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美學的批判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美學的批判

2016年10月29日 11:49 來源:《復旦學報:社科版》 作者:朱立元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對康德哲學、美學的批判,是黑格爾哲學、美學的重要出發點和環節。本文從黑格爾緊扣近代哲學尋求思維與存在、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普遍與特殊等一系列矛盾這一獨特視角出發,論述其對康德哲學、美學在調解上述諸矛盾方面的巨大努力和進展所作的充分肯定與讚揚;同時,論述他對康德哲學、美學的種種局限性、特別是主觀性的深刻批判,以及在此基礎上所作的創造性發展;從而揭示兩者之間的繼承與超越關係。

  關鍵詞:黑格爾/康德/哲學/美學

  黑格爾美學是德國古典美學的高峰和集大成,它是在對康德、費希特和浪漫派、謝林、席勒、歌德等一系列德國古典哲學、美學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的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沒有對前驅者們美學思想的批判繼承,也就不可能有黑格爾美學這個時代的高峰。本文主要論述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美學思想的批判。

  一

  黑格爾是把康德哲學、美學思想放在近代哲學不斷尋求思維與存在、普遍性與特殊性、自由與必然、客觀與主觀、理性與感性、生活和意識等一系列矛盾、對立的和解統一的歷史過程中來考察和評價的。

  黑格爾指出,上述這些矛盾或對立自古以來就困擾著人類的意識,但「只有近代文化教養才把它們推演成為最尖銳最劇烈的矛盾」,而「生活和意識之間的這種分裂替近代文化和近代知解力帶來了一個要求,就是這種矛盾必須解決」,因此,「解決這種矛盾就成為哲學的任務了」(註: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1卷第66-67頁。)。具體來說,哲學就應「就這種矛盾的本質加以思考的洞察,指出真實只在於矛盾的解決,所謂解決並非說矛盾和它的對立面就不存在了,而是說它們在和解裡存在」(註:《美學》第1卷第67頁。)。據此, 黑格爾認為近代哲學、特別是德國哲學就是圍繞著尋求解決這些矛盾這個時代的中心課題而展開的。

  同時,黑格爾還認為,美學的中心課題也是尋求上述矛盾的和解,只有在此基點上,才能正確理解藝術和美的本質,才能使美學獲得科學性。他說,「哲學只有在懂得怎樣根本地克服這種矛盾之後,它才能理解哲學本身的概念,因此也才能理解自然與藝術的概念」;又說,「這個觀點不但標誌著一般哲學的再覺醒,也標誌著藝術科學的再覺醒,正是由於這種再覺醒,美學才真正開始成為一門科學,而藝術也才得到更高的價值」。(註:《美學》第1卷第69頁。)

  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美學的批判,也正是由這一觀點出發,圍繞著尋求矛盾的和解來闡釋、評價康德的;並且把康德的這種嘗試看成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美學尋求解決上述種種矛盾的探索史中第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黑格爾對自由主義法哲學的批判
    之所以發生這一轉變,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西方學界對於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批判的需要,而黑格爾的法哲學正是自由主義批判的武庫。在黑格爾生活的時代,以啟蒙理性為核心要素的現代性已然造成了影響深遠的後果,尤其是在德國這種進入現代較晚的國家中,現代性轉型顯得尤為劇烈。
  • ——康德、黑格爾和克勞塞維茨
    一、以人類共同體為中心:康德的國際關係「永久和平」理念   康德是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其「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因思想深邃和論證綿密而成為西方哲學史上的高峰。
  • 在黑格爾的哲學大樹下
    前段時間,我向清華大學一位哲學教授請教問題時,她講了一個很好玩兒的事情。清華有一位學物理的學生,旁聽了她幾次課後,決定把哲學當作他的第二學位去攻讀,他覺得,哲學完全顛覆了自己對物理的看法。當時這位教授也很好奇,問他原因。
  • [美學]黑格爾的美學思想與藝術死亡
    美學是黑格爾哲學的重要組成部份,他曾在一篇文章說:「理性的最高行動是審美行動」、「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精神哲學是一種審美的哲學」。後來在《精神現象學》和《哲學全書》的《精神哲學》中,進一步探討了美學問題,而他最重要最系統的美學著作則是他逝世後才發表的《美學講演錄》(即《美學》),這是他的學生霍託根據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和柏林大學講課的學生筆記與黑格爾本人的部份講稿加以整理,於他逝世後的1835年首次出版。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要說真正開始了解黑格爾哲學,那是我看過一本由彼得·辛格寫的《黑格爾》之後。2、黑格爾的思想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黑格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其實也可以翻譯成:凡是現實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存在的。
  • 黑格爾:美學就是美的藝術哲學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說實話,這種區分與結構的方式的確是「導論」性質的,甚至可以說是由作者本人的學術與思想處境所規定的某種方便法門或權宜之計,因為按照黑格爾本來的設想,他的哲學體系只包含邏輯學和應用邏輯學兩個大的部分,其中應用邏輯學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而諸如歷史哲學、法哲學、宗教哲學、美學等等都可以在精神哲學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我們的評述,將跳過第一部分,直接從「形上學」談起。
  • 歐亞首屆國際黑格爾論壇:黑格爾實踐哲學中的行動與正義
    四川大學的丁三東副教授發表題為「複雜世界中的動:格爾動構想的政治哲學意的」報告指出,不同於康德關於行動的因果性刻畫,黑格爾關於行動之「故意」的描述有其形式、內容上的不同意涵,行動者只是懷有某個「被他意識到的意圖」在複雜世界中行動,從而造成不確定和不定限的後果。
  • 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近來,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出版了《黑格爾的哲學遺產》一書。8月17日,在上海書展的「黑格爾的哲學遺產與中國哲學的話語」活動中,吳曉明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陳立新和《學術月刊》總編輯、研究員姜佑福,共話黑格爾對於我們當今的啟迪。
  • 一位網友對黑格爾美學的深層論述,太深刻太給力了!
    有人說黑格爾是為思想而存在的,確實,自他1807年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哲學著作《精神現象》開始,黑格爾就註定了要在哲學的海域裡乘風破浪,後來在他的思索生涯裡,他又相繼發表了《邏輯學》、《哲學科學全書綱要》、《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理念的自我綜合、自我發展、自我深化的運動過程。
  • 黃金城︱有機體、審美現代性方案與青年黑格爾
    正是憑藉著這種審美現代性的信念,先鋒派最終向資產階級「藝術體制」(Institution Kunst)發起了總體批判。簡言之,哈貝馬斯的觀點可以這麼概括:審美現代性的藝術綱領雖然直到現代藝術(波德萊爾)和先鋒派(超現實主義)那才明朗化,但其理論萌芽事實上早已蘊藏在康德美學之中。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感特別強的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深厚傳統,而黑格爾由於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淵源關係,自然成為我們以各種形式回望的對象。回望黑格爾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相關性。
  • 賈紅雨:論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問題
    關於黑格爾哲學中的一些基本關鍵問題,國內過去鮮有論及,比如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Anfang)問題。在開端問題上,迄今為止最具有代表性的討論是迪特·亨利希(Dieter Henrich)1971年首版的《語境中的黑格爾》(Hegel in Kontext)一書。
  • 二十世紀西方現代性美學對康德美學的三種典型回應
    二十世紀是西方美學從現代走向後現代的時期。在這一歷程中,西方現代性美學自十九世紀末經歷黑格爾美學後,至二十世紀初又歸返「回到康德」的旅途上。而在整個二十世紀後現代大轉向的潮流中,堅守現代性的西方美學思潮始終高擎康德點燃的審美現代性明燈,努力前行。
  • 王國維的「境界」說與康德的美學思想
    一  先看王國維的境界說與康德審美意象論在認知方面的內在聯繫。  康德的審美意象論,從屬於他的整個審美論和藝術論乃至總的哲學體系。其《判斷力批判》,是要在自然的必然中找到向精神的自由過渡的中介。這中介既有理性內容而又作為道德的象徵。
  • 鮑姆加登:美學作為哲學分支的濫觴
    鮑姆加登:美學作為哲學分支的濫觴今天我們經常聽到人談論:哪位導演或哪位設計師有一套怎樣的美學,簡約慢活是一套生活美學,以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套喝茶或衝咖啡的美學。在教學方面,鮑姆加登撰寫的一系列哲學教材頗受到肯定,他以拉丁文寫的《形上學》(Metaphysica),成為後來康德在大學教授形上學課時所用的教科書。後來鮑姆加登健康欠佳,歷時十六年才完成他的畢生力作兩卷《美學》(Aesthetica)。鮑姆加登終在1762年的今天逝世,得年四十七歲。
  • 黑格爾:想憑藉一種哲學超越一個時代,是愚蠢的,是妄想
    ——黑格爾上面的這句話現在演變為了存在即合理,此話的原創不是別人,正是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影響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哲學部分走向的大學教授——黑格爾。黑格爾當時在大學主要教授三門課程,分別為:邏輯學、形上學、宗教哲學。其中邏輯學最受歡迎。
  • 譚立東:從古代哲學源頭分析黑格爾理論的精神核心
    一、黑格爾哲學來源在黑格爾之前,貴族派哲學已經相當沒落,霍布斯的哲學在先進的工商業國家已經很難有立足之地,盧梭經常因為自己的理論被伏爾泰等社會主流嘲弄,貴族派哲學似乎已經窮途末路。不過,康德提出的先天概念與二律背反為新貴族理論提供了依據。
  • 處女座的黑格爾
    黑格爾說這個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獨自存在的絕對精神就是上帝。黑格爾本人並不是基督教哲學家,他早期的著作裡也不時地批判基督教,那為什麼黑格爾要把絕對精神說成是上帝呢?在康德看來曾是真理守護神的矛盾,在黑格爾那裡開始居於事物的中心,黑格爾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和精神的世界描寫成一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 我國哲學大師解析黑格爾關於哲學的7個比喻,太厲害太精闢了!
    ;所以哲學家們總是互相批判,哲學的歷史就是哲學家們互相討伐的歷史,也就是哲學自我批判的歷史。例如,當笛卡兒引進了使他成為通常所稱『現代哲學之父』的方法時,他就懷著這樣的信念;當斯賓諾莎試圖把數學方法引進哲學時,也是如此;甚至康德也不例外,在他最偉大著作的序言中,他宣稱:從今以後,哲學也能以迄今只有科學所具有的那種可靠性來工作了。他們全都堅信,他們有能力結束哲學的混亂,開闢某種全新的東西,迎來一個全新的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