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點翠頭面」引發的罵戰

2020-12-21 騰訊網

[摘要]當時這三種飾物分別都是真的翠鳥毛、鑽石和純銀,所以置辦行頭的成本很貴。

劉桂娟微博(已刪除)。

京劇程派大青衣劉桂娟在微博上曬了一下她的點翠頭面,沒想到竟然引發了一場和網友的罵戰。動物保護者們紛紛指責這種濫用翠鳥羽毛的行為,被不少人指「與吃魚翅有什麼區別」。還有人質疑劇團花這麼多的經費置辦如此「殘忍」的行頭,是否有意義。

在網友的口水聲中,劉桂娟又追加一條微博:「梅先生(編者註:指梅蘭芳)的點翠頭面精益求精,顏色絕對相同的軟翠,大概需要幾百隻翠鳥,程先生(編者註:指程硯秋)體型高大,做頭面翠鳥需要更多。軟點翠太稀有了。價格貴一倍。我覺得現在的劇團跟藝術家學習也要學習梅大師程大師!對藝術負責,寧可多花錢,多一倍的翠鳥,也要買最好的,那樣才會對得起觀眾,戲比天大!」

不過,更多的圍觀群眾可能還是先愣愣地問了一句:點翠頭面是個啥?

傳統戲曲的旦角演員都需要「頭面」,所謂「頭面」,是指整個頭髮的造型、飾物,分為「軟頭面」和 「硬頭面」,比如《新紅樓夢》裡十二釵的造型,就借鑑了軟頭面裡的貼片子,看上去就像一隻只小光碟;「硬頭面」則是演員頭上插戴的各種blingbling的飾物,「點翠」是其中一種,還有兩種是水鑽和銀錠。

當時這三種飾物分別都是真的翠鳥毛、鑽石和純銀,所以置辦行頭的成本很貴,所以《霸王別姬》裡好戲的袁四爺給張國榮演的程蝶衣送了一套水鑽頭面當見面禮,出手之闊綽,讓旁邊的人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點翠頭面,因其色彩鮮豔和質地高貴,主要給身份高貴的女性角色使用,諸如楊貴妃、杜麗娘、崔鶯鶯等。一整套點翠頭面大概有50件左右,包括泡子、鬢簪、鬢蝠、泡條、串聯(三聯、四聯)、六角、大頂花、邊蝠、邊鳳、偏鳳、面花、壓鬢、後三條、包頭聯、豎梁、橫梁、後兜、太陽光、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各種單件。

而苦守寒窯的王寶釧這樣的底層勞動婦女,只能戴戴銀錠頭面。

在梅蘭芳的時代,擁有一整套定製的點翠頭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這是他們登臺的行頭,也是一個演員的臉面。如今,點翠頭面雖然已經幾乎不再生產,但很多知名的戲曲名旦手中,多少還是會藏有一兩套珍藏的點翠頭面,大多都是師承而來。只有在特別重要的演出場合,才會用來上妝。

點翠飾品。

據傳梅蘭芳送給豫劇藝術家馬金鳳的點翠鳳冠(局部)。

不過點翠並不是戲曲人物的專屬飾品。 「誰家窈窕住園樓,五馬千金照陌頭。羅裙玉佩當軒出,點翠施紅競春日」,唐代詩人李嶠就已經在詩句中吟詠「點翠」之美。所謂點翠的翠,就是翠鳥的羽毛。在染料工藝被發明以前,翠鳥羽毛是不可多得的裝飾材料,因其色彩有綠松石般明豔,或藍或綠,又兼光澤流麗,常被珠寶匠人用來與珍珠、寶石、黃金累絲鑲嵌在一起。

其實在戰國時期就有點翠工藝了。我們從小就聽說過「買櫝還珠」的故事,在嘲笑那個只要盒子不要珠寶的傻子的時候, 你可曾想過,什麼樣的盒子能讓人不要珠子只要盒子?

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也,未可謂善賣珠也。」

這裡的「輯以羽翠」就是把很多的單支翠鳥的羽毛規則地排列在一起作為裝飾。

「翠鳥」是一種生長在中國福建南部和廣東一帶的留鳥,之所以人們要用它的羽毛作為裝飾,是因為其背尾和雙翼都長著亮藍色且泛瑩光的羽毛,這種羽毛在不同的光線下可呈現出皎月、湖色、深藏藍等不同色澤,光彩奪目,富於變化。而後來無論什麼替代品,都無法呈現出這種色彩和光澤上的變化。

點翠的製作技藝十分複雜,需要先用金、銀、銅或鎏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工藝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剪切後仔細地鑲嵌在座上,要求貼得平整均勻不露底子,以製成點翠首飾。

點翠髮簪,年代:清。

據說古時各地每年都要向宮廷朝貢幾百對翠鳥,用此羽毛來製作各種頭飾、風景掛屏、盆景的花葉等點綴之物。點翠採用的翠鳥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尾部羽毛八根(行話稱「尾條」),所以一隻翠鳥身上一般只採用大約二十八根羽毛,且翠羽必須由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豔華麗。病死的翠鳥其羽毛好的首飾一般還不用(行話稱「暗條」,色澤不行)。陳子昂曾為此寫:「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

也因為點翠飾品所費甚昂,而且對生態造成威脅,因此新中國以來,僅進行過一次大型的採集翠羽的活動。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曾對出土的定陵鳳冠做過修復。據北京點翠名家肖志峰之子肖廣春回憶,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過問下,定陵出土文物的修復工作得以順利展開,其中出土的兩件鳳冠軟翠殘損嚴重,每件鳳冠需兩百隻翠鳥的軟翠(翠茸)才可修復。而根據色澤篩選,每百隻翠鳥可選取五至六隻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達95%。如以兩件鳳冠修復需四百隻翠鳥為基數,那麼所篩選翠鳥總數接近萬隻,數量之眾超乎想像。

點翠工藝的高峰出現在清朝,由於繼承和發展了金屬制胎以及點翠羽等更為複雜的工藝形式,「點翠」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金工技藝,隨即成為金銀製作中的重要工種。因為色彩光華豔麗且永不褪色,點翠頭飾也成為宮廷后妃十分流行的飾品。皇宮后妃們幾乎所有的首飾都用點翠工藝作為裝飾,從鈿子、簪釵、頭花、耳環,甚至到團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處處翠色,成為風尚。

為此,明清時期,宮廷中使用翠鳥的翠綠羽毛做配色,清宮中內務府專門設立了「皮庫」,負責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銀庫」專門設有「點翠匠」3名,專門承造「翠活計」。

在《雍正十二美人圖》中,很多清宮貴族女眷們的穿戴都可見到點翠,足見其風靡程度。

《雍正十二美人圖》之裘裝對鏡,畫中人頭上所戴即點翠首飾。

所以這種裝飾也被影視劇尤其是清宮劇廣為借鑑,比如《甄嬛傳》裡華妃娘娘的頭飾:

甄嬛沒有華妃涼涼這麼華貴,所以戴得少點:

辛亥革命後,隨著傳統封建制度土崩瓦解,點翠這一手工行業逐漸走向沒落。

1933年,中國最後的一家點翠工場關閉,原因是點翠的翠羽鳥毛已經絕市。與此同時,人們開始用燒藍工藝等取代點翠。也因此,如今真正的點翠的首飾都是稀罕之物,價值不菲。

點綢正鳳。

如今戲曲人物的點翠頭面也大多以點綢代替。點綢技藝與點翠相似,只是原料由翠鳥羽毛變作緞帶抽絲。

但無論做工如何細膩,點綢頭面都無法呈現出點翠的光澤變化和豔麗色彩。

相關焦點

  • 中戲教授談"點翠頭面":不能只保護動物 不保護文化
    津門程派名角兒劉桂娟的一張照片和寥寥數語,引發的一場關乎藝術與環保之爭梳理海量信息,這一為京劇帶來「前所未有」輿論關注的罵戰似乎難以從社會層面來解讀,不過身處其中的京劇人自己卻極為理性,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傅謹一句「生物鏈的斷裂固然可怕,但文化傳承的命脈斷了,不是也很可惜嗎」道出了並未過多發聲的戲曲人的潛臺詞。  「點翠」不是奢侈的表現,是藝術的需要  雖然事件發端於旦角兒,但「點翠」並不僅僅是旦角兒的專利。
  • 評「點翠頭面」:不能用現在眼光去評判過去行為
    評「點翠頭面」:不能用現在眼光去評判過去行為 2015-04-27 10:34:1327日 10:34 來源:錢江晚報 參與互動()   近日網上為一副京劇表演使用的「點翠頭面
  • 京劇演員劉桂娟發「點翠頭面」微博曬頭飾惹爭議
    劉桂娟在微博曬▲出的「點翠頭面」照片。   近日,天津青年京劇團程派名家劉桂娟的一條「點翠頭面」的微博,引來很大爭議。一位京劇院的盔箱師傅對記者表示,現在用真「點翠」做頭面已經極少了,大多會採用染色鵝毛代替翠鳥的羽毛。   近日,劉桂娟在微博上發了京劇《鎖麟囊》的劇照並附上文字:「這一頭點翠頭面,十幾年前買的,花了12萬銀兩,今天即使是40多萬人民幣也買不到了,80隻翠鳥翅膀下的一點點羽毛,經過點翠師傅的加工,變成有流動光澤的頭面,永不褪色。」
  • 京劇演員曬天價點翠頭面引爭議(圖)
    日前,因為一則曬「點翠頭面」的微博,天津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劉桂娟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劉桂娟發布的這條圖文微博稱,「這一頭點翠頭面,十幾年前買的,花了12萬銀兩,今天即使是40多萬人民幣也買不到了,80隻翠鳥翅膀下的一點點羽毛,經過點翠師傅的加工,變成有流動光澤的頭面,永不褪色。」
  • 內地香港學生因授課語言衝突?一場並不存在的「罵戰」
    近日,一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與香港學生因授課語言問題爆發「罵戰」,引發微博網友關注,內地一些媒體也跟隨報導。然而,涉事老師及學生表示,根本沒有報導渲染的那麼誇張,「罵戰」是子虛烏有。香港城市大學也向師生發出了澄清電郵。
  • 「非遺大師手作宮廷點翠首飾」項目被「封殺」 飽受爭議的"點翠...
    6月,某知名電商平臺眾籌上線一個「非遺大師手作宮廷點翠首飾」的項目;27日,該眾籌項目被「封殺」。這「驚鴻一瞥」的眾籌卻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究其原因,就與其「點翠」中的「翠」大有關係。眾籌項目「非遺大師手作宮廷點翠首飾」點翠是中國傳統首飾製作工藝之一,將翠鳥之羽和珠寶金石鑲嵌組合,製成一種昂貴而稀有的點翠首飾。
  • 當傳統技藝遇上動物保護:京劇演員曬點翠頭面惹爭議
    劉桂娟微博截圖(該微博現已刪除)  大眾網綜合消息 近日,「京劇演員曬點翠頭面」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4月23日,天津政協委員、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劉桂娟因一則「點翠頭面」的微博,引環保人士在內的眾多網友質疑其殘忍。在微博上,劉桂娟堅持認為,「對藝術負責,寧可多花錢,多一倍的翠鳥,也要買最好的」。而動保人士則表示,劉桂娟有虐待動物之嫌,因為製成點翠的羽毛需是從活的翠鳥身上拔取,而被取毛後的鳥多會死去。
  • 點翠與瓷器青料的前世今生
    今日份番外福利請查收↓↓↓真點翠V.S仿點翠:肉眼來辯誰更「翠」「點翠」是一項傳統工藝,多應用於首飾製作,其精髓是選取翠鳥羽毛鑲嵌在底座上,形成色澤鮮亮的精美圖案。點翠菊花紋頭花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點翠」對於翠鳥的傷害較大,特別是清末民初時期,民間對於「點翠」的過度追求,導致翠鳥被大量捕殺,瀕臨滅絕,所以現在市面上的點翠飾品已經都是由仿製品代替
  • 花澤香菜開通微博卻引發網友罵戰,一個表情包引發的血案!
    不過因為大批網友的關注,因此在微博上面也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甚至評論區中還出現了罵戰,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這起罵戰的起因是某位網友在花澤香菜的微博評論區中使用了花澤香菜的著名表情包。
  • 「痴迷」花絲鑲嵌和點翠的「90後」
    根據建築鏤空樣式設計的花絲鑲嵌頭面飾品 受訪者供圖 將金、銀拔成細絲,再用堆、壘、編、織等手法將絲編結成型點翠則是在金、銀、銅、紙或鎏金金屬質底板表面裝飾翠羽的一種傳統工藝,花絲鑲嵌結合點翠工藝製作的點翠首飾一度成為我國古代宮廷代表飾品。「在古代,有『無翠不為女』的說法,指有地位的女性都會佩戴點翠飾品。」重慶殊宮工作室創始人之一辜國燦近日在其工作室向記者介紹。
  • 博物館收藏了一枚點翠鈿子,色彩亮麗,是頭飾文物中的珍品!
    點翠,是我國古代女子經常佩戴的一種頭飾,它一般由珍珠、寶石、翡翠、翠羽等材料加工製作而成,這種點翠工藝至清朝時發展到高峰,現在我國保存下來的點翠文物多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用品。博物館收藏了一枚點翠鈿子,色彩亮麗,是頭飾文物中的珍品!
  • 驚豔了全世界「點翠」:美麗的心動,也心痛……
    隨著清宮戲的熱播和京劇,一種古老的髮飾——「點翠」髮飾。走進人們的眼前。,而早在唐代,詩人李嶠就已經在詩句中吟詠「點翠」之美。「誰家窈窕住園樓,五馬千金照陌頭。羅裙玉佩當軒出,點翠施紅競春日」,描繪的便是女子發間「翠翅金雀」的光彩。
  • 西班牙被「拙劣修復」的「土豆頭」雕像引發新模因
    據外媒CNET報導,一件西班牙藝術品正因拙劣的修復而成為頭條新聞,它使它看起來比簡單損壞時更糟糕,導致一些人將其稱為「帕倫西亞的土豆頭」。西班牙帕倫西亞的藝術家Antonio Guzmán Capel在 Facebook上分享了一個女性雕像的照片,這個雕像是那裡一家銀行外觀設計的一部分。
  • 一場由「蘑菇毛」引發的戰爭
    一場因為蘑菇引發的「血案」 這兩天,「蘑菇」在微博上的熱度很高。 事情是這樣的,畫師@Coney 兔毛畫了幾張中國美食和日式風格相結合的美食插畫,其中,包括一種叫做黑虎掌菌的蘑菇。
  • 崔永元方舟子微博罵戰鬧上法庭 "人渣"證據引鬨笑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因「轉基因食品該不該吃」產生罵戰,方舟子(原名方是民)和崔永元從微博鬧上法庭。昨日庭審中,雙方互指對方誹謗侮辱自己,方舟子索賠30餘萬,而崔永元反訴索賠67萬,且均稱對方「惡意訴訟」。
  • 金咕咕Doinb再因國籍被帶節奏,直言LCK比賽無聊登上熱搜
    Doinb帶領FPX奪冠後,人氣蒸蒸日上,頭榜數據顯示近三十天他在全網主播綜合排名39位,鬥魚平臺排名第十位,在英雄聯盟分類主播排名第五名。但伴隨而來更多的是對他國籍的質疑,而近期Doinb也再因國籍問題登上熱搜。
  • ​樂海品牌35周年感恩鉅惠,「飛花點翠」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忘初心塑造經典在6月的品牌活動中,樂海將帶來飛花點翠系列和樂之初系列的優惠活動。「飛花點翠」系列源自一段美麗的故事,琵琶經典文曲——《飛花點翠》:樂曲通過優美清新的音調,描繪出霜寒時節,風吹雪花映松柏,松柏青翠傲飛雪的清雅、高潔意境。為紀念這個美麗的故事,樂海製作了第一套以「飛花點翠」命名的國樂器。
  • 唇槍舌劍放狠話 2012時尚圈大咖罵戰(圖)
    時裝周上爭鋒相對的罵戰,各種民族問題引起的批評和衝突讓今年的時尚圈披上了一層娛樂化的外衣。今天新浪時尚為你盤點2012年時尚圈著名罵戰,讓你看看毒舌是怎麼煉成的。  Armani&義大利時尚協會 VSRoberto CavalliRoberto Cavalli掀罵戰 指時尚協會偏心Armani奔放的義大利男人Roberto
  • 微博罵戰黃奕是非纏身 霍思燕無懼坐牢(圖)
    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被傳因爭搶男友的內地女星黃奕與霍思燕,最近在微博掀起罵戰,黃奕透過工作室向霍思燕發出「警告」聲明,霍思燕作出還擊,繼續針鋒相對,於微博留言指自己不怕訴訟,也無懼坐牢。昨天(10月19日),黃奕在深圳公開露面再次重申若必要時,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