與本幫菜,有些日漸式微甚至已經失傳。
  • 上海有哪些名字奇怪卻巨好吃的美食?說出來饞死你!
    上海有很多名字一聽就很好吃的美食。 不過,今天打算為大家端出的是一桌子名字奇怪 卻巨好吃的上海美食!
  • 老上海人都懷念的小吃,曾是早餐必備,現在幾乎絕跡
    說起上海人的早點,便不得不提那久居寶座的「四大金剛」——油條,大餅,豆漿,粢飯!但上海人的早餐可不止這些,鍋貼,餛飩,麻球,湯圓……保準你得吃上好幾天才能吃全。而有道點心,老上海人以前常吃,現在卻不怎麼見到,那便是老虎腳爪。
  • 上海小吃,本地人最愛外地人必買,盤點最具上海風味的各種餅食!
    上期湯圓給大家盤點了魔都最地道最具風味的麵食,今天就來給大家安利一下魔都最有特點的各式各樣的餅啦!老虎腳爪湯圓聽說,上海「四大金剛」還有一個小弟弟,那就是老虎腳爪。雖然名字很誇張,其實這是一種形狀形似老虎腳爪的烘餅啦,大家覺得看上去是不是很像呢?湯圓想這種烘餅之所以會家喻戶曉,除了形狀上很有特點,還有就是它兼具;了廉價、美味又實誠等優點啦,拿到手就是黃鬆脆的面身,一入口就是焦香四溢的滿足!
  • '老虎腳爪'重裝上陣
    下月起,王家沙將推出香炊餅、蔥油餅、油墩子等四五種老上海傳統小吃。  前天中午11時,筆者在位於南京西路、石門一路路口的王家沙總店採訪,進門就看到一條呈「八字型」、約20多人組成的隊伍排在兩個窗口前。王家沙餐飲有限公司經理沈一雄介紹說,這兩撥人,一撥是等「老虎腳爪」的,一撥是買梅花糕的。在大堂裡,筆者看到,食客中既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衣著時髦的白領,都在津津有味地啃著「老虎腳爪」。
  • 誰能代表舌尖上的上海?老上海:遠不止扣三絲
    街訪:誰能代表舌尖上的上海老上海:遠不止扣三絲。新民網 李永生 拍攝 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一道扣三絲成為不少人垂涎欲滴的上海美食代表。那麼,在上海市民眼中,上海美食到底是不是就是扣三絲?新民網記者今日(28日)走上街頭,聽聽市民聲音。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受訪市民都表示,看了介紹「扣三絲」這道菜的那集《舌尖》。
  • 回憶老上海味道,這弄堂小吃不得不提
    朋友來這邊求帶玩還不知道什麼是老上海特色?老上海的好味金黃香脆的在現在的魔都老虎爪因為製作費時費力已經幾乎失傳這是上海為數不多的還買著這種老味道剛出爐的老虎爪底部香脆外殼帶著紅糖的甜嘗起來完全不輸那些西點麵包對於這種稀缺味道
  • 一種在上海漸漸看不到了美食,趕緊去嘗一下,也許將來會成為傳說
    昨天有說到老虎爪。這就不得說下海派的下午茶了。美食其實是一種社交的文化。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中國,吃飯這點事承載了很多很多。稍稍舉例子佐證一下。比如在酒桌上談項目,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來時稱兄道弟了。那作為解放前的老上海,比較早接受西方的文化,自然這下午茶文化也是比較早形成的。老虎腳爪本是江蘇上海這邊的傳統小吃,江蘇淮揚稱之為金剛爪,老虎腳爪,是一種正面凸起的六個尖狀物,因為有糖在表面的原因,烘烤後顏色焦黃,而這些都不是用模具,六角梅花狀分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在蘇州和上海叫做老虎腳爪。
  • 上海,即將消失的傳統美食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堅持了十幾、甚至二十來年的上海煙火氣小店,不堪重負倒下了。可細細想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陪伴我們成長的上海老味道早已漸漸消失。很多家常吃食不再是傳統味道,曾被記載過的數百種傳統小吃與本幫菜,有些日漸式微甚至已經失傳。
  • 尋覓童年上海味道 欣和六月鮮美食之旅首選高橋人家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金花菜,馬蘭頭」……這些迴蕩在老上海弄堂的吃喝聲幾乎銷聲匿跡,老虎腳爪、香脆餅、桂花糖粥等老上海的傳統小吃如今也難覓蹤影。由於失傳、泛濫等多種原因,許多滬上名小吃不是消失,就是口味正在發生變化,製作工藝也正在失傳。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洋快餐」成了流行「尤物」,一個個滬上傳統名特小吃,如今只是眾多老上海人的記憶味道。
  • 尋覓:銷聲匿跡的老上海傳統小吃
    「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胡桃四斤殼」,「金花菜,馬蘭頭」……這些迴蕩在老上海弄堂的吆喝聲已幾乎銷聲匿跡,一起消失的,還有老虎腳爪、梅花糕、香脆餅、桂花糖粥等老上海的傳統小吃。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街頭的「土家燒餅」突然一夜成了流行「尤物」,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小吃,買來吃過了,總還覺得缺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