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白雲湖西湖水域出現體長約2米的「怪魚」。
2月9日,白雲湖值班人員在巡查過程中,在白雲湖西湖水域發現一條約2米長的「怪魚」。白雲區漁政專家分析稱,該怪魚很有可能是鱷雀鱔。資料顯示,鱷雀鱔屬於外來入侵物種,被稱為「水中殺手」, 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
為此,白雲湖管理處在相關水域豎起了警示牌,並特別提示市民和遊客們切勿在白雲湖西湖水域下水或在水邊遊玩。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梁愛萍
2月9日大年初五,白雲湖值班人員在巡查過程中,在白雲湖西湖水域發現一條體長約2米的大型魚類浮現水面。大魚形狀奇特,體表為蛇皮狀硬鱗,但由於只微微露出一小部分頭,而且片刻又沉入水裡,所以「身份」難以確認。
「在9日之前,我們就已發現了這條怪魚的存在,只是它遊動中露出的部位很少,無法作出判斷。9日這天,它露出了頭部和身體,我們隊員用手機抓拍到了照片,我們最初以為是鱷魚,經白雲區漁政專家對圖片進行鑑定辨認後,認為此怪魚很可能是鱷雀鱔。」昨日,白雲湖管理處保安隊隊長宋雲昌告訴記者,發現怪魚的位置在白雲湖西湖靠近隧道口的水邊位置。
資料顯示,鱷雀鱔屬大型兇猛魚類,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最大能長到3米,破壞性極強,主要生活於純淡水中,偶入鹹淡水。主要分布在從墨西哥到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裡河和俄亥俄河下遊,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
記者查詢發現,白雲湖過去從未發現過此類鱷雀鱔。報導顯示,2013年,有市民在白雲湖水庫區曾發現過一隻長了牙齒的幼年鱷魚。關於該小鱷魚從哪裡來,白雲湖管理處工作人員推測,可能是水庫抽水放水時,從珠江西航道的流溪河跑了進來。至今,景區內仍豎立著一塊2013年發現來源不明幼年鱷魚的警示牌。
白雲湖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這次發現的大魚如果確定為鱷雀鱔,那麼其危害性不亞於鱷魚。據專家介紹, 這種兇猛的食肉魚類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如果長大並且繁殖的話,對於白雲湖生態有著很大的影響,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
鱷雀鱔是非常兇猛的魚類,滿嘴尖牙利齒,樣子十分嚇人,被稱為「水中殺手」。為何生長在北美的鱷雀鱔會出現在白雲湖?對此,白雲湖管理處人員分析,可能是人為放生所致。去年9月,在番禺南村鎮華南新城小區中心湖就有街坊捉到鱷雀鱔。據住戶稱,以前這個池子有許多錦鯉,都被此魚吃得差不多了。
提醒:市民切勿下湖野泳
「管理處啟動了應急預案,巡邏隊、保安隊以及巡邏船隻對該片水域進行嚴密觀察,還動用了景區水域攝像頭嘗試捕捉怪魚身影,但至今未見到這條『怪魚』再次浮出水面。」宋雲昌說。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管理處已在西湖相關水域旁豎起了警示牌,張貼了發現怪魚時所拍圖片以作提醒。白雲湖管理處人員告訴記者,白雲湖景區保安人員還將加強巡邏,及時提醒涉水遊客,「特別是早上,有些市民會到白雲湖水域野泳,加強提醒很有必要。」
白雲湖管理處提醒遊客切勿下水或在水邊遊玩。如有發現此類魚活動蹤跡,請立即聯繫白雲湖工作人員或致電:020-2629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