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農村還有活雞出售,就是四五線的小城市,都是殺好的白條雞。但同樣是雞,有土雞,有三黃雞,有肉雞,怎樣分辨呢?哪種雞好吃呢?
其實,分辨土雞還是肉雞的方法很簡單,用肉眼看,就可以看出來。
肉雞
市場上出售的雞,僅有肉雞的雞胸是平的,其它雞的雞胸都是高高突出的。超市銷售的雞翅、雞腿、雞胸都來自於肉雞。
有些人認為肉雞是速成雞,成長時間短,不好吃。其實,這樣理解有些偏激。
肉雞是雞的一個品種,因為生長快,很快就可以上市,很多養殖戶都喜歡養殖肉雞。
肉雞從孵出蛋殼,42天就可以出欄,45天後的肉雞很少出現在市場上。因為肉雞在45天以後,生長會開始變得緩慢,雞的體重增長會放緩,所以,在46天以前,就出售了。你在超市買的雞腿、雞翅、雞胸肉就是出自肉雞。
肉雞因為生長時間短,肉質很嫩,雞胸肉切丁與青椒丁在一起翻炒,解饞又營養,既能補充蛋白質,又不像大肉那樣容易吃了發胖,是很好的蛋白質補充來源。
肉雞,如果一直飼養,當長到一年的時候,肉質會變得十分緊實,如果用農村鐵鍋燉雞的方式燉煮,吃起來會非常香,吃一次讓你幾年都忘不了。只是,沒有人願意養一年,肉雞因為個頭大,吃得多,飼料成本高,沒有辦法銷售,再好吃,價格太高,也沒有市場。
其實,肉雞長大了,成熟了,也下蛋。只是下的蛋個頭小,不像蛋雞產蛋率高,所以,肉雞42天就進了屠宰場,很少有養殖超過45天的。
土雞
一般對散養的雞,稱為土雞。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追求天然、綠色的食品,推崇土雞。
實際上,中國雞的品種非常多,土雞就是中國雞的一個大概的稱呼。
分辨土雞也很簡單,土雞的個頭都不大,雞胸高高隆起。土雞的飼養時間比肉雞時間長,但再長,飼料養殖也就三個月的雞齡。如果是散養,會養殖的時間偏長,口感也會比飼料養殖的好,價格自然會高。
因為生長期不是很長,雞肉也不會柴,只是肉偏少,適合燉湯。
土雞焯水後,加入少許黃芪、桂皮、生薑、小茴香、幹辣椒煸炒,加入足夠的熱水燉煮。最後食鹽調味,雞湯清澈,雞肉軟爛,很適合體虛的人群。經常在外打拼,偶爾燉一鍋雞湯,非常營養。
如果將土雞和兔子一起燉,因為兔子幾乎沒有什麼脂肪,兔肉會吸收土雞的味道,兔肉也會變得十分美味。
三黃雞
只因為稱之為三黃雞,是因為羽毛黃、爪黃、喙黃,也是雞的一個品種。也有將三黃雞稱為土雞的。過去,市場經濟不繁榮,農戶經常在自己家飼養三黃雞,產蛋量高,既可以吃肉也可以吃雞蛋。
現在市場宰殺的三黃雞,都是養殖場飼養的,生長期60至70天。三黃雞比土雞的個頭略大,既可以紅燒也可以燉湯。
東北有一種非常有名氣的小雞燉蘑菇,就可以用土雞或三黃雞來烹飪。
正宗的小雞燉蘑菇,蘑菇是榛蘑。榛蘑是東北的獨有品種,一般是野生的。後來,沒有榛蘑的地方,也有用香菇代替的,燉出來的味道也非常誘人。
現在大肉價格一直處在高位,精排的價格都在33元每市斤了。偶爾吃一次雞,花不了多少錢,還達到了解饞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