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莫斯科1月8日電 通訊:天鵝之歌——紀念俄芭蕾舞藝術家烏蘭諾娃百年誕辰
新華社記者高帆
「她本身就是一個傳奇。」8日,在莫斯科新聖母公墓舉行的俄羅斯著名芭蕾舞藝術家烏蘭諾娃百年誕辰紀念儀式上,一名曾現場欣賞過烏蘭諾娃演出的女士對新華社記者說。
當天,雖然莫斯科下起鵝毛大雪,但參加烏蘭諾娃百年誕辰紀念儀式的人們還是冒著風雪從四面八方趕到新聖母公墓,只為向這位「芭蕾女神」的墓碑獻上一束鮮花。
走進新聖母公墓大門不遠,在兩側栽滿松柏的主道右側豎立著一塊雪白的大理石墓碑,正面浮雕圖案描繪著一位身穿白色芭蕾舞短裙的女子。只見她足尖輕輕點地,四肢柔韌靈動,恍惚間,這隻美麗的「白天鵝」似乎從未離去,而只不過是去了一個更美的舞臺,在那裡繼續向人們展示芭蕾的美妙。這就是烏蘭諾娃的墓碑。
8日當天,俄羅斯「文化」電視頻道播放了紀念烏蘭諾娃百年誕辰的紀錄片,在烏蘭諾娃曾工作過的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舉辦了專場紀念晚會,莫斯科大劇院也將舉辦大型晚會紀念烏蘭諾娃百年誕辰。
被俄羅斯作家阿託爾斯泰稱為「凡間女神」的烏蘭諾娃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追求著芭蕾藝術的精湛,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她一生率團出訪過很多國家,曾於1952年和1959年兩度訪華,並與中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交流過藝術心得。烏蘭諾娃還在芭蕾舞劇《紅罌粟》(後改名《紅花》)中扮演過中國舞女桃花這一角色。
中國著名詩人艾青在詩中這樣形容烏蘭諾娃的舞姿:「像雲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盈,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寧靜。」
在莫斯科工作多年的李女士一直熱愛芭蕾藝術,對烏蘭諾娃在藝術上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完美的工作態度十分欣賞。她說:「但我更欣賞的是她的為人。儘管她一生獲獎無數,但她總能平靜地對待榮譽,孜孜不倦地執著追求更高更美的藝術。」
烏蘭諾娃1910年1月8日出生於聖彼得堡,從小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9歲時被父母送進舞蹈學校開始正式學習芭蕾。雖然烏蘭諾娃本人的身材比例條件並不太適合跳芭蕾,但她憑藉著刻苦努力和驚人的毅力在藝術上取得了成功。1928年烏蘭諾娃從舞蹈學校畢業後進入基洛夫劇院(今為馬林斯基劇院),後來成為莫斯科大劇院獨舞演員。她在《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和《吉賽爾》等芭蕾舞中塑造了完美的藝術形象,被公認為世界芭蕾舞史上的經典版本。
烏蘭諾娃在20世紀60年代結束舞臺生涯後,潛心創作和培養新人,先後出任莫斯科大劇院舞劇編導和教師,她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1998年3月21日,烏蘭諾娃因病在莫斯科辭世。
烏蘭諾娃的舞蹈藝術富於詩情畫意,善於刻畫人物細膩的內心情感和塑造複雜的人物性格。她的表演將舞蹈技藝、戲劇表演、造型姿態三者水乳交融,又都服從於形象塑造的要求。烏蘭諾娃反對單純雕琢動作,而是追求表現人物內心的激情,即使難度很大的動作也顯得自然、流暢,每個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則又表演得典雅而富有音樂感,晚期塑造的角色內心世界更為豐富複雜。
正如俄羅斯著名電影藝術大師愛森斯坦在談到烏蘭諾娃時說的那樣:「她強大無比,她是藝術的靈魂。她本身就是詩,就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