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老話「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為啥老二不受待見
對於自己的子女,父母哪有不愛的呢?但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之中,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呢?答案是肯定有,而且還比較的多見。雖然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對待孩子方面就像伸開手掌一樣,總會長短不一樣,但父母卻已經習慣於此,很多時候這些行為自己根本沒有覺察到,反而認為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現象,其實對待孩子不可能完全一樣。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還真的具有幾分道理存在,作為老大是家庭第一個新生命到來,對於一切事物,最新的當然是倍受喜愛,所以老大在心理佔據的位置比較早,自然也就被喜愛,而作為老二,已經經歷過了老大的出現,新鮮勁已經明顯不足。所以從內心上面來講,已經少了老大時候的驚喜的心情。顯得更加的從容一些。而老三作為家裡最小的老么,自然是大家都會讓著他,老二就成為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
筆者村裡的老李就有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三個兒子平時也是和和氣氣,家庭並沒有多大的波瀾。但老李在村北馬路上有幾間門面房,這幾間門面房到分家的時候,成為了各家爭奪的焦點,門面房是可以持久收益的,尤其是這些年挨著馬路建房相當的困難,所以對於這幾年門面房,兄弟三人是都想擁有。老李的本意是一共有四間房子,哥三一人一間,剩下一間屬於自己,到時候自己收點租金就不用給孩子們要錢。
老大和老二都沒有表明態度,唯獨老三,是一個滿肚子都是主意的人,而且花花腸子特別的多。分房的那天,老三滿臉傷痕前來,說是丈母娘家把他給打了,如果門面房不給自己,丈母娘已經發話,讓他兩口子離婚。這一說法讓全家都沉默不語。雖然自己都想要這房子,但總不能因為這幾間房子就讓自己兄弟離婚吧,所以老大老二主動說不要,這四間房子三間給了老三,一間給了老大,老李說老二在縣城上班,就別要了,老二張了張嘴也沒有說什麼。
後來據說老三和老大湊了些錢,給了老二用於縣城買房,但老二回家的次數明顯的變少了許多,說來也怪,老大和老三都是在村裡住的,但老李一有什麼事,就會跟老二打電話,讓老二回來幫忙、幹活,春季種油葵,夏季收麥子,秋季掰玉米,什麼時候都能看到老二。老二有次喝酒之後抹著眼淚直言,自己在家除了幹活想起自己,其他什麼事也沒有自己的份。真心地感覺到這個老二不受家裡待見。
像這樣的情況在農村還真的很容易看見,父母對於自己的子女,確實有不經意就偏心的現象,有的時候是不由自主,有的時候卻是故意,對於這樣的現象,還真的很難說得清,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