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苗不是患病就是養死了,原因在哪,為什麼我要給魚苗分缸?

2020-12-13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昨天養魚老道看到了金魚苗和孔雀魚苗的狀態之後,立刻予以了換水和分缸的處理。

很多魚友之所以飼養魚苗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無外乎就是以下的這些問題,我們根本沒有把它做到位而已,或者說根本就不去仔細觀察,等我們發現問題時魚苗早就患病或者死光光了

我在這裡只是和大家說說我為什麼要給它們分缸的原因,以及我是如何考慮的?

明明質量很好的孔雀魚苗,為什麼出現了部分趴缸現象?

早在幾天前,我就發現有部分的孔雀魚苗開始出現了趴缸的跡象,按理說這個事情根本就不應該發生,首先是水質和水溫沒有問題,飼養密度其實當時並不算大,只是最近幾天由於金魚苗的成長,顯得略微擁擠一點罷了。

而且這批孔雀魚苗出生的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它們出生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問題,幾乎是下身就開始到處遊動了,那麼為什麼在過了短短幾天之後,有一些看起來很是瘦弱,然後就開始趴缸了呢?

其實問題很簡單,兩個字:餓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給金魚苗投餵的魚蟲大小和孔雀魚苗所能攝食的魚蟲大小不一致,孔雀魚苗有的太小,根本就吃不下去,而且我還把魚缸壁上的青苔擦了個乾乾淨淨,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小孔雀魚苗剛開始遊動就沒有吃飽,所以說體質迅速下降了。

即使我投餵點小魚蟲,由於孔雀魚太小,根本搶不過金魚苗,而且密度還擺在那裡,我又不敢多喂,這就造成了它們之間的矛盾。

按理說應該如何去辦,這兩種小魚苗可以兼顧嗎?

如果是水體足夠大,我們不害怕汙染水質的話,這兩種小魚苗其實還是可以兼顧到的,大不了多投餵一些碾碎的魚飼料或者蛋黃水給孔雀魚苗就可以了,因為小金魚苗已經個體很大,它們也未必去吃一點不動彈的蛋黃顆粒或者碾碎的魚飼料,它們只會對活食感興趣,所以說,如果水體大,這個事情就相對好辦得多。

但是為了讓這些身體比較虛弱的小孔雀魚苗能夠有口吃的,所以我還是決定給它們投餵了碾碎的魚飼料,也就是每天三次的少量餵食,然後開始緩慢增量,結果那些體質不太好的,全部都開始正常起水遊動了,沒有一條陣亡,而且遊姿和體色全部已經恢復,攝食不足身體較虛的孔雀魚苗,體色其實也會發暗。

不過,當我開始投餵魚飼料以後,這個魚缸的水質就不是那麼容易調理了,所以說當所有的孔雀魚苗體質全部恢復到正常以後,這個飼養密度已經在提醒我必須倒缸了,否則的話,金魚苗也要跟著完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也說到了,別以為培養青苔水一定就是好事,在魚苗過多,青苔水尚未成型的情況下,有可能過度的光照,水面會出現大量的氣泡,再加上飼養密度一大,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青苔水尚未養成,一缸好水變成了臭水。

但是如果在飼養它們之前我們已經養成了一缸綠水或者青苔水,這個水質反而不容易患病了,就是這么正反兩方面的問題,我又不能天天去給它們抽底換水,又不能不按時去投餵,還不能有事沒事就來個大換水,困水也未必夠啊,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不去倒缸飼養呢?

一分缸結局馬上就變了,每個魚缸的水質和餵食都好處理

這樣一分缸,小孔雀魚苗一共才100多條,佔據著一個80釐米的魚缸,我根本不用去換水或者開啟過濾,即使在這裡生活一個月也不會有大問題,沒有活魚蟲我就可以投餵碾碎的魚飼料,然後在裡面稍微添加點大個的魚蟲,讓它們自行繁殖即可,當孔雀魚漸漸地長大,小魚蟲也不斷在出生,幾乎就不用我再去管理了,看住水質就可以。

這邊的金魚苗雖然暫時蝸居在陶瓷缸裡,其實早晚也得分缸,而且可能也會很快,它們也要被倒到80釐米的魚缸裡,只是因為現在的80釐米魚缸水位較深,我不想再去挪動罷了,先讓它們在這個陶瓷缸裡生長一段時間再說,我可以隨意投餵大型魚蟲,它們也吃得進去,不用考慮到孔雀魚苗的適口性了,這些金魚苗也會生長得更快些,然後再去倒缸,這個陶瓷缸的青苔水也可以培養魚蟲,或者靜待下一批孔雀魚苗的產生,就是如此簡單的操作原理。

魚苗出現問題,基本上就是飼養密度和投餵量

其實很多魚友之所以飼養的小魚苗出現了針尾或者死亡的問題,大致上都是飼養密度和投餵量出現問題,部分魚友是因為水溫不穩定,除了這三個原因絕對不會再有其他,前提是我們必須保證親魚體質強健。

飼養水體的大小決定了小魚苗的活力,我們投餵的魚食是否適口,才決定著小魚苗的生死,兩個要素一樣也達不到,它們不死才怪,就是如此簡單的問題,很多的新魚友總是看不透,總是在那裡懷疑東、懷疑西的,我真的不知道這些新魚友的腦袋裡整天到底在想什麼,那裡還會有其他的問題?

我們既然想繁殖就不要去將就著飼養,否則可以不讓它們繁殖,雌雄隔離或者多數混養,它們也未必能夠繁殖,我們偏偏要在自己什麼條件都達不到的情況下,就去搞繁殖,對於一些喜食活食的小魚苗,我們偏偏要去投餵什麼脫殼豐年蝦、魚飼料,甚至於龍魚、虎魚苗,我們偏偏投餵什麼蝦幹,它們不死誰死呢?

然後等到小魚苗生病了,我們再去尋找各種原因,下各種藥物進行治療,是不是密度大了,是不是投餵少了,早幹嗎呢?小魚苗一旦患病,有幾個能活過來呢?幾乎是一死一缸或者一死一窩,我們就別去浪費那個時間和精力了。

由於網絡問題,配圖有誤,敬請見諒。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孔雀魚苗容易針尾,而其他卵胎生觀賞魚的魚苗卻很少見?
    如果我們拿個放大鏡仔細查看,就會很容易看到,已經成活的小魚苗在搖尾期間就可能出現了針尾,而一旦出現針尾這種現象,小魚苗有可能在產卵板上掛不住跌落到缸底或者直接死亡,當然有些觀賞魚的魚苗本身就適合在底部繁殖,跌落缸底也沒有問題,但是大多數這種情況,就是魚苗體虛或者針尾了,這個現象大魚是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到的,所以它們就會毫不客氣的吃掉這些魚苗
  • 為什麼同一窩觀賞魚苗會出現個體差異很大現象,哪裡出了問題?
    二、魚苗飼養密度過大,水體過小這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魚苗的飼養密度過大,換而言之就是水體過小,我們比如說我所看到的迷你鸚鵡魚苗,問題還不算嚴重,因為它們的產卵量還不是很高,一窩二百來條,因此來說,個體較小的現象並不是很多,這也得看我們的飼養水體有多大。
  • 魚缸過大飼養某些觀賞魚苗並不適合,極有可能使它們患病!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提起魚缸過大飼養觀賞魚苗就會患病的問題,很多魚友可能首先想到會的是七彩神仙魚,事實上不只是七彩神仙魚,大部分的觀賞魚苗,這裡主要指的是熱帶魚,它們都有很強的神經敏感性,最為主要牽扯到的就是龍魚、虎魚、七彩之類的高檔熱帶觀賞魚的魚苗。
  • 孔雀魚苗經常出現在魚缸水面正常嗎,多大的魚苗不會被水泵吸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前幾個月,養魚老道寫過一篇關於栽種竹節草繁殖孔雀魚的文章,對於這個事情,有些魚友存在一定的疑問,一個是說,為什麼大魚不吃小魚,再一個就是為什麼小魚苗不會被水泵給吸附呢?
  • 小孔雀魚苗為什麼容易發生針尾的問題,如何防止?
    另一個容易導致小孔雀魚苗針尾的原因,就是水質的問題,現在過酸過鹼的水根本就不會存在,我們只要保證水質清新,不去大量換水就好。小孔雀魚苗儘量的去用老水飼養,困水時間最好是三天以上,換水頻率最好是三天換取五分之一左右為佳,如果能用上困好的老綠水,那就更棒了。
  • 想要打造這些小型觀賞魚的爆缸模式,不是一日之功,但也不是太難
    實話告訴大家,那真的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試問誰還沒養死過幾條孔雀魚呢,誰又敢保自己的孔雀魚一條不死?其實我也養死過很多的,難道我驕傲了嗎?什麼事情不是以小見大,從易到難慢慢做起,能夠把孔雀魚的飼養、繁殖問題真正研究透的,又有幾個?我們就來說說孔雀魚的飼養和繁殖難點都在哪裡?
  • 給魚苗換食出現魚兒死亡現象,觀賞魚小魚苗的餵養,我們要注意
    水質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首先來講這件事情應該與魚缸的水質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雖然這缸水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更換了,但是其中還是加過幾次水的,再說了現在的氣溫也不是太高,我飼養的密度也不是太大。這個應該是可以的,為什麼說應該是可以的,因為迷你鸚鵡魚它們的起水時間很長,我仔細的算了一下,至少在七天及以上,小魚苗起水之後的個體已經很大,相當於孔雀魚苗的大小了,既然孔雀魚苗投餵魚飼料沒事,它們也不應該有事,它們開始攝食的個體,比起燕魚苗、鬥魚苗都要大上很多,這個或許也是迷你鸚鵡魚之所以高產、高成活率的原因。
  • 觀賞魚可以從幼魚養起,但是太小的龍魚苗,魚友們不一定能養活!
    2、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如果是新手朋友想要飼養小魚的話,我們儘量去選擇幼魚來飼養,而不是去選擇魚苗,因為對於很多的魚友而言,魚苗可能要耗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3、或者說以我們現在的水平,根本就養不活魚苗。二、龍魚的幼魚期分兩個階段1、比如說龍魚的幼魚階段,實際上指的是魚苗從卵黃囊消失開始攝食起的一周年之內,這當中又被分成了兩個階段,一個是小龍魚體長在15釐米以內,一個是體長從15釐米至一周年,為什麼這麼分呢?
  • 各種觀賞魚苗的開口食料,我們該怎麼選擇?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由於觀賞魚苗習性和個體的差異,所以我們在餵養魚苗的食物選擇上上也會有所不同,養魚老道在此呢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三、七彩神仙魚幼苗因為七彩神仙魚幼苗有一段時間是大魚餵養的,所以七彩神仙魚幼苗從大魚身上脫身以後,個體已經相當的大了,直接投餵中大型魚蟲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我們這裡所說的就是人工撈取的小型魚蟲,而不是水蚯蚓、血紅蟲之類的。
  • 很多觀賞魚的魚苗養不大,未必難在水質上,而是因為一個小問題
    就像我在前幾天的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原因就是出在了魚苗的投餵問題上,正因為迷你鸚鵡魚的魚苗我們不用去過於擔心魚苗的開口料的問題,所以這個小東西才會被我們飼養到爆缸,而其他觀賞魚的魚苗投喂,那就不是如此簡單了了。
  • 「我的魚苗呀!」
    本報訊 (記者 陳旭照) 有人夜裡往魚塘投毒,200多萬尾觀賞魚苗全部死掉。「誰下如此毒手?跟我有何冤讎?我的魚苗呀!」洛龍區李樓鄉木莊村村民孫宗毅一家面對滿塘死魚,悲憤難平。 孫宗毅說,塘裡的魚苗都是觀賞魚,有大尾錦鯉、大尾蘭草和大尾紅草,是他花2萬多元錢從外地購進的,有200多萬尾。6月17日魚苗才投放到塘裡,一家人小心餵養,前天有人訂了30萬尾,「說好今天早上來拉魚苗,沒想到一夜之間小魚全被毒死了」。因為養魚,他家貸了好幾萬元的款,村裡還催著要承包費,魚一死,他啥都沒了。 孫家是昨日5時10分左右發現魚被毒死的。
  • 蛋黃水加小魚蟲pk孵化豐年蝦,哪種方式更適合於觀賞魚苗的生長?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對於觀賞魚各種魚苗的投餵方式有很多,如今的大部分魚友都是採用孵化豐年蝦的方式,來投餵觀賞魚苗,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促進觀賞魚苗的生長,那麼為什麼養魚老道手裡明明有豐年蝦細卵,也有孵化器,反而不去使用呢?
  • 剛出生的孔雀魚苗,和半個月大的蝶尾苗養在一起,會被吃掉嗎?
    很多的新魚友總在一直叫嚷著,自己飼養的孔雀魚苗為什麼會出現針尾或者死亡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只會有三個原因,那就是水體大小、水溫和投餵量,說得直白點,假設我們的飼養水溫比較恆定,那麼這個問題一定就會出現在水質上,一個就是水體的大小,一個就是困水的問題,就這兩點原因。
  • 繁殖的紅箭魚苗為什麼會出現大量死亡現象,不都是一樣的養法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魚友提到了自家繁殖的紅箭魚苗,小魚自從生下來之後就一直不起水,全部趴缸,然後便開始出現不斷的死亡現象,問養魚老道這是為什麼,原因到底在哪裡?那麼其他的很多觀賞魚的小魚苗,發生大量死亡都會有哪些原因呢?
  • 孔雀魚苗長白毛、被水泵吸附或者爛尾巴,都會與一個原因有關
    否則的話,小魚苗生出來也是遭罪,最後就會面臨不斷地死亡,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總有很多的新魚友在反應,自己家裡繁殖的小魚苗不斷死亡的原因了。第二點就是飼養密度太大或者是投餵量根本不會掌控,否則水質不可能出現問題再者就是關於小魚苗投餵量的問題,投餵量會與水體和小魚苗的飼養密度以及食物的選擇有關,像是容易渾水的蛋黃類食物,我們一定要少喂,小魚苗不是地圖魚、招財貓,餵多了它們根本吃不了,稍微有一丁點魚食就夠了,這個量無法用語言形容。
  • 孔雀魚苗長到多大能和大魚合缸,不必著急飼養魚苗的容器有很多!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魚友們問到了這個問題,就是孔雀魚的小魚苗長到多大才可以和成魚合缸?另外的一些魚友說,分出雌雄之後就可以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了,這個倒是有點道理,因為只要是能夠分出公母,基本上小魚苗就已經很大了,這個時候大魚是吃不下的。其實能夠提出在這個問題的魚友,一般的情況是因為家裡的魚缸不夠用,所以急於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
  • 繁殖各種觀賞魚苗,到底需不需要加裝氧氣和過濾系統?
    養魚老道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凡是魚缸裡有過濾器還能夠繁殖魚苗的,大部分都是屬於意外情況,這是我們繁殖觀賞魚根本就不提倡的,不管如何去操作,這個都不是很正確的方式。五、燕魚和七彩等不但是燕魚和七彩,也包括了大部分的中大型慈鯛科觀賞魚,這就要看我們的孵化水體大小了,比如說孵化水體較小,需要提罐操作的,我們是可以單獨為小魚苗打氧的,再一個就是它們在魚場裡繁殖大多數的繁殖缸都很小,節省成本嘛,所以必須打氧。
  • 觀賞魚苗的開口飼料應該選哪種好?
    可是有相當多的魚友們並不是很清楚如何更好地飼養繁殖出來的小魚苗,尤其是該如何選擇孵化出來的小苗開口吃的第一種食物最為關鍵。今天老青年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該如何選擇適合的魚苗開口飼料。首先老青年要強調的一點是魚苗開口飼料的品種和選擇實際上是要根據魚只的種類相匹配的。
  • 剛出生的孔雀魚苗何時倒缸合適,使用什麼工具能夠撈取上來?
    很多魚友問到了孔雀魚苗的撈取和倒缸以及投餵問題,養魚老道這麼說吧,不會撈取魚苗的魚友不能說是就會飼養觀賞魚。 哈哈,我發現很多魚友撈魚的水平就不及格,包括了老鄒大叔,你若是讓他撈個魚,他就立刻愁眉苦臉了。
  • [供方]錦鯉魚 魚苗批發,鯉魚魚苗批發,錦鯉魚 魚苗批發多少錢
    特指東北四省份)錦鯉魚苗放養需要到五月氣溫達到10度左右時才合適投放,因此應該注意投放時間要恰當合適,正清明節前後值錦鯉魚苗繁殖、孵化和錦鯉魚苗培育的黃金時期,苗種培育對於養殖錦鯉的業者來說已屬老生常談,各漁場都設法在春季錦鯉魚苗培育環節中提高錦鯉魚苗培育成活率,但近年來,錦鯉魚苗培育成活率普遍較低,一般只有30%左右,影響了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