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覆蓋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交易額突破10億元,惠及50多萬貧困農戶——這是截至7月中旬,「政府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交易平臺」取得的成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地充分運用政府採購為脫貧攻堅加油助力。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農村財經研究會秘書長申學鋒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各級政府各部門齊心協力,充分運用各類有效政策工具,其中就包括政府採購這一財政調控手段。實踐表明,將政府採購政策融入脫貧攻堅戰,有助於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調動貧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產業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各地不斷創新方式提高政府採購助力脫貧攻堅的能效。截至7月20日,雲南省預留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份額2.78億元,累計完成採購額524.88萬元,平臺交易已覆蓋88個貧困縣,入駐供應商超過635家。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搭建廣西農業扶貧館(電子賣場),為廣西貧困縣的農副產品供應商搭建平臺,鼓勵各級預算單位食堂及工會等在該電子賣場採購農副產品。廣西2020年在確保完成國家貧困地區網絡銷售平臺既定預留比例的基礎上,按不低於5%份額更多地採購該電子賣場農副產品。
北京市通過政府採購管理服務平臺「電商扶貧板塊」,為各級預算單位定期推出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團購清單,目前推出了專門面向預算單位工會、食堂的10餘種扶貧產品優惠套餐,開創了扶貧產品團購模式。此舉打通了線上與線下、京內與京外、系統內與系統外的對接渠道,提高了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效益,拓寬了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廣東省財政廳聯合廣東省扶貧辦、供銷社建設了「廣東政府採購扶貧館」,實現廣東省內貧困村及對口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地區農副產品在線展示、網上交易、物流跟蹤、產品追溯等一站式聚合功能。採購步驟也比較簡便,只需登錄、選購下單、籤訂合同、供貨和驗收、支付貨款5步便可完成全部操作。
政府採購如何能更加有力有效地支持脫貧攻堅呢?申學鋒建議,各級預算單位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執行政策的自覺性,確保預留比例和鼓勵更多採購相結合,注重政策實效。同時,要確保貧困地區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供給網絡交易平臺的農副產品質量有保障。
「政府採購助力脫貧攻堅的成績值得肯定,但在實際運行中仍有提升能效的政策空間。」申學鋒認為,政府採購助力脫貧攻堅,不能僅作為短期手段,而要長期堅持下去,久久為功。同時,要堅持規範化運作,不能為了脫貧摘帽而破壞政府採購的法定程序,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此外,還應避免『撒胡椒麵』,堅持精準原則。」申學鋒認為,政府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不宜搞「平均主義」,應本著精準原則,優先採購貧困地區急需售出的產品,特別是疫情帶來的滯銷問題,應設立「防滯銷」專區,幫助貧困地區農戶減少損失。此外,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物業服務時,應優先採購註冊地在貧困縣且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物業公司提供的物業服務,從而實現精準脫貧。
7月21日,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供銷總社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政府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政府採購扶貧後續工作壓力還比較大,推動政策的落實到位還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各級預算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加快推進政府採購扶貧工作,按時完成預留份額任務,抓好採購執行,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會議同時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督促預算單位加快採購執行進度,多採購貧困地區滯銷的農產品。貧困地區財政部門要牽頭做好農副產品貨源組織工作,進一步豐富產品供給,抓好產銷對接,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