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職場聚餐很流行。
平時,同事之間有事沒事會相互請客聚餐;要是碰到公司活動,還需陪同領導一起吃飯。
不管和同事吃飯,還是和領導吃飯,餐桌禮儀一向很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的餐桌禮儀得體與否,決定了你的人脈和職場進階,尤其是在你陪同領導一起吃飯時。
因此,如果你想鋪平自己的職場之路,獲得良好的人脈圈,那麼,在和領導一起吃飯時,千萬不要有這3種低情商的表現。
01、 在餐桌上,為了表現自己搶盡了風頭
一般來說,在領導面前儘可能表現自己,留個好的印象,是職場人不言而喻的願望。
所以,能和領導一桌吃飯,機會多麼難能可貴。
有些人為了牢牢把握住這種機會,會在餐桌上刻意表現自己,甚至搶了同事的風頭,以此來引起領導的注意。
殊不知,這種餐桌上的「強表現」,領導看在眼裡,明在心裡,不僅不會因為你的表現而加分,反而會物極必反,讓老闆由此看清你的套路,就此把你定格在「華而不實」上。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的例子。
他的工作是採購員,平時主要負責採購電子元件類,有時候兼送一點小貨。因此,他經常需要外出取物料,或者送貨出去,平時不打聲招呼就找不到人,早上上班也不準時打卡。
久而久之,老闆對他頗有微詞。
某次,公司趕完了一批急貨,老闆請大家去餐館聚餐。才坐下來沒多久,他就打斷某同事的說話,和老闆說起自己在趕這批貨上的功勞,不是下車間幫忙清料,就是出去取料,樣樣都趕在車間前頭想到,才使得物料都沒拖後腿……
老闆一直聽著,臉上掛著笑,也不言語。
但老闆心裡像明鏡似的,知道他早上遲到了多久,哪幾次出去是幹自己的私事等。今年中秋前,這名同事收了一個供應商的紅包,被老闆發現後,直接被炒了魷魚。
所以,要想表現自己,放在平時的工作上,而非餐桌上。
02、 在餐桌上,明知自己沒有酒量,還喝得爛醉如泥
在餐桌上,喝酒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即使平時滴酒不沾的人,在喜慶場合裡,也總被人力勸幾杯。
然而,這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喝酒。
很多人,根本喝不了多少酒,就連啤酒,多喝幾罐說不定就醉了。但有些人硬是要逞能,明知道自己沒有酒量,偏要陪著老闆一杯又一杯。
在他們的認知裡,總感覺陪領導喝酒,既是證明自己能力的時候,也是和領導搞好關係的時候。所以,不能喝,也得逼著自己喝。
只是,一旦喝多,就醉得不成人樣,邊喝邊吐,什麼話都敢說,鬧得現場一團糟,還壞了領導的心情。同時,在領導的心中還留下一個壞印象,判定你是一個不會自我把控的人,一喝就醉,註定幹不了大事。
所以,陪領導吃飯喝酒,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你酒量可以,那麼不妨多陪領導喝幾杯,這樣,既可以讓領導喝得痛快,也能拉近和領導的關係;如果你本身酒量很差,那麼你就該學會收斂,和領導意思一下,就說自己等下要開車等委婉點的理由予以拒絕。
要知道,在職場上,最重要的是穩重感。能穩重,又有把控力,才能被領導器重,才願意把事情交給你去做。
03、 在餐桌上,放開胸懷,盡說別人的壞話
人們常說,職場如戰場,爾虞我詐多了去了。
此話不假。
儘管平時大家共處一室,有說有笑,一旦牽涉到「利益」二字,總免不了出現競爭或負能量。而有一些人,在和領導一起吃飯時,乾脆把心裡的牢騷和對其他同事的不滿,一吐為快。
這樣的人,最不得領導的心。
2013年在深圳工作時,我就碰到一位90後工程師,衝著自己和老闆是老鄉,平時工作也不錯,在公司裡為人高調,經常遲到。
年底公司聚餐時,他坐在老闆的身邊,一個勁兒地說這個優秀員工獎不能給XXX,說他做的活不仔細,要不是他經常加班加點,估計錯誤一大堆……總之,說了一大堆,差點老闆就把獎項擱置了。
這名工程師的行為,其實就是犯了職場的大忌:背後講人是非,既違背了道德底線,也損壞了自己的形象。
要知道,老闆自己心裡沒數嗎?
對於這名工程師而言,也許老闆是老鄉,所以不會對他怎麼樣,但老闆的心裡一定知道這樣的人不能重用。背後說同事的不是,出賣同事,總有一天也會出賣公司、出賣老闆。
總之,陪領導吃飯,既不能一味地求表現,搶佔同事們的風頭,也不能逞能喝個爛醉,給老闆留下不能自我把控的印象,更不應借吃飯聚會,就亂說他人的壞話。
要知道,這些都是低情商的行為。
真正高情商的人,在和領導一起吃飯時,既要讓領導唱主角,也要給足同事面子,管得住嘴,邁得開腿,寧願勤快點端菜端飯,也不要喝過頭亂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