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誤入歧途,做了許多缺德的事情,消除了自己的功名。然而,文昌帝君一句話,使他迷途知返,幹出了一番驚人的大事!
01帝君大怒
康熙年間,揚州的王中丞,年輕時聰明伶俐,文採出眾,因為家裡貧困,為了生計就做了一個訴訟師,依靠刀筆賺錢謀生,以此來養活母親。#中國故事#
他二十歲還是一個秀才,多次參加秋試,都接連落第,一直不中,非常不如意。
有一年除夕夜裡,王秀才夢見,兩個青衣官吏把他抓去,來到了一個官衙,極其宏偉壯觀。大堂上坐著一個王者模樣的人,旁邊站著兩個朱衣官吏,手裡拿著名冊,王者逐一點名勾畫。
一會兒,王者把王秀才傳喚上堂,王者憤怒地扔下一個冊子,叫王秀才自己看。冊子上面寫著他的姓名,後面記述著:某年中進士,入翰林,官至總督,因為訴訟消除所有福祿。
王秀才看完,嚇得面如土色。王者拍案呵斥道:「看見了嗎?姑且念你孝敬母親,如果立即悔改惡行,尚可還你功名。如果依然不知悔改,將勾了你的性命。」
說完,命令青衣官吏把他拉了出去。王秀才嚇得兩腿發軟,悄悄地問青衣:「那個王者是什麼神仙?」
青衣官吏說:「那是文昌帝君,剛才他勾畫的是來年的科舉榜單,你千萬不要辜負了帝君的一片苦心。如果悔過從善,還可以進入榜單。」
說完,忽然就不見了。王秀才醒來,原來是一場夢,屋子裡的燈還亮著,雞還沒有叫。他想起夢中的事情,歷歷在目。
02棄惡從善
於是,王秀才就想放棄訴訟師職業。他思索了很久,心裡想:訴訟師可以殺人,但也可以救人,如果自己懲惡揚善,也可以得到神明的護佑。
他一直坐到了天亮,立即在文昌帝君神位前焚香祈禱。決心從此凡是遇到官司,一定秉公辦理,幫助冤枉的人洗清冤屈,讓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極力伸張正義。
村裡有個年輕婦人,丈夫死了,生下一個兒子,家裡比較富有。親族都窺視著她家的財產,就以不守貞潔為名,把婦人告到了官府。說兒子不是至親骨肉,恐怕異姓亂祖宗血脈,請求官府把婦人趕回娘家。
婦人的娘家人軟弱怕事,沒有人敢於出面。婦人整天哭泣,無力申辯澄清。鄰居有個老婆婆串門,跟王秀才說起了此事,心裡憤憤不平。
王秀才聽了,就在鄰居裡打聽了一番。都說這個婦人善良賢淑,孩子是丈夫生前就懷上了,族人為了圖謀家產,故意誣陷婦人。
於是,王秀才又找到了婦人娘家的人,勸他們去官府申訴,他幫助他們打贏官司。
訴訟書投到官府以後,恰好遇到縣令參拜神廟。於是,王秀才就召集同學和有威望的老者,當面陳述婦人的冤屈。
縣令說:「此事不關你的事。」王秀才說:「保全婦人名節,善待亡者骨血,事關民風鄉情,是讀書人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出了事情,我願意一人擔當。」
眾人都佩服王秀才的仁義之舉,極力勸解縣令。縣令回到縣衙,重新審閱案卷子,命令手下徹查此案。
過了幾天,縣令親自審理,婦人當堂陳述事實,族人一時理虧,無言以對,都自己承認誣告,為婦人洗清了冤屈。
婦人非常感激王秀才,叫娘家人拿來一百兩銀子,特意酬謝他。王秀才果斷拒絕,沒有接受銀子。
03一家兩進士
那年除夕,王秀才又夢見之前的青衣官吏來了,把他帶到了以前的地方。文昌帝君和顏悅色地說:「你悔過自新,能夠伸張正義,已經歸還了你的功名。
本來你應該下科上榜,只因你極力洗清婦人冤屈一事,積了很大的功德,今年就可以考場報捷了。你應該繼續積德行善,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他急忙叩頭致謝。
王秀才出了大堂,回家途中,遇見二老一少,急忙向他叩拜。二老和少年說:「承蒙先生保全我的子嗣,家產才沒有被族人侵佔,我們祖孫三代無以為報,恰好帝君召你,所以在這裡等待。」
老者指著少年說:「小兒受此大恩,知道先生還沒有子嗣,已經祈求陰司,令他做你的兒子,報答你的大恩大德。」王秀才急忙道謝,一轉身,人都不見了。
王秀才一時找不見回去的路,在那裡徘徊。突然來了一個青衣人,對他說:「你怎麼還沒有回去?幸虧遇到了我,再晚就出大事了。」
那人帶著王秀才,一會兒到了家門口。他詢問那人的姓名,那人笑著說:「我在你家裡住了多年了,難道你不認識我?我是灶神。」
王秀才醒來,夢中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他立即焚香祭拜了灶神。
從此,他極力為善,經常接濟窮人,急人所難。那年,他進京參加會考,接連報捷,一句高中進士,授予清河縣令之職,後來官至中丞,政績卓著。
那年,王秀才娶了一個媳婦。過了一年,他夜裡夢見之前那個少年進了家門,早上起來,媳婦生了一個兒子。
兒子漸漸長大,清修文雅,才思敏捷,聰明過人。後來一舉高中進士,官運亨通,聲望遠播。
(文|珺瑋 圖|網絡)
推薦閱讀:
聊齋故事:2個狐仙做老婆,活了123歲,人為何不發橫財?你想不到
民間故事:孝子感動天帝,邂逅天女,兩總督兩巡撫,不孝順的別看
民間故事:放牛娃誤闖龍宮,獲得避水珠,轉生為神,河蚌有大背景
民間故事:男子暴死,成了謎案,縣令:看婦人裙下,來了三個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