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一有母雞學公雞叫就立馬殺掉呢?先來講個故事吧。
楊大爺是位地道的農民,後來身體不行了就找了這份門房的工作來幹,因為看門的是在高中的學校,現在的女生都比較時髦,楊大爺卻看不慣,每次有女學生經過校門打口哨的時候他都要呵斥幾句,女孩子就應該有女孩子的樣子,不要像老母雞一樣學公雞打口哨。
聽了楊大爺這樣說只是覺得很搞笑,也沒有追問他這句話的緣由,時間沒過多久卻聽說楊大爺二十六歲的兒子去世了,在去世的前幾晚楊大爺家中的母雞一直打鳴,楊大爺讓老婆趕緊把母雞殺了將雞血撒到院子裡面,老婆非要堅持等兒子回來再殺好吃新鮮的雞肉。僅僅過了兩天村裡有人傳來消息,楊大爺的兒子在工作的時候被風颳到了電線桿上電死了。
牝雞司晨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母雞打鳴的,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典故說明了這個事情,最典型的就是妲己竊權亂政,在世人眼中商紂王是整天荒淫不理朝政,但是遇到了妲己之後卻被迷得顛三倒四的,朝中的政務都由妲己掌控,導致整個國家民不聊生,最後王朝覆滅了。
母雞本來是下蛋的,卻偏偏學習公雞開始打鳴,在農村認為,這要麼是公雞有問題要麼是這個家庭要發生不吉利的事情,必須第一時間殺掉以絕後患。
其實母雞打鳴從動物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動物模仿的現象,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是老母雞年齡大了體內的雌性激素分泌多了所以會產生這個現象,對於這些個事情我們最好持不喜不悲的態度看待,事在人為事故發生的時候旁邊的樹葉在落總不能將兩者扯上關係吧,所以說迷信和科學我們只能各信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