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希望的田野上傳來豐收的佳音。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事關基層百姓幸福,糧食收成牽動著14億中國人民的心。特殊之年糧食大豐收,意義重大,在進一步提升我國基礎硬實力的同時,更為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堅實力量。特別是今年糧食較去年增產113億斤,增長曲線持續上揚,進一步增強我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底氣。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國家糧食基石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夯實,端穩手中的飯碗,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有信心。
希望的田野上盡展壯美豐收圖,迎接嶄新「十四五」,我國糧食實現「十七連豐」。自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逐年大豐收,產量邁上1.3萬億斤以上的「新高程」後,這樣的「高水位」已連續保持了6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穩定在470公斤以上,遠高於國際公認安全線。「糧袋子」「菜籃子」工程,始終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工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即便是像在今年這樣的特殊年份裡,在遭受疫情和南方洪澇災害雙重影響下,我國依然牢牢守住天下糧倉不動搖,採取一切有效措施優先保耕種、保面積、保質量,不誤農事不誤春,組織億萬農民把豐收的種子播散在希望的田野上,結出沉甸甸的勝利之果。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只要糧食不出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糧食喜獲豐收,離不開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從年初開始,一攬子「三農」扶持政策加持於「農事」,讓基層的土壤充滿無限生產活力。從發放稻穀補貼、產糧大縣獎勵資金,實施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切實保障農民收益,提高種糧積極性;到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考核,層層傳遞糧食生產壓力;再到廣泛運用「雲技術」、新科技,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實施……我國始終把糧食生產和安全作為頭號大事來抓牢抓實,「三農」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彰顯,為保持經濟持續復甦、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點施策,精準發力,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從中央到地方,從農業部門到千家萬戶,始終保持重農抓糧姿態,億萬農民一季一季辛勤耕耘,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掌心。這一年,新農機、新農技廣泛應用到耕種一線,北鬥導航平田,無人機噴藥,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種地的好幫手。這一年,經歷突如其來的疫情後,我們更加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全國上下糧食儲備和應急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僅口糧庫存就能滿足1年以上的市場需求。這一年,我們進一步充實了國家糧倉,水稻、小麥自給率達98%以上,飯碗裡主要裝著自己的糧,中國人靠自己的雙手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倉廩實,天下安。保障糧食生產和安全始終是一個永恆的課題,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站在我國糧食「十七連豐」的新起點上,我們更要高標準、嚴要求發展好農業基礎,牢牢守住耕地紅線,保障播種面積,破解技術難題,補齊發展短板,真真切切守住「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底線,發動億萬農民乘勢而上、策馬奔騰,在希望的田野上描摹更加精彩的豐收圖景。
作者:牛三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