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到家業務落地執行手冊全案

2020-11-28 騰訊網

編輯導語:新零售就是以大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升級,改造零售業形態;上半年由於疫情所致,無法出門,全國各地的零售行業紛紛轉行新零售,實行配送到家業務;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新零售到家業務落地執行手冊全案》,詳細分析了新零售的落地機制,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2020年開局伊始,一次疫情讓眾多的實體商家陷入了經營危機;許多商家紛紛轉型線上尋求自救之路,卻苦於沒有思路沒有方法。

為了幫助更多實體商家尤其是零售商超商家拓展線上業務實現業績倍增,我將自己負責過的零售到家業務的項目進行了復盤,整理成了一套《新零售到家業務落地執行手冊全案》,分享給大家。

從2016年新零售的概念提出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這期間關於新零售的書籍和文章層出不窮;這兩年裡我遍覽了市面上能買到的所有關於新零售的書籍,要麼是對現有零售業態的總結,要麼是對新零售趨勢的展望,沒有一本從零到一、從一到十指導商家落地的方案。

一些自媒體的文章裡後多少發一些落地的方法,又大多是支離破碎的片段不成體系,商家執行起來難免斷章取義有失偏頗;於是早就有將這幾年參與的零售到家項目做一個復盤,形成一套完成的執行方案的想法,瑣事繁劇一直沒有落筆。

2020年1月下旬,農曆庚子年春節前夕正值辭舊迎新、闔家團圓之際,以武漢為「疫中」的「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隨著全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實行,數億人為了避免疫情傳播努力待在家中;全國各地實體門店也因疫情需要進行了閉店,許多商家紛紛採用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的形式開展自救;據統計疫情之前開通了線上商城的商家,在疫情期間線上訂單漲幅超過400%,客單價漲幅超過500%。

然而更多的商家並沒有開展線上業務,這裡不乏一些想轉型卻沒有方法的商家;為了幫助線下商家迅速轉型,我梳理了一套《新零售到家業務落地執行手冊全案》——全案將從行業趨勢、系統支撐、運營規劃、運營體系、團隊構架和落地執行等六方面,分別解決為什麼做、用什麼做、做什麼、做成什麼樣、誰來做、怎麼做的問題,希望對實體商家的轉型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一、行業趨勢

1.1 行業現狀

新零售的概念大家已經不再陌生,2016年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與此同時京東提出「無界」零售的概念,騰訊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並紛紛開始布局線下零售實體,大肆投資收購實體零售企業;此後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社區團購、自助收銀等新零售業態層出不窮。

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線下呢?

我理解的只有兩點,一是向線下要流量,二是向線下要場景。

隨著4G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接入網際網路,線上的流量增長乏力,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向線下找流量的入口,零售作為用戶高頻的消費場景自然成為了各大巨頭的必爭之地。

從圖書到電器到鞋服衣帽再到交通出行再到金融餐飲零售,回顧網際網路行業整合傳統行業的路徑,我們不難看出——網際網路行業的每一次攻城掠地是從標品到非標,從簡單到繁瑣的過程,而每一次通過網際網路的改造以後,行業的效率都會提高;因此新零售的最終也是通過智能技術的應用來提高整體業務的運營效率,零售到家業務是新零售的第一步。

1.2 商家痛點

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向線下布局,大量的資本開始湧入線下,再加上線下門店固有的屬性,我歸納整理了線上商家經營的六大痛點。

1.2.1 時空邊界,服務受限

從時間上來講,門店營業時間和顧客的進店時間都是有限的,門店打烊的時間和顧客沒有進店的時間裡,我們是沒有辦法給顧客服務的,也就不可能有銷售。

從空間上講,一方面每個門店都有服務半徑,服務半徑以外的顧客傳統的線下門店很難服務的到,另一方面店鋪的營業面積也是有限的,我們貨架上陳列的SKU也會受限制。

1.2.2 線上衝擊,客流銳減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用戶在線上購物的習慣逐步養成;一些即得性不是很強的商品用戶往往採用線上下單購買,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的開通對線下實體門店的衝擊更大。

1.2.3 靜態資料,觸達困難

很多線下商家,也有自己的CRM管理系統,也有的商家為客戶製作了會員卡,但是基本上都是只有用戶的姓名和手機號,用戶購買以後便失聯了,用戶觸達困難。

1.2.4 畫像模糊,營銷粗放

傳統線下商家的CMR系統,只是通過會員卡綁定了用戶的手機號,而對於用戶的年齡、職業、社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等緯度的信息沒有辦法採集,用戶的畫像模糊,在制定營銷活動時只能採取廣撒網的形式,營銷粗放效率低下。

1.2.5 平臺抽傭,飲鴆止渴

許多商家入駐了美團、餓了麼和京東到家等第三方平臺,因為體量小,議價能力低,平臺的抽傭比例高;抽取的佣金都是商家的利潤,無異於飲鴆止渴。

1.2.6營銷單一,玩法有限

傳統的線下商家除了打折、優惠券、搭贈等營銷手段外,很多線上的營銷玩法,尤其是社交電商分享裂變的手段無法應用,玩法單一,除了加大優惠力度大多數用戶已經無感。

1.3用戶習慣

從2003年淘寶網推出到今天已經過了17年,線上交易、行動支付的基礎設施早已完善,而用戶也養成了線上交易的習慣;除此之外,今天的用戶呈現出時間碎片化、被動消費、為服務付費的特點。

1.3.1時間碎片化

由於智慧型手機和及時通信軟體的普及,人們的時間被切割的越來越碎片化,人們利用大塊的時間逛街購物的人數在逐漸減少;受時間碎片化的影響,購物也更加的隨機,往往等電梯、等地鐵或者午休的時間便完成了一次交易。

1.3.2 被動消費

受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等的發展,用戶更容易被精彩的圖文、短視頻和直播內容種草,衝動性消費、非計劃消費的比例逐步增加。

1.3.3 為服務付費的習慣

因為外賣業務的發展,用戶為配送服務付費的習慣逐步養成。

無論從行業的趨勢、商家的痛點還是用戶的行為習慣,線下商家都需要搭建一個線上交易系統,布局到家業務快速轉型以適應市場和用戶的變化。

二、系統支撐

2.1 系統邏輯

搭建到家業務體系,商家有兩種選擇,一是入駐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第三方平臺,二是自建到家業務平臺;對於第三方平臺,只要我們入駐後與平臺積極互動,適時推出一些活動即可。

前面我們提到過,第三方平臺的抽傭比例會比較高,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要捨棄這塊陣地呢?

肯定不是的,因為第三方平臺具有流量的優勢,而且會不定期的給予補助,所以這個陣地肯定要做;我理解的這是一個存量市場,只要順其自然就好;我們真正要投入精力去做好的應該是我們的自營平臺。

自營平臺應該在哪搭建、用什麼系統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邏輯——用戶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目前國內使用量最多的社交APP便是微信了,所以基於微信的微商城和小程序是我們搭建自營到家業務平臺的最好選擇。

這裡我給大家提供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商家ERP+牽牛花+有贊微商城,通過技術打通實現商品信息和庫存的同步。

(系統邏輯圖)

因為商家的ERP系統不盡相同,訂單、會員、資產(圖中紅色虛線框內的部分)等數據有的可以打通,有的不能打通;能打通我們可以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不打通的話,我們可以通過運營流程的優化來手動實現營銷、儲值等活動玩法,也無大礙。

2.2 訂單邏輯

在系統打通後,我們還需要理清訂單的流轉邏輯,梳理出從用戶下單到用戶籤收的整個流程。

訂單流程:用戶下單——網點小票印表機列印小票(2聯)——揀貨員揀貨——款臺過POS出庫——配送員配送——提醒用戶確認收貨(縮短到款時間)。

退貨流程:用戶電話客服(門店)——網點管理員標記退貨。生鮮類產品直接退款,非生鮮類產品核實後安排上門取貨或到服務臺退貨。

(商品訂單流轉邏輯圖)

2.3 達成效果

2.3.1 數據互通

通過將ERP系統與微商城系統打通,實現商品、庫存數據的互通,節省人工成本,避免人為錯誤。

2.3.2 客戶私有

線下自然進店流量沉澱到線上,構建私域流量池,可以反覆觸達。

2.3.3 精細化運營

通過用戶標籤體系的建立,精確用戶畫像,精準觸達和商品推薦,精細化運營培養超級用戶。

2.3.4 延伸服務

擴展服務半徑、延長服務時間、擴大服務邊界、擴充銷售渠道。

2.3.5 營銷豐富

搭建了線上平臺後,除了傳統線下常用的打折、優惠券和搭贈外,拼團、秒殺、砍價、第二件半價等營銷插件解決了從拉新、互動到成交、裂變整個交易閉環活動的需求。

2.3.6 品銷合一

種草拔草一次完成,降低轉化成本,提高坪效。

三、運營規劃

3.1 運營邏輯

通過日常的運營,將線下日常進店的流量沉澱到線上平臺,並通過營銷活動讓用戶在平臺留存轉化;通過數據分析、會員體系對用戶進行精細化管理,培養平臺忠實用戶,提昇平臺進店量、降低用戶流失,提高平臺整體銷售額;同時線上線下聯動,為線下活動做觸達反哺線下。

(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邏輯圖)

3.2 運營規劃

建立以總部電商部為核心的中央指揮系統,統一制定活動規劃;按照運營體系的要求完善團隊構架,按照SABC的活動層級制定相應的活動預案;不斷增加平臺的用戶量,不斷提升用戶的黏性,不斷擴展平臺的服務邊界,將平臺由單一的銷售平臺升級為本地化綜合生活服務平臺。

四、運營體系

運營體系要解決的是做什麼問題,運營體系的內容決定了團隊的構架;這個版塊將會系統化的告訴大家需要做哪些內容和為什麼要這樣做,在落地執行的版塊會重點的告訴大家怎樣做,什麼時間節點做更合適。

我所理解的運營體系是用MECE法則將運營所需要做的工作按照框架進行梳理,落地執行是將運營體系裡的內容按照時間線進行了展開;所以運營體系版塊的內容和落地執行版塊會有一定的重合,因此在運營體系版塊只講我們要做什麼內容,至於怎樣做將會在落地執行版塊詳細講解。

4.1 店鋪展現

店鋪展現要解決的是用戶在哪裡購買的問題,公眾號、小程序都可以看成是進入我們店鋪的大門,而微商城就是我們的貨架;店鋪開在哪裡客流大、貨架怎樣陳列銷售的效果好,就是店鋪展現的學問和技巧。

4.1.1 公眾號

公眾號是平臺活動通知用戶的主要途徑,也是用戶日常進入商城的主要入口;在公眾號端我們除了日常的活動推文,前期需要做好關注自動回復、關鍵詞回復和自定義菜單的設置。

4.1.2 微商城

微商城有前臺和後臺,店鋪展現的就是微商城的前臺,它的展現邏輯和我們線下店鋪的陳列邏輯異曲同工;一般我們需要做好首頁、產品類目、導航欄、底部菜單欄以及二級頁面的製作,店鋪展現的符合用戶的使用邏輯,訂單量和客單價也會提升。

4.1.3 小程序

小程序可以看做是公眾號和微商城的合體,搭建好微商城後可以在後臺一鍵生成有程序;目前推出小程序的平臺有微信、支付寶、百度、抖音等,有贊微商城可以對接的小程序有微信小程序和百度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目前尚在對接中。

4.2 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主要是基於電商節慶、季節時令等活動節點結合平臺的運營規劃,策劃一個事件來完成平臺的運營目標,活動運營體系一是要關注運營的流程,二是要熟悉各種類型的活動策劃,三是要熟悉各類電商節點。

4.2.1 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包含兩類一個是部門協作的流程,一個是活動策劃的流程;部門協作的流程在團隊構架的版塊會詳細的講解,這個版塊主要講解活動策劃流程。

這個流程基本按照PDCA的循環進行:

P:PLAN計劃階段 我們一直在講「有計劃不亂,有預算不窮」,這個階段主要要解決的就是發現現階段的問題、制定措施並列出投入的預算。

這個階段要抓住目標、計劃和預算三個要點:

目標:做活動要解決什麼問題;

計劃:針對主要問題採取的措施,具體分析過程中可以採用八何分析法(6w2h);

預算:列出此次活動要投入的人財物。

D:DESIGN設計執行,根據計劃階段確定的措施和預算,設計出具體的執行方案並按照方案執行;在設計方案時除了要設計好主活動方案,還要準備一個預備方案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在執行的過程中要做好數據的採集和記錄。

C:CHECK比對修正,在活動執行的過程要實施監控活動是否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這個階段要抓住檢查、溝通、清理、控制和執行節點等要點。

檢查:執行偏差、調整計劃;溝通: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清理:清理細枝末節、避免偏差;

控制:控制預算避免超支、規避風險避免違規;

執行節點:確認是否達到目的、執行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分析問題找到原因等。

A:ACT處理階段,這個階段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做好活動的復盤,一個是制定新的目標。

復盤:總結活動經驗,做好活動後宣;

新目標:分析未解決問題和新出現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

4.2.2 活動分類

根據活動的性質,我們可以將活動分成AARRR活動和品牌活動,因為直播最近比較火爆,因此將直播單獨列出來了。

(社交電商運營閉環)

AARRR活動:AARRR是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這個五個單詞的縮寫,分別對應用戶生命周期中的5個重要環節。

對應到社交電商體系的AARRR活動分別是:推廣獲客、成交轉化、客戶留存、復購增購、分享裂變,對應著這五個環節也會有具體的活動形式和應用插件。

具體的活動形式,後面落地執行版塊展開來講,對於五個環節中應用到的插件以及每個插件的基礎邏輯,我整理成了一張圖分享給大家(橫屏查看)。

(運營插件分類圖)

品牌活動:品牌活動就是市場拉力活動,用來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價值,這一類的活動建議線上線下聯動開展;品牌活動可以包含異業活動、熱點活動、評選活動等。

直播活動: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開播和觀看直播都越來越便利;而直播的生動性和帶入感,也讓直播成為了一個新的賣貨渠道。

按照我的認知,目前這三種類型的活動中,AARRR活動和品牌活動屬於運營的基本盤,直播帶貨屬於脈衝,如果一次直播活動做的好可以帶來一波較大的流量,這波流量需要我們日常的運營來承接轉化。

4.2.3 活動節點

按照電商節慶、時令節慶以及門店店慶我們可以拉出全年的營銷節點,這些營銷節點又可以根據重要的量級分成SABC四級,不同級別的活動需要調動的資源和活動的力度也會不同。

S級別的活動:年貨節(1月)、618(6月)、1111(11月)、1212(12月)。

A級別的活動:38婦女節(3月)、818年中大促(8月)、開學季(9月)、國慶黃金周(10月)、中秋節(9月、10月)、店慶。

B級別的活動:情人節(2月)、元宵節(2月)、踏青季(4月)、517吃貨節(5月)、母親節(5月)、清爽季(7月)、老人節(重陽節)。

C級別的活動:產品上新、單品特賣、會員專屬等等。

4.3 產品運營

確切的說,這裡的產品運營稱為商品運營更恰當。而商品運營的職責一方面是和採購做溝通確定活動產品和活動優惠,另一方面還有做好商品的類目梳理、矩陣組合、單品分析和賣點提煉,讓產品的銷售更符合邏輯。

4.3.1 類目梳理

類目梳理在商城後臺對應的是商品分組,就是將商品放到正確的分類裡,便於用戶查找購買;除了將商品放到正確類目了,我們能還要做好上架商品類目的定位和優化,設置好一級類目和二級類目。

4.3.2 矩陣組合

線下銷售的時候,我們用市場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兩個緯度將產品分成了明星、金牛、山貓和瘦狗四類,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矩陣。

線上商城也是一樣,我們也要做好產品矩陣,讓不同的產品承擔不同的職能和角色,相互協同、相互導流;一個好的線上產品矩陣必須包含三類產品:引流產品、利潤產品和形象產品。

除了產品矩陣我們還要做好產品的組合,提升客單價,例如:潔廁靈可以和橡膠手套做組合、尿不溼可以和溼巾做組合等等。

4.3.3 賣點提煉

一款產品要賣的好一定要找到獨特的賣點,產品運營在日常的工作中還要從產品的差異化、使用場景、製作流程等方面提煉產品的賣點,與內容運營一起打磨好產品的詳情頁和產品推文,便於產品在微信生態裡傳播。

4.3.4 單品分析

對於店鋪內的流量品和利潤品要做好單品的數據分析,重點關注:

一是要關注產品的銷售波動,分析出波動原因;

第二要跟蹤用戶的復購情況,了解用戶對於該產品的復購率和復購周期;

第三要分析產品的關聯銷售產品的數據,做好智能推薦;

第四要了解購買該產品的用戶的流量來源和去向,做好上線遊產品的推廣。

4.4 內容運營

內容運營就是通過內容生產和展現提高平臺的服務價值,從而達成拉新留存成交和傳播的運營目的。

內容運營可以起到用戶觸達、給用戶種草,留住用戶佔領用戶時間的作用,同時經過長時間的內容服務,用戶還會對平臺產生情感依賴,完成從原來的金錢決策轉移成為情感決策。

內容的形式包括圖文、海報、音頻、視頻和H5等形式,從內容的來源上可以分為原創的內容、整理的內容和用戶投稿的內容。

4.4.1 活動落地

在許多傳統的企業裡內容運營基本上會成為活動運營的附屬,即要將活動策劃的方案形成推廣的圖文消息,一般需要一個文案和一個美工兩個崗位。

可以說內容運營一大部分的工作就是要將活動運營的方案落地,有創意而且美觀的呈現;在活動內容的呈現上要注意文章標題、封面圖、內容排版以及落地頁的策劃和設計,它們很多程度上決定了推文的打開率和轉化率,也是一場活動能夠成功的關鍵之一。

同時,在內容運營還要關注平臺用戶的打開習慣,根據用戶的打開習慣確定平臺文章推送的日期和時間段,以達到最佳的觸達效果。

4.4.2 種草內容

種草是最近火起來的網絡流行語,我理解的種草是我們看到了關於某款產品的介紹的文章或小視頻後,心裡就像長了草一樣,直到我們購買了才算拔了草。

提到種草,我們肯定會想到小紅書、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其實能夠種草的內容不僅僅有視頻還有圖文、H5等。

對於種草內容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內容本身,還有內容分發的平臺;我的建議是種草的內容(也可以說是引流的內容),我們要建立我們的自媒體矩陣,廣布內容之網,全網撈魚。

4.4.3 服務內容

服務內容主要包含產品的使用攻略、維修說明、知識點集錦等,為的是讓用戶進入平臺以後有事可幹,有逛的感覺,進來了就不想走,從而佔領用戶的時間。

用戶在哪裡投入的時間越多,在哪裡產生交易的機率也就越大;同時,服務類內容也是在用戶的情感催化,讓用戶對平臺產生情感依賴,與平臺的關係從原來的金錢交易關係轉變為情感付出關係,從而對於產品的價格也就不再像綜合電商平臺那樣敏感。

4.4.4 用戶投稿

內容運營還有一個重要的的版塊就是通過制定激勵政策讓用戶投稿,讓平臺產生更多的UGC和PGC內容。

激勵用戶投稿的作用有兩點:

一方面是讓平臺的內容體系更加完善,避免原創內容的不足;

一方面用戶在平臺上留下的內容和資料越多,用戶的黏性就會越高,遷移成本也會越高,流失的可能性就越小。

4.5 用戶運營

人、貨、場是構成零售的三要素,以往的傳統零售都是基於貨和場展開的。

隨著供求關係的變化,我們應該將過去以渠道和商品為中心的經營方式逐步過渡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營方式,將過去的流量思維轉變為用戶思維。

用戶是零售企業發展的核心和主打力量,用戶的數據資產將會成為零售商家經營的核心資源,AARRR的活動閉環就是根據用戶的生命周期制定的。

(用戶運營邏輯圖)

做好用戶運營,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用戶的定位;關於定位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作為零售企業,我們的用戶人群相對比較寬泛,這裡就不再展開了。

對於零售到家業務體系來說,用戶運營體系除了AARRR的活動閉環外,我們可以從會員體系、積分體系、籤到體系、任務體系、標籤體系、用戶分層、用戶召回以及私域流量等八個版塊展開。

4.5.1 會員體系

建立會員體系是為了更好的做好客戶留存,通過設置會員專屬的福利吸引新用戶關注;同時通過會員卡的授予,讓用戶在平臺有更強的身份認同感,來維護忠實用戶,提升用戶黏性。

我將會員體系的打造分成兩類,一類是免費的會員體系,一類是付費會員體系。

免費的會員體系是從用戶關注平臺贈送積分成為初級會員後,通過消費領積分、互動領積分的形式,設置不同級別的會員,不同級別的會員對應不同顏色不同權益的會員卡。

付費會員體系則是通用戶付費購買特定的專屬權益,比如包郵服務、會員折扣等,這樣可以篩選出高淨值的用戶群體;我們可以參考京東Plus會員,網易考拉紅卡/黑卡會員等,構建我們自己的付費會員體系。

4.5.2 積分體系

積分體系屬於免費會員體系的一部分,用戶通過消費、籤到以及互動等形式領取的積分,可以在積分商城進行商品和優惠券的兌換,從而可以帶來更多的忠實用戶和活躍用戶。

4.5.3 籤到體系

籤到是為了提升用戶的活躍度,促進用戶的日常到店,一方面日常籤到可以領積分,另一方面連續籤到還會有額外的獎勵。

相關焦點

  • 超市到家業務快速崛起,新零售背景下超市全渠道零售步伐加快
    近年來,生鮮的重要性與佔比不斷提升,生鮮食品作為戰略性引流品類,促進超市業務穩步增長。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對便利性要求的提升,線下賣場的客流有所下滑,而隨著消費習慣逐步向線上轉移,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到家業務在超市銷售收入中的佔比不斷提升,各超市公司積極布局超市到家業務。
  • 同城零售、到家零售成功的三個必須
    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流量主要來自地推,來自老客帶新客,前置倉每開一個新倉,會有地推團隊,地毯式推廣,通常每個地推人員每天拉新10-20顧客,每個新下單的顧客,可以為地推人員帶來10-30元的拉新獎勵。
  • 聚焦全渠道 構建新零售—— 百勝軟體助力企業全渠道落地巡講首站...
    2020年8月27日,由上海百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溫州啟勝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聚焦全渠道,構建新零售」——百勝軟體助力企業全渠道落地巡講溫州站正式啟動,吸引了眾多品牌商的參會,與在場嘉賓共同探討全渠道零售規劃與落地。
  • 從沃爾瑪到永輝,傳統超市龍頭為何都在布局到家業務?
    到家業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選擇布局到家業務?_1.超市到家概況超市到家是迎合現階段消費升級而出現的新型消費方式,讓用戶通過APP、小程序封線上方式挑選商品,就有專業配送人員將商品送至家中,實現足不出戶的購物理想。
  • 到家業務將成實體店標配?冠超市居然這麼做
    冠超市董事長林永強在接受《第三隻眼看零售》採訪時講到:「如果說以前我對實體零售企業開展到家業務還處於觀望階段的話,這次疫情過後,我會毫不猶豫布局到家業務」。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疫情期間,冠超市到家業務的訂單量比之前增長了三至四倍,其中部分門店線上業務佔比達到了30%以上。
  • 推出到家業務的超市百強,早就嘗到了甜頭
    近三分之一的百強企業已在全部門店推出到家業務,到家業務客單價約75元。而做好線上銷售與到家業務,對於實體商超來說,選擇與第三方平臺合作能夠快速拓展到家業務覆蓋渠道和線上銷售規模,加速數位化轉型。同樣,頭部商超也成為本地即時零售平臺的競逐目標。
  • 天虹股份:2019年營收193.93億 「超市與百貨」到家業務實現雙增長
    發力數位化業務 「超市與百貨」到家業務雙增長   近年來,天虹一直在發力數位化業務。贏商網獲悉,截至報告期末,天虹整體數位化會員人數約2355萬。全年線上銷售額增長42%。其中,超市「天虹到家」銷售同比增長43%,到家銷售佔比10%;全面推動百貨專櫃到家服務,打造系列平臺工具讓實體店導購和店鋪都實現在線化,百貨數位化線上專櫃不斷增加,百貨專櫃到家銷售同比增長逾三倍。   而在此次疫情期間,天虹數位化的表現也比較搶眼。贏商網了解到,疫情期間天虹線上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比較大的提升。其中,天虹百貨的線上銷售佔比超過15%,部分門店超過20%。
  • 全渠道中臺業務:聊聊線下商超的新零售
    新零售的概念這兩年新零售的概念鋪天蓋地,如果做零售的不提新零售,都不好意思見人。新零售具體是什麼,目前還沒有一個官方的定義。阿里巴巴CEO逍遙子提出新零售是對人、貨、場的重構,新零售=重構+化學反應,新零售重構之後有很強的化學反應,給予消費者帶來新的消費方式、新的服務體驗,甚至新的生活方式,對於商業端,商業的本質永遠不變,永遠是效率的升級和成本的降低。
  • 適加智美:福瑞達頤蓮新零售門店落地濟南銀座商場
    2020年11月28日,福瑞達頤蓮新零售品牌適加智美濟南首開門店,落地銀座商場八一店東館1層,福瑞達頤蓮品牌副總經理謝銳宣布正式起航美業新零售,在未來三年開設1000家,未來五年開設5000家"適加智美"皮膚護理快美店,成為覆蓋5000萬年輕女性的美業空間和線上線下網絡。
  • 從永輝到家業務看供應鏈與物流
    如果實現全渠道的融合,配合供應鏈的能力,能否實現盈利?未來的終局是怎麼樣的?永輝超市必定是服務和商品一體化發展的企業。過去永輝在零售線上服務方面滯後於整體行業發展,而後的發展,我們認為企業會補足這塊短板,提升服務在經營中佔比,在mini店和到家業務提升服務品質,帶動商品的銷售,配合到家、自提和到店的模式,提升銷售額以及資產周轉。
  • ​探討新零售的變革與創新 彩團科技在深舉辦赴美上市發布會
    本次發布會由彩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高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舉辦,聚焦彩團2.0時代的發展機遇,從彩團架構、產品定位、商業模式、發展策略,合作方式等方面,共同探討新趨勢下零售業務的變革與創新
  • 依據新零售案例,深入了解一下新零售……
    上一期分享了什麼是新零售模式,它有什麼特徵以及新零售模式的優勢是什麼,新零售模式從概念提出到方案落地,尚沒有一種固定的零售模式被認定為新零售標杆,但各種新零售嘗試中我們仍能看到很多值得學習的案例。 這一期大家來依據一些新零售案例再來深入了解一下新零售吧...
  • 微信到家服務成零售行業「標配」 小程序新能力助力線上經營
    諸多品牌如萬達、步步高、永輝、每日優鮮、天虹、興盛優選、百果園等都通過小程序到家業務,獲得了不錯的經營效益。微信官方也為零售行業商家準備了小程序到家業務經營的十二個武器。除了2個即將上線的新能力,微信官方還有這4個現有的免費流量入口,可以助力零售行業商家發展到家業務:3、附近的小程序基於地理位置,微信「附近的小程序」能力可以讓商家的小程序直接免費曝光在用戶的「附近的小程序」入口,拉新能力強。
  • 解析新零售的模式分類與優劣
    二、平臺渠道模式代表公司或業務有: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等。這批公司的特徵是:以平臺化的服務,輕量級的接入成本為零售提供線上增量銷售。他們大都是從電商平臺、O2O平臺舊的業務延伸出來,包括原有的騎手作為1小時達的運力資源——新瓶裝舊藥式的創新。
  • 產業升級新動能——看AI數據如何助力新零售實現場景化落地
    從「新零售」這個名詞第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到現在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應用,其發展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幾年。從現在的商業發展來看,各類新興「物種」已經層出不窮,智慧門店、無人便利店、智能客服、人臉支付、AI購物體驗等,都是人工智慧與新零售結合的產物。
  • 尚品宅配跨界餐飲、服裝業 或加速推進新零售業務
    此次變更後,尚品宅配的經營內容跨越多個行業,增加了水果零售、禮品鮮花零售、服裝零售、中西餐服務、小吃服務等。尚品宅配方面未對此作出具體說明,但根據其先前在廣州等地開設C店,引入餐飲、花卉、無人零售品牌等行為,可以發現,此次經營範圍的變更,與布局新零售業務密切相關。
  • 只做「到家」的三方平臺,正在被零售商拋棄
    《第三隻眼看零售》了解到,京東到家在提供流量、履約、商品、營銷、用戶數位化全渠道解決方案的基礎上,近期正推動其海博系統與更多零售企業達成合作,向後者提供「一對N」的全渠道履約、運營服務,同時參與京東「物競天擇」項目,為零售商接入更多購物場景;多點Dmall當前重點是通過數位化體系建設,協同改善零售企業的選品、庫存、供應鏈等多個層面,使其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而淘鮮達則是形成以淘鮮達平臺和數字雲店為主體的兩大業務板塊
  • 商超到家業務終局: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 撰文| 李華關注並置頂商業觀察家報名參加第三屆新零售峰會另一方面,則也可能說明現在這個階段讓盒馬接管天貓生鮮,意味著阿里對盒馬的門店覆蓋密度可能「有底」了,即盒馬有可能在未來很短時間內實現一二線市場的線下渠道全覆蓋。
  • 家樂福到家業務今年保底目標100億元 全面承接蘇寧易購線上流量
    年家樂福到家業務的保底目標100億元,蘇寧易購和蘇寧小店的家樂福一小時達、同城半日達以及家樂福小程序上線10天超過美團上線109天的量,這三個蘇寧家樂福自有的流量埠,會成為2020年家樂福到家業務最大的增長點。」
  • 「到家消費」成新零售風口,鍋圈食匯如何乘風而上
    自2016年,馬雲最早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新零售」發展之路。   雖然各家對新零售的理解和實踐不盡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共通點,就是新零售的本質是數位化、全渠道、靈活供應鏈三者的融合,最終目的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