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利用撬動產業扶貧

2020-12-19 大河網

    □本報記者黃紅立通訊員葛高遠趙怡

    扶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秸稈處理問題,也一直是地方政府「頭疼」的大事。

    近日,記者在伊川縣採訪發現,當地藉助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秸稈綜合利用之路,撬動了產業扶貧的發展,不僅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還解決了秸稈處置難的問題,取得了經濟和生態的雙贏。

    秸稈利用與「精準扶貧」巧結合

    9月19日,在伊川縣秋季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上,隨著秸稈飼料青儲機、深松機、免耕播種機、秸稈還田機、秸稈撿拾機等農用機械的馬達轟鳴聲,有著不同需求的農民便可各取所需了,有的在田裡收穫了玉米,有的裝滿了一拖拉機的青儲飼料拉往養殖公司……

    9月24日,伊川縣鴉嶺鄉殷橋村萬祥畜牧業有限公司青飼料儲藏車間,機器轟鳴,一片繁忙。運送秸稈的車隊排起了長龍,幾臺

    秸稈粉碎機正在分秒不停地粉碎著源源不斷送來的秸稈……

    「現在秸稈在我們村都是香餑餑,不僅養牛能帶動貧困戶致富,賣秸稈也促進了貧困戶增收。」殷橋村黨支部書記殷萬四說,過去的秸稈大部分扔掉或者燒掉,汙染空氣,浪費資源,現在拉到畜牧公司,一手交貨一手交錢,村裡根本沒有人去燒秸稈。

    洛陽市萬祥畜牧業有限公司,是鴉嶺鄉殷橋村的扶貧項目。項目規劃佔地20畝,總投資1000萬元,存欄量為500頭母牛。「2016年11月,該公司與殷橋村貧困戶籤訂到戶增收協議32戶,每戶入股5000元,年分紅1500元。2017年5月,29戶貧困戶利用貧困戶小額貸款入股公司,年分紅6000元。」殷橋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勝幫說。

    「青儲秸稈的收購價為每斤5分錢,一般畝產秸稈2400多斤,能收入120元!入股分紅7500元,在這裡打工年收入近兩萬元,脫貧一點兒也沒有問題!」貧困戶殷社偉利用排

    隊等候的間隙給我們算起了他的「脫貧帳」。

    秸稈利用撬動產業扶貧

    伊川縣是省級貧困縣,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281戶67012人。

    畜牧業是該縣的傳統產業。伊川縣深入謀劃畜牧養殖業與精準扶貧結合,立足精準扶貧,實施畜牧龍頭企業帶動、畜牧就業,精心打造「畜牧+扶貧」模式。

    截至目前,該縣有172個牛場,146個養羊場,羊存欄4.08萬隻。

    畜牧扶貧的精準推廣實施,更帶動了今年該縣大氣汙染的防治工作。伊川縣每年有秋作物種植面積37萬畝,可產生秸稈50多萬噸。以往秸稈利用率很低,雖然政府年年強制禁燒,卻屢禁不止,大氣汙染和生態治理面臨很多難題和困境。

    今年,伊川縣實施「畜牧扶貧+」計劃,倒逼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扶貧+畜牧+種植+秸稈」的帶動模式,推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目前,伊川縣有三大畜牧扶貧項目:位於鴉嶺鄉的洛陽萬祥畜牧業有限公司;位於鳴皋鎮的洛陽辰濤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位於白沙鎮楊嶺村、鴉嶺鄉高溝村的伊川鑫川牧業科技有限公司。這3家企業基本覆蓋了伊川縣東西兩嶺和伊河川區。

    洛陽萬祥畜牧業有限公司主要養殖母牛,洛陽辰濤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養殖肉牛,這兩家公司採取「公司+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貧困戶既是股東,也是打工者。伊川鑫川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澳湖羊」種羊繁育,該公司以「產業園區+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

    養殖企業與貧困戶籤訂幫扶協議,鼓勵動員貧困戶種植全株青貯玉米等飼草料,讓貧困戶進公司打工、脫貧到戶增收資金入股等形式,確保貧困戶種植的飼草料有銷路,利益有保障,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目前,這3家企業,帶動貧困戶1045戶。

相關焦點

  • 小小秸稈帶動環保大產業 探秘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
    中安在線訊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秸稈不能做的。飼料、燃料、餐具、工藝品、家具,甚至房子……走進2017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你將發現一個由秸稈構成的創意環保世界。  近年來,愁人的秸稈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但秸稈利用也正隨著人們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加速破題。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醞釀出一個個秸稈綜合利用的大產業。  盡顯「科技範」 秸稈處理全程機械化  秸稈利用最大的痛點在哪?很多人會提到成本。成本高、效益低,儘管有許多利用渠道,卻很難形成產業。
  • 以秸稈壓塊產業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一、我省秸稈壓塊產業現狀及問題 (一)秸稈壓塊產業現狀 2018年,我省在哈爾濱市、綏化市和大慶的肇州、肇源縣開展「兩市兩縣」秸稈綜合利用3年行動,下撥「兩市兩縣」專項扶持資金7.37億元,財政債劵13.75億元。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補貼政策,目標是利用三年時間徹底解決秸稈綜合利用問題。
  • 「小藍莓」撬動精準扶貧「大產業」
    網聚美好安徽 決戰脫貧攻堅【「小藍莓」撬動精準扶貧「大產業」】一莓引得百業興,百業捧出盛景來。對合肥市廬江縣礬山鎮樂華村來說,發展藍莓產業,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是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一條好路子。目前樂華村藍莓產業發展狀況前景廣闊,藍莓產業日趨規模化,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了6屆合肥礬山富硒藍莓採摘文化旅遊節,平均日接待遊客人數達到200-600人左右,不僅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也提高了礬山富硒藍莓品牌的省內外知名度。
  • 金融扶貧興產業 趕著黃牛奔小康
    自2017年成為金融貸款信用村以來,該村累計放貸扶貧小額信貸150萬元、惠農貸500萬元,用金融貸款前後購進基礎母牛500餘頭,為發展肉牛養殖奠定了基礎。「我是2014年的建檔立卡戶,這幾年黨的扶貧政策好,給我們辦理金融貸款幫助我們發展肉牛養殖,我用了9萬元貸款,購買9頭牛,現在我的牛已經發展到23頭,到年底還能發展幾頭,不用幹別的就靠養牛我也能奔小康了。」建檔立卡戶張金虎這樣介紹道。
  • 【展會觀察】秸稈利用不再是「政府一頭熱」 300多家秸稈利用企業...
    6月15日,2018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博覽會首次設置安徽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協會展區,集中展示安徽企業在秸稈綜合利用中的最新成果。   秸稈產業越來越受市場青睞  秸稈不焚燒,不僅能成為清潔能源,還能變身餐具、紙巾、家具材料,變廢為寶產生可觀經濟效益。
  • 小小燕麥粒撬動武川扶貧大產業
    近年來,武川縣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燕麥產業,引導內蒙古燕谷坊生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農民開展訂單合作,探索出一條「企業+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農民種植、收購和銷售市場動態對接,產業效益顯著提升,帶領一大批農民脫貧致富。
  • 秸稈綜合利用瓶頸如何破
    2、秸稈綜合利用產業依然面臨困境  「與其說秸稈是造成農村環境汙染的『潘多拉魔盒』,倒不如講它們是農民增收的『土黃金』。」提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在土肥研究領域耕耘了30多年的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感觸頗深,然而讓秸稈生物炭肥料從實驗室走入企業車間,再邁進農民田裡,難度卻很大。
  • 雲南元陽:「小黃姜」撬動「大產業」
    「小黃姜」撬動「大產業」 供圖有產業支撐,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問題,拔掉「窮根」。雲南元陽縣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全縣實際發展小黃姜扶貧產業,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 科技助力 讓秸稈一題多解——遼寧省秸稈綜合利用特色調研
    近年來,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原則,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遼寧省農科院、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在秸稈綜合利用中的科技支撐作用,通過對關鍵設備創新研發和利用技術集成創新,提升秸稈利用效益與效率,將大量農作物秸稈進行資源化利用,目前已湧現出秸稈直燃鍋爐、秸稈膨化生物飼料等特色秸稈利用技術,並大面積推廣應用,有效提升了秸稈利用水平,在全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 秸稈回收利用秸稈炭化機制炭靠譜嗎
    我國有豐富的秸稈資源,每年有10億噸左右的秸稈,近些年越來越重視秸稈的處理和回收利用。目前來說秸稈的回收利用主要有5個渠道,也就是秸稈的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和材料化,其中秸稈炭化是近些年回收利用方式比較受歡迎的。
  • 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基質化
    >1.創新性 玉米秸稈基質化栽培食用菌技術利用玉米秸稈大比例替代木屑、棉籽殼栽培食用菌,替代比例可達35%~42%。以優質栽培菌種為基礎,明確了產地環境條件、玉米秸稈預處理技術、生產配方、基質混拌、裝袋滅菌、接種培養、出菇管理、採收加工等生產工藝流程,開創了新的基質利用模式,為食用菌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廣闊前景。
  • 2000餘萬元扶貧資金撬動鮮食玉米產業
    這是扶貧涉農整合資金立下的功勞。截至目前,綏濱縣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訂單種植貧困戶1080戶,收購加工鮮食玉米200萬穗,玉米粽子2萬個。預計戶均增收700元以上。近年來,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新業態,綏濱縣利用鮮食玉米「短平快」優勢,建設了鮮食玉米加工龍頭企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 綏濱縣玉米資源豐富,特別是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
  • 秸稈變廢為寶 生態產業齊優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魯元珍 周夢爽  用秸稈造紙,避免了強酸強鹼的使用,零汙染、低能耗,還解決了秸稈的處理難題。記者10日來到江蘇揚州,在永豐餘造紙(揚州)有限公司了解到,全新秸稈利用生物技術實現了產業與環境的共存共榮。  傳統造紙業很容易破壞環境。永豐餘科研攻關10多年,研發出一種生物酶,可在一小時內完成秸稈分解,接近使用強酸強鹼的效率,而產生的汙水只需簡單處理就能達到排放標準,具備商用價值。  生產線上,秸稈經剪裁清洗、熱處理軟化、生物酶分解和纖維分離提取後,得到紙漿和殘料。
  • 小藜麥撬動扶貧大產業——中國聯通助力河北沽源縣特色產業扶貧
    「前幾年,藜麥銷路沒打開,種植農戶顧慮多,企業生產也不穩定,是中國聯通的產業扶貧項目給我們帶來了好機會,讓我們這個小企業有了大出路。」正值藜麥春耕時節,站在一派繁忙的地頭上,沽源縣藜麥產業的龍頭企業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向永剛喜滋滋地說,「有了聯通扶貧幹部們給找的這些新技術、新路子,農戶的藜麥產量大了,廠子用工量多了,生產也穩定了,去年的營業額一下子就達到了1000萬元,比前年翻了一番。」
  • 吉林省加快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進程
    深入實施「秸稈變肉」工程我省加快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進程11月25日,在遼源市牧興機械有限公司,一臺臺已經裝配好的秸稈膨化機正準備發往用戶的手中。公司負責人宋躍君告訴記者,秸稈膨化機破壞了秸稈表面蠟質膜,使秸稈纖維素、半纖維素與木質素分離,再經過高溫殺菌、熟化、糖化的質變過程,加入微生物菌劑,打包厭氧發酵後,使秸稈轉化成柔軟細嫩、適口性好的飼料,可廣泛應用於餵養牛、羊、豬、鹿、鵝等畜禽。「玉米秸稈飼料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市場前景廣闊。公司一年能賣出300多臺秸稈膨化機,幾乎每天都有客戶上門考察。」
  • 連州「小黃豆」做出產業扶貧「大文章」
    一粒黃豆撬動精準扶貧事業。廣汽集團精準扶貧產業幫扶項目——連州市祺連農產品有限公司通過黃豆黑豆加工生產高品質腐竹,打造完整「公司+基地+農戶」的扶貧產業鏈,小小黃豆讓貧困戶脫貧增收,「小黃豆」做出產業扶貧「大文章」,為當地集體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養牛粗飼料的深加工秸稈膨化技術,能把農作物的秸稈充分利用起來
    近幾年我國養牛業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農村利用秸稈等粗飼料養牛,也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如今很多養殖戶都在尋求粗飼料的深加工技術,秸稈膨化技術的成熟,能把農作物的秸稈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秸稈膨化技術生產出來的秸稈膨化粗飼料,非常有利於牛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達到了100%,基本沒有浪費。
  • 38秒丨一畝地的秸稈十分鐘收拾完!滕州秸稈綜合利用循環又高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7日訊 棗莊滕州市積極探索生物質能源產業在環保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秸稈收儲運體系,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在滕州市界河鎮皇娘溝村的田地裡,一臺秸稈打捆機正在作業,不時從機器尾部吐出一個個打好捆的秸稈「蛋」。
  • 秸稈碳化技術帶動扶貧 農業「創客」將有新天地
    2018-11-12 10:41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秸稈碳化技術帶動精準扶貧農業「創客「一核」即核心區科創中心,「四園多基地」即多個科技成果孵化、中試、產業轉化基地,包括南京長江三橋生態廊道萬畝農業用地及位於棲霞區、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的多個孵化基地。其中,以「綠谷方舟」為設計理念的科創中心一期於今年7月26日正式開工,近期剛剛落成,並作為此次「雙新雙創」博覽會分展場開展相關展覽展示活動,綜合展示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及園區總體規劃建設成果。
  • 漯河秸稈綜合利用帶來糧倉豐盈
    在相樹張村,種糧大戶張全安抓起一把經雨水浸泡後根部已發黑的秸稈說:「今年700多畝地畝產都超過1200斤,是得了這個(秸稈)的好處,保墒、除草、防板結不說,二次還田後就變成有機肥了,兩季(夏秋)能少上七八十斤肥料。」  「少花錢產量高,現在讓咱燒(秸稈)咱也不燒。」張全安的一番話道出了當地群眾對秸稈禁燒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